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專升本經濟學原理考試重點
正常來說的話,你可以多看一看書,還有網上那種知識點,你看好以後就是非常有用處的。
⑵ 西方經濟學原理的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習題
第二章 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理論
第一節 需求曲線
第二節 供給曲線
第三節 均衡價格理論
第四節 彈性理論
第五節 蛛網模型
習題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第一節預算線
第二節 基數效用與邊際效用分析
第三節 序數效用與無差異曲線分析
第四節 消費者均衡點的變動
第五節 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習題
第四章 生產理論
第一節 生產與生產函數
第二節 短期生產函數
第三節 長期生產函數
第四節 規模報酬原理
習題
第五章 成本理論與利潤最大化
第一節 成本的概念
第二節 短期成本函數
第三節 長期成本函數
第四節 利潤最大化原則
習題
第六章 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和壟斷競爭市場的廠商行為
第一節 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
第二節 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
第三節 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
習題
第七章 寡頭壟斷與博弈論
第一節 非合作寡頭的產量與價格決定
……
第八章 要素價格與收入分配
第九章 一般均衡原理
第十章 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第十一章 國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 簡單的凱恩斯模型
第十三章 IS-LM模型
第十四章 總供給一總需求模型
第十五章 通貨膨脹與失業
第十六章 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
第十七章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第十八章 國際經濟學簡介
主要參考文獻
部分參考答案
⑶ 《經濟學原理》曼昆 第六版 上下冊
我生長在一個經常在飯桌上討論政治問題的家庭中。對解決社會問題各種方法的擁護與反對引起了熱烈的爭論。但在學校里,我被科學所吸引。政治問題看來是模糊的、不連貫的和主觀的,而科學是分析的、系統的和客觀的。當政治爭論喋喋不休地進行時,科學取得了進步。
大學一年級的經濟學原理課程使我看到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經濟學結合了政治學和科學的優點。它是一門真正的社會科學。它的主題是社會的——人們如何選擇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如何相互交易,但它以科學的冷靜來研究這個主題。通過把科學方法引人政治問題,經濟學力圖對所有社會面臨的基本挑戰作出推動。
我寫這本書的動機是希望把我第一次學習經濟學課程時的興奮的感覺傳遞給讀者。經濟學是門只要掌握了其中一些知識便能發揮很大作用的學科(學習物理學或日語之類的課程就不能這樣說)經濟學家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來思考世界,其中許多內容可以在一兩個學期內學完。本書的目的是把這種思維方式盡可能廣泛地傳達給聽眾,並使讀者能夠理解他們周圍的許多事情。
我堅定地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經濟學所提供的基本思想。普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讓人們更多地了解世界,以便使他們成為好公民一一經濟學的學習和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一樣是服務於這個目的的。因此,寫一本經濟學教科書是一種極大的榮譽和職責。這也是經濟學家得以促進ZF更健全、未來更繁榮的一種方法。正如偉大的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所指出的:「如果我能寫一國的經濟學教科書,我就不管誰制定該國的法律或者准起草高深的條約。」
所有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教導說,資源是稀缺的,但很少有教科書的作者想到,學生的時間也是這些稀缺資源之一。我力求避免那些干擾學生關鍵課程的無用修飾與冗長細節來尊重時間的稀缺。我希望這本書寫得恰如其名(經濟學原理》的「原理」二字。
為了提煉出經濟學的精華我必須考慮,對學習入經濟學課程的學生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我努力把自己放在經濟學初學者的位置上。我的目標是強調學生應該,而且也會發現經濟學中有興趣的內容。
