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網路經濟學王曄

網路經濟學王曄

發布時間:2021-02-11 09:18:20

⑴ 要寫2份5000字的經濟管理畢業論文.請幫忙!

摘要】 戰略聯盟是有效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一種戰略新思維,然而因為多種原因,戰略聯盟的失敗率卻相當高。文章從剖析戰略聯盟失敗背後存在的一些障礙性問題入手,對尋求解決辦法進行系統性思考,通過清晰認識戰略聯盟基礎性問題,合理完善戰略聯盟構建全過程,有效實現六個層面的整合,以此明確基本原則和思路,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些相應的具體策略,以找到克服障礙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戰略聯盟 發展障礙 解決方法1
【Title】Obstacle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And Systematic Solutions
【Abstract】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a new strategical thinking tha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corpor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s.However,e to verying reasons,the failure rate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very high.This paper tries to seek solutions through systematic thinking by first analyzing obstacles behind strategical alliance failures.Then by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improv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its formation,and integrating the six aspects,it identifie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als.On the foundation of these analyses,this paper develops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
【Key words】strategical alliances ;obstacles ;solutions
【文獻綜述】
一、論文研究目的及意義
當今企業之間競爭日益激烈,但企業在相互競爭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依賴關系,基於這種關系而建立起來的戰略聯盟體現了既競爭又合作,以合作促發展的思想,它對於提高企業競爭優勢有著深遠的意義[1]。然而戰略聯盟的構建具有極大的風險性,諸多障礙性問題的存在,使其失敗率相當之高,如何有效解決這些障礙性問題,成功構建並維持戰略聯盟,成為關乎企業未來發展的大事。眾所周知,任何問題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由相互聯系的因素所構成的網路,事物的發展都處在一個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統之中[2],因此對解決障礙性問題辦法的思考絕不能局限於對幾種簡單策略的尋求,而必須以系統的思維方法,從整體上對影響戰略聯盟正常運作的諸多因素進行把握,從而實現戰略聯盟障礙性問題的有效解決,這也就是該論文研究的目的及意義所在,即以系統性思維模式尋求解決戰略聯盟障礙性問題的方法,促使戰略聯盟成功運作,發揮其對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重大作用。

二、理論研究動態
對企業戰略聯盟的研究基本屬於戰略管理范圍。
其概念由美國DEC公司前總裁簡?霍普蘭德(J.Hopland)和管理學家羅傑?奈格兒(R.Nigel)最早提出。至今,並沒有一個關於戰略聯盟的明確意義。事實上,這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其內容和形式都處於不斷變化過程之中。目前,在英文文獻中,主要使用的概念有:Strategic Alliance, Strategic linkage, Strategic partnering等等[3]。綜合大多數學者的研究意見,可以對戰略聯盟的基本概念形成一個比較統一的認識,一般把其界定為:戰略聯盟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有著對等實力或者互補資源的企業之間,出於對整個市場的預期和企業總體經營目標的考慮,為達到共同擁有市場,合作研究與開發,共享資源和增強競爭力等目的,通過各種協議而結成的優勢相長,風險共擔的鬆散型合作競爭組織[4]。
戰略聯盟的演進經歷了傳統戰略聯盟、現代戰略聯盟、新興戰略聯盟三個發展形態。最早的戰略聯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工業化初期的卡特爾形式,至今有百餘年歷史。早期的聯盟主要是指價格聯盟,因為工業化初期,產品差異不明顯,產品競爭在市場上主要表現為產品價格之間的競爭。但這種聯盟,被認為是共謀獲取壟斷的手段,違背了市場競爭的公平原則,一般國家均有立法予以限制。二戰後,隨著競爭的日益加劇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逐漸由賣方市場過渡到買方市場,商品極大豐富,企業開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與慾望,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經營環境更加復雜多變,風險無處不在,在這種背景下,企業以自身的資源往往無法達到戰略目標,選擇合作聯盟成為必然,此時的戰略聯盟基本上是以產品為中心,包括合作研究與開發聯盟,聯合生產聯盟,市場開拓與發展聯盟三種。而此後出現的新興的企業戰略則是指知識經濟到來的知識聯盟以及相似的聯盟形式。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取代了資本成為最重要且最稀缺的要素,企業通過聯盟,可以使知識的交流在一種半內部化的狀態下完成,解決企業無法高效獲得自身稀缺知識資源的狀態,並與其他組織合作也可以創造出新的能力。目前知識聯盟主要有虛擬企業聯盟、動態聯盟等形式[5]。
進入二十世紀後半葉,隨著戰略聯盟的發展,其具體形式也越來越多,一些學者開始對其設立標准,進行合理界定。Yashino和Rangan(1995)給出了戰略聯盟三個必要和充分的特徵條件[3]:
(1)兩個或多個企業聯合致力於一系列目標,並在聯盟後保持獨立性;
(2)合作企業分享聯盟的收益並控制特定業務的績效,這可能是聯盟難以管理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徵;
(3)合作企業在一個或多個關鍵戰略領域如技術、產品等方面持續作出貢獻。
按照這一標准,兼並、接管、收購、跨國公司的海外分部這些形式都不算是聯盟。我們認為,這一限制對戰略聯盟的研究是有意義的,可以澄清在聯盟概念上的含混不清的問題。戰略聯盟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市場的契約安排方面主要包括聯合研究與開發、聯合產品研製、長期供貨合約、合作生產、聯合營銷、共享分銷渠道和服務、標准檢驗;另一方面是產權安排,這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不形成新的實體,這包括小股權投資或參股和交換股權,另一部分則是新建企業[3]。
以上是針對戰略聯盟概念、演進過程、具體形式界定多數學者研究得出的較為統一的認識。然而由於視角不同,對戰略聯盟形成的機制至今說法不一,存在很多的理論,這里舉出國外專家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四個理論以作簡單的了解:
1、價值鏈理論[7]
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1988)一書中創建了價值鏈理論。波特將企業看作是一個綜合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這些活動波特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一個企業的價值鏈蘊藏於范圍更廣的一連串活動中即價值系統中。它提出企業市場競爭優勢(主要指最終產品市場競爭優勢)的潛在來源是因為各企業的價值鏈互不相同,即企業在價值鏈各環節中具有不同的比較優勢。通過建立戰略聯盟可以使合作各方一起協調或合用價值鏈,以擴展企業價值鏈的有效范圍,從而共同獲得競爭優勢。波特定義的戰略聯盟為企業之間的長期協議,既超出了正常的市場交易,但又未達到合並的程度,它包括技術許可證、供應協定、銷售協定和合資經營等形式。不同企業價值鏈中的合作與互補(如生產與營銷方面的合資經營)為橫向聯盟。而發生於波特稱之為縱向聯系的企業價值鏈與供應廠商、銷售渠道的價值鏈之間的聯盟(如供貨協定)為縱向聯盟。兩種形式,兩種聯系,結果都是通過協調和合作獲得最優化及競爭優勢[8]。
2、企業能力理論[6]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能力理論得到矚目,企業能力理論實際上是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聯系的理論的結合體。包括「企業資源基礎論」、「企業動力能力論」和「企業知識基礎論」,這些理論認為企業內部能力、資源和知識的積累,是企業獲得超額利潤和保持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正由於企業之間存在著資源互補性,為使其在價值活動中創造更大的價值,企業通過組建戰略聯盟,在價值鏈各環節上相互合作,以獲取合作夥伴的互補性資產,擴大企業利用外部資源的邊界。理論分析具體如下:
(1)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沃納菲爾特、格蘭特、巴爾奈等學者的研究促成了戰略管理理論的新流派——資源基礎理論的產生。這一理論認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共同構成企業的潛在能力。但各企業的資源具有極大的差異性,同時也不能完全流動,所以戰略聯盟的構建成為一種需要。戰略聯盟可以使資源運籌的范圍從企業內部擴展到外部,在更大范圍內促進資源的合理配製,從而帶來資源的節約並提高其使用效率。
(2)企業能力理論認為,最終產品的競爭只是表面現象,現代企業的競爭本質在於企業核心能力之爭。核心能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於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的學識」。核心能力具有獨特難以模仿性,只有通過聯盟合作關系才能相互學習與相互補充,從而形成更大的競爭合力,這便導致了企業廣泛通過建立戰略聯盟來實現核心能力的創建。
(3)帕維特、納爾森、福斯和格蘭特等人提出的企業知識理論認為,生產的關鍵投入和企業價值最重要的來源是知識,社會生產是在知識的引導下進行的。以進行知識轉移和共同創建新知識為目的的結盟通常被稱為知識聯盟。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上的學習和交流成為企業合作的核心。博格、頓肯和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80年代初期,50%的聯盟企業在合作過程中是為了對方知識,因此把這種為了轉移和學習知識的聯盟稱之為知識聯盟。
3、交易費用理論[9]
交易費用經濟學認為經濟活動總是伴隨著交易而進行的,而交易過程又是有成本的,交易費用理論以交易費用為分析工具,研究經濟組織和各種制度的產生和發展。戰略聯盟被認為是這樣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它順應了企業節約市場交易費用的需要,通過建立較為穩固的合作夥伴關系,從而穩定雙立交易,減少簽約費用並降低覆約風險。80年代以來,專業化和分工使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市場交易增加,引致了越來越高的交易費用,是80年代後期以來戰略聯盟蓬勃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戰略聯盟為企業提供了一種有效避免市場不完全帶來的過高交易成本的自主模式。
4、合作競爭理論[3]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面對不斷變化的日趨激烈的外部競爭環境,開始對企業競爭關系進行戰略性的調整,即從對立競爭轉向大規模的合作競爭,形成了一種新的競爭觀——合作競爭觀。合作競爭理論認為,競爭並不排除合作,有時,合作更有利於提高競爭效率。戰略管理研究因而在90年代出現了一個轉折點,即研究的重點從競爭轉向合作。現代合作過程中產生了新型競爭者,構築了新的行業體系,創造了新的競爭類型。戰略聯盟就是這樣一種新型合作競爭團體,當共同創建一個市場時表現為合作,當進行市場分配時表現為競爭。戰略聯盟各方旨在創造並分享一個不斷成長的更大市場的目標正是這一新競爭觀的體現。
由於戰略聯盟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近年來才傳入我國,因此對它的研究,國內學者一般還是遵循國外一些知名學者的思路,不過在一些實際操作中,許多專家也創造性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如在對戰略聯盟的負效應分析中,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的王方華、趙昌平、葛衛華老師提出了戰略聯盟存在路徑依賴性的問題[10],而具體有關這方面理論的闡述將在正文中進行。

