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與生活考核1

經濟學與生活考核1

發布時間:2021-02-12 02:34:11

❶ 《經濟學與生活》模擬試題二

材料:凱恩斯的理論創建至今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它仍用來作為西方國家制定宏版觀經濟政權策的主要理論指導。當然,由於實踐經驗的豐富,加上幾代人的繼續鑽研,使得大家對這個理論的細枝末節以及相關的條件了解得更清楚了。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推廣和應用凱恩斯理論,相反,倒是防止他的理論被濫用。如果一種經濟原來處於正常運轉狀態;想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做,機器設備都在滿開工作態,或者說,總需求和總供給大體上是均衡的。此時政府想使經濟進一步繁榮,再採用借債或發鈔票的辦法增加開支,造成總需求超過了總供給。此時生產已無潛力可挖。更多的購買力尋求供應有限的商品,結果必然導致物價水平全面上升,引起混亂。
根據材料,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有關宏觀經濟學的理論背景,並給予評論。

❷ 經濟學與生活平時作業1

當時是非常去問問的措施

❸ 政治經濟學考核作業1

政治經濟學是從生產關系方面研究各個階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版地位和作用的經濟學。是權與一般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特殊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生產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階級性、抽象性、片面性,是政治經濟學的共同特徵。人類經濟活動是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統一,經濟發展規律是社會生產各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只研究生產關系運動規律的政治經濟學不能從總體上研究經濟規律,把握經濟本質,所以政治經濟學是前經濟學。只有對稱經濟學才以一般經濟規律為對象,從總體上研究經濟規律、把握經濟本質,所以只有對稱經濟學才是一般的理論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的產生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

❹ 經濟學與生活作業一

《經濟學與生活》作業一

材料:剛到美國的人多半被它那優美的自然景色和豐富的物質條件所吸引.人們常把富足歸因於資源的富有。其實資源豐富只是富足的條件之一。如果不能恰當地利用每種資源,到處存在著浪費,富足仍舊是泡影。當今不少非洲國家資源豐富,可是沒有擺脫貧困。尤其是國際貿易日益發達的今天,缺乏資源的國家可以按合算的價格進口資源產品,自然資源的重要性更退居次要地位。日本是資源小國,卻是經濟大國。我國沿海地區與內陸相比較,也是缺少資源的沿海地區較為發達;而資源豐富的內陸地區反而落後。這是我們親眼見到的最好的例證。但所有的富國卻毫無例外地有它們的共同點,那就是辦事的高效率。所以,我們尋求富強之路,應該將注意力放在提高效率、消滅浪費上。有人把一切節約最終歸結為時間的節約,這並不準確。因為並不是單單有了時間就可以創造出一切資源來,所以時間固然要節約,其他資源也是要節約的。
根據材料,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有關微觀經濟學的理論背景,並給予評論。

答:首先,微觀經濟學告訴我們,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生產率是指一個工人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異都可以歸因於各國生產率的差別。社會的進步主要是生產力的發展,而勞動生產率就是衡量生產力高低的核心指標。真正的經濟增長必須是「質的增長」與「量的增長」的結合,歸根結底要靠質的增長,經濟發展不是要做加法,而是要做乘法,這種質的增長就是提升勞動生產率。因為中國勞動生產率太低,所以相同的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就低,而創造的價值低收入就低,這就是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的根本原因。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創造財富的價值,才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勞動者的收入,這才是真正的「創富於民」。其次,資源是有限的,更是稀缺的。節約時間對於提高整個社會的工作效率來說固然重要,但是節約資源在我們尋求強國富民的道路上所體現出來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凸顯。自然資源豐富本身只是為國富民強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而已,它並不能成為財富本身。要把自然資源轉化為財富還牽涉到許多其他因素,如生產力、社會制度和思想觀念等。這就要求我們各行各業的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要逐步樹立努力節約有限資源、積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意識。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在節約資源、提高生產效率方面給予我們很多啟示,我們應該大膽借鑒它們的有益做法,在尊重本國國情的基礎之上走出富有特色的現代化之路。每個人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服務。

❺ 經濟學與生活 形成性考核冊作業二

這個回去找一些資料,好好看看

❻ 電大《經濟學與生活形成性考核冊》3.什麼是gdp,如何去理解

GDP即英文來(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是源指經濟社會(即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
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不同國家間的GDP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轉換方式主要有兩種:(1)使用各國貨幣的國際匯率轉換,或(2)根據各國貨幣與一選定標准(一般為美元)的購買力平價(PPP)。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與生活考核1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