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中dydt代表什麼

經濟學中dydt代表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11 07:22:41

經濟學中的各種指數都代表什麼含義

1 cpi指數
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5元的貨品及服務。

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

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2道·瓊斯指數

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分別是:①以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②以20家著名的交通運輸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運輸業股價平均指數;③以6家著名的公用事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公用事業股價平均指數;④以上述三種股價平均指數所涉及的65家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股價綜合平均指數。在四種道·瓊斯股價指數中,以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最為著名,它被大眾傳媒廣泛地報道,並作為道·瓊斯指數的代表加以引用。道·瓊斯指數由美國報業集團——道·瓊斯公司負責編制並發布,登載在其屬下的《華爾街日報》上。歷史上第一次公佈道·瓊斯指數是在1884年7月3日,當時的指數樣本包括11種股票,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華爾街日報》首任編輯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l851-1902年)編制。1928年10月1日起其樣本股增加到30種並保持至今,但作為樣本股的公司已經歷過多次調整。道·瓊斯指數是算術平均股價指數。

3
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交易所,全名為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 (),於1971年在華盛頓創建,是全球第一個電子股票市場,也是美國發展最快的證券市場,目前已成為紐約交易所之外全球第二大股票交易所。

納斯達克(NASDAQ)是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於1968年著手創建的自動報價系統名稱的英文簡稱。納斯達克的特點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它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目前的上市公司有5200多家。納斯達克又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電子交易的股市,它在5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6萬多個計算機銷售終端。

納斯達克指數是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基本指數為100。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

4標准普爾500指數簡介

標准·普爾500指數是由標准·普爾公司1957年開始編制的。最初的成份股由425種工業股票、15種鐵路股票和60種公用事業股票組成。從1976年7月1日開始,其成份股改由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組成。它以1941年至1942年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採用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以股票上市量為權數,按基期進行加權計算。與道·瓊斯工業平均股票指數相比,標准·普爾500指數具有采樣面廣、代表性強、精確度高、連續性好等特點,被普遍認為是一種理想的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標的。

5 日經股票平均指數的編制始於1949年,它是由東京股票交易所第一組掛牌的225種股票的價格所組成.這個由日本經濟新聞有限公司(NKS)計算和管理的指數,通過主要國際價格報道媒體加以傳播,並且被各國廣泛用來作為代表日本股市的參照物。1986年9月,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推出日經225股票指數期貨,成為一個重大的歷史性發展里程碑。此後,日經225股票指數期貨及期權的交易,也成為了許多日本證券商投資策略的組成部分。

② 經濟學中Y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中Y是國民收入的意思

國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社會總產品的價值扣除用於補償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價值的余額。國民收入在物質形態上表現為體現新創造價值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部分。
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資料生產部門主要有:工業、農業、建築業和為生產服務的運輸業、郵電業等。商業部門中的分類 、包裝、保管等勞動,作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繼續,也創造一部分國民收入。

③ 微觀經濟學中Tc,Q等這些字母代表的是什麼

TC代表的是總成本,Q代表的是數量。

總成本TC(total cost)是總固定成本(版TFC)和總變動成本(TVC)之和。因此權總成本曲線在總變動成本曲線之上,兩曲線之間的垂直距離等於總固定成本的數值。

總成本曲線的特性完全取決於總變動成本曲線的特性,所以,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曲線也是先遞減地增加,後遞增地增加。

(3)經濟學中dydt代表什麼擴展閱讀:

調研發現,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與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導致單純的壓縮成本,從而使企業喪失活力。

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系統,能讓企業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構架、盈利情況和決策的正確方向,成為企業內部決策的關鍵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

鉑略咨詢認為,正確的成本分析對一家公司是否盈利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成本分析的不利,企業可能因為未將費用合理分攤至不同產品而導致定價失誤,從而長期陷入越賣越虧的怪圈。

