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本主義政治學是一般的政治經濟學嗎
資本主義政治學是一般的政治經濟學嗎?不是的
B.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資本」是什麼意思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資本」是指資本家佔有、並用作剝削手段的生產資料和貨幣。是一種由剩餘勞動堆疊形成的社會權力,它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是一個特定的政治經濟范疇,它體現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因此,資本並不完全是一個存量的概念。
然而今天我們來單獨研究宏觀經濟存量核算時,「資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產過程的有形資本、無形資本、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從投資活動的角度看,資本與流量核算相聯系,而作為投資活動的沉澱或者累計結果,資本又與存量核算相聯系。
資產=資本+其他積累+負債
即:資本+其他積累=資產-負債=資本權益
價值規律告訴人們,資本總是流向高利潤行業。
(2)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擴展閱讀:
資本的主要特徵:
1、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
2.、資本是一種運動
3、資本是一個歷史范疇,它體現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范疇。
資本是一種支配權,對物的支配權。在資本主義逐漸是生產資料與生產者分離後,也就是在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中,造成了大量無產者之後,這種對物的支配權就是資本獲得了對勞動力的支配。
要獲得這種支配權,首先要求資本是一種居於統治地位的社會力量。資本是一種在古希臘奴隸制條件下就已經高度發達的經濟范疇,單只是在近代的生產力基礎上,才允許其獲得這種統治地位。
C. 為什麼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說資本主義必然
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規律。
1、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它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經濟上表現為①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②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對立。這些對立導致產品相對過剩的周期性經濟危機,客觀上要求用社會主義公有製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繫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經濟危機導致政治危機和無產階級革命。
2、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其向社會主義轉變准備了必要條件
首先,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社會化、資本社會化和管理社會化為向社會主義轉變准備了物質和經濟條件。
其次,資本主義各項產業的發展造就了一支力量強大的無產階級隊伍,為向社會主義轉變准備了階級條件。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
最後,資本主義壟斷的發展和世界體系的形成使國內外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為一些國家向社會主義轉變提供了現實條件。
綜上所述,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是資本主義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即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規律。
D.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區別是什麼
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
社會主義講究資源與需求的匹配,即我國早內期的計劃經容濟,避免過多的社會資源的浪費,則重點在於建立國家宏觀調控機制。
資本主義講究建立自由的市場經濟,即十八、十九世紀的美國,為了占據市場,滿足更多的預測需求,會造成經濟危機,實際上就是需求與資源提供的斷裂。
而當今世界,沒有純粹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了。美國在經歷了本次經濟危機後,更多的注重宏觀調控了,如國家資本入主通用;古巴也開始做私營經濟了,朝鮮也開始建立經濟特區了。
---------------------
我本一市井,言語最通俗。
E. 有關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問題
政治經濟學這玩意兒吧,能解釋中國這種怪胎般的經濟模式,至於市場經濟資本主義,還是看看英國人美國人的書吧
F. 什麼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
一般稱為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
G.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理論有哪些
絕對優勢理論抄:絕對優勢理論,又稱絕對成本說、地域分工說。該理論將一國內部不同職業之間、不同工種之間的分工原則推演到各國之間的分工,從而形成其國際分工理論。絕對優勢理論是最早的主張自由貿易的理論,由英國古典經濟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亞當·斯密創立。
比較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而非絕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別。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並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比較優勢貿易理論在更普遍的基礎上解釋了貿易產生的基礎和貿易利得,大大發展了絕對優勢貿易理論。
最初出現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何使財富增長以及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例如,斯密的《國富論》就是把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條件作為研究對象的。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口和財富的比例問題是人們的物質福利問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由於它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使得它們總是撇開財富的社會形式去研究財富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研究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H. 政治經濟學的資本主義
必須解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別,如何在經濟中體現???現如今中國的特設社會主義在經濟層面上與資本主義所謂的經濟觀又有何差別???有誰能答!!!!!!!!!!!!!
I.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的理論基石是
剩餘價值學說。
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是一門關於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回律的科學。馬克思主義答深入研究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通過剩餘價值揭破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資本論》這部偉大著作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成為唯一科學的政治經濟學。
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由於這兩大發現,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
J. 論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什麼揭露資本主義
因為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經濟危機頻發,因此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必將走向滅亡,所以他為了要論證這一觀點,就要揭露資本主義的本質和存在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規律,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發展及其必然滅亡的歷史規律。對這個問題的分析要先講清生產關系的含義,包括狹義和廣義內容。
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以及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結合方式是生產關系的基礎,也是體現生產關系性質的首要標志。在分析此難點時,一定要向學生強調馬克思對生產關系的研究,並不局限於對生產關系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表述,還重視對經濟體系和經濟運行機制的研究,他在研究和揭示生產關系的本質時,也對一定的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進行了分析和闡述。而且,正是在對那些比較具體的經濟運行過程的分析研究中,馬克思准確地揭示了經濟運行的發展規律。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是揭示經濟規律:
經濟規律是指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它體現經濟過程的必然趨勢
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一樣, 具有客觀性。第一, 任何經濟規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和發生作用的, 並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謂客觀經濟條件, 主要是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生產關系狀況。第二, 任何經濟規律都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們既不能消滅、 廢除和改造經濟規律, 也不能創造或制定經濟規律。但是, 人們可以在認識經濟規律的基礎上, 利用經濟規律為社會謀福利, 即在承認經濟規律客觀性的前提下, 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經濟規律又有不同於自然規律的特點:第一, 絕大多數經濟規律只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階段發生作用, 而自然規律大多是長久不變的。第二, 經濟規律發生作用, 離不開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 而自然規律則可以離開人們的活動而獨立存在和發生作用。第三, 在階級社會, 生產關系表現為階級之間的利益關系, 因而人們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都有階級背景, 總會直接和一定階級、 社會集團的利益相聯系。
依據經濟規律作用的經濟條件的不同, 經濟規律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在一切社會形態中都起作用的規律, 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對立統一的規律。二是在幾個社會形態中起作用的規律, 如商品經濟的一些規律。三是只在某一個社會形態中起作用的規律, 如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