本書把較多篇幅用於應用於政策,而把較少篇幅用於正規的經濟理論。例如,在學生學習了第四到第六章市場供求理論的內容之後,在第七到第九章中就可以直接用這些工具去考慮我們的社會所面臨的三個重要問題:為什麼自由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賦稅如何干擾市場機制?誰是國際貿易的贏家和輸家?這些問題與學生聽新聞和來自他們生活中的關注與興趣相輔相成。
在全書中我盡可能經常地回到應用與政策問題。大部分章節容納了說明如何運用經濟學原理進行「案例研究」的內容。此外「新聞摘錄」欄提供了報紙摘錄,說明經濟學思想如何解釋社會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我的希望是,學生在學完人門的經濟學課程之後,能從一個新的角度和更有見解地思考新聞故事。
本書涵蓋了作為經濟學人門課程所需要的中心的所有題目,但這些題目並沒有總按傳統的順序安排。了解書中的內容需要迅速地瀏覽全書的題目。
第一章「經濟學十大原理,引導學生進入經濟學家的世界觀。本章預先介紹了在整個經濟學中反復出現的一些重要思想,例如機會成本、邊際決策、激勵的作用、貿易的收益,以及市場配置的效率。在全書中,我經常提到第一章的經濟學十大原理,以提醒學生,這些原理是大多數經濟分析的基礎。
第二章「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考察了經濟學家如何研究他們的研究領域。本章討論了假設在形成理論中的作用,並介紹了經濟模型的概念。本章還討論了經濟學家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本章的附錄簡單復習了如何使用圖形,以及圖形如何被誤用。
第三章「相互依賴性與貿易的好處」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這個理論解釋了為什麼個人要與其鄰居貿易,以及為什麼一個國家要與其他國家貿易。經濟學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市場力量如何協調經濟中發生的許多個人的生產和消費決策的。作為這種分析的出發點,學生在本章中知道了為什麼專業化、相互依賴和貿易會有利於每一個人。
以下三章介紹了供給和需求的基本工具。第四章「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提出了供給曲線、需求曲線和市場均衡的概念。第五章「彈性及其應用」介紹了彈性的概念,並用它分析三個不同市場上的事件。第六章「供給、需求與ZF政策」用這些工具來考察租金控制和最低工資法這類價格控制,以及稅收歸宿。
第七章「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效率」用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概念擴大了供求分析。本章從提出消費者支付意願和需求曲線之間的聯系以及生產者生產成本和供給曲線之間的聯系開始,然後說明市場均衡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剩餘之和最大化。因此,在本書中學生較早地了解到市場配置的效率。
以下兩章把生產者和消費者剩餘的概念運用到政策問題中。第八章「應用:稅收的代價」說明為什麼稅收引起無謂損失。以及是什麼決定這種損失的大小。第九章「應用:國際貿易」考慮了誰從國際貿易中受益。誰受損,並提出了有關保護主義政策的爭論。
在考察了為什麼市場配置通常是合意的以後,本書又考慮ZF有時可以如何改善市場配置。第十章「外部性」解釋了污染這類外部效應如何會使市場結果無效率。本章還討論了這些無效率可能的公共與私人解決方法。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共有資源」考慮了當國防這類物品沒有市場價格時產半的無效率。第十二章」稅制的設計」描述了ZF如何籌集支付公共物品所必須的收入。本章提出了美國稅制的制度背景,然後討論了效率和平等目標如何在稅制設計中起作用。
以下五章考察了企業行為和行業組織。第十三章「生產成本」討論了包括在企業成本中的內容,並介紹了成本曲線。第十四章「競爭市場上的企業」分析了價格接受企業的行為,並得出了市場供給曲線。第十五章「壟斷」討論了作為市場上推一賣者的企業的行為。本章還討論了壟斷定價的無效率、可能的政策反應,以及壟斷者實行價格歧視的努力。第十六章「寡頭」包括只有幾家賣者的市場,並把因犯的兩難處境作為解釋戰略相互作用的模型。第十七章「壟斷競爭」考察有許多提供相似而不相同產品的賣者的市場行為。本章還討論了有關廣告效果的爭論。
以下三章描述了在工資與物價有伸縮性的長期中實際經濟的行為。第二十四章「生產與增長」考察不同時期與國家生活水平差別巨大的決定因素。第二十五章「儲蓄、投資和金融體系」討論了我們經濟中的各種金融機構,並考察了這些機構在配置資源中的作用。第二十六章「自然失業率」考慮失業率的長期決定因素,包括最低工資法、工會的市場勢力、效率工資的作用,以及尋找工作的影響。
在討論了實際經濟的長期行為之後,本書轉向貨幣與物價的長期行為。第二十七章「貨幣制度」介紹了經濟學家的貨幣概念以及中央銀行在控制貨幣量中的作用。第二十八章「通貨膨脹:原因與成本」提出了貨幣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的聯系,並討論了通貨膨脹的社會成本。
