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宏觀經濟學支出法核算總產出時中用「C+I+G+(X-M)」,為何四部門經濟時總支出為「C+I+G+X」
同學你好。
不能光看式子就認為二者不相等,因為兩個式子里的字母其版實是不同的。
舉個例子權你就懂了:
假設一國一年內的消費C=$100,投資I=$100,進口M=$50,出口X=$100,按支出法,GDP=C+I+X-M=¥250。考慮收入法,GDP=C+I+X=300。為什麼兩種方法不等?
因為這里收入法的計算是錯誤的。
我們在計算GDP的時候,C 和 I 中既包含了國內的產品,也包含了國外的產品。實際上 C=Cd+Cf,I= Id+If,d 和 f 分別代表國內生產的和國外生產的。
在本題中,設Cd=Id=$75,Cf=If=$25,因此,進口 M=Cf+If=$50。
照這樣的意思,收入法應該這樣算 GDP = Cd + Id + X = $75 + $75 + $100= $250。
『貳』 宏觀經濟學中,為什麼用支出法核算GDP時,是從需求面進行核算的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從產品的使用去向出發,把一年內全社會購買的各項最終版產品的支出加總而計算出的該權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在核算實踐中具體表現就是核算一定地區一定時間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出口這幾方面支出的總和。
『叄』 支出法核算和收入法核算中的投資有什麼區別
支出法
GDP=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
收入法
GDP=工資+利潤+利息+租金+企業間接稅和轉移支付+折舊
『肆』 西方經濟學中支出法核算GDP公式:Y=C+I+G+(X-M).求大神提供2013年的公式中的各項數據
我國 Y=56.8萬億 I=447074億 M=121097億 就找到這幾個……單位均為人民幣……
『伍』 為什麼宏觀經濟學中支出法中加的是凈出口,還有出口不是資金流入嗎為什麼算進支出急急急!
因為是國內總支出不能包含國外,凡是在國內成產的產品都要包含在內,而消費里版包含國外進口權產品,國外也有國內成產但出口到國外的產品。所以消費的國外進口商品要除去,出口到國外的國內成產商品要加入,所以是出口-進口=凈出口。
『陸』 支出法與收入法的區別
一、定義不同
1、支出法
指經濟社會(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凈出口等幾方面支出的總和。
2、收入法
指用要素收入即企業生產成本核算國內生產總價值。嚴格說來,最終產品市場價值除了生產要素收入構成的成本之外,還有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內容。
二、計算公式不同
1、支出法
公式:GDP=C+I+G+(X-M)
經濟學中的投資I是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廠房、設備、住宅和存貨)的支出。資本產品和中間產品雖然都用於生產別的產品,但不一樣的是前者在生產別的物品的過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後者則是完全轉化。
公式中的I為總投資,而凈投資=I-重置投資。重置投資指的是當年以前資本產品的折舊消耗。G為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轉移支付(救濟金等)不計入。X-M為凈出口,可正可負。
2、收入法
公式: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其中:工資、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資中還需要包括所得稅、社會保險稅;利息是指提供資金給企業使用而產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債利息和消費信貸利息;租金包括租賃收入、專利和版權的收入等。
3、實踐計算結果不同
按支出法和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同一經濟總體在同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從理論上講,兩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是,在實踐中,由於受資料來源的口徑范圍的限制和計算方法的影響,要保證這兩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完全相等幾乎是不可能。
(6)經濟學中支出法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收入法的特點
1、收入法數據來源取自財務數據,而企業的財務數據受國家會計准則和相關審計制度的剛性制約,或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的強制約束,相對真實。
2、收入法基礎數據來源口徑比較一致,生產法的資料來源需採集自基層統計核算、會計核算和業務核算等。以「收入法」核算GDP,其各行業增加值,從而國內生產總值收入分配結構基本體現了企業、政府和住戶在生產中所投入的資本、管理和勞動等生產要素的收入。
3、分析收入構成及其變動,對驗證各行業增加值數據質量,分析各機構部門的收入變動趨勢及其對國家宏觀經濟格局的影響,也有重要意義。
『柒』 支出法又稱什麼
產品流動法、產品支出法或最終產品法
『捌』 支出法GDP各項的經濟意義是什麼
1.居民消費(用字母C表示),包括購買冰箱、彩電、洗衣機、小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支出、服裝、食品等非耐用消費品的支出以及用於醫療保健、旅遊、理發等勞務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屬於消費。
