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966年,庫茲來涅茨出版了《現自代經濟增長》一書,這是他對美國和其他國家國民收入的長周期時間數列進行研究的成果,其內容涉及經濟增長過程的分析、增長率的變動、資本的供給(儲蓄)和需求(投資)、資本形成的作用、經濟結構的變化、人口和生產率的增長,以及收入分配的變動等。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喬治·墨菲曾這樣評價這本書:「庫茲涅茨出色地運用他高超的技巧,從紛亂的資料中整理出許多有用的數據,恰如其分地用它來表達它所能表達的意思。這書有許多附屬的和有見識的結論,它確實是很有價值的產物。」
『貳』 現代經濟學的分類有哪些
現代經濟學的學科分類 1. 理論經濟學 2. 經濟發展史 3. 經濟思想史或稱經濟學說史 4. 數量經濟學 5. 應用經濟學 6. 經濟學在社會科學中的地位 1. 理論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論述了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經濟運行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各個經濟學科提供基礎理論。理論經濟學通常稱為一般經濟理論,具有兩個分支學科: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視野,以經濟活動總過程為對象,考察國民收入、物價水平等總量的決定和波動。其中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波動(經濟周期)理論又是宏觀經濟學的兩個獨立分支。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經濟中單個經濟單位即生產者(資本機構)、消費者(居民)的經濟行為,包括供求價格平衡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在不同市場類型下資本機構成本分析與產量、價格決定理論、生產要素收入決定即分配理論等。2. 經濟發展史。 經濟發展史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歷史時期、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發展演變的具體過程及其特殊規律的學科。它為總結歷史經驗和預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提供依據,也為研究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經濟思想、學說、政策提供歷史背景。經濟史按地域范圍劃分,有國別經濟史(如中國經濟史、英國經濟史等);地區經濟史(如歐洲經濟史、拉丁美洲經濟史等);世界經濟史(以世界為整體,研究世界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按部門或專業來區分,有農業發展史、工業發展史、銀行發展史等;按歷史分期,有古代經濟史、近代經濟史、現代經濟史之分。關於世界經濟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的研究,實際上屬於現代經濟史范圍。經濟史如同理論經濟學一樣,要受研究者的階級立場、觀點、方法的影響。3. 經濟思想史或稱經濟學說史。 它研究各個歷史時期出現的經濟觀點、經濟思想、經濟學說及其產生的經濟政治背景、所起的影響、所佔的歷史地位,以及各個人物、各個學派之間的承襲、更替、對立的關系等方面的學科。4. 數量(理)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即經濟數量的分析、計量方法,包括:數理經濟學、經濟數學、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等學科。經濟學家比較注重各種經濟現象之間數量關系的分析。自19世紀70年代起,就有一些經濟學家應用數學推導經濟理論,建立數理經濟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數理經濟學得到進一步發展,廣泛應用現代數學方法建立了各種靜態的、動態的、微觀的宏觀的經濟模型。與之相聯系的一個分支是經濟數學,它側重闡述現代經濟分析中運用的各種數學方法,這實際上屬於應用數學范圍。5. 應用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主要指應用理論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研究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專業領域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規律性。或對非經濟活動領域進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經濟學科。 應用經濟學大體上可分為: 以國民經濟個別部門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 農業經濟學、建築經濟學、運輸經濟學、商業經濟學等等;以涉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而帶有一定綜合性的專業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 計劃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財政學、貨幣學、銀行學等等;以地區性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 城市經濟學、農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經濟地區規劃、生產力布局)等等;以國際間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 國際經濟學及其分支: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國際投資學等等;以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 企業管理、企業財務、會計學、市場(銷售)學等等;與非經濟學科交叉聯結的邊緣經濟學科,如---- 與人口學相交叉的人口經濟學; 與教育學相交叉的教育經濟學; 與法學相交叉的經濟法學; 與生態學相交叉的生態經濟學或環境經濟學; 與社會學相交叉的社會經濟學; 與自然地理學相交叉的經濟地理學、國土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等等。這些邊緣經濟學科主要研究這些非經濟領域發展變化的經濟含義、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從中找出它們的規律性。