三、論文的研究方法、發展趨勢、創新觀點和主要內容
本文採用系統研究方法,對戰略聯盟發展障礙解決方法的思考,不是從某個點著手,而是著眼於系統性分析。首先明確戰略聯盟的真正含義,在對基本性問題有清晰認識的基礎上把對解決問題方法的尋求放到整個聯盟構建過程中去,通過完善構建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實現聯盟的優化,並且提出六個層面的整合,以進一步明確基本原則和思路,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些具體的應對策略,從而通過這一系列系統的分析和實踐找到克服戰略聯盟發展障礙的方法。而本文最大的創新就體現在這一系統性的思考過程中。一般出現問題後,人們都急於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性方法,而缺乏對問題的整體認識和對過程的系統性思考,而本文克服了這一點,以系統思想指導全文。此外,本文還對一些知識點的內容作了增補以求更為全面,如在戰略、戰術、操作、人際關系、文化整合中創造性地加入了組織整合這一因素,構成六大層面的整合[2]。此外,在文章許多地方本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此就不詳述。以下來介紹本文大致框架,以求得對其結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文章總體架構分為五大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內容依次為: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六種影響戰略聯盟發展的障礙性因素,它包括:路徑依賴性的形成及其引發的負效應;不合作行為的產生;組織管理的滯後性;文化沖突的發生;聯盟內部缺乏相互信任和足夠的溝通;聯盟建設時間的難以掌控。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戰略聯盟對提升企業競爭實力的重大意義,指出盡管發展戰略聯盟困難重重,但是仍必須堅持這一組織創新,指出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主要闡述了戰略聯盟的基本問題,包括其定義和分類的界定,為進一步深入剖析奠定理論基礎。
第四部分:主要從戰略聯盟的構建過程中探詢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並且提出戰略、戰術、操作、組織、人際關系、文化六大層面的整合,不僅用它指導業務,也用它指導思想。
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克服障礙的六種具體對策性方法。

參考文獻:
[1] 於克信 . 論戰略聯盟與企業競爭優勢的獲取[J]. 工業企業管理(人大復印資料),p2001 , (3) : 78-81 .
[2] 周健臨 . 管理學教程[M].p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0 . 135 -137.
[3] 李新春 . 企業聯盟與網路[M] . 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 26-33 .
[4] 郭昕煒 . 戰略聯營: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新思路[J]. 工業企業管理(人大復印資料),2 001 ,(3) : 74-77 .
[5] 史言信 . 論企業戰略聯盟形態演進 [J].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 2002 , (3) : 105-108 .

[6] 陳耀 . 企業戰略聯盟理論研究與評述[J] . 工業企業管理(人大復印資料) , 2002 , (9):47-52 .
[7] 黃麗薇 . 戰略聯盟的價值鏈觀點[J] . 企業研究 ,p2002 , (3) : 101-103 .
[8] [美]邁克爾?波特. 競爭優勢[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8 . 102-200 .
[9] 芮明傑 . 管理學-現代的觀點[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 403-411 .
[10] 趙昌平,王方華,葛衛華 . 戰略聯盟的負效應及其啟示[J] . 工業企業管理(人大復印資料),p2002 , (10) : 115-117 .

【正文】
當今世界企業競爭日益激烈,單獨的企業已很難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去慢慢積累各種成功的要素,於是企業從戰略的角度通過各種方式聯合起來,相互依賴又相互競爭,構建起各種形式的戰略聯盟,這已形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大聯合的時代潮流。然而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即戰略聯盟的失敗率很高。據估計戰略聯盟的失敗率超過了60%〔1〕。當然導致戰略聯盟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這種高失敗率背後所隱藏的問題我們絕不能忽視。隨著戰略聯盟的重要性越來越顯現,如何發掘出這些問題,並且採取有力措施予以解決將是構建好戰略聯盟以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

一、戰略聯盟的發展障礙分析
(一)聯盟容易產生路徑依賴性,引發負效應
企業在結成戰略聯盟時,很容易產生一種固化的關系,形成路徑依賴性。所謂路徑依賴性是指與決策和成果相關的承諾,它通常是以高變化成本為特性的,路徑依賴性能放大那些管理者所熟知的具有潛在危險的行為。這些行為包括:位置鎖定性偏袒和逐步增長的承諾效應[1]。前者指的是企業的決策制定者們通常傾向堅持當前的戰略而不選擇更有吸引力的戰略的現象。這是因為採用新的戰略會帶來極大的風險,同時也會使機會成本增加。身為決策制定者的高層管理者人員為了減少自己可能承擔的責任,降低推行新戰略所冒的風險並且減少其工作量,一般傾向於維持現狀,堅持現有的戰略。而後者是指管理者在面對負反饋時,通常會感到一種證實投入到聯盟中的時間和資金是明智的需要。當企業和別的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後,高層管理者為了證實聯盟決策的正確性,往往會支持現有聯盟並給予其資源上的保障,即便有更好的戰略出現,高層管理者一般也不會放棄這種思路,仍執著於現有的戰略聯盟。戰略聯盟建立後在運行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路徑依賴性,而一旦形成較強的路徑依賴性,就會引發一系列的負效應。比如,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戰略的柔性和靈活性,不能適應外在動態環境的發展變化,或使企業放棄與最佳戰略夥伴合作的機會等等,從而使戰略聯盟失敗的概率大大增加。
(二)戰略聯盟容易引發不合作行為
戰略聯盟一般是以聯盟各方企業簽署的共同協議為基礎,要求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聯盟成員應當在戰略與行動上都要合作,然而聯盟本身的鬆散性,成員之間在戰略、組織、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性決定了不合作行為在戰略聯盟中極容易產生,它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聯盟各方競爭地位的失衡導致聯盟不合作的產生[2]。企業競爭地位的平衡是維持聯盟的一個關鍵要素,當聯盟開展後,隨著各方在技術、資源等方面的交流,可能會造成某一方競爭實力提高,而另一方相對競爭位勢下降,平衡被打破,自然就容易造成不合作。
2.聯盟各方收益的不完全對稱破壞企業的平等合作[2]。由於聯盟所得收益構成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聯盟企業共享,另一部分按照各企業對聯盟貢獻的大小等指標加以分配。從而有的企業受短期利益影響,不惜損害共同利益而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無視聯盟的整體利益,從而破壞聯盟的融洽,造成對方不滿。
3.聯盟企業為保護自身的核心能力設置障礙,影響整個聯盟的合作關系[1]。事實上,在戰略聯盟的執行過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進行合作,另一方面又為防止核心知識不被聯盟夥伴竊取而設置種種障礙,這種行為很容易引發彼此間一系列的不信任與不合作。
4.聯盟夥伴的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對聯盟認識不同也容易引發不合作行為[1]。這是因為往往高層管理者認識到了聯盟的好處與重要性,而中下層管理者從本部門出發,並不認同這一點,從而聯盟的執行僅停留在戰略層次,而中下層管理者並不合作。
5.戰略聯盟夥伴具有文化、組織、戰略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往往導致聯盟運行中沖突的出現。
總的來說,造成企業間不合作行為的因素是相當多的,而不合作本身就對聯盟有著致命的打擊,一旦產生而沒有得到有效而及時的解決,將會使聯盟走向解體或至少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應而歸於失敗。
(三)戰略聯盟增加了組織管理上的難度,使得一般的管理很難跟上
聯盟是一種非股權式的鬆散的合作體,其運作存在著行政與市場的雙重機制,由於它不能單純以行政命令來解決各方的利益與沖突,所以要求按市場規律建立並運行一個科學的管理體系來維持組織的正常運作[2]。這對於單一企業來說,難度是相當大的。有不少聯盟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組織管理沒有跟上聯盟發展的需要,在一些戰略規劃、執行協調等重大問題上由於缺乏組織保證而出現失誤,從而導致聯盟的失敗。
(四)戰略聯盟容易引發文化的沖突
戰略聯盟不僅是業務上的聯合,也存在文化上的融合與交流。然而不同組織的文化融合是很難的。由於各個企業都具有自身獨特的企業文化,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會轉化為經營管理上的差異,從而加大戰略聯盟的管理難度。當聯盟企業各方的文化出現沖突而文化的交流並不能使它們有效融合在一起時,可能會弱化企業文化,降低聯盟夥伴的文化凝聚力。並且如果文化上的沖突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則會引發矛盾沖突的升級,威脅聯盟的穩定。
(五)聯盟內部往往缺乏相互信任
戰略聯盟通常以目標、任務、觀念、經濟以及文化的共同協議為基礎,它要求聯盟成員應當在戰略聯盟與行動上積極合作,然而由於戰略聯盟夥伴是獨立實體,他們習慣於以自己的文化、組織、戰略目標來理解和看待聯盟問題,從而容易對對方企業的行為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另一方面,聯盟各方在參與合作中,擔心由於聯盟而將企業機密暴露給對方,往往會採取一些保護和防範措施,有保留地進行合作,導致聯盟各方信任與親密程度降低,使聯盟的效果受到極大的抑制。
(六)戰略聯盟構建的時間難以掌握
Spekman在1996年的調查表明大型復雜的聯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建立其信任,通常聯盟的建立與運轉之間所耗時間為三年到四年[1]。這不僅因為單純組織關繫上的建設就耗費大量的時間,高層管理者建立起私人的關系網,聯盟的信任等各方面的建設也需要更長的時間。長的時間周期雖有利於管理者有充分時間來解決聯盟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但它也同時延長了戰略決策的時間,在快速變動的企業經營環境中,過長的時間會使戰略歸於失敗。或者喪失一些良好的機會。所以不能合理的掌控時間,也會對聯盟發展構成相當的威脅。
由此可見,戰略聯盟的構建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困難重重,但是否因此就放棄它呢?對這個問題,通過下一個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明確的答案。