2.企業投資(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資本資產(包括廠房、機器設備、住宅及存貨)的支出。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大類。固定資產投資指新造廠房、購買新設備、建築新住宅的投資。為什麼住宅建築屬於投資而不屬於消費呢?因為住宅像別的固定資產一樣是長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貨投資是企業掌握的存貨(或稱成為庫存)的增加或減少。如果年初全國企業存貨為2000億美元而年末為2200億美元,則存貨投資為200億美元。存貨投資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因為年末存貨價值可能大於也可能小於年初存貨。企業存貨之所以被視為投資,是因為它能產生收入。從國民經濟統計的角度看,生產出來但沒有賣出去的產品只能作為企業的存貨投資處理,這樣是從生產角度統計的GDP和從支出角度統計的GDP相一致。
計入GDP中的投資是指總投資,即重置投資與凈投資之和,重置投資也就是折舊。
投資和消費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具體的分類則取決於實際統計中的規定。
3.政府購買(用字母G來表示),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購買軍火、軍隊和警察的服務、政府機關辦公用品與辦公設施、舉辦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開辦學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給政府雇員的工資也屬於政府購買。政府購買是一種實質性的支出,表現出商品、勞務與貨幣的雙向運動,直接形成社會需求,成為國內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政府購買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轉移支付、公債利息等都不計入GDP。政府轉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產出來的商品與勞務的作為報償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失業救濟、貧困補助、老年保障、衛生保健、對農業的補貼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轉移支付是政府通過其職能將收入在不同的社會成員間進行轉移和重新分配,將一部分人的收入轉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實質是一種財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轉移支付發生時,即政府付出這些支出時,並不相應得到什麼商品與勞務,政府轉移支付是一種貨幣性支出,整個社會的總收入並沒有發生改變。因此,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國內生產總值中。
4.凈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是指進出口的差額。進口應從本國總購買中減去,因為進口表示收入流到國外,同時,也不是用於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出口則應加進本國總購買量之中,因為出口表示收入從外國流入,是用於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因此,凈出口應計入總支出。凈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
把上述四個項目加起來,就是用支出法計算GDP的公式:
GDP = C + I + G +(X-M)
『玖』 國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是什麼啊
如果用Q表示產量,P表示價格,則公式GDP=Q1*P1+Q2P2+·······+QnPn。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產品和勞務的最後使用,主要是居民的消費、企業的投資、政府購買和出口。因此,支出法也可以表示GDP=C+I+G+(X-M)。居民消費(C):包括耐用消費品支出(冰箱、彩電···)、非耐用消費品支出(食品、服裝···)、勞務支出(醫療、保險···)。建造住宅不屬於消費。企業投資(I):是指增加或更新資本資產的支出。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大類。計入GDP核算的投資是總投資,即包括重置投資(折舊)和凈投資。消費和投資其實劃分的界限不是絕對的,應視實際工作中的統計。政府購買(G):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包括政府購買軍火、軍隊和警察的服務等等;政府支付給政府職員的工資也屬於政府購買。其中,政府購買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是政府轉移支付、公債利息等不計入GDP。凈出口(X-M,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是指進出口的差額。出口應加進本國購買中,因為出口表示收入從外國流入,用於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相反,進口應減去,因為收入從本國流出,也不是購買本國產品。所以,凈出口應計入總支出,有可能是正值,也有可能是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