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學科,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不斷擴展、不斷充實的。應用經濟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實踐,離不開理論經濟學的指導,但它們的發展反過來又豐富了理論經濟學的內容,起著指導實踐的作用。 6. 經濟學在社會科學中的地位 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各種社會活動和各種社會關系的理論和歷史的多種學科的總稱。 經濟活動是社會一切活動的物質基礎,經濟關系也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物質基礎。 經濟學要聯系國家制度、法律等上層建築,來研究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 政治學、法學等要聯系所要維護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研究各種國家制度、各種法律等。 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也同樣適用於經濟學與其他的社會科學學科。 因而,除了哲學之外,經濟學,特別是作為理淪經濟學的政治經濟學,就成為社會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成為人們認識社會、改造社會必先掌握的思想武器
『叄』 概括現代經濟學通論的主要內容
現代經濟學通論的主要內容:
《經濟學類教材·現代經濟學通論》是一部經濟學通識教材,涵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企業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等現代經濟學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經濟學類教材·現代經濟學通論》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指導,運用現代經濟學各個學科分支的最新研究成果,緊密聯系當代經濟發展實際,以中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為背景,從理論上系統分析我國現階段經濟運行和發展的實踐及相關的制度和政策。
《經濟學類教材·現代經濟學通論》配套有適合教師使用的教學課件,包括教學大綱、PPT、復習思考題參考答案、模擬試題及答案等。
『肆』 現代制度經濟學的內容簡介
正如其它經濟學理論一樣,制度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是由一系列經典論文建造和內構成的。本卷精選科斯、諾思容、布坎南、奧爾森、阿爾奇安、德姆塞茲、威廉姆森、張五常等 新制度經濟學大家的開創性原典,涉及產權理論,交易費用理論,企業理論,制度變遷理論,公共選擇理論,集體行動的邏輯,憲法經濟學和法與經濟學等諸多領域, 為學習和掌握理論現代制度經濟學理論體系之必備書籍。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學家在引進和發展新制度經濟學方面做出了引人矚目的努力, 取得了獨到的成果。 本卷精選汪丁丁、張宇燕、張維迎、周其仁、 盛洪、樊綱、張軍、林毅夫、張曙光、唐壽寧、汪新波等中國經濟學家的重要論文,涉及科斯定理,契約與企業,公共選擇與集體行動,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遷,制度選擇與國家興衰等諸多領域, 為理解和掌握現代制度經濟學理論,並運用於對中國問題分析的必備書籍。
『伍』 經濟學包括哪些內容
JEL分類系統,是美國經濟學會《經濟文獻雜志》(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所創立的對經濟學文獻的主題分類系統,並被現代西方經濟學界廣泛採用。該分類方法主要採用開頭的一個英文字母與隨後的兩位阿拉伯數字一起對經濟學各部類進行「辭書式」編碼分類。
例如,C71為「C:數理和數量方法」類中,「C7博弈論與討價還價理論」中的有關「C71:合作博弈」的內容。
A:
經濟學總論和教學
(General
Economics
and
Teaching)
B:
經濟學思想流派和方法論
(Schools
of
Economic
Thought
and
Methodology)
C:
數理和數量方法
(Mathematical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D:
微觀經濟學
(Microeconomics)
E:
宏觀經濟學和貨幣經濟學
(Macroeconomics
and
Monetary
Economics)
F:
國際經濟學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G:
金融經濟學
(Financial
Economics)
H:
公共經濟學
(Public
Economics)
I:
衛生經濟學,教育經濟學和福利經濟學
(Health,
Ecation
and
Welfare)
J:
勞動經濟學和人口經濟學
(Labour
and
Demographic
Economics)
K:
法律和經濟學
(Law
and
Economics)
L:
產業組織
(Instrial
Organization)
M:
企業管理和商務經濟學;市場營銷學;會計學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Business
Economics;
Marketing;
Accounting)
N:
經濟史(Economic
History)
O:
經濟發展,技術變遷和增長
(Economic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Growth)
P:
經濟系統
(Economic
Systems)
Q:
農業經濟學和自然資源經濟學
(Agri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R:
城市經濟學,農村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
(Urban,
Rural
and
Regional
Economics)
Z:
其他專題
(Other
Special
Topics)
以上所列為對開頭字母的一級部門分類,具體的細致分類請參照外部鏈接中有關美國經濟學會《經濟文獻雜志》分類系[1]的連接。
西方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個體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總體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