以下兩章提出了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第二十九章「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基本概念」解釋了儲蓄、投資與貿易金額之間的關系。名義和實際匯率之間的區別,以及購買力平價理論。第三十章「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理論」提出了古典的國際物品與資本流動模型。這個模型說明了各種問題,包括預算赤並與貿易赤字之間的聯系,以及貿易政策的宏觀經濟影響。
在第二十四章到第三十章中充分論述了長期經濟理論之後,本書把注意力轉向解釋圍繞長期趨勢的短期波動。第三十一章「總需求與總供給」從關於經濟周期的一些事實開始,並介紹了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第三十二章「貨幣和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影響」,解釋了決策者如何可以用他們掌握的工具來移動總需求曲線。第三十三章「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解釋了為什麼控制總需求的決策者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的交替關系。本章考察了為什麼這種交替關系存在於短期中,為什麼它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移動,以及為什麼在長期中不存在。
本書的結論是第三十四章「宏觀經濟政策的五個爭論問題」。這最後一章考慮決策者面臨的五個爭論問題:在對經濟周期作出反應中政策積極主義的適當程度,在運用貨幣政策中規則與相機抉擇之間的選擇,實現零通貨膨脹的合意性,平衡ZF預算的重要性,以及為了激勵儲蓄進行稅收改革的需要。對每個問題,本章都提出了爭論雙方的觀點,並鼓勵學生作出自己的判斷。
⑷ 2013南京理工大學827經濟學原理考研大綱
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原理2011年考研大綱2010年08月24日14:20 來源:南京理工大學招生網 【發表評論】
《經濟學原理》考試大綱
一、復習參考書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三版或第四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中譯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平狄克,魯賓費爾德.《微觀經濟學》. 譯本.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二、復習要點
掌握——考生系統掌握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
具備——初步具備應用經濟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具體經濟問題的能力
了解——單個經濟主體之經濟行為的一般性表徵;
——單個市場之均衡狀態及運行走向的一般性描述;
——市場運行中價格信號如何引導個體行為從而決定社會資源配置的解釋理論框架;
——國民經濟的各總量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宏觀經濟運行的規律;
——宏觀經濟運行中財政、貨幣政策及其作用原理。
第一章 經濟學導論
考試范圍
基本經濟問題:資源的稀缺性與資源的有效配置。
經濟學基本內容:微觀與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基本研究方法。
考試要求
較深入地理解資源稀缺性的成因和提高稀缺資源配置效率的問題。
了解微觀與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對象、內容的區別與聯系。
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實證分析、規范分析、均衡分析(局部均衡與一般均衡)、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
考試范圍
有關需求與供給的定義、函數和幾何表示及其經濟含義、彈性概念與應用。
市場均衡的形成、均衡狀態的確定、均衡狀態的變動。
價格政策對供求及市場狀態的影響。
考試要求
較深入地理解需求與需求量、供給與供給量的概念,能夠分析(包括用供求函數的幾何形式)分別影響供求的因素。掌握恩格爾系數含義、表達式和相關的幾何表示。
熟練掌握彈性概念與應用(定義、含義、點彈性和弧彈性的具體計算、應用)。
掌握市場均衡形成、均衡狀態確定、均衡狀態變動的分析表述方法。
掌握價格政策對供求及市場狀態的影響的幾種情況及分析過程,能夠結合實例應用。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考試范圍
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基本假設、基數效用與序數效用。
效用函數、邊際效用及遞減率、效用無差異曲線、邊際替代率及邊際替代率遞減。
預算約束與預算線及其變動。
消費者均衡及其推論。
