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學通論里的計算題,麻煩寫一下解析和公式,渣渣謝謝了,計算題第一題一二兩問
1、運用彈性公式
計算短期內與長期內的數量變動百分比
兩題過程如下:
⑵ 經濟學通論(趙凌雲主編的)的第一版和第二版有什麼區別啊內容變化大么
不知道,我就學過高鴻業的
⑶ 技術經濟學概論課後答案(第三版).p
某公司有四個相互獨立的技術改造方案。i。為10%, 有關參數列於下表,假定資金限額為400萬元,應選擇哪些方案?
⑷ 求「西方經濟學概論」課後習題答案…
自己在書上找!!!
⑸ 技術經濟學概論的課後習題
第一章 導論
一 名詞解釋
技術
經濟
經濟效果
勞動消耗
勞動成果
二 簡答題
1.技術經濟學中,技術和經濟的含義是什麼?
2.技術和經濟之間存在什麼關系?
3.技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有哪些?主要有哪幾種觀點?
4.技術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有哪些?
5.技術經濟學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6.技術經濟學的研究任務是什麼?
7.經濟效果的含義是什麼?它有哪幾種表示形式?經濟效果的評價標准又是什麼?
8.為什麼要建立技術經濟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9.建立技術經濟效果指標體系的原則是什麼?
10.技術經濟指標分為哪幾類?
11.技術方案經濟效果的評價原則有哪些?
12.技術方案的比較原理有哪幾個方面?研究比較原理的目的是什麼?
13.技術經濟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14.技術經濟分析的一般過程是什麼?
15.技術經濟學中,投資的含義是什麼?如何分類?
三 論述題
1.試論技術與經濟的關系。
2.試論技術經濟學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3.在實際中,試舉一個以技術經濟方法處理的事例。
4.擬新建一襯衫廠,在投資決策前,應考慮哪些問題?
5.試論技術經濟學在現代管理中的作用。
⑹ 陳立文,陳敬武主編《技術經濟學概論》課後題答案誰有
第三章的答案
⑺ 譚崇台《發展經濟學概論》課後習題答案
現代的經濟發展理論,興起於20世紀40年代末,以後逐漸形成一門學科,稱為發展經濟學,它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為研究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殖民體系趨於瓦解,亞、非、拉美三洲廣大地區的殖民地和附屬國紛紛在政治上走向獨立,在經濟上各自選擇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謀求發展,因而在世界上出現了眾多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它們原有的社會經濟特徵基本相似,經濟上所顯示的殖民地烙印大致相同,所處的國際環境無大差異。因此,它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然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問題,得到許多類似的經驗和教訓。如何從這些問題、經驗和教動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使復雜的現象得到理論的解釋,使政策措施得到理論的指導,是發展中國家提交給經濟學界的任務。
⑻ 哪位高手有黨校《公共經濟學概論》作業答案
一、單選
1、第一次引用「公共經濟學」概念的經典是:《財政學原理:公共經濟研究》
2、公共經濟學的規范研究是:對政府經濟活動和政策的合理性進行的評估和評價
3、政府幹預經濟最早開始於:市場經濟萌牙時期
4、交換和生產同時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的條件是:任何兩種商品的產品轉換率等於它們的商品替代率
5、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是一種:事後調節
6、造成風險和不確定性市場失靈的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性
7、公共部門的收入分配職能解決的是「為誰生產」的問題
8、政府促進西部大開發總體上屬於:資源配置功能
9、不能夠對宏觀經濟穩定生產影響的公共財政活動是:推行最低工資標准
10、社會經濟生活中,總有一些物品隨著消費者數量的增加,其邊際成本為零,這種特性可稱作:非競爭性
1、對於公共產品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確的是:不因消費者人數增加而導致其他人消費的減少