經濟學方法
經濟學史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資本主義部分
世界經濟學
社會主義部分
『陸』 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大概內容是什麼
什麼是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同時,微觀經濟學還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 ——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微觀經濟學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進行的供給和收入分配。
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一個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Pareto) 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
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
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
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 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 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柒』 現代經濟學的介紹
經濟這一詞來源於希臘語,其意思為「管理一個家庭的人」。古希臘哲專學家色諾芬在他的屬《經濟論》中將「家庭」及「管理」兩詞的結合理解為經濟。嚴復曾將經濟一詞翻為生計。日本人將其正式翻為經濟,後由孫中山先生從日將這一說法引入中國。經濟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與政治是人類社會的上層建築一樣,是構建人類社會並維系人類社會運行的必要條件。其具體含義隨語言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國的國民經濟,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有時候用來表示財政狀態,有時候又會用去表示生產狀態。
『捌』 現代經濟學基本研究方法有哪些內容
經濟學的研究抄對象經襲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怎樣有效率地分配使用其稀缺的生產資源於各種用途,以達到既定目標的一門社會科學。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問題,包括以下四個方面。①總量為既定的生產資源用來生產哪些產品。②採用什麼生產方法。③被生產出來的產品怎樣在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分配,即經濟學所說的收入分配問題。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即:生產什麼?怎樣生產?為誰生產?這是西方經濟學兩大分支學科之一,微觀經濟學所研究的問題。④一個社會既定的生產資源總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的問題。
『玖』 現代經濟學的中心內容是什麼
當然,現代經濟學的中心內容還是貨幣領域,但貝克爾通過引入「時間價值」概念就直接對內時間耗費進行容分析,而不同於傳統經濟學只限於貨幣關系的框框,時間價值的分析顯然具有更廣泛的研究能力。這一概念把人類行為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軸上約化為共同的時間價值,從而塑造出一個積極主動的「經濟人」形象。
『拾』 經濟學有哪些主要內容
《經濟學》內容精要:《經濟學》從1948年出版後,每三年修訂再版一次,使內容不斷增添,篇幅也不斷擴大,中譯本的第一版是根據第十版譯出,此版共分六編四十三章。此處採用該版進行簡介。
第一編「基本經濟概念和國民收入」,主要介紹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國民收入理論。
第二編「國民收入的決定及其波動」,它圍繞著後凱恩斯主流經濟學關於經濟穩定和經濟增長的理論,分析繁榮與蕭條的原因,介紹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宏觀經濟理論;並提出了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即通過宏觀需求的調控來實現既無通貨膨脹,又無失業的經濟穩定發展的政策主張。
第三編「國民產品的組成和價格決定」,主要介紹現代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重點是關於價格決定和壟斷與競爭的理論。
第四編「收入分配: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圍繞收入分配問題,依據古典經濟學的邊際生產力論和新古典經濟學均衡價格決定生產要素的供給的學說,闡述要素的價格決定和報酬分配。
第五編「國際貿易和財政」,主要闡述國際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政策,運用宏觀和微觀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的國際經濟問題,尋找解決的途徑。
第六編「當前經濟問題」,本編是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及其解決的途徑,在《經濟學》一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這一部分論述了低收入的國家的成長分析和發展;生活質量,消除污染和城市的禍害;種族和性別歧視;在過分擁擠的世界上的能源不足和資源的枯竭;減少貧窮和經濟上的不平等;治療失業和通貨膨脹並存等當代最基本的經濟問題。重點探討了經濟增長的趨勢,提出了福利經濟的一系列重要問題,評論了各派經濟理論,比較考察了各種可供選擇的經濟制度。
以上是《經濟學》這部著作的基本結構,這里要扼要介紹一下該書的主要內容:薩繆爾遜把經濟學區分為靜態均衡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三大塊。他認為存在於生產理論、消費理論、國際貿易理論等領域中的靜態均衡,其數學本質就是極值問題,均衡條件也就是經濟函數處於極大值或極小值的條件,於是,靜態均衡問題都可以用數學中的古典優化方法加以處理,用微積分和線性代表加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