二、戰略聯盟發展重要性分析
pp戰略聯盟是許多謀求更多發展機會的企業所不可迴避的,因為這種戰略上的新思維對企業經營有著廣泛而重要的意義。
pp從根本上說,戰略聯盟的意義在於幫助企業適應內外環境的不斷變化,不斷加強和發展其核心能力,保持和獲取競爭優勢[2]。這是因為在動態環境條件下的企業競爭必須更多的依託於企業自身獨特的資源和能力,即核心能力,以及建立在這種能力基礎上的競爭優勢。然而核心能力具有獨特難以模仿性。單靠企業自身發展和逐漸培養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何能迅速有效提高企業的核心能力將直接關繫到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位勢。這就要求企業能夠正確地識別和選擇符合企業競爭戰略原則的資源和能力,並且對這些資源和能力加以充分利用和發揮,並且要利用各種方式不斷加強投入,學習和積累,通過創新和整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而構建戰略聯盟正是企業為培育核心能力,獲取競爭優勢而開辟渠道,創建環境,學習積累的路徑之一。它能通過企業間相互學習和相互補充快速實現企業實力的增強和競爭位勢的提升。現在以資源互補或風險共擔等為基礎的產品聯盟正逐漸向新型的知識聯盟轉變。這種知識聯盟以向戰略夥伴學習為主要目的,通過建立戰略聯盟獲得新知識,同時將其與自身的核心能力連接,加速自身核心能力的開發與提升以創造價值。它在組織資源的運作形式上以鬆散的網路型為特徵,又以長期互惠性為聯結,賦予了企業相互學習的機會,從而為企業在識別新的市場機會,增大企業的組織資本上提供了新的機會,為企業提供了有利於核心能力發育和提升的環境與條件。歸根結底,戰略聯盟的意義最終就是體現在競爭優勢和競爭能力的創建上,作為組織創新,它成為了一種最重要的競爭戰略手段[3]。
若從具體的方面看,戰略聯盟在意義表現得更為突出鮮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獲取先進技術或實現技術資源的共享
並非所有的公司都擁有相同的優勢,所以許多公司尋求建立聯盟是為了找
到具有互補性技術優勢的合作夥伴,通過聯合,兩家或更多的公司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向市場推出先進的產品,實現技術資源的共享。此外對於本身技術實力比較薄弱的企業而言,通過與存在某些技術優勢的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可以在不斷的協作中學習和掌握對方優勢的技術和技能,加快自己技術進步的速度,避免自己開發的極大風險與成本代價[4]。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就已採取了許多積極的行動,在電信,汽車,機械等行業就與許多外國企業建立了密切的技術合作關系[5]。
2.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和實現風險共擔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經營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如果企業本身缺乏資金,技術,人才,缺乏國際經營的經驗,無疑會增大這種風險。戰略聯盟的建立將有效的降低這種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方面,通過合作,企業可以獲取資金,技術,人才等外部資源,而且可以相互交流信息,傳遞技術,通過提高企業自身實力以提高企業的風險抵禦能力[4]。另一方面,通過合作,可以有效的分散風險,因為聯盟各方共同承擔風險,從而減小了意外情況造成的不良後果對其中任一參與企業的沖擊。
3.拓展新的市場
任何企業尤其是大企業都有自己一套比較完善的銷售網路,當它們計劃拓展自己的市場時,都面臨針對新市場建立一個銷售網路的問題。如果相關企業能在競爭基礎上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利用對手已有的銷售網路進行市場拓展,則可以避免銷售網路的重復建設和不必要的銷售競爭,而且還可分擔彼此的固定成本。這尤其在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時用的比較多。我國優秀的企業大都擁有比較完善的國內銷售網路,如果其產品想打入國際市場,卻缺乏足夠的營銷力量,則可以尋找一家同樣擁有優質產品當缺乏中國市場銷售渠道的國外企業進行戰略聯盟,利用國內過剩的銷售能力換取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6]。
4.實現規模經濟
通過匯集兩個或兩個以上公司的資源,戰略聯盟通常可以提供從事一種特定經營的最有效的規模。如果能有效實現聯盟的組合及整合,往往還能使企業發揮出整體大於個別企業加總的巨大協同效應。這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意義使尤其重大的。中小公司可以聯合起來成功的與大型全球公司相競爭。試想,如果不聯合組成商用飛機製造商,空中客車公司的一些歐洲公司中,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擁有足夠的投資水平以實現與波音公司進行同等規模和實力的競爭。即使像GE這樣的世界最大的公司也與其他公司攜手,以便更有效的生產產品。
所以盡管實施戰略聯盟具有很大的風險,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障礙性問題,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放棄

⑵ 我國網路銀行的發展現狀研究(論文)

[摘要] 我國銀行服務模式的改變, 網路銀行已成為一種新型的銀行模式,我國網路銀行存在一些亟待解決問題。掃除了這些障礙,才能在國際金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關鍵詞] 網路銀行 問題 對策