考試要求
較深入地理解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基本假設、基數效用與序數效用概念。
能夠熟練地藉助幾何形式及相應表達式,表述:效用函數、邊際效用、邊際效用遞減率、效用無差異曲線、邊際替代率及邊際替代率遞減的經濟含義。
熟練掌握預算約束與預算線及其變動。
熟練掌握消費者均衡狀態(一階條件、幾何表示)及經濟含義。
熟練掌握消費者均衡變化:價格或收入變化導致均衡變化。推論:基本需求曲線的導出。
掌握消費者剩餘的含義與計算。
熟練掌握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第四章 生產者行為理論
考試范圍
生產者行為分析的基本假設、生產要素與生產函數、生產可能性邊界。
邊際產量及遞減率、一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區域。
等產量線、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規模收益。
考試要求
了解生產者行為分析的基本假設、生產要素與生產函數、生產可能性邊界概念。
熟練掌握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的含義及其關系、邊際產量遞減律與一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生產的三個階段)。
熟練掌握等產量線的含義、特徵(包括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脊線與生產的經濟區域。
掌握等成本線概念及幾何表示、熟練掌握生產者均衡(一階)條件——要素最佳組合。
熟練掌握規模收益的含義、規模收益的形式和特徵、了解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概念。
第五章 成本理論
考試范圍
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經濟利潤與正常利潤、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
短期、長期總成本函數以及邊際成本等曲線形態及其相互關系。
考試要求
掌握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經濟利潤與正常利潤、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概念。
熟練掌握短期總成本函數、平均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邊際成本這些曲線的形態及其相互關系。
掌握長期成本變動的規律及其與短期成本之間的關系。
熟練掌握利潤最大化條件及其應用和基本供給曲線的導出。
第六章 市場結構與企業行為
考試范圍
市場結構劃分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壟斷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
寡頭壟斷市場
考試要求
較深入地理解市場結構劃分的四個方面的性質。
熟練掌握完全競爭的特徵、企業的短期經營決策;掌握長期均衡時企業的經營決策;了解長期均衡的變動和長期的行業供給曲線。
熟練掌握完全壟斷的特徵;單一價格壟斷者的需求曲線;壟斷企業的總收益、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掌握壟斷企業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完全競爭與壟斷的比較;了解壟斷的形成。
熟練掌握壟斷競爭的特徵、壟斷競爭企業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能夠分析壟斷競爭市場的效率
熟練掌握寡頭壟斷的含義及特徵;掌握價格領導制和卡特爾基本含義;熟練掌握古諾模型和折彎需求曲線分析寡頭行為的過程及結論
第七章 要素配置與收入分布
考試范圍
生產要素的需求、供給與市場均衡
要素收入分布問題
考試要求
掌握要素的需求、供給與市場均衡基本概念
熟練掌握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工資的決定(包括勞動力需求的導出、勞動力供給的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
掌握自然資源市場價格地租的決定
掌握社會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度量方法(洛侖茲曲線與基尼系數)
第八章 一般均衡與公共物品
考試范圍
生產與交換的一般均衡條件。
公共物品(共有資源)。
考試要求
了解局部均衡與一般均衡概念
掌握Edgeworth盒式圖、契約線分析方法和帕雷托效率的三個條件
掌握排他性與競爭性概念,能夠分析非私人物品(各種公共物品和共有資源)的特徵
了解公共物品理想數量的確定
第九章 宏觀經濟運行度量
考試范圍
宏觀經濟度量對象、指標與方法
主要度量指標的含義及相互之間的關系
考試要求
深入理解GNP定義的經濟含義、三種度量的等價性與相應的統計度量恆等式。
掌握GDP、NNP、NI、個人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等總量指標與GNP的關系。
