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伴糖經濟學

伴糖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2-11 22:00:38

『壹』 在經濟學中甘蔗跟糖的關系是什麼

1、甘蔗與糖的關系,從單個企業來看,是原材料和產品的關系。
2、從產業鏈、供應鏈來看,是上游和下游的關系。
3、就甘蔗而言,對糖而言是供給關系。

『貳』 身邊的哪些事情屬於經濟學現象

1、酒與污水定律

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顯而易見,污水和酒的比例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酒與污水定律說明對於壞的組員或東西,要在其開始破壞之前及時處理掉。

案例:

一個正直能乾的人進入一個各方面混亂的單位,盡管他始終保持「英雄本色」,但終究會被其周圍的環境所吞沒,起碼會被那些「污水」染上些「雜色」。

相反,如果一個無德無才的多事者,他能將一個團結、高效的單位很快地變成一盤散沙。

分析其原因大概有兩方面:一是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名利心理,工作中當集體利益、公共利益、他人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發生沖撞時,當自己的願望未得到滿足時;

當與別人相比較無論在仕途的提拔、職稱的晉升、榮譽的表彰和福利的待遇等方面得失不當而造成心理的不平衡時,難免要發泄,要向領導討個說法,要鬧個天翻地覆、甚至魚死網破。

二是我們的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我們的組織原則是建立在「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能進不能出,不能用也得用」的基礎上的。

即使明知他是「害群之馬」,也無法將之分離「馬群」之外,即使明知「這條魚腥了一鍋湯」,也沒辦法撈出這條「魚」去保持「湯鮮」。

處理解決這類現象的辦法只能是相互理解、相互妥協和最終容忍。因此,原有的那種理性的凝聚力、團結、向上進取的工作作風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被腐蝕,最終被瓦解。

2、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案例:

越是教授、專家,得到的科研經費多,社會兼職越多,各種名目的評獎似乎就是為他們設立的。在科研領域存在這樣一種怪現象:科研經費的使用基本被壟斷,從立項、評選、經費分配基本由少數專家控制。

盡管某些項目從立題到完成與一些專家沒任何關系,但是,無論立項書還是最終成果也必須將某些知名專家的大名冠於首位。這樣一來,一般學者的勞動果實都成了專家的「成果」,使少數專家成了科研寡頭。

3、木桶效應

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

案例:

有一個華訊公司員工,由於與主管的關系不太好,工作時的一些想法不能被肯定,從而憂心忡忡、興致不高。剛巧,摩托羅拉公司需要從華訊借調一名技術人員去協助他們搞市場服務。

於是,華訊的總經理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這位員工去。這位員工很高興,覺得有了一個施展自己拳腳的機會。

去之前,總經理只對那位員工簡單交待了幾句:「出去工作,既代表公司,也代表我們個人。怎樣做,不用我教。如果覺得頂不住了,打個電話回來。」

一個月後,摩托羅拉公司打來電話:「你派出的兵還真棒!」「我還有更好的呢!」華訊的總經理在不忘推銷公司的同時,著實鬆了一口氣。

這位員工回來後,部門主管也對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增添了自信。後來,這位員工對華訊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4、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擁有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幫人更准確的判斷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

案例:

森林裡生活著一群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錶落在了樹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聰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錶的用途,於是,猛可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隻猴子都向猛可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猛可來規劃。猛可逐漸建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認為是手錶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於是它每天在森林裡尋找,希望能夠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負有心人,猛可又擁有了第二塊、第三塊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塊手錶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煩,因為每塊手錶的時間顯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確定哪塊手錶上顯示的時間是正確的。群猴也發現,每當有猴子來問時間時,猛可總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猛可的威望大降,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變得一塌糊塗。

只有一塊手錶,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

5、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這個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總結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工作,並努力做好它。

因此,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斗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 ,然後為之奮斗。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鬥志,也可以心安理得。

而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揚;

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

同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十大定律

『叄』 十大經濟學原理有哪些

經濟學十大原理:人們面臨權衡取捨;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理性人考慮邊際量;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肆』 請評述微觀經濟學基本假設,謝謝大家!!!