一、我國網路銀行存在的問題
1.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是網路銀行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問題。事實上,安全問題能否很好的解決,是網路銀行能否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據《中國計算機用戶》所做的調查中,47%的受調查者沒有用過網上銀行,其中68%是因為感覺網路銀行不安全。
2.法律問題
由於網路銀行與傳統銀行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新的針對網路銀行交易規則的法律制度及相關標准尚須制定。比如,進行交易需要簽名,而在網上數字簽名在我國還不具有法律效力,使網上支付受到很大阻礙,對這種簽名的效力應該做出法律上的規范。
3.監管問題
我國網路銀行要發展,相關的監管問題無法迴避。網路銀行的監管不是網路監管和銀行監管的簡單疊加,而有其自身新的內容,如對網路銀行推出的虛擬金融服務品種、價格的監管等問題。這類監管有行業級與企業級兩個層次。行業級監管主要解決網路銀行對國家金融安全的影響問題,企業級監管主要解決商業銀行網路服務的行為規范問題。更復雜和又艱巨的任務還在於對跨國、跨境的金融數據流的監管問題。
4.社會信用環境問題
近幾年,雖然我國市場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社會信用體系發育相對滯後,經濟活動中失信現象比較嚴重。在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方面我國目前還基本屬於空白,這也是絕大多數客戶對網路銀行採取觀望態度的原因之所在。
5.規劃問題
缺乏整體規劃,缺乏具有承載性、擴展性、不間斷性、低管理性和高性能的平台,是我國網路銀行發展的一道坎。網路銀行的發展需要依靠銀行業、軟體開發商、硬體供應商、系統集成企業的相互配合,因此需有統一的標准以保證各方兼容。我國網路銀行剛建立時雖有查詢、轉賬等基木功能,但未考慮未來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整合後可能出現的業務量增加、品種增多的新形勢。
6.業務品種單一,客戶對網路銀行缺少依賴性的問題
目前,國內的網路銀行基本都是定位於傳統銀行業務的一個營銷渠道,因而提供的服務也都是傳統的銀行業務,只不過是在網上實現罷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客戶能在網路銀行完成的業務,一定可以通過櫃台、電話、ATM來完成,對網路銀行沒有依賴性。
二、我國網路銀行發展對策
1.加強網上支付安全
為了解決網上交易和支付中的安全問題,商業銀行應組建切實有效的建立了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此外,商業銀行通過與在線支付公司以及國際信用卡組織合作,為各種行業的網路商戶提供安全而快捷的網上支付解決方案,通過採用數字簽名(DS)、全球互通付款的安全技術、安全電子交易協議(SET)、國際通用數據安全傳輸認證SSL128位加密保護等國際先進安全措施確保網上支付安全,從而提供了快速、簡單的安全驗證服務。
2.強化網路銀行的立法和監管
一是應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認證中心作為安全認證機關, 並確定網上支付、數字簽名的法律依據,二是借鑒美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有關法律,建立我國的電子資金劃撥法或電子支付法, 以明確電子資金劃撥或使用電子貨幣實現在線支付的風險責任負擔;三是加強金融、司法、業務等部門的聯系合作, 制定共同打擊網路金融犯罪和調控網路金融業風險責任承擔的國際條約;四是要加強網上銀行監管和風險防範
3.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銀行要協調工商、稅務、公安、保險等部門關系,實現信用資源共享,培育專業的信用服務機構,採用同一種規劃平台、同一種標准手段、同一種技術流程,建立統一、高效、客觀、公正的社會信用體系,以提高人們對網路銀行支付方式的信任程度。
4.規劃發展策略,提高軟硬技術水平、管理水平, 加快培養技術人才
我國銀行應加速引進和開發先進的網路核心技術。在硬體方面, 要大力研發功能強大的伺服器等先進設備;在軟體方面, 要大力研發網路安全系統、電子轉賬系統等眾多軟體系統集成;同時需要嚴格的規范操作和管理, 積極培養適應網上銀行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5.加大網路銀行業務的營銷力度和創新力度
由於網路銀行客戶對銀行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需求和期望比較強烈,這就迫使商業銀行必須打破傳統的批量化和標准化經營理念,從客戶需求出發,確立以質勝出和客戶驅動的經營理念,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個性化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以爭取達到同客戶保持長期穩定合作的目的。
6.加強與外資金融服務公司的合作
管理理念的更新需要技術實力的支持。商業銀行無論是在網站設計理念和技術上,還是在網上產品研究開發和市場推廣上,或者在後台整體管理技術及流程再造計劃等領域中都與外資網路銀行存在明顯差距。如果只依靠自身更新觀念、銳意創新來縮小差距,在客觀上存在不少困難,並且從行業競爭角度分析這是非專業化、非理性化的策略。外資金融服務公司在構建網路銀行系統的技術上已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通過引進國際化的金融管理服務來提高競爭力,是商業銀行實現網路銀行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
7.進行網路創新, 發展網上銀行業務
建立聯網通用的網上支付系統是我國加入WTO後銀行業最有效的競爭策略之一。網上支付系統的建立, 將提高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 在預見到另建系統將會付出高昂成本的情況下, 外資銀行將會傾向於依賴這個系統代理支付、結算和與國內銀行建立合作關系, 這樣不僅可以向所有利用該系統支付和結算的外資銀行收費而獲得收益,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核心環節的控制, 中國銀行業就能夠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取得主動權。

參考文獻:
[1]張志勇: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城市金融,2005(11)
[2]薛崴:網上銀行業務營銷策略[J].現代金融,2005,(06)
[3]中國網路銀行現狀分析[J].信息產業報道,2005,(Z1)

⑶ 我現在看的是王曄和張銘洪主編《網路經濟學》,有哪些與這相關的書籍可以看

建議你上廣東教育考試網那裡有個自學考試的教材推薦。有比較多這樣的書目

⑷ 今年兩會有哪些惠及互聯網行業的政策和措施

今年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重點關注工業互聯網問題是什麼?圍繞工業互聯網新基建又提交了哪些建議提案?

5月29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閉幕會,2020年全國兩會結束。

新華社記者王曄攝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與往年相比篇幅變短了,文字雖少但卻擲地有聲。尤其是今年備受關注的「新基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不少代表委員提案建議的重點內容。

特別是工業互聯網,已經連續三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幅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製造。在「新基建」風口之下,工業互聯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今年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關於工業互聯網的提案建議關鍵詞主要圍繞政策制定、5G、工業APP、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平台、工業互聯網安全、人才培養、資金扶持等多方面展開。那麼究竟哪些內容是代表委員重點關注的方向?

提升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能力

5G未來80%的應用場景將用於工業互聯網領域已成為業內共識,5G為工業互聯網提供了理想的網路環境,工業互聯網是5G最典型、最有價值的應用場景,加速工業互聯網與5G的創新融合發展,對「新基建」可以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建議,要提升5G+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能力,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作為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工業場景復雜多樣,兩者在融合創新發展方面遇到不少「絆腳石」。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移動總經理陳力認為,工業復雜的應用場景加深了融合的難度,且5G與工業互聯網在助推智能製造轉型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如5G跨界融合不充分,5G與工業互聯網領域綜合型人才缺乏,工業互聯網技術標准、信息安全、平台責任、數據保護等內容的法規體系不完善等挑戰。

對此,陳力提出五點建議,一是積極推動跨界融合;二是深入推進法律法規配套制度建立;三是健全人才隊伍建設;四是強化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五是加強合作交流和經驗總結推廣。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傑從企業層面指出中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存在四大難:一是「5G+工業互聯網」應用改造起步難;二是傳統製造企業的內網改造難;三是5G工業晶元和模組批量商用難;四是產業鏈面臨軟硬體「卡脖子」現象。

針對這些難題,鄭傑建議,要進一步加快「5G+工業互聯網」建設。一是加強龍頭示範項目引領;二是加快工業企業5G內網改造;三是加速推進5G終端產業成熟;四是加緊壯大「5G+工業互聯網」創新產業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針對5G工業互聯網創新融合發展則提出,一是要抓緊制定出台更有針對性、更細化的發展戰略和行動方案;二是深入推進跨界合作和產業對接;三是針對重點細分領域開展商用部署標桿示範項目;四是進一步探索互惠共贏的可行商業模式。

「數據焦慮」亟需解決

當前工業數據呈指數級增長,有人將數據比作是新的「石油」,能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高的利潤。數據作為「新基建」的基礎性要素,在工業互聯網、5G等領域都可以起到提升其他要素效率、擴大要素效用的倍增作用。

但當前我國的工業大數據應用水平較弱,工業知識轉化不足,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英建議,要完善工業大數據服務體系,打造工業知識「淘寶」。她建議,工信部應加大工業大數據、工業知識圖譜的支持力度。通過國家工業互聯網高質量專項,支持鋼鐵化工、航空航天、汽車石化等重點領域組建工業演算法研究院,建立行業級知識圖譜和工業機理庫,力爭在關鍵工業軟體研發和產業化上取得突破。

