㈠ 西方經濟學:經濟均衡分析的三個步驟
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生產電視還是生產電腦、生產大炮還是生產黃油(希特勒的選擇是:寧要大炮不要黃油);生產多少台電視機、多少台電腦,用多少資源生產大炮,用多少資源生產黃油。
2.怎樣生產,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生產這么多的產量與勞務,與生產方式,技術水平直接有關。
3.為誰生產。生產出來的產量和勞務用什麼樣方式分配到社會的各個成員中,即怎樣分配。
西方經濟學除了上述的三個基本問題外,還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社會稀缺的資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社會資源總量的變動。
貨幣的穩定性。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㈡ 經濟學均衡原理
均衡
equilibrium
經濟學中,用以分析考察經濟中若干變數之間的關系 ,以解釋經濟現象及其變化的概念或分析方法。
在供求論中,均衡指需求和供給兩種相反力量處於一致或平衡的狀態,使買賣雙方都滿意並願意接受和保持下去的狀態,一種不再變動或沒有必要再變動的狀態。
均衡可以分為穩定 均衡和不穩定均衡 。如果均衡體系受到外力干擾離開均衡點,經過一段變動又回到原來的均衡位置,這種均衡稱為穩定均衡;否則,稱為不穩定均衡。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和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是均衡概念的較早引入者和均衡分析方法的創立者。馬歇爾運用均衡概念和均衡分析研究價格,建立了均衡價格論。他主要考察了單個市場上某一種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以及由供求所決定的商品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或單個市場的均衡的建立與破壞。這種分析稱為局部均衡分析。瓦爾拉斯在研究價格時,考察了所有各個商品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注重各個商品市場之間、各個要素市場之間以及各個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間價格和數量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聯系,或所有各個市場的均衡的建立與破壞。這種分析方法被稱為一般均衡分析。在現代經濟學中,均衡和均衡分析方法得到廣泛運用和發展。
㈢ 經濟學中總體均衡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指什麼
總體均衡抄就是指IS曲線, LM曲線, BP曲線,三線交於一點的狀態,其中IS曲線上的點都是產品市場均衡點, LM曲線上的點都是貨幣市場均衡點, BP曲線上的點都是國際收支均衡點,三線交於一點表明三個市場都是均衡狀態,即總體均衡,當然這只是一種理論狀態,只能無限接近,不可能保持在這一點上。
所謂的局部均衡,就是三線沒有交於一點的狀態,
那麼,如果不在任何一條線上的點,那就是三個市場都不均衡的狀態了。
現在你知道對他們的分析是什麼意思了吧
㈣ 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對與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個經濟體系的各個市場、各種商品的供求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與變化的方法。
四、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㈤ 經濟學的均衡分析與非均衡分析的概念
哈兒!不曉得你研究這些咋子!
網上找的!
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假定經濟變數內的運動總是趨向於均衡狀態,據容此研究經濟現象如何達到均衡。如西方經濟學均衡價格理論,就是假定商品價格總有成為均衡價格的趨勢,然後用「價格調節供求,供求影響價格」這一市場機制來闡明均衡價格是怎樣形成的。
非均衡分析(Unequilibrium analysis)則認為,經濟變數並不一定趨向於均衡,均衡是偶然的,非均衡才是經常的。據此研究非均衡條件下,各種經濟變數的變化和運動規律。
西方經濟學均衡價格理論,就是假定商品價格總有成為均衡價格的趨勢,然後用「價格調節供求,供求影響價格」這一市場機制來闡明均衡價格是怎樣形成的
不知道對不對!自己參考!搞不懂你整這些咋子!
㈥ 「均衡分析方法」的概念是
1、均衡與均衡分析
經濟學中的均衡(Equilibrium):任何一個經濟決策者都不能通過改變自己的內決策以增加利益容時的狀態。
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在假定各經濟變數及其關系已知的情況下,考察達到均衡狀態的條件和狀況的分析方法。
2、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慮所有經濟變數之間關系的情況下,考察整個經濟系統完全達到均衡狀態時的狀況,和達到均衡的條件。
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假定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考察單一的商品市場達到均衡的狀況和條件。
均衡分析法是經濟理論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和必要抽象。最大缺陷是把經濟系統中參與人看作是互不聯系的單個人(僅研究單個生產者或消費者的行為),不能把其所考察的問題放在一定的環境中去,該方法完全忽略了制度環境、社會環境及人文環境等對參與人行為的影響,單純考察某個條件與結果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㈦ 經濟學分析最基本方法是什麼
在微觀經濟學中實證分析回答的主要是是什麼的問題,這其中不涉及價值判斷,而規范分析回答的則是應該是什麼的問題,一般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 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研究選擇問題,但有三點不同: 第一,對價值判斷的態度不同。實證方法為使具有客觀性而強烈排斥價值判斷;規范方法要評價或規范經濟行為則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 第二,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實證分析要解決「是什麼」的問題,即確認事實本身,研究經濟現象的客觀規律和內在邏輯。規范分析要解決「應該是什麼」的問題,即經濟現象的社會意義。 第三,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客觀的,可以用事實進行檢驗;規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主觀的,無法進行檢驗。 比如說天下雨了,這是事實,屬實證分析。但不同的人對下雨有不同的價值判斷,農民從對農作物有利考慮認為下雨是好事,行人因挨澆怕感冒而認為下雨是壞事,這些就屬於規范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