了解物價水平和失業的度量
第十章 國名收入的收入支出決定模型
考試范圍
總購買支出意願(即計劃總支出)函數。
均衡國民收入的形成與變動。
考試要求
了解四部門總購買支出意願(即計劃總支出)函數的構成與各部分含義。
熟練掌握消費函數、儲蓄函數、投資函數以及其中參數的經濟含義。
熟練掌握均衡國民收入形成的過程、均衡值表達式及其幾何表示。
熟練掌握均衡國民收入變動——乘數原理及其應用。
第十一章 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與利率政策
考試范圍(基於國名收入的收入支出決定模型,考慮邊際稅率可能大於零)
財政政策工具與利率非市場化狀況下的主要貨幣政策——利率工具。
政策工具對均衡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
考試要求
了解財政政策工具與利率工具內容及其含義。
熟練掌握政府購買對均衡國民收入影響的計算分析。
熟練掌握固定稅收與固定轉移支付變動對均衡國民收入影響的計算分析。
掌握財政的內穩定器、平衡預算乘數(邊際稅率可能大於零)概念。
熟練掌握利率工具調整對均衡國民收入影響的計算分析。
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原理2011年考研大綱
分享到:
2012-06-15 14:31 作者: 來源:互聯網 字型大小:T|T
欄目關註: 新東方名校考研輔導第一選擇 新東方考研獎學金再次啟動 考研數學考分答題策略
摘要:新東方網考研頻道匯集整理了2013考研復習資料供考生參考,了解更多考研英語、考研政治、考研數學、考研專業課復習資料請登錄新東方考研頻道!
《經濟學原理》考試大綱
一、復習參考書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三版或第四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中譯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平狄克,魯賓費爾德.《微觀經濟學》. 譯本.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二、復習要點
掌握――考生系統掌握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
具備――初步具備應用經濟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具體經濟問題的能力
了解――單個經濟主體之經濟行為的一般性表徵;
――單個市場之均衡狀態及運行走向的一般性描述;
――市場運行中價格信號如何引導個體行為從而決定社會資源配置的解釋理論框架;
――國民經濟的各總量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宏觀經濟運行的規律;
――宏觀經濟運行中財政、貨幣政策及其作用原理。
第一章 經濟學導論
考試范圍
基本經濟問題:資源的稀缺性與資源的有效配置。
經濟學基本內容:微觀與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基本研究方法。
考試要求
較深入地理解資源稀缺性的成因和提高稀缺資源配置效率的問題。
了解微觀與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對象、內容的區別與聯系。
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實證分析、規范分析、均衡分析(局部均衡與一般均衡)、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
考試范圍
有關需求與供給的定義、函數和幾何表示及其經濟含義、彈性概念與應用。
市場均衡的形成、均衡狀態的確定、均衡狀態的變動。
價格政策對供求及市場狀態的影響。
考試要求
較深入地理解需求與需求量、供給與供給量的概念,能夠分析(包括用供求函數的幾何形式)分別影響供求的因素。掌握恩格爾系數含義、表達式和相關的幾何表示。
熟練掌握彈性概念與應用(定義、含義、點彈性和弧彈性的具體計算、應用)。
掌握市場均衡形成、均衡狀態確定、均衡狀態變動的分析表述方法。
掌握價格政策對供求及市場狀態的影響的幾種情況及分析過程,能夠結合實例應用。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考試范圍
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基本假設、基數效用與序數效用。
效用函數、邊際效用及遞減率、效用無差異曲線、邊際替代率及邊際替代率遞減。
預算約束與預算線及其變動。
消費者均衡及其推論。
考試要求
較深入地理解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基本假設、基數效用與序數效用概念。
能夠熟練地藉助幾何形式及相應表達式,表述:效用函數、邊際效用、邊際效用遞減率、效用無差異曲線、邊際替代率及邊際替代率遞減的經濟含義。
熟練掌握預算約束與預算線及其變動。
熟練掌握消費者均衡狀態(一階條件、幾何表示)及經濟含義。
熟練掌握消費者均衡變化:價格或收入變化導致均衡變化。推論:基本需求曲線的導出。
掌握消費者剩餘的含義與計算。