⑸ 河北金融學院的辦學條件

截至2015年4月,河北金融學院有教職工70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36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33.7%,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比例達90.3%。有河北省管優秀專家、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全國優秀教師、河北省優秀教師、河北省教學名師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40餘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
全國優秀教師:鄭艷娟
河北省優秀教師:李海燕、張滄麗
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先進個人:陳尊厚、湯志江、唐曉娟、趙惠娟、王春滿、李愛蘭、張紅霞、朱謙、張金勝、李海燕、袁國強
河北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楊兆廷、王憲明、楊偉坤、苗繪
河北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陳志強、秦菊香、李海申、楊 蕾、李志明、邢琳、郭凈、閻東彬、陳小榮、胡繼成、李明
省級教學團隊:金融學教學團隊、會計學教學團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學團隊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序號名稱團隊帶頭人團隊成員1 金融學教學團隊 陳尊厚 王春滿、秦菊香、李海燕、張建民、李艷紅劉秀蘭、尹繼志、苗繪、秦響應、郭凈、耿軍會 2 會計學教學團隊 程培先 侯艷蕾、唐曉娟、趙興梅、郭長城、楊會朴、劉紅紅、宋艷敏、李小娟、王鑫斌、趙愛莉、胡俊芬、賈亞麗 3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學團隊 鄭艷娟 王濤、何志強、張紅霞、曹瑩、崔新會 郭佳、朱建林、齊曉娜、安文廣、杜光輝、劉沖、李明祥 省級精品課程教學團隊: 序號部門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錄課老師1 保險系 保險學 王香蘭 王香蘭 2 信管系 C語言程序設計 趙秀明 趙秀明、鄭艷娟、張紅霞、羅新方 3 會計系 中級財務會計 唐曉娟 唐曉娟、楊會朴、陳琳 4 經貿系 統計學 李愛蘭 李愛蘭、張娟、劉學兵、周素彥、謝敬、張滄麗 5 信管系 資料庫原理 張宇敬 張宇靜、崔新會、朱建林、趙秀明 校級精品課程教學團隊: 序號部門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職稱1 商務外語系 金融英語 趙惠娟 教授 2 法學系 金融法 王儒靚 教授 3 管理系 市場營銷學 趙清華 教授 4 會計系 基礎會計 唐曉娟 教授 5 經貿系 現代物流管理 胡書金 教授 6 保險系 財產保險 高鵬 副教授 7 金融系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李艷紅 教授 8 金融系 證券投資學 李海燕 教授 9 金融系 金融學 張建民 教授 10 管理系 管理學 尚雲仙 教授 11 商外系 國際貿易實務(英語) 趙惠娟 教授 12 商外系 綜合英語教程 徐三喬 教授 13 會計系 ERP沙盤模擬實訓 曹榮 教授 14 信息管理與工程系 計算機網路原理 趙秀明 教授 15 金融系 國際金融 王敬花 副教授 16 管理系 公共關系學 李紅英 副教授 17 法學系 國際經濟法 王儒靚 教授 18 法學系 經濟法 王儒靚 教授 19 商務外語系 劍橋商務英語 王傑 副教授 20 經貿系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田曉麗 教授 21 信管系 網路操作系統應用 鄭艷娟 教授 22 信管系 數據結構 張宇敬 教授 23 信管系 Java程序設計 張紅霞 副教授 24 會計系 會計電算化 程培先 教授 25 會計系 財務管理 宋艷敏 教授 26 管理系 人力資源管理 石春玲 副教授 27 管理系 廣告學 趙曉明 講師 28 經貿系 宏觀經濟學 季小江 教授 29 信管系 管理信息系統 張紅霞 副教授 30 信管系 Web開發技術 曹瑩 副教授 31 保險系 精算數學 徐思雲 講師 32 保險系 財政學 鄭思海 講師 33 會計系 財務分析 侯艷蕾 教授 34 會計系 高級財務會計 楊會朴 副教授 35 會計系 審計學 周文平 副教授 36 法學系 憲法學 趙建敏 講師 37 基礎部 線性代數 李春萍 教授 翻轉課堂教學團隊: 序號部門負責人成員擬開設課程1 金融系 郭凈 耿軍會、劉莉 證券投資分析 2 外語部 黃小芳 周麗岩、張紅妹韓靜、張立改、張娟 大學英語3、4、1 3 外語部 田秀峰 馬瑞賢、劉小杏、劉麗娟、么會玉、祁艷晶、谷利紅 大學英語1、2、3 4 基礎部 王曉波 李建平、武媛媛、趙俊卿、王瑩、受志敏、鄧芳寧、宋麗琴 應用文寫作 5 會計系 尹航 張曉萍、孔慶景 稅務會計 6 會計系 李小娟 田瑩瑩、陳晨、韋彩霞、許傑慧 內部控制 7 社科部 劉建濤 丁立磊、陳鵬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8 國際教育學院 趙惠娟 徐方方、張微 安文廣 市場營銷學(雙語) 人力資源管理(雙語) 9 國際教育學院 張楠楠 朱麗嬌、鈕萌、徐麗沙 雅思閱讀 10 經貿系 李毅 劉艷、孫曉美、宋薇 WTO與國際經貿慣例 11 經貿系 孫曉飛 郭曉梅、張蕊 《資本論》選讀 12 商英系 徐三喬 李南哲 英語筆譯 13 商英系 周王宏 楊佩、湯倩 綜合商務英語1 14 管理系 胡艷輝 方守林、劉立坤 人力資源管理 15 管理系 孫娜 彭磊、趙曉明、趙青、王剛 廣告學 16 信管系 鄭艷娟 李峰、陳剛 C語言程序設計 17 商務外語系 李銳 賈建楠、劉志平 綜合英語 18 基礎課教學部 尹亮亮 武萌、賈培佩、劉曉霞、肖倩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19 基礎部 王宏艷 侯毅葦、張曉媛、田毅、李林漢 高等數學 20 國教學院 錢恆 崔禹、戴馨洋、顧珣、朱麗嬌 大學英語 21 國教學院 趙偉 董俊、鈕萌、張博、王金輝 雅思寫作 22 信息管理與工程系 張宇敬 曹瑩、苗志剛、臧建蓮、齊曉娜 資料庫原理 23 外語部 楊樂然 張亞敏、邵文靜、薛晶晶、楊玉琢 大學英語 24 外語部 侯賀英 馮婧晗、翟小娜 張旭 大學英語 25 法律系 杜亞濤 陳麗琴、趙建敏 王換娥、魏博洋 經濟法(非法學專業) 26 法律系 張雪菲 耿平、杜興濤、王艷生、秦雅靜 經濟法 27 會計系 馬一寧 王曄、魏杏芳 管理會計 28 經濟貿易系 劉政永 張娟、李愛蘭、謝敬、劉超 統計學 理論課實踐教學項目團隊: 序號部門負責人課程名稱項目名稱1 金融系 谷曉飛 金融工程 金融衍生品數值計算與建模 2 經貿系 魏鳳蓮 倉儲與配送管理 多級庫存管理綜合實驗 3 信管系 張紅霞 Java程序設計 基於ISOG模型的「模擬銀行」實踐教學項目研究 4 管理系 於瑞卿 市場調研與預測 市場調查——《市場調研與預測》課程實踐教學項目 5 經貿系 劉濛 國際貿易實務 進出口貿易模擬操作 6 社科部 李秋生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青春中國:金融學院「模擬人代會」 7 信管系 崔新會 操作系統 小型操作系統設計與實現 8 金融系 劉莉 投資銀行學 證券發行業務項目的設計與實踐 9 信管系 李峰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基於C++的校園PM2.5模擬實時監測系統 10 會計系 李小娟 財務審計 業務循環審計實訓 11 法律系 張雪菲 經濟法 《經濟法》實踐教學 12 基礎部 武媛媛 應用文寫作 新聞采寫與製作 13 會計系 尹航 商業銀行會計 支票業務操作實訓 14 金融系 秦響應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實務 15 會計系 郭長城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項目投資實訓 16 經貿系 朱謙 電子商務概論 電子商務概論理論課實踐教學 17 信管系 曹瑩 web開發技術 留言簿的設計與實現 18 管理系 趙永新 客戶關系管理 客戶關系管理分行業實踐教學 19基礎部 尹亮亮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數理統計與實踐 跨專業綜合實訓團隊:
序號團隊名稱成員研究領域所在部門1 「大金融」綜合實訓指導團隊 熊曉軼 經濟學 國際教育學院 2 陳小榮 金融業務、金融機構 金融系 3 張欣欣 國際貿易、國際商務 商外系 4 劉 倩 農村金融 實驗教學中心 5 商麗景 經濟學 經貿系 6 杜寶蒼 企業管理 管理系 7 劉會靜 電子商務 經貿系 8 孫曉美 國際通商 經貿系 9 李嫣資 技術經濟及管理 國際教育學院 1 企業運營模擬實訓指導團隊 馮小翠 企業管理 管理系 2 王 剛 企業管理 管理系 3 劉笑言 會計 國教學院 4 付山亮 資本市場與會計 國教學院 5 田 倩 財務管理 會計系 6 賀美亮 物流 經貿系 7 趙麗娜 國際貿易、金融 實驗教學中心 8 田 原 世界經濟、農村金融 實驗教學中心 9 尹 航 財務管理 會計系 截至2015年4月,河北金融學院有國家級品牌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3個,省級本科教育創新高地2個,省級精品課程6門;有國家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學實驗室4個,省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金融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金融學(理財方向)
省級品牌特色專業:金融學、財務管理、保險學、工商管理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河北金融學院金融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河北金融學院管理信息化實驗中心、河北金融學院「大金融」模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精品課程專業名稱院系等級財務會計會計系省級保險學保險系省級統計學經濟貿易系省級C語言程序設計信息管理與工程系省級資料庫管理信息管理與工程系省級資料來源: 截至2015年4月,河北金融學院有省級重點(重點發展)學科4個,校級重點(重點發展)學科4個,專業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
河北省重點學科: 批准時間 學科名稱 2013.02 金融學 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 批准時間 學科名稱 2010.02 會計學 2013.02 企業管理 2013.02 計算機應用技術 校級重點學科: 批准時間 學科名稱 2013.02 統計學 2014.10 產業經濟學 校級重點發展學科: 批准時間 學科名稱 2014.10 經濟法學 2014.10 國際貿易學 校級優秀基礎學科: 批准時間 學科名稱 2014.10 應用數學 2014.10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專業型碩士授權點專業:金融碩士 河北金融學院為河北省金融研究基地,截至2015年10月,該校有6個省級科研平台和3個市級科研平台。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河北省科技金融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室:河北省科技金融重點實驗室
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
其它省級科研平台: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信息服務平台、河北省高校智慧金融應用技術研發中心、河北金融學院國際金融研究院
市級科研平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保定市金融研究中心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3月,河北金融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00餘萬冊,電子圖書(電子期刊)320萬冊(種),其中經濟類圖書佔50%左右;有紙質型期刊1130多種,其中經濟類期刊佔49%。圖書館備有《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的鏡像站點,還擁有超星讀秀知識庫、百鏈雲圖書館、超星移動圖書館以及中科考試資源資料庫等電子資源和3000GB多媒體視頻點播數據。
學報期刊
《金融理論探索》(原名《金融教學與研究》)是由河北金融學院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金融學術期刊。雙月刊。創刊於1985年5月。本刊致力於建設金融經濟理論、扶植金融學人,堅持「求真、求實、求用」的學術原則。主要設有理論研究、經濟論壇、熱點追蹤、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區域金融、保險研究、信託與租賃等欄目。適合金融經濟理論研究工作者、金融業務工作者和財經類院校師生閱讀。
《金融理論探索》曾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多次被評為河北省優秀期刊和河北省高校優秀學報,曾被評為河北省「十佳」社科期刊,並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⑹ 開閩三王的開閩三王故事