2、產品達到庇古均衡,是指:社會從公共產品消費中獲得的邊際等於為獲得該公共產品而繳納的邊際稅收
3、對不同類型公共產品分類的判斷,首先看它:是否具有非競爭性
4、在俱樂部產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對一定消費者規模,隨著俱樂部產品數量增加其結果是:人均收益遞增,但邊際人均收益遞減
5、在俱樂部產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對俱樂部產品的一定產出,隨俱樂部消費者規模擴大,人均收益會出現遞減的現象,其原因是:擁擠的緣故
6、在混合產品的均衡分析中,可以分別分析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需求函數,然後用某種方式把疊加起來,求得混合產品的需求曲線。為此,正確的方法是:對混合產品中私人產品部分的需求曲線進行橫向相加,再對混合產品中公共產品部分的需求曲線進行縱向相加,最後對混合產品私人產品部分的需求曲線和公共產品部分的需求曲線進行縱向相加,便可取得對混合產品的需求曲線
7、在混合產品的均衡分析中,求得了混合產品的需求曲線,並且如果邊際成本曲線MC給定,則其與混合產品需求曲線的交點E為均衡點,此時,均衡產出為Q※,均衡價格為P※,則下列關於P※的表述正確的是:由混合產品中私人產品部分市場價格PX和消費者對公共產品部分的支付意願r共同組成
8、下列關於威克塞爾-林達爾均衡的表述中,正確的是:由於是兩個政黨討價還價的結果,因此,威克塞爾-林達爾均衡是帕累托最佳配置
9、在威克塞爾-林達爾均衡中,消費者A和B最後都同意公共產品的產出水平為G*,消費者A願意承擔的稅收份額為h*,假設消費者A原來只願得到公共產品G1,承擔稅收份額為h1;而消費者B只願得到公共產品G2,承擔稅收份額為1-h1。現在的均衡只不過是一個妥協的結果,則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消費者A和消費者B都得到公共產品G*,消費者A承擔稅收份額為h*,消費者承擔稅收份額為1-h*
1、公共支出是下面哪一項的成本:政府行為
2、公共支出的首要原則是:量入為出原則
3、下列不屬於無償性公共支出的是:公用基礎設施建設
4、下列支出形式中,不以利於有償性公共支出的是:教育部門支出
5、下列支出不屬於消耗性公共支出的是:財政補貼
6、下列選項中,屬於可控性支出的是:國防支出
7、按支出的性質可將公共支出分為:消耗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8、在預算管理的編制階段,應著重考慮的是:穩定
9、國民經濟預算收入部分除下述哪一項外採用權責發生制:個人所得稅
10、國民經濟預算的支出項目除下述哪一項外,按照權責發生制計列:轉移支出
1、公共收入按照管理許可權可分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2、提出稅收具有再分配經濟性質的經濟學家是:薩繆爾森
3、設計稅收制度最重要原則是:公平原則
4、下列屬於間接稅的是:增值稅
5、內債和外債的區分標準是:發行的地域
6、下列公債中屬於不完全的國家信用活動是:強制性公債
7、下列不以利於公債發行條件的是:發行時間
8、公債利率的高低不受下列哪一項影響:發行的時間
9、下列哪項不是制約公債發行理的因素:公債發行方式
10、下列不屬於行政規費的是:結婚登記費 >結婚登記費
1、財政宏觀調控的目標就是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2、財政需求調控過程中,主要運用的是:財政收支
3、在財政宏觀調控中財政增加或減少總需求會導致企業或居民減少或增加總需求的相反結果,這叫做:擠出效應
4、邊際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為:1
5、平衡預算乘數:恆等於1
6、下述不屬於經濟效應的是:乘數效應
7、下述不屬於財政政策工具的是:投資
8、財政政策用於減輕或消除通貨膨脹時,通常稱為:緊縮性財政政策
9、從各國的經濟實踐來看,特別是60年代以來,實現微觀財政政策目標的政策的措施主要有:稅收支出政策
10、調整微觀經濟活動的地 :財政補貼
1、因對公共選擇理論的傑出貢獻而獲得198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是:布坎南
2、如果一個社會的人們根據既定的規則,就一種或多種公共產品的供給問題(以及相關的資源配置)達成協議,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3、為了從政府手中得到壟斷利益而從事和採取的活動稱為:尋租
4、在西方政治制度下,經濟學家認為政黨追求的是:選票最大化
5、公共選擇理論中,把對提案持中間立場的投票人,稱為:中間投票人
6、投票悖論又稱為:阿羅悖論
7、全體一致同意規則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實現同:帕累托最優