④ 宏觀經濟學中、各個字母代表的意思齊全的。

名義GDP: (網路文庫找的)
實際GDP:
GDP:國內生產總值.
GNP:國民生產總值
NDP:國內生產凈值 (NDP=GDP-折舊)
NNP:國民生產凈值 (NNP=GNP-折舊)
NI:國民收入(亦可用Y表示)
PI:個人收入
DPI:個人可支配收入
C:(消費)居民消費支出
I:(投資)企業投資
G:(政府購買)政府購買支出
T:(稅收)政府稅收
TR:政府轉移支付
NX:凈出口(X-M;X:出口,M:進口)
GDP=C+I+G+(X-M)=C+I+G+NX(支出法)
N:就業量
U:失業量
L:勞動力總量 (L=N+U)
u:失業率 (u=U/L)
n:就業率 (n=N/L)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PPI:生產者價格指數
GDP縮減指數
c:消費
i:投資
s:儲蓄
t:稅收
g:政府購買
x:出口
m:進口
y:可支配收入
APC:平均消費傾向
MPC:邊際消費傾向
APS:平均儲蓄傾向
MPS:邊際儲蓄傾向
Ki:投資乘數(+)
Kg:政府購買乘數(+)
Kt:稅收乘數(-)
KB:平衡預算乘數(KB=Kg+Kt=1)
Ktr:政府轉移支付乘數(+)
Kx:出口乘數(+)
Km:進口乘數(-)
(第65頁)
K:資本存量 (ΔK=i )
R0:現值或本金
Rn:第n年的未來收入或終值本利和
r:年利率
Rn=R0(1+r)n
(第66頁)
Pk:資本品的供給價格
MEC:資本邊際效率: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於這項資本品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資本。
R1,R2,R3,...,Rn:某項投資從第1期到第n期各期的收益
d: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反應程度 ()
e: 自發性投資
α:邊際儲蓄傾向
β:邊際消費傾向
I:投資
S:儲蓄
L:貨幣需求
L1:貨幣的交易需求和預防需求
L2:貨幣的投機需求
L1(y):交易貨幣需求量
L2(y):投機貨幣需求量
M:貨幣供給(名義)
m:貨幣供給(實際)
k:交易貨幣需求量對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
h:投機貨幣需求量對利率變動的反應程度
A:技術水平
W:實際工資額
P:實際工時

⑤ 經濟學中稟賦的含義是什麼

經濟學中稟賦就是指一個國家的資源呀,包括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
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稟賦理論被稱為新古典貿易理論,其理論模型即H-O模型。
在赫克歇爾和俄林看來,現實生產中投入的生產要素不只是一種—勞動力,而是多種。而投入兩種生產要素則是生產過程中的基本條件。根據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在各國生產同一種產品的技術水平相同的情況下,兩國生產同一產品的價格差別來自於產品的成本差別,這種成本差別來自於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別,這種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別則取決於各國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豐裕程度,即相對稟賦差異,由此產生的價格差異導致了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
這種理論觀點也被稱為狹義的生產要素稟賦論。廣義的生產要素稟賦理論指出,當國際貿易使參加貿易的國家在商品的市場價格、生產商品的生產要素的價格相等的情況下,以及在生產要素價格均等的前提下,兩國生產同一產品的技術水平相等(或生產同一產品的技術密集度相同)的情況下,國際貿易取決於各國生產要素的稟賦,各國的生產結構表現為,每個國家專門生產密集使用本國具有相對稟賦優勢的生產要素的商品。生產要素稟賦論假定,生產要素在各部門轉移時,增加生產的某種產品的機會成本保持不變。
新古典的H-O要素稟賦理論,從要素稟賦結構差異以及由這種差異所導致的要素相對價格在國際間的差異方面來尋找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克服了李嘉圖模型中關於一種生產要素投入假定的局限,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新古典的H-O定理仍然建立在一系列的假定條件之上。
要素稟賦:一國所擁有的兩種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與生產要素的絕對數量無關。(相對於國家而言的概念)
例如,美國無論在資本存量,還是在勞動絕對數量上,都遠遠高於瑞士和墨西哥這兩個國家。但與瑞士相比,美國的人均資本存量低於對方,因此相對於瑞士而言,美國屬於勞動豐富的國家。如果拿美國與墨西哥相比,則美國的人均資本存量高於墨西哥的水平,因此美國與墨西哥相比,屬於資本豐富的國家。由此可見,當我們說某國在要素稟賦上屬於哪種類型時,必須注意看與誰相比。
A、B兩國在貿易前由於要素稟賦的不同,導致了供給能力的差異,進而引起商品相對價格的差異。根據比較優勢原理,一國出口密集使用其豐富要素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產品。

