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讀書筆記必讀科目是哪些
讀書筆記必讀科目
文學類 詩經選 唐詩選 宋詞選 古文觀止 三國演義 紅樓夢 魯迅選集 四世同堂 圍城 笑傲江湖 平凡的世界 莎士比亞全集 浮士德 巴黎聖母院 紅與黑 高老頭 戰爭與和平 泰戈爾詩選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百年孤獨 歷史類 史記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長征:前所未有的故事 萬曆十五年 劍橋中國史 歷史研究 中國的現代化 哲學類 論語譯注 孟子譯注 周易外傳 老子新譯 莊子集釋 孫子兵法 壇經校釋 四書章句集注 傳習錄 大同書 胡適文存 孫文學說 理想國 懺悔錄 新工具
余冠英 中國社科院 胡雲翼 吳楚材,吳調侯 羅貫中 曹雪芹 魯迅 老舍 錢鍾書 金庸 路遙 朱豪生譯 郭沫若譯
司馬遷 胡繩 哈里森。索爾茲伯里 黃仁宇 費正清 湯因比 吉爾伯特。羅茲曼
楊伯駿 楊伯駿 王夫之 任繼愈 郭慶藩 郭沫若 慧能 朱熹 吳光,錢明 康有為 胡適 孫中山 柏拉圖 奧古斯汀 培根
悲劇的誕生 科學革命的結構 單向度的人 西方哲學史 思想錄 文化、教育類 中國文化要義 傅雷家書 資本主義文化矛盾 西方人文主義傳統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愛彌兒 中國大學人文啟示錄 藝術、美學類 美學散步 談藝錄 藝術哲學 美學的歷史 藝術的問題 經濟類 資本論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經濟學 經濟學 經濟學原理 通向奴役之路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主義 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 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 經濟學的倫理問題 現代公司與企業改革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 在經濟學與哲學之間 現代化的陷阱 社會學 江村經濟 社會學 社會學理論 社會心理學 心理學類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 自卑與超越
尼采 庫恩 馬爾庫塞 羅索 帕斯卡爾
梁漱溟 傅雷 丹尼爾。貝爾 阿倫。布洛克 馬克思。韋伯 盧梭
宗自華 錢鍾書 丹納 貝尼季托。克羅喬 蘇珊。朗格
卡爾。馬克思 亞當。斯密 保羅。薩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 斯蒂格利茨 曼昆 哈耶克 熊彼特 貝克爾 道格拉斯。諾斯 厲以寧 吳敬璉 張維迎 伍丁丁 何清漣
費孝通 波普諾 D。P。約翰遜 巴克
馬斯洛 A。阿德勒
快樂的人生,美好的人生 性愛與文明 現代心理學
卡耐基 弗洛依德 張春興
Ⅱ 有一張一百萬元的英鎊嗎、
從原理上講,大面額紙幣不利於流通,所以,通常在世界上的貨幣只有通貨膨脹專嚴重的時期才會有巨屬額面值的鈔票。
英鎊由於歷史上一直與黃金掛鉤,所以沒有發生過超常規貶值的現象。也正是因此,百萬英鎊這個概念才具備震撼力。
從英格蘭銀行,英國唯一的發行貨幣銀行,公布的資料看,歷史上英鎊最高固定面值是1000英鎊,那是在18世紀的1745年。因此,百萬英鎊看上去似乎未曾存在過。
但是在1725年,英格蘭銀行曾經過發行一種半完成的鈔票,即英鎊符號和首位數字是印刷的,而後面的數字則需要用手寫。實際的操作是要寫上收款人的姓名,金額,以及出票人簽字,還有日期。這種形式類似於現在的支票。因此,存在這種可能,有位富豪,簽下100萬英鎊的鈔票(而不是支票),並將收款人的位置空缺。這也許是「百萬英鎊」小說的依據吧。
Ⅲ 急!!!求《百萬富翁》里蘊藏的經濟學原理