(1)西方經濟學有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第一個基本前提假設是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第二個基本前提假設是信息完全假設。價格機制是傳遞供求信息的經濟機制,信息完全假設具體體現在自由波動的價格上。最大化原則加上完全競爭假設才能推導出信息完全假設。第三個基本前提假設是市場出清假設,它與前兩個基本前提假設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前兩者的邏輯推論。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圍繞著對這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的反思而展開。西方經濟學從以上三個基本前提假設出發,通過數學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例如,關於「理性人」假設。這一假設條件認為:經濟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其行為均是利已的,他在做出一項經濟決策時,總是深思熟慮地通過成本——收益分析或趨利避害原則來對其所面臨的各種可能的機會、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手段進行比較,都力圖以自己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按理性人的假設,市場中的每一個人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無論是買者還是賣者都是如此。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就是買者和賣者(我們稱之為微觀主體)對自身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的過程,更進一步地說,就是市場機制通過對微觀主體的誘導進而引起對資源配置的過程。供求雙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結果就會形成市場的動態均衡——我們稱之為市場均衡。於是,以均衡過程為核心就形成了微觀經濟學教材的基本分析思路(以教材的圖2-1為例):
1、在既定的假設條件下,生產者與消費者在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上相遇,雙方都力圖以自己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後形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產品市場局部均衡;在生產要素市場上相遇,雙方也都力圖以自己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形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要素市場局部均衡;
2、靜態分析基礎上所形成的局部均衡既然是供求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那麼,第一,這種均衡就是一種最佳均衡,任何一種改變對於供求雙方的利益格局都會帶來再調整,這種狀態經濟學稱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第二,此時的人力、財力、物力的配置就是資源配置的最佳配置,整個資本主義經濟也就實現了有效率的資源配置。第三,既然是最有效率的、最佳配置,那麼這種資源配置的制度基礎——以私人產權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就是最好的財產組織制度。
3、最好的制度不等於能夠解決資源配置中所有的問題。——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為了保持市場經濟效率,對於市場機制不能解決的問題,就需要政府的政策來修補。
(2)
以「理性人」的假設為例。「理性人」的假設是約翰·穆勒提煉、由帕累托最先引進經濟學的,其實,理性人的假設一開始就不斷受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挑戰來自以下五個方面:一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說。馬氏認為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交往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這五個層次的需求具有由低級向高級演進、由物質向精神深化的特點。而且,精神層次的需求是很難用理性來分析與衡量的,自然也做不到完全理性化;二是西蒙的有限理性說。西蒙認為:「理性是指一種行為方式,它第一,適合實現指定的目標;第二,而且在給定的條件下和約束的限度之內。」[1]通俗地說,人的自身理性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窮盡一切精力去尋求最佳決策,而只是尋求滿意決策便罷了。例如圍棋對弈,你不可能在對方出一招出窮盡所有的應招,也沒有這個必要窮盡所有應招,只要能戰勝對方,那怕是多一點成本也認了;三是威廉姆森的機會主義說。威廉姆森說:「理性的有限性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因此就需要我們正視為此付出的各種成本,包括計劃成本、適應成本,監督成本」。[2]他還說:「我說的投機…既包括主動去騙人,也包括不得己去騙人,還有事前及事後騙人。」 他認為:經濟中的人都自利,只要能夠利已,便不惜損人;正是由於人的理性有限,才使得有的交易者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環境或利用某種有利的討價還價地位欺詐對方。四是萊賓斯坦的X低效率理論說。萊賓斯坦認為:人是有惰性的,往往不盡全力去工作,人們往往很難按照接近於完全的計算程序來做出決策;人在順利的環境下不會激情努力,只有當變化的環境引起的外部壓力變得充分巨大時,人們才會改變他的行為;許多市場的競爭是不完全的,這就提供了免於競爭壓力的庇護所。在得到庇護的環境中,企業沒有必要使成本極小化。由加強庇護性引起的產品價格提高也許會伴隨著生產成本的增加,但投入成本增加的百分率與產出成本增加的百分率之間沒有必然聯系。五是諾思的意識形態說。諾思認為:意識形態是決定個人觀念轉化為行為的道德和倫理體系,它對人的行為具有強有力的約束,它通過提供給人們一種世界觀而使行為決策更為經濟。每個人的個人行為受一整套習慣、准則和行為規范的協調,「如果每個人都相信私人家庭『神聖不可侵犯』,那麼,可以在室內無人而門不閉戶的情況下不用擔心房屋會被毀或被盜。如果一個美麗的鄉村被認為是公共物品,個人就不會隨便扔雜物。如果人們相信政治民主的價值,他們就會把投票當做一項公民的義務來履行。為了所有者的利益,勞動會勤勤懇懇,管理會兢兢業業,契約就會像法律上那樣,同樣在精神上受到尊重」。[3]

(3)