8、公共選擇理論是對下述何種決策活動的經濟學研究:非市場決策
9、下面哪一個因素不是導致公共機構提供公共產品低效率的因素:缺乏市場競爭約束
10、下面哪一個因素不是政府擴張的原因:經濟迅速增長的需要
二、多選
1、現代市場經濟中,對資源配置具有調節作用的有:A市場 D政府
2、公共部門的介入對經濟運行: B有消極作用 C有積極作用
3、公共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和分析工具包括:A官僚政治政府的分析方法 B公共選擇理論的分析工具 C帕累托原理 D數理經濟學分析技術
4、要達到怕累托標准,必須滿足的條件有:A交換和生產的總體效率條件 B交換效率條件 C邊際產品條件 D生產效率條件
5、主張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均為福利經濟學研究內容的本文經濟學家有:B庇古 D薩繆爾森
6、人們可以用來衡量社會不公平程度的工具有: B洛倫茨曲線 D基尼系數
7、下列有助於外部效應內部化的有:A出台專利制度 B界定產權 C對造成環境污染的工廠課以一定的稅收 D提高耗資巨大的公路收費標准
8、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C交易過程中,如果交易雙方所掌握的各種信息的不對稱狀況出現在交易行為之前,則往往產生逆向選擇問題 D交易過程中,如果交易雙方所掌握的各種信息的不對稱狀況出現在交易行為之後,則往往產生道德風險問題。
9、對經濟波動具有自動調節作用的財政政策工具有: B社會保障支出 D累進所得稅
10、為適應混合經濟的發展,蒺繆爾森對下述哪些理論進行了綜合:A新古典經濟學 D凱恩斯經濟學
1、公共產品的特徵包括:A非排他性 D非競爭性
2、公共產品消費的非排他性包括:B在技術上不能把其他消費者排除在外 C在技術上能把其他消費者排除在外,但在經濟上不可行
3、公共產品的非競爭性是指任何人對公共產品消費者不影響其他人,其原因有:A消費者的增加不增加提供公式產品的生產成本 B消費者的增加不對其他消費者產生擁擠
4、純粹公共產品在現實中很少見,在純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之間,還可分為擁擠性公共產品、俱樂部公共產品、准公共產品、公共資源,其分類的標准有:C產品消費的非排他性 D公共產品消費的非競爭性
5、如某產品沒有非競爭性,但有非排他性,則該產品為:A公共資源 B擁擠性公共產品 C俱樂部產品 D准公共產品
6、如某產品具有非競爭笥,但具有排他性,則該產品為:C俱樂部產品 D准公共產品
7、關於擁擠性公共產品隨著消費者人數增加的結果,下述表述正確的有:A人均收益遞減 D人均成本下降
8、在公共產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對一定消費者規模,隨俱樂部產品數量增加的結果,下述表述正確的是:A人均收益遞增,邊際人均收益遞減 B人均收益遞增,人均也遞增 D邊際人均收益遞減,邊際人均成本不變
9、關於准公共產品均衡的結果,下述表述正確的有: B當具有正外部性時,邊際社會收益大於邊際私人收益 C當具有負外部性時,邊際社會收益小於邊際私人收益
10、在公共產品的一般均衡中,要在消費者A的可能性曲線TT上找到一點M,使其達到效用最大化,則關於這一點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有::A既是曲線TT與消費者A無差異曲線睥切點,也是曲線TT的最大值 B既不是曲線TT與消費者A無捲曲曲線的切點,也不是曲線TT的最大值 D不是曲線TT與消費者A無差異曲線的切點,但是曲線TT的最大值
1、公共支出的分析有:A結構分析 B總量分析
2、公共支出的原則有:A公平原則 B效益原則 C量入為出原則 D統籌兼顧原則
3、下列屬於積累性公共支出的有:A基本建設支出 B科技三項費
4、按價值構成可以將公共支出分為:A補償性支出 C積累性支出
5、影響公共分類支出的因素主要有:A、GDP總量 B公共收入總量 C社會經濟制度 D經濟發展水平
6、影響公共分類的因素有:A國家職能的擴大 B社會福利事業的擴大
7、衡量公共支出規模的指標主要有: B絕對量指標 C相對量指標
8、下列屬於專用基金資金來源渠道的是:A特別捐稅的徵收 B自願繳款 C預算的撥款和補貼 D發行公債
9、加強預算管理的預算編制形式主要有:A零基預算 B專用基金 C業績預算 D復式預算
10、專用基金按照其用途進行分類,主要有:A經濟調節基金 D社會保障基金
1、公共收入的具體形式包括:A稅收收入 B債務收入 C國有資產收益 D公共收費收入
2、公共收入的原則主要有:A受益原則 D支付能力原則
3、根據徵收對象,稅收分為:A所得稅 B商品稅 C財產稅
4、下面屬於課稅權主體的有:A本國政府 B外國政府 C中央政府 D地方政府
5、從本質上看公債和稅收有如下哪幾個區別:A包含的交易成分不同 B負擔的歸宿時期不同 C經濟效應不同
6、按照發行的性質不同,公債可分為: B強制性公債 D自願性公債
7、根據債務本位的不同,可將公債分為: B貨幣公債 C實物公債 D折實公債