唐末,朝政腐敗,民生凋敝。以黃巢為主要標志的農民起義風雲激盪。僖宗光啟元年(885),安徽壽州人王緒率農民義軍攻陷光州(治所今潢川),固始東鄉人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奉母董氏率鄉民5000人從義軍入閩,揭開了光州固始向閩台移民的又一恢弘篇章。
入閩平閩,除暴安民:據《新唐書》與《十國春秋》:王氏兄弟,本琅琊人,出身名門望族。秦將王翦34代孫。其五代祖王曄為固始令,善政多多,民愛其仁,勉留之,因遷家於此,遂世為固始人。王潮,字信臣,「沉勇有智略」;弟審邽,字次都,「喜儒術,善吏治」;審知,字信通,號詳卿,狀貌雄偉,方口隆準,喜讀書,好騎射,常乘白馬,號稱「白馬三郎」。其時,「四海盡疲於征戰」,「中原正苦於傷殘」。審知「蓄慷慨之氣,負縱橫之才」,每或撫髀暗驚,彎弧自誓曰:「大丈夫不能安民濟物,豈勞虛生乎!」唐末,僖宗入蜀,群盜起於江淮。黃巢義軍之壽州人王緒,與妹婿劉行全,聚眾萬余而據壽州,自稱將軍。攻取光州,納收士民,以廣隊伍。其時,王潮為固始縣佐史,與弟審邽、審知,以材氣知名,邑人號曰「三龍」。王緒為網路人才,施以計謀,使王氏兄弟率5000鄉民從軍,並任王潮為軍正,主廩庾。是時,蔡州節度史秦宗權募士益兵,王緒附之。宗權任王緒為光州刺史,召其兵會擊黃巢,王緒遲留不行,宗權怒而發兵攻緒,王緒遂率眾南奔。至贛境,略潯陽、贛水;入閩地,取汀州、陷漳浦,但皆未能據之。王緒嫉妒賢能,「猜刻不仁」,凡才貌過己者,必暗除之,軍中人人自危,「不保朝夕」,因而激起兵變,為部將所逼自殺,眾推王潮為主。「潮令於軍曰:天子蒙難,今當出交、廣,入巴蜀,以干王室。於是,悉師將行」。王潮治軍有法,軍紀嚴明。深受刺史廖彥若貪暴之害的泉州百姓,喜聞義師南下,奉牛酒迎潮。王潮乃引兵圍泉州,自光啟元年八月始,歷時一載,方拔泉州,遂有其地,並受任刺史。「潮既得泉州,招懷離散,均賦繕兵,吏民悅之」。唐昭宗大順二年(891),「潮乃以從弟彥復為都統,弟審知為都監,攻福州,彌年不下」。義軍頗得民心,各界捐糧籌船,勞軍助戰。《通鑒》雲:「民自請輸米餉軍,平湖洞及濱海諸蠻,皆以兵船助潮」。景福二年(893)五月,「潮入福州,自稱留後」。「建州人徐歸范以州應潮」,「汀州刺史鍾全慕舉籍聽命,嶺海間群盜二十餘輩皆降潰,潮乃盡有五州之地」。乾寧初(894),黃連洞二萬蠻眾圍汀州,王潮遣將舉兵破之,閩地遂定。
王氏兄弟率義軍南北轉戰,歷時9年,自此平定了閩疆,統一了全閩,結束了地方割據,盜賊四起的局面。昭宗在福州建威武軍,任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福建觀察史,審知為副使。乾寧四年(897)底,王潮卒。審知欲將劍印交與二兄審邽,謂「按輩次二兄當受。」邽固辭曰:「我若能將泉州治理好,便心願已足,節度使之職,唯弟可任,幸勿卻兄長之意!」 開平時,為潮立廟,稱曰:「水西大王」。次年,朝廷任審知為威武軍節度使。
治閩興閩,造福八閩:唐前,福建經濟、文化落後,及至五代、宋,卻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人文薈萃。尤其福州,一派盛世景象,號稱「海濱鄒魯」。福建邁向文明之邦的歷史大轉折,始於王氏三兄弟率義軍入閩,平定閩疆;其關鍵人物是五代時期閩國的創始人王審知。
王氏兄弟不僅是智勇雙全的出色將領,也是頗具謀略和才能,治閩興閩、造福閩疆的功臣。《十國春秋·司空世家》稱:審知之兄王潮(846-698),「志尚謙恭,譽藹鄉曲,善於和眾,士多歸之」。平定、統一全閩後,王潮主政十餘年間,「乃創四門義學,還流亡,定租稅,遣吏巡州縣,勸課農桑,交好鄰道,保境息民,人皆安焉。」明代河南副使、泉州人蘇茂相曾賦詩贊頌王潮功績:「鼙鼓中原沸似波,將軍閩嶠還橫戈」,「事定千年無戰伐,時清萬戶有弦歌」。
《新唐書》載:審知仲兄審邽(858-904)「為泉州刺史,檢校司徒。喜儒術,善吏治。器宇宏寬,仁厚愛民。流民還鄉者借給牛犁,助其耕作;幫修廬舍,助其安居;修橋築路,方便行旅;惠農惠工,獎勵生產;興辦義學,授業童蒙;革新制度,移風移俗。中原動亂,公卿士人多來投奔,審邽遣子延彬設招賢院,一一接納,以禮相待。如楊承休、韓偓、歸傳懿、楊贊圖、鄭戩等這些李唐朝廷官員、一代名士,在李唐滅亡前後舉家歸閩,皆受到禮遇和重用,因之無比感激,悉心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成為王審邽治政興邦的智囊團。由此可見王審邽兄弟招賢納士,以圖大業的胸襟。審邽、審知偕處理政期間,「鏟其訛弊,整其章條,三軍無嘩,萬姓有奉」。「至則積惡者屏去,為善者獲安。」王審邽協助王潮治理泉州,後其父子相繼任泉州刺史,前後歷44載,在泉州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座光前裕後的里程碑。泉州與宋元時代成為世界最大海港城市,審邽兄弟、父子奠基之功偉哉大焉。
王審知(860-925)治閩,更是勛勞卓顯,因而代頌其功,史不絕書。政治上,一是尊奉中央,維護統一;一是實行「睦鄰保境,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治方略,鞏固邊疆海防,使福建免遭戰亂之災,百姓免受繁役苛賦之苦。尤其是在「四方竊據」,民富兵強,左右紛紛勸其稱帝時,他力排眾議,拒不稱帝,始終不渝地堅持「寧為開門節度使,不作閉門天子」。真心實意地尊奉擁有中央政權的唐王朝和後梁王朝,「致君愈勤,述職無怠。萬里輸貢,川陸不系其賒;一心尊戴,風雨不改其志」。同時整頓吏治,廣納賢才,以鞏固政權。在福州、泉州等地設「招賢館」,接納中原各地避亂的知識分子,或委重任,或作幕僚,或使以執教。在其當政的30餘年裡,正置群雄紛爭、武力割據的五代十國初期。而福建從未對外邦用兵,也未受外邦侵侮,境內一片昇平,成為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快、變化最大、最為安寧的地區。經濟上,重視和鼓勵發展生產。比如,勸農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親自主持興建或擴建了福清、長樂沿海大堤,泉州6里陂、9溪18壩,連江東湖,晉江40餘華里灌渠,疏浚了受益幅員可達25平方公里的福州西湖等一大批骨幹水利工程。同時圍海造田,擴大耕地。在平原推廣雙季稻;在武夷山區開墾茶園,種植茶樹,達1000餘處;因地制宜發展紡織、陶瓷、冶金、鑄造等工業生產。在傳播中原文明上,倡導文教,興辦學堂,培養人才,教化黎民,達到了府有府學,縣有縣學,鄉間有私塾,使閩地成了學校層出,「童蒙來求,雅道靡靡,儒風優優」的禮儀之邦。迨至宋代,閩省已成文風昌盛之地,才俊輩出之鄉,狀元亞魁、進士及第超於中原,名臣賢相、科學巨擘、仁人志士層出不窮。《十國春秋》稱:此乃審知興教之功也。在發展商業和海外貿易上,可謂前無古人。免除雜稅,獎勵通商。躬身踏察海灣,修建碼頭,闢建港口。疏通百餘里的閩江水道,製造出可載六七百人的大船。兩度擴展福州城區,使之7倍於老城。使福州、泉州由此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兩個港口。海上航線北至新羅(今朝鮮),南至南海諸島,以及印度和阿拉伯地區。泉州城市規模也一再擴大,吸引很多阿拉伯商人和伊斯蘭教徒來此經商或定居。到宋、元時代,泉州成為與亞歷山大港齊名的世界一流大港,其功歸審知兄弟,當之無愧。活躍的海外貿易,為福建經濟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注入了巨大活力。
上述為政興閩之道,福澤七閩之邦:使「強者抑而弱者撫,老者安而少者懷」,「一年而足食足兵,再歲而知禮知義,方隅之內,仰止攸同」,「雞犬相聞,時和年豐,家給人足,版圖既倍」。
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對王審知治閩「用仁信以御下,行慈惠以恤民」,賓賢禮士,節儉自處,選任良吏,省刑惜費,輕徭薄賦,息兵養民,多有記述,評價甚高。如稱頌審知「常衣袖絝敗,乃取酢袋而補之」。一次,有使者獻一玩物,審知自擲於地。謂左右曰:「『好奇尚異,乃奢侈之本』」。據《十國春秋》載:錢昱《忠懿王廟》碑文,盛贊王審知當政治閩有「五善」:「外涵大度,內用小心,慎刑既及於精詳,舉事悉從於簡略,犯則不赦,令比秋霜之嚴;恩本無私,惠如冬日之暖。惟民教化,吏以法繩」,此可稱善為政。「非正詞不入於聰,非公事不宣於口,居無聲色之樂,平生以禮義自守。念十家之產者,躬行節儉……」此可稱善立身。「興崇儒道,好尚文藝,建學校以訓誨」,「獨振古風,郁更舊俗」,此可稱善教化。「懷尊賢之志,宏愛客之道,四方名士,萬里咸來」,此可稱善招納。「尊天事地,奉道饗神」,「事非為已,願乃庇民」,「三十年間,一境宴然」,此可稱善謀福。「功惟理亂,志在盡忠;安不忘危,常為持險之誡;小當事大,罔違與國之道……」,此可稱善守位。王審知「傳冊封者四五世,遺愛銘於人口,忠節出於國史。臣子之盛,不亦大乎!」
天復元年(901),昭宗封王審知為琅琊王。梁開平三年(909),梁太祖封王審知為閩王,閩正式建立。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十二月,王審知病歿,皇上賜謚忠懿。後人為紀念閩王的功德,將他生前的宅第改建成閩王祠,祠前立有功德碑——唐《恩賜琅琊郡王德政碑》,碑文記述了王審知家世及其生平事跡。祠內供有王審知塑像,祠堂門額上懸掛著一塊四字鎦金大匾:「功垂閩嶠」。建於泉州市的「五代閩國三王文物史跡陳列館」,向海內外觀瞻者集中展示了三王家史、生平和開閩業績。廊柱上赫然寫著這樣的楹聯:「太原望族源三晉,固始義軍靖八閩」,「望出太原立德千載,支分固始流徽八閩」。