對於理性人假設條件局限性的認識對於我們正確地組織好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有助於我們認識清楚西方經濟學課程學習的層次性。我們認識清楚這些局限性並向同學講清楚這些假設條件的局限性,正是要告訴同學們,西方經濟學的學習是有層級性的。在初級版的教學中我們只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用的是約束條件比較清楚的假設,這些來學習,有助於我們抓住主幹、扔掉枝節,迅速掌握西方經濟學主流框架結構;當我們掌握了這些主流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後再來延伸知識框架,學習起來就會比較輕松,這絲毫不等於忽視西方經濟學理性人假設條件的局限性;
其次,有助於幫助同學認清楚實證分析法的約束條件,從而形成辯證的思維與分析方法。實證分析法是建立在假設條件基礎之上的,而任何假設條件都不可能窮盡一切變數並達到盡善盡美的,既然達不到如此地完善地步,作出的邏輯推導就只能是「參考資料」,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我們也不必對於基於實證分析方法而建立起來的模型分析盲目崇拜。因此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方法就極為重要,它是我們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極其重要途徑。
再次,西方經濟學中的任何假設都是進行實證分析的平台,而實證分析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種分析方法,並不是唯一的分析方法;其實所有的假設都是靜態分析的表現。作為靜態分析,就有一個分析角度的選擇問題,而分析角度的選擇——進而所有的假設都帶有分析立場的痕跡,因此,實證分析方法中的所說的沒有主觀色彩也只是相對而言的,並不是絕對真理。

『伍』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陸』 為什麼口香糖或者糖果類的商品會放在收銀台處,用經濟學的原理解釋

1、經濟學上商品的分類有正常品和劣等品,其中正常品根據收入彈性又分為必需品和奢侈品。奢侈品是收入彈性較高,超出人們生存發展基本需求的消費品。一般來說,除非是對口香糖或者糖果有特殊愛好的人(比如有些人很喜歡吃這些,不吃不行等),人們一般不會特別關注這些商品。所以這些商品對一般人們而言是可有可無的。所以,顧客不可能為了一個口香糖之類的轉遍整個超市吧,而且口香糖一類的商品本身佔地不大,放在超市物架就需要花精力尋找,從而增大購買成本。而放在收銀台處,顧客隨眼就能看到,容易購買。
2、你可以從營銷方面進行分析,除非顧客很少且結賬本人購買的商品也很少,一般我們在收銀台花費的時間是不短的。比如排隊等待是很正常的,這時,只要了解口香糖或者糖果的人都知道它們的功能,無聊或者其它需要的時候就會吃這些。所以,這就會提醒我們順手買這些了。 這就像下雨的時候,自然就會想起傘一樣。比如口香糖,我們在那排隊等那麼久,我們看到口香糖很難不會想起無聊時可以嚼嚼口香糖,可以打發時間,還可以清心口氣等等。
3、而糖果一類的,一般大超市正規的超市,很少將糖果放在收銀台的。小超市放糖果,主要是,有時超市為了不找零,如果是幾毛錢的話,收銀員很可能會給些糖果作為零錢找給顧客。這算是一種捆綁銷售,在經濟學上。
4、收銀台,凡是在超市購物的人都比經過的地方,是個寶貴的銷售宣傳地方。一般在收銀台附近,超市會選一些促銷產品或者宣傳產品放在那裡,這在經濟學上的原理很明顯,其中之一就是擴大銷售量。

『柒』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捌』 經濟學中蜜糖效應是什麼

大概意思是 你在一個桌子上倒上蜜糖,起初蜜糖的形狀像一個山丘,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流成一個平面。用此比喻在經濟突發事件中,會有山丘一樣的超額利潤出現,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利潤與其他行業利潤趨平。