熟練掌握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第四章 生產者行為理論
考試范圍
生產者行為分析的基本假設、生產要素與生產函數、生產可能性邊界。
邊際產量及遞減率、一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區域。
等產量線、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規模收益。
考試要求
了解生產者行為分析的基本假設、生產要素與生產函數、生產可能性邊界概念。
熟練掌握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的含義及其關系、邊際產量遞減律與一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生產的三個階段)。
熟練掌握等產量線的含義、特徵(包括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脊線與生產的經濟區域。
掌握等成本線概念及幾何表示、熟練掌握生產者均衡(一階)條件――要素最佳組合。
熟練掌握規模收益的含義、規模收益的形式和特徵、了解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概念。
第五章 成本理論
考試范圍
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經濟利潤與正常利潤、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
短期、長期總成本函數以及邊際成本等曲線形態及其相互關系。
考試要求
掌握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經濟利潤與正常利潤、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概念。
熟練掌握短期總成本函數、平均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邊際成本這些曲線的形態及其相互關系。
掌握長期成本變動的規律及其與短期成本之間的關系。
熟練掌握利潤最大化條件及其應用和基本供給曲線的導出。
第六章 市場結構與企業行為
考試范圍
市場結構劃分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壟斷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
寡頭壟斷市場
考試要求
較深入地理解市場結構劃分的四個方面的性質。
熟練掌握完全競爭的特徵、企業的短期經營決策;掌握長期均衡時企業的經營決策;了解長期均衡的變動和長期的行業供給曲線。
熟練掌握完全壟斷的特徵;單一價格壟斷者的需求曲線;壟斷企業的總收益、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掌握壟斷企業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完全競爭與壟斷的比較;了解壟斷的形成。
熟練掌握壟斷競爭的特徵、壟斷競爭企業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能夠分析壟斷競爭市場的效率
熟練掌握寡頭壟斷的含義及特徵;掌握價格領導制和卡特爾基本含義;熟練掌握古諾模型和折彎需求曲線分析寡頭行為的過程及結論
第七章 要素配置與收入分布
考試范圍
生產要素的需求、供給與市場均衡
要素收入分布問題
考試要求
掌握要素的需求、供給與市場均衡基本概念
熟練掌握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工資的決定(包括勞動力需求的導出、勞動力供給的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
掌握自然資源市場價格地租的決定
掌握社會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度量方法(洛侖茲曲線與基尼系數)
第八章 一般均衡與公共物品
考試范圍
生產與交換的一般均衡條件。
公共物品(共有資源)。
考試要求
了解局部均衡與一般均衡概念
掌握Edgeworth盒式圖、契約線分析方法和帕雷托效率的三個條件
掌握排他性與競爭性概念,能夠分析非私人物品(各種公共物品和共有資源)的特徵
了解公共物品理想數量的確定
第九章 宏觀經濟運行度量
考試范圍
宏觀經濟度量對象、指標與方法
主要度量指標的含義及相互之間的關系
考試要求
深入理解GNP定義的經濟含義、三種度量的等價性與相應的統計度量恆等式。
掌握GDP、NNP、NI、個人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等總量指標與GNP的關系。
了解物價水平和失業的度量
第十章 國名收入的收入支出決定模型
考試范圍
總購買支出意願(即計劃總支出)函數。
均衡國民收入的形成與變動。
考試要求
了解四部門總購買支出意願(即計劃總支出)函數的構成與各部分含義。
熟練掌握消費函數、儲蓄函數、投資函數以及其中參數的經濟含義。
熟練掌握均衡國民收入形成的過程、均衡值表達式及其幾何表示。
熟練掌握均衡國民收入變動――乘數原理及其應用。
第十一章 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與利率政策