8、公債的下列發行方式中,能引起通貨膨脹的有: C央行購買 D商業銀行利用創造信用方式購買
9、下列不易引起通貨膨脹的公債種類有: B不可交易公債 C長期公債
10、公債發行的原則有:A景氣發行原則 B穩定市場秩序原則 D節約便利原則
1、財政乘數包括:A政府支出乘數 C政府稅收乘數 D平衡預算乘數
2、課征關稅的目的有: B籌集財政收入 C保護民族經濟 D促進對外貿易
3、公債的特點包括:A有償性 B靈活性 D自願性
4、財政政策的目標包括下面哪幾項:A國際收支平衡 B收入均等 C物價穩定 D經濟增長
5、外債的功能包括:A平衡國際收支 D經濟增長
6、能主要起到內在穩定功能的稅種有: C個人所得稅 D公司所得稅
7、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手段有:A關稅 C外債 D對跨國所得和財產的課稅
8、能主要起到內在穩定功能的公共支出項目有: B失業救濟金 C農產品支持價格 D各種福利支出
9、在三元經濟下國民收入決定模型中,從總供給角度看,國民收入是下列哪幾項的和: B消費 C稅收 D儲蓄
10、非自決財政政策的內在穩定程度或對經濟的控制力量於下述哪幾個因素: B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的起征點 C稅率的累進程度 D轉移性支出的規定條件
1、選民是否投票,主要取決於下面哪向個密切相關的因素:A其參加投票的收益與成本 B利益集團的壓力 C通過投標獲得一種履行義務和責任的心理滿足 D其投標對公共選擇發生影響的可能性
2、阿羅的假設不包括下面哪幾個選項: B隱瞞偏好 D穩定偏好
3、以生活在同一個社區內的公民為例,用腳投票原理中哪幾個假設在各自目標不相抵觸的地區有意義:A所有公民具有完全的流動性
4、公共機構的制度設計中存在難以避免缺陷,主要表現在:A無產權約束 B調度壟斷 C考核指標模糊 D監督困難
5、尋租的社會成本包括:A降低資源的配置效率 B尋租活動中浪費的資源 D由經濟尋租引起的政治尋租而浪費掉的資源
6、人們在投標過程中經常不能真實地反映自己的偏好,這可能有下述哪幾種情況:A隱瞞偏好 B策略性投資 C無意參與投標 D偏好的強度差異
7、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兩種基本的決策類型分配是:A市場決策 C公共決策
8、現代國家中,國家機構及其職能膨脹的原因是:A公共行動費用的分散性 B利益分配的集中性
9、尼斯卡寧提出的引入市場力量,提高政府效率的幾個措施分別是:A在地方政府將引入競爭機制 B在政府內部重新確定競爭機制 C在高層行政管理者中實行發揮個人利益積極性的制度
10、繆勒將尋租分為三種類型,它們分別是:A通過政府管制的尋租 B通過關積和進出口配額的尋租 D在政府合同中的尋租
三、判斷。
1、100多年前,麗格納預言:在政府執掌的國家公共部門在工業化完成之後,其數量和比例都會出現內在擴大趨勢,公共支出不斷膨脹。×
2、當前,亞當斯密抽崇尚的自由市場競爭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完全發生了變化。
3、傳統財政學主要研究政府財政收支本身的問題,而公共經濟學主要研究政府財政收支對資源配置效率和社會福利變化的問題。√
4、根據社會福利的確定值和總效用可能性曲線,可以求解出現有生產技術能力條件下的最大社會福利。×
5、壟斷的形成必定會對市場經濟運動的效率產生損害。×
6、每人部門不可能參與公共物品的生產。×
7、在運用洛倫茨曲線測度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時,如果出現兩個不同的分配所對應的曲線,且兩條曲線相交,那麼很難對這兩個分配的不遠行程度做出比較。√
8、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以來,干預主義理論一直在政府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中占據著主導的地位。×
9、公共支出不僅能夠對資源配置產生影響,也能夠調節收入分配和促進穩定。√
10、在一種狀態下,任何人都能在不使另外一個人的境遇變壞的情況下,使自己的境況變好,那麼這種狀態就是帕累托最優狀態。×
1、根據公共產品的特徵,可對不同公共產品進行分類,如果一看就知道它具有非競爭性,則該產品肯定不是純公共產品。√
2、根據公共產品的特徵,可對不同公共產品進行分類,如果一看就知道它不具有非競爭性,則該產品肯定是純私人產品。×
3、如某產品既沒有非競爭性,又沒有非排他性,則該產品肯定是純私人產品。√
4、如某產品既沒有非競爭性,又沒有排他性,則該產品肯定是純私人產品。×
5、如某產品有非生,且排他在技術不可行或產品分割不綠洲,則該產品是純公共產品√
6、地方性公共產品對公共產品的消費者來說都能夠得到相同的滿足。×
7、公共產品的庇古均衡是指每人從公共產品中獲得的邊際收益等於為獲得該公共產品而繳納的邊際稅收。×
8、在公共產品局部均衡中要得到公共產品的市場需求曲線,只需把一定價格下個人需求的數量進行加總。×