⑺ 中央紀委關於不正當的男女關系中幾種不同類型的認定

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包含包養情人、與人通姦、構成重婚的,屬於不正當男女關系行列,應依法給與相應的處罰。
拓展資料:
關於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重婚、包養情人、二奶、小三、第三者、通姦的認定
1、關於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認定: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2、關於重婚的認定: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1994年1月12日國務院批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發布)發布施行後,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仍應按重婚罪定罪處罰。
關於包養情人、二奶、小三和通姦,相關法律並沒有統一的規定,根據新華字典描述,大致意思是:
【包養情人】:包括幾種含義,其中比較明確的一項是指包括為婚外異性(多為女性)提供房屋、金錢等並與之長期保持性關系。通常用到包養一次即包含了貶義。
【二奶、小三、第三者】:二奶通常是指或許是為了金錢,或許是為了前途,或許是為了生理需求,大多數是為了經濟利益被包養的人;小三、第三者是同義語,泛指破壞他人家庭的人,可能是無意為之,或是有意為之,通常男女雙方相對經濟獨立,且彼此之間有一定感情基礎,或彼此之間有承諾,並非靠金錢才能維持之間的關系。
【通姦】:通姦組成詞彙,具有貶義,泛指男女發生不正當的性行為,不以金錢為目的,或是為生理所需,或是尋求刺激,或是尋求慰藉,亦或是有一定感情,且無時間長短、持續性、穩定性的限制。
雖然後三者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定義,發生在一些官員身上對於黨組織人員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處理有這類作風問題的官員時候的打擊力度也比較大,中央紀委對於有以上作風問題的官員的處理措施,包括但不限於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⑻ 白菜長什麼樣