⑥ 微觀經濟學中的p都表示什麼

price 價格

⑦ 經濟學中「substitution」和「complement」的區別是什麼

1、經濟學中「substitution」和「complement」的區別是:用法不同。

(1)substition是替代的意思,替代效應里會用到。

(2)而是互補的意思,互補品里會用到。

⑧ 經濟學中GPI是什麼意思

由於GDP有時不能真實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為此,西方經濟學家曾提出了一個新的衡量指標GPI(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真實發展指數」,用以評估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以美國為例,美國人均GDP現為4萬美元左右,但它的人均GPI只有2萬不到,而且幾十年中增長並不是很大。 它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一般說來當這個CPI大於3%的增幅時,就通貨膨脹了;當它大於5%的增幅時,那就通貨膨脹嚴重了。

傳統的GDP的統計只強調生產和市場總值,而忽視了隨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資源,人力和環保等方面的負面問題。如果一味追求每年GDP的增長百分比,同時又不注意GDP的增長是否帶來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對人力資源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問題,其結果必然會對社會經濟產生負面沖擊。

舉個例子:美國是汽車大國,其汽車輪胎生產中所產生的酸雨,會危及森林和污染水源。這種負面弊病在統計上絲毫沒有減少全美輪胎工業的GDP總值,相反在治理這一環境污染所投入的資本和產出,卻又增加了美國GDP的總值。

GDP與GPI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例如:

(1)近年來,台灣各地工業區都在悄悄轉型,傳統產業或污染較大的產業逐漸消失和外移,取而代之的是電子和電腦零組件製造業。例如,最近一家台灣公司計劃在廈門海滄開發區投資「對二甲苯(PX)」項目,如果投產成功將使廈門市獲得有史以來罕見的幾百億的GDP的巨大增值。不過,這種有毒且易爆的化工產品在離廈門本島僅十幾公里處生產,從GPI的角度思考,就有謹慎的必要。

(2)多年來,日本和韓國等國加大在我國的投資設廠,但不少產品在我國生產轉而銷往美國。盡管這些外商投資對我國的GDP的增長確確實實是起了作用,然而卻持續增加了我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引發了中美貿易爭論和美國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眾所周知,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不利於我們本國產品的出口。與此同時,日本和韓國對美的貿易順差卻連年大為減少,對美貿易順差問題迎刃而解。

⑨ 經濟學中曲線sd分別代表什麼

經濟學中曲線sd分別代表:
supply、demand
即是需求和供給

需求是在一定的時期,在一既定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
供給指特定市場上在一定時期內,與每一銷售價格相對應,生產者願意且(可)能供應的商品數量。

⑩ GDP,GNP,GNI,RCDI,PPP在經濟學中分別是什麼意思

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I(國民總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國民生產總值 gnp 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簡稱gnp)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國民總收入(GNI) 即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簡稱GN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一國常住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給該國的常住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產稅及進口稅(扣除生產和進口補貼)、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非常住單位;同時,國外生產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產稅及進口稅(扣除生產和進口補貼)、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總收入的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不同,國民總收入是個收入概念,而國內生產總值是個生產概念。 PPP 購買力平價學說(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 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匯率決定理論,它的理論淵源可以追溯到16世紀,對之進行系統闡述則是瑞典學者卡塞爾於1992年完成,其基本思想是:貨幣的價值在於其具有的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取決於他們各自具有的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取決於它們具有的購買力的對比,也就是匯率與各國的價格水平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系. 購買力平價法也叫國際比較項目法(ICP),是以國內商品價格同基準國家同種商品價格比率的加權平均值為購買力平價計算的。ICP是由聯合國統計局、世界銀行等組織主持的一項旨在提供GDP及其組成部分的國際一致價格和物量的跨國比較體系。ICP經歷了由雙邊到多邊,再到分區域比較(區域內多邊比較,再聯合成全球性比較)的發展過程,但其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過價格調查並利用支出法計算的GDP作為基礎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中dydt代表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