考試范圍(基於國名收入的收入支出決定模型,考慮邊際稅率可能大於零)
財政政策工具與利率非市場化狀況下的主要貨幣政策――利率工具。
政策工具對均衡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
考試要求
了解財政政策工具與利率工具內容及其含義。
熟練掌握政府購買對均衡國民收入影響的計算分析。
熟練掌握固定稅收與固定轉移支付變動對均衡國民收入影響的計算分析。
掌握財政的內穩定器、平衡預算乘數(邊際稅率可能大於零)概念。
熟練掌握利率工具調整對均衡國民收入影響的計算分析。
⑸ 運用經濟學原理理解網路交易平台之間的競爭為什麼高於傳統廠商
第一章經濟學導論1第一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有關概念2第二節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6第三節不同的經濟體制11第四節經濟學發展簡史12 上篇微觀經濟學理論第二章市場理論:需求和供給23第一節需求理論24第二節供給理論29第三節市場均衡理論34第四節彈性理論39 第三章消費者行為理論55第一節慾望和效用56第二節基數效用論57第三節序數效用論63第四節預算線67 第四章廠商理論:生產和收益73第一節生產和廠商目標73第二節生產函數74第三節成本函數85第四節收益函數和利潤最大化93 第五章市場結構理論:競爭和壟斷99第一節市場結構100第二節完全競爭市場102第三節非完全競爭市場108第六章分配理論127第一節生產要素收入的決定128第二節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理論130第三節收入分配的平等與效率138 第七章政府微觀經濟政策143第一節壟斷144第二節公共物品146第三節外部影響149第四節非對稱信息153 下篇宏觀經濟學理論第八章國民收入的核算理論159第一節國民收入概念159第二節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165 第九章凱恩斯兩部門國民收入決定理論173第一節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173第二節投資函數與投資乘數178第三節國民收入的決定183 第十章貨幣市場191第一節金融制度191第二節貨幣需求200第三節貨幣供給205第四節貨幣均衡209 第十一章失業與通貨膨脹217第一節失業理論218第二節通貨膨脹理論225第三節菲利普斯曲線238 第十二章開放經濟理論243第一節國際貿易理論244第二節國際收支255第三節匯率259第四節經濟增長理論265 第十三章政府宏觀經濟政策271第一節宏觀經濟政策概述272第二節財政政策277第三節貨幣政策281第四節供給管理政策284 附表2010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291參考文獻295
⑹ 經濟學基礎
首先,要對經濟,對錢感興趣,將來才能發自內心的關注社會經濟動態,社會經濟問題,才能不斷的學習、深入。如果不感興趣,逼自己強行入門,沒意思,不如去做點喜歡的事情。
第二,有了興趣以後,先選一套經濟學入門級的書,堅持看完,因為剛入門,很多經濟學名次不太熟,看書會比較吃力,但不要緊,入門書必須要看完,這樣心中就有了經濟學的大概框架,以後逐步填充就行。我是從《曼昆經濟學原理》開始的,先看微觀經濟學,再看宏觀經濟學。記得8年前剛看這本書的時候竟然一點不覺得無趣和疲倦,而是充滿了好奇,求知的心情,7天拿下。
最後,就是學以致用。有了基本經濟理論,那在生活中,針對自己遇到的社會問題,乃至新聞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很多問題,多用經濟學的觀點:效用,平衡,最優化,博弈,貨幣,流動性,貿易,資本……去思考和分析,其實社會中,幾乎每一個社會現象,歸根結底都是經濟問題,只要我們多用經濟理論去思考,分析問題,對社會經濟現象就會越看越透,自己的理論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⑺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裡面的微觀經濟學部分,具體是哪些章節
第一章 經濟學十大原理
第二章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
第四章 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
第五章 彈性及其應用
第六章 供給,需求與政府政策
第七章 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政策
第八章 賦稅的代價
第九章 國際貿易
第十章 外部性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與公共資源
第十二章 稅制的設計
第十三章 生產成本
第十四章 競爭市場上的企業
第十五章 壟斷
第十六章 壟斷競爭
第十七章 寡頭
第十八章 生產要素市場
第十九章 收入與歧視
第二十章 收入不平等與憑困
第二十一章 消費者選擇理論
第二十二章 微觀經濟學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