: 白菜 拉丁語學名:Brassica rapa pekinensis, Brassica campestris pekinensis, Brassica pekinensis 英文: Chinese cabbage 別名: 膠菜,紹菜 屬種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白花菜目 Brassicales 科: 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屬: 芸薹屬 Brassica 種: 蕪菁 B. rapa 亞種:大白菜 B. r. pekinensis 簡述 芥屬(Brassica)蔬菜,學名Brassica pekinensis。葉可食。 十字花科芸薹屬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包括結球及不結球兩大類群。 兩種廣泛栽培的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植物的統稱。北京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又稱大白菜、結球白菜;葉淺綠色,有皺,葉球抱合緊密。其中一個類型天津白菜,葉球細長,圓柱狀,高約45公分(18吋)。白菜在美國久已栽培,用作沙拉蔬菜。納帕白菜(Napa)與之相似,但葉球較短較粗,高30公分(12吋)。中國白菜(Brassica chinensis)又稱中國芥菜、小白菜、不結球白菜;葉光澤,深綠色;葉柄厚,白色,脆;不形成葉球;黃色的菜心尤受歡迎。所有白菜均味美鮮嫩,故能與許多食物搭配食用。韓國泡菜是到處可見的食品,常用白菜製成。 白菜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蔬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菜中之王」的美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由芸薹演變而來。以柔嫩的葉球、蓮座葉或花莖供食用。栽培面積和消費量在中國居各類蔬菜之首。 編輯摘要 目錄-[ 隱藏 ] 1產地及品種 2種植 3歷史 4葯用價值 5飲食宜忌 6如何選擇 7相關菜譜 8網路用語 9菜譜相關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產地及品種 白菜原產於我國北方,俗稱大白菜。引種南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十九世紀傳入日本、歐美各國。白菜種類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東膠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綠、東北大矮白菜、山西陽城的大毛邊等。南方的大白菜是北方引種的,其品種有烏金白、蠶白菜、雞冠白、雪裡青等,都是優良品種。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用於燉、炒、熘、拌以及做餡、配菜都可以。特別是白菜含較多維生素,與肉類同食,既可增添肉的鮮美味,又可減少肉中的亞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類物質,減少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的產生。正如俗語說的:「肉中就數豬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鮮。」白菜除供熟食之外,還可以加工為菜乾或製成腌製品,例如河北的「京冬菜」就是用白菜製作的名聞全國的地方特產。 大白菜,在西方又稱「北京品種白菜」,即結球白菜,在粵語里叫紹菜。大白菜有寬大的綠色菜葉和白色菜幫。多重菜葉緊緊包裹在一起形成圓柱體,多數會形成一個密實的頭部。被包在裡面的菜葉由於見不到陽光綠色較淡以至呈淡黃色。 大白菜耐儲存,所以中國的老百姓特別是中國北方老百姓對白菜有特殊的感情。在經濟困難的時期,大白菜是他們整個冬季唯一可吃的蔬菜,一戶人家往往需要儲存數百斤白菜以應付過冬,因此白菜在中國演變出了燉、炒、腌、拌各種燒法。冬季在最低氣溫為-5℃左右時,大白菜完全可以在室外堆儲安全過冬,外部葉子乾燥後可以為內部保溫。如果溫度再低,則需要窖藏。不過在過於寒冷的北方還有另外幾種冬季儲存白菜的方法,如在朝鮮北方和中國東北東部腌制朝鮮冬菜,在中國東北西部、內蒙東部和河北北部寒冷以前又缺乏食鹽的地區習慣用漬酸菜的方法等儲存白菜。 由於大白菜是在秋季玉米收獲後播種,初冬收獲,產量大,管理容易,但儲存需要佔地,所以收獲期間同時上市價格非常便宜,一些商家在促銷商品時常用「某某商品白菜價」的口號應容其廉價。 大白菜品種繁多,基本有散葉型、花心型、結球型和半結球型幾類,主要品種有: 以天津為代表的大運河沿岸有三、四百年種植歷史的青麻葉(天津綠),綠色菜葉較多,幫薄,纖維少,葉內柔嫩。《靜海縣志》中曾寫道「昔周顒(南朝齊人)稱鄉味之美,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也,味美而食久,運河沿岸產者最良。」 黃色菜葉為主的品種又稱黃芽白菜、黃芽菜、黃芽白,有南北兩種。黃芽菜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津門紀略》中記有「黃芽白菜,勝於江南冬筍者,以其百吃不厭也」,以至其又有「北筍」之稱。 在台灣種植的台灣白菜也是大白菜的一種,比北京大白菜細一些。 高樁型白菜 白菜根為淺根系,主根粗大,側根發達,水平分布。葉片有毛或無毛,著生於短縮莖上成蓮座狀。除薹用和分櫱類型外,腋芽不發達。總狀花序,花淡黃至黃色。長角果。栽培的白菜分別屬於芸薹的 2 個亞種:結球白菜根據葉球抱合程度,分為散葉變種 、半結球變種、花心變種和結球變種;不結球白菜分為普通白菜、塌菜 、菜薹、薹菜和分櫱白菜5個變種。 常州「烏塌菜」 各種類型的白菜都要求溫和氣候。但結球白菜和不結球白菜所需的適溫和栽培條件有所不同。適宜於保肥保水力強的砂壤土、壤土和粘壤土,土壤以pH6.5~7為宜。白菜病害以病毒病、 霜霉病 和軟腐病為害嚴重;此外有干燒心病、白斑病、黑斑病、黑腐病、炭疽病、菌核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菜青蟲、小菜蛾、小地老虎等。結球白菜在 中國由於產量高且適於長期貯藏,是冬季和早春的主要蔬菜. 彩色白菜-「紅聖白二號 」 外葉綠色,葉心全部橘紅色,菜型美觀,生育期65天左右,球重2KG左右,富含維生素A和B-胡蘿卜素,均是其他白菜的15倍,其他元素的含量(如:鈣、鐵、鎂維生素C蛋白質)對人體有益的營養元素,均是其他白菜的2倍多。另外還具有生長速快,包心堅實,抗三大病害,上市早,效益高等優點。 觀賞白菜(百財花王) 2007年元月四號,在中央電視台7套,做過專題報道 百財花是膠州大白菜研究所科研人員經過多年培養,選育而成的一種白菜異株。此品種生長速度慢,生育期特長,品質優良。生長過程有四大變化:小苗期象油菜,蓮座期似白菜,成熟期是變色菜,貯藏期是觀賞菜。這種白菜除了具備比普通白菜營養品質更高外,在生 長過程中,葉心還能隨季節變化而呈現不同顏色。這種既能食用又能觀賞的白菜,若放在花盆內種植,生長期長達十個多月,而隨著氣溫和生長期的不同,葉心顏色還能出現多種變化,到了後期觀賞白菜還能一次開出成千上萬朵金黃色小花。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種植 秋大白菜是我市秋季蔬菜主栽品種之一,是從業農民秋季增收的重要來源,種好秋大白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合理安排種植,做到分期排開上市。如我市秋季栽培的主栽中晚熟大白菜北京新三號,集中上市時間是11月上旬,上市量大而時間短,不易保證獲得好效益;同時市民消費發生變化,由過去一次大量購買貯存消費變為小量多次隨時采購。對此從事生產的農民要調整銷售方法,可以自10月下旬即砍收包心好的白菜提早上市,雖然產量略低,但價格高,效益增長明顯;後期可以適當安排貯存,既減少集中上市,又可根據市場需求及時上市,從而獲得好的收入。 其次,合理調整種植品種,以多樣化滿足市場不同需求。有配送直銷條件或可以做到精品包裝銷售的,可以適量種植特色大白菜,如選擇種植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橘紅心白菜,可以作為節日特菜上市供應。 其三,採用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保證大白菜產品優質營養。針對蔬菜生產中影響食品安全的化肥施用超標、農葯殘留問題,秋大白菜要做到合理用肥、合理用葯,以優質求得高效。 秋大白菜優質高產配套栽培技術要點: 1、選用優良抗病品種。以北京新三號、京秋一號、中白二號、中白四號等優良品種為主。 2、細致整地,施足底肥。根據北京市郊區菜田土壤肥力評級標准,北京露地菜田肥力狀況大多數處於中等偏低水平,建議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5000公斤,再加上磷酸氫二銨25公斤、鉀肥15公斤或復合肥50公斤。 3、適期播種。北京地區播種期以8月3日~8日為宜,播前要求葯劑拌種,可選用菜豐寧或瑞毒霉葯劑拌種。 4、規范種植。採用小高畦種植,畦長不超過20米,採用四隔一或六隔一的畦式,便於澆水和病蟲害防治,前茬為西瓜作物的可以選擇對壟栽培。 5、合理密植。大白菜以8月末定苗為宜。北京新3號、京秋1號等以畝1800~2000株為宜,中白二號、中白四號以畝2000~2200株為宜。 6、加強苗期管理。「三水齊苗,五水定棵」;及時防治蚜蟲、菜青蟲,可以選用新型無公害農葯生物肥皂或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 7、蓮座期管理,關鍵是蹲苗。蹲苗時間視苗情而定,一般10~20天,22片葉左右施入尿素20公斤或硫酸銨50公斤,然後澆水,中耕進入蹲苗。病蟲害防治:繼續防治蚜蟲、菜青蟲,注意霜霉病、黑斑病的防治。 8、加強包心期管理。主要是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根據大白菜需肥規律,要避免大白菜追肥一次性施入,強調分期追施,減少後期脫肥以及前期肥料過多不能合理利用現象的發生。此外,為避免後期蟲害特別是蚜蟲危害造成品質下降,要求結合防病再防治一次蟲害。 ⑴蹲苗結束及時澆水,第一水宜小,以後每隔7天澆一水,砍菜前七天停止澆水。 ⑵重視施用包心肥。在包心前期,即9月末10月初,畝施入尿素25公斤,保證後期包心。大白菜全生育期追肥依據1∶3∶4∶2比例,即幼苗期為1,蓮座期為3,結球前期為4,結球中期為2。追肥總量以硫銨為標准,每畝70~100公斤為宜。 ⑶注意霜霉病、黑斑病、軟腐病的防治。後期尤其要重視黑腐病的防治。 病蟲害防治 大白菜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炭疽病、黑腐病、蚜蟲、菜青蟲、小菜蛾等,這些病蟲害一直是生產上的主要問題。據2003年—2005年調查,在我縣大白菜霜霉病田間平均發病率為10-30%,重病田達80%以上;軟腐病田間平均發病率為5-20%,重病田達40%以上,甚至絕收,損失率一般25%左右。 大白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應以選用抗(耐)病品種為基礎,以培育無病蟲壯苗,健身栽培為重點,科學合理使用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具體措施如下: 一、選用抗病良種,做好種子處理 選擇適合我縣種植的抗病性強,商品性好,豐產性能好的品種。如:晉菜3號、新二包頭。種子消毒可用0.4%種子量的50%福美雙乳劑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拌種(防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也可畝用100克菜豐寧拌種150克 ,或用0.4%種子量的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拌種(防軟腐病、黑腐病)。 二、合理間套作,安排適宜茬口,適時、適量播種 大白菜應實行3-4年輪作,可選擇瓜類、茄果類、蔥蒜類、豆類及小麥等作物的茬口。與蔥蒜套作可減輕小菜蛾、菜青蟲的發生;對軟腐病發生較重的地塊採用高畦栽培,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茬或鄰作;將白菜與玉米等高桿作物間套種可減輕病毒病發生。立秋前後3天播種為好,切忌過早播種,種量200克/畝。 三、加強田間管理 苗期及時防治蚜蟲;小苗及時澆水要小水勤澆,降低地溫,切忌受旱,可明顯減輕病毒病發生;及時間苗、定苗,嚴格剔除病苗;及時中耕鬆土,促進根系發育;包心期加強肥水管理,及時追施N、P、K復合肥。另外,田間作業時避免傷根和造成機械傷口。 四、葯劑防治 要掌握在病蟲發生初期及早防治,選用生物農葯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葯,並嚴格控制施葯濃度和次數。 1、蚜蟲 六葉期前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5000倍液噴霧防治,注意往葉背面噴葯。 2、病毒病 及早治蚜。發病初期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3、霜霉病、黑斑病 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750倍液噴霧,7天1次,連噴3次。 4、炭疽病、白斑病 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 5、軟腐病、黑腐病、細菌性角斑病 用72%農田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1%新植黴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霧或灌根。 6、菜青蟲、小菜蛾 應在卵孵化高峰期及低齡幼蟲盛發期用葯。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00-4500倍液,或Bt·乳劑100-1500克/畝,或25%滅幼脲懸乳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要注意輪換用葯。 7、地下害蟲 在田間放置糖醋液盆(按糖:醋:水=1:1:2.5的比例配製,內加少量鋸末和敵百蟲)誘捕成蟲,當誘捕到的雌雄成蟲數量大約相近時,開始噴葯,大白菜幫基部及周圍地面是重點噴葯區,用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歷史 白菜是我國原產蔬菜,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據考證,在我國新石器時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遺址發現的白菜籽距今約有六千年至七千年,《詩經·谷風》中有「采葑采菲,無以下體」的記載,說明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中原地帶,對於葑(蔓青、芥菜、菘菜,菘菜即為白菜之類)及菲(蘿卜之類)的利用已經很普遍。到了秦漢,這種吃起來無滓而有甜味的菘菜從「葑」中分化出來;三國時期(公元三世紀)的《吳錄》有「陸遜催人種豆菘」的記載。南齊(公元五世紀)的《齊書》有「曄留王儉設食,盤中菘菜(白菜)而已」的記述(《武陵昭王曄傳》),同時期的陶弘景說:「菜中有菘,最為常食。」唐朝時已選育出白菘,宋時正式稱之為白菜。宋代蘇頌說:「揚州一種菘,葉圓而大……啖之無渣,絕勝他土者,此所謂白菜。」明代李時珍引陸佃《埤雅》說:「菘,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謂之白菜。」 明代以前白菜主要在長江下游太湖地區栽培,明清時期不結球白菜(小白菜)在北方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此同時在浙江地區培育成功結球白菜(大白菜)。18世紀中葉(康乾盛世)在北方,大白菜取代了小白菜,且產量超過南方。華北、山東出產的大白菜開始沿京杭大運河銷往江浙以至華南。魯迅在《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一文中說:「大概是物以希(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 大白菜是在明朝時由中國傳到李氏朝鮮的,之後成了朝鮮泡菜的主要原料。韓國電視劇《大長今》中有主人公試種從明國引進的菘菜(大白菜)的情節。 20世紀初,日俄戰爭期間,有些日本士兵在中國東北嘗到這種菜覺得味道不錯,於是把它帶到了日本。目前在日本市場上出售的食品工廠生產的餃子,基本都是豬肉白菜餡的。 今天,世界各地許多國家都引種了白菜。

閱讀全文

與網路經濟學王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