9、在公共產品達到一般均衡時,社會生產可能性曲線FF的斜率等於消費者B給定無差異的斜率與消費者A消費可能性曲線的斜率之和。√
10、公共產品的威克塞爾-林達爾均衡是一個納什均衡。√
1、公共支出就是政府行為的成本。√
2、公共支出按照經濟性質可分為有償性支出和無償性支出。×
3、公共支出按照價值構成可分為消耗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
4、轉移性公共支出並不反映公共部門佔用社會經濟資源的要求。√
5、可控性支出不受法律和契約的約束,可由政府部門根據需要分別加以決定和增減。√
6、政府采購也具有商業性的特點。×
7、公共支出規模的絕對量指標反映了在全社會創造的財富中由政府直接支配的數額。×
8、成本效益分析法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准確地測算各備選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9、中央專用基金歷史、數量和種類都遠超過地方專用基金。×
10、多年預算一般不經過立法機關批准通過,因而沒有法律性。√
1、公共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公共職能,滿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據一定的權力原則,通過國家財政籌措的所有資金的總和。×
2、公共收入按管理許可權可分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按收入的穩定程度可分為預算內收入和預算外收入。×
3、公共經濟則以政府對資源為主要特徵,受制於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和市場主體相應的博弈活動。√
4、負稅人就是納稅人。×
5、稅種是稅制設計的中心環節。×
6、累進稅率優點是能夠適應納稅人的負擔能力,稅收負擔較為合理。√
7、瓦格納的稅收原則是在側重於財政政策需要的同時,特別強調社會政策性稅收在改變財產、所得分配不公平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8、征稅對象是稅制的核心要素,是區分不同稅種的主要標准。√
9、稅收與價格的關系,稅收可分從量稅和從價稅。×
10、征稅對低收入階層消費的影響比對高收入階層的影響較大。√
1、財政是一種政府行為,在調節社會總供給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2、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主要通過政府支出和稅收即政府預算來實現。√
3、適度增加公債發行是好的,但是公債發行規模過大也會產生消極後果。√
4、公債的發行可以為民間部門投資提供更多的機會並引導資金流向,這叫做公倆的「擠出效應」。×
5、中國鏡條件改善,說明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獲得的利益比例增加。√
6、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內容是:增加政府支出和政府稅收。×
7、消除經濟周期波動需要依靠非自決財政政策的內在穩定作用和強有力的自決財政政策的緊密配合。√
8、微觀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調節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解決微觀經濟行為主體的刺激總量和資源配置問題。√
9、邊際稅率越低,累進程度越大,稅收對收入的抵制就越強,穩定的作用敢就越大。×
10、取得轉移性支出的規定條件越高,轉移性支出水平越高,穩定的作用就越大。×
1、帕金森定律指出:當政府的工作量增加昌,政府機構及其人員的數量總是按同一速度增長。×
2、公共選擇理論的淵源是義大利財政學派和英國經濟學家庇古的福利經濟學。×
3、公共選擇理論是從實施政分析的角度出發,以經濟人為基本的假設前提,基本分析方法是微觀經濟學的成本效率分析法。√
4、與私人部門相比,官僚在追求個人利益的自製程度和所受到的制度約束都高於前者×
5、公共選擇理論認為,官僚行為結果的最突出表現是個人利益最大化。×
6、利益集團是指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組成的、對政府決策能夠施加影響的團體。√
7、尋租的政治效應表現在:尋租不令會和詣,還會引起收入差距擴大。×
8、政府創造壟斷會造成社會損失,但只要撤消,就會及時挽回損失。×
9、有如外部性被看成是市場失靈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樣,內部性被認為是政府失靈的一個基本原因。√
10、設置過多的企業管理許可權(如政府審批)導致市場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