『玖』 經濟師:什麼是「甜甜圈」經濟學

飢餓營銷的一種,通過控制人的心理來達到銷售的目的。
倘若你能理解為什麼吃貨們肯為買羊角甜甜圈排兩個小時的長龍,你就懂得了心理學對消費行為的強大影響。
自5月份在多米尼克安塞爾麵包店(Dominique Ansel bakery)推出以來,這款奶油夾心、上面淋著誘人糖漿的「甜甜圈+羊角麵包」風靡了整個曼哈頓。麵包店每天只做200至250個羊角甜甜圈,每個售價5美元不過,就店前排的長龍看來,店家每天可賣出的遠不止這個數。
在其網站上,麵包店給出了購得眾人垂涎羊角甜甜圈的「秘籍」。具體來說,就是建議顧客在麵包店8點開門前兩個小時排好隊,同時還再次聲明,每位顧客頂多隻能買兩個甜甜圈,而且千萬別跟黃牛黨打交道。是的,就是黃牛黨:據聞因為羊角甜甜圈如此難得,有人專門排隊後轉手將甜甜圈賣出去,甚至賣到30美元一個!
聽起來,羊角甜甜圈熱潮似乎是另一個紐約市陷入瘋狂的例子。不過我們大多數人都經歷過排長龍的痛苦,只為了買新出的小玩意兒,看最新的熱門電影或等待人滿為患的餐廳空出位子。不管如何,我們不斷跟自己說,痛著腳站上一個小時甚至更久絕對是值得的。
乍一看去,就賣家的角度來說,排長龍似乎沒多大意義。多米尼克安塞爾說他們正設法增加羊角甜甜圈每天的出產量,但問題是,為什麼要排長龍呢?畢竟,有食譜就可以了呀。事實上,標准經濟理論表明供必須應求,既然產品如何受歡迎,為何不讓人們更容易購得?
幾年前,時任迪士尼研究副總裁的喬馬克思(Joe Marks)到東京迪士尼樂園參觀時觀察到一種特定行為,於是問了自己這個問題。在邊域世界(Frontierland)主題區外一家店前面,遊客們排了很長一隊,有些甚至已排上幾個小時。馬克思發現大家是為了買一個廉價的皮手鐲(價格不到10美元),手鐲可以畫上或刻上自己的名字。馬克思就不懂,為何這個手鐲這么受歡迎,更重要的是,為何園區都沒有其他店在賣同樣的手鐲?當然,迪士尼可以通過減少排隊時間來提高遊客體驗。在馬克思看來,公司應該讓流行產品更容易購得。
事實證明,馬克思的想法真是錯得離譜。他觀察到的遊客通常都是和情人或配偶一起排隊。愛人們的耐心等候表示的是對彼此的強烈承諾因為,根據日本的傳統,交換皮手鐲是親密關系的標志。正是排隊等候買手鐲的行為,才使得產品如此備受歡迎。愛人們排隊是在向其他遊客表示,他們對彼此間的承諾是多麼地強烈。
同樣地,痛苦排隊買羊角甜甜圈也可能因此打響了產品的知名度。許多人都排著隊,這傳達出你也應該加入潮流的信息。
心理學家和行為決策科學家將此行為叫做「自我傳遞信號」,即做出向自己傳遞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決定。即使我們傾向於認為我們能准確地了解自己,但我們並不十分清楚自己的偏好。要弄清楚這一點,我們觀察起自己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可以自我傳遞信號的機會。設想你正走向一個跟你討錢的流浪漢。你可以忽視他,可以給他一些零錢,也可以給他買杯咖啡。如果你給他買了咖啡他也欣然接受,那你的自我感覺如何?非常可能的是,你會為自己感到自豪。為流浪漢買咖啡的行為並不會徹底改變你這個人,但這向你證明你是個慷慨大方、充滿愛心又無私的人這就是自我傳遞信號。同時,由於在我們大腦中,行為比話語要來得有力量,因此你很可能相信自己就是一個正直的人。
讓我們看看心理學家喬治奎特隆(George Quattrone)和阿摩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80年早期做的一個試驗,再次感受一下自我傳遞信號的力量。他們帶著參與者來到實驗室,做一個探究「體育運動心理和醫學方面」的研究。實驗者跟參與者說研究的目的是「調查運動後溫度快速變化對心率的影響」。接著,參與者被要求做個簡單任務:在冰水裡抱住自己的胳膊,直至忍受不了為止(僅幾秒時間,參與者就會感到痛苦)。任務之後,測試參與者的脈搏,再讓他們踩一分鍾的健身腳踏車。這就是實驗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時,參與者做了另一個冰水任務,接著再測試脈搏。第一階段確定了對溫度變化做出反應的心率基線,第二階段測試了運動之後,心率對溫度變化做出的反應。這個任務主要是為了反映運動員在大熱天運動後,暢快沖冷水浴的脈搏情況。
接著事情就變得有趣了。第一階段之後,實驗者跟一些參與者說耐痛是心臟健康的標志。意識到這一點的參與者在第二階段中,都會堅持把手臂在冰水裡泡上更長時間。與此同時,其他參與者被告知低耐痛力是健康的標志之一。了解到這個信息之後,第二階段中,這些參與者手臂泡在冰水中的時間大大減少了。
很明顯,參與者將手臂泡在冰水的時間(不管是長或短)當作健康的跡象。這當然是毫無道理的,他們的心臟健康早就由命運和生活方式所決定。這是另一個自我傳遞信號的例子。
我們總是試圖理解同事、老闆、愛人或同行的行為,結果總是無功而返。但即便是看似荒謬的行為比如一大早排N久買個羊角甜甜圈,只要想想這是在向自己傳遞信號,你會開始覺得這也意義非凡。

閱讀全文

與伴糖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