只要大家復不拋股票,還要多制買些股票,這樣個人的帳戶資產會變多,但是實有資產並不會變多。只有當我們拋掉手中的股票,把這些虛有的變成實際的我們才會有真正的收益。而當大家都出售掉手中的股票時,股票自然就會跌下來。你說的沒有錯,你可以那樣子做,問題是你的股票永遠只是股票,如果沒有人去接手,你賣不掉的話也只是畫餅充飢。去年我們的股市就是這種情況,大家都買股票,股價漲上去了,看起來大家都賺錢了,但是我們現在回過頭再看一下,真正賺錢的又有多少?為什麼呢?因為帳戶資產再多都沒有用,我們需要獲利回收,這時大家都感覺差不多了,就會拋掉手中的股票,賣的人多了,股價自然下來了。這也是基本的供求原理。
Ⅳ 急!!!《百萬英鎊》里為什麼即使沒有金礦,股票也能穩賺不賠
等你進去套啊
股市就是賣家與買家的較量
而中國的股市是莊家與散戶的較量
Ⅳ 百萬英鎊里的十個題目分別可以出什麼
電影拍於1953年,那個復時候人制民幣好像還不能跟外幣兌換呢,而且建國初期人民幣的購買力還是驚人的,老百姓手中1塊錢2塊錢就算大票了,所以難以估算。
不過大約來說,當時兩國貨幣在各自國內的購買力還是很強的,人民幣1元=10角=100分,英鎊1元=12便士=144芬尼,另類的比較,咱就當做1英鎊=1.5元人民幣吧(這以後就都是瞎說了,因為除了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網友估計沒睡真的知道答案,咱就瞎扯著玩吧,呵呵)
那麼當時的百萬英鎊也就相當於150萬人民幣。而當時甚至都沒有提出「萬元戶」這個概念。(萬元戶概念始於1980年前後,見參考資料)。1980年左右,普通工資才是28元左右,1953年時候恐怕還是大鍋飯呢,發糧票油票呢,所以在1953年的中國,估計150萬能夠相當於北京一年的稅收了吧,呵呵。
Ⅵ 請說出《百萬英鎊》中的經濟學現象或原理。(至少說出5條,
從管理學角度分析《百萬英鎊》 啟示與思考:
1、揭露了一些社會現象「金錢萬能內論」容「金錢崇拜論」「金錢威力無窮」 、 以貌取人
2、管理學中的「馬太效應」
(1)管理實質上是一個「兩極分化」的過程。
(2)管理者面對所有者的資產,只有增值的義務,沒有縮水的權利。
3、管理經營的成功是諸多因素(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
①起步資金(初始條件)
②自身能力(專業技能)
③性格特點(誠實、守信、聰明、靈活等
④善於經營(資金的運行,不是靜止)
4、飯店-裁縫店-酒店-拍賣會-「好希望」股票交易等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5、整個故事運用的是「試驗」的分析研究方法
Ⅶ 推薦幾本小說,要那種很有文學性得,有思想的
百年孤獨,孤注一擲
Ⅷ 百萬英鎊電影里的那一百萬英鎊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電影拍復於1953年,那個時候人民制幣好像還不能跟外幣兌換呢,而且建國初期人民幣的購買力還是驚人的,老百姓手中1塊錢2塊錢就算大票了,所以難以估算。
不過大約來說,當時兩國貨幣在各自國內的購買力還是很強的,人民幣1元=10角=100分,英鎊1元=12便士=144芬尼,另類的比較,咱就當做1英鎊=1.5元人民幣吧(這以後就都是瞎說了,因為除了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網友估計沒睡真的知道答案,咱就瞎扯著玩吧,呵呵)
那麼當時的百萬英鎊也就相當於150萬人民幣。而當時甚至都沒有提出「萬元戶」這個概念。(萬元戶概念始於1980年前後,見參考資料)。1980年左右,普通工資才是28元左右,1953年時候恐怕還是大鍋飯呢,發糧票油票呢,所以在1953年的中國,估計150萬能夠相當於北京一年的稅收了吧,呵呵。
Ⅸ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角看<<百萬英鎊>>這部電影能得到什麼啟示
馬克吐溫著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面容。
《百萬英鎊》是講一個貧窮、誠實的人,也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對兄弟的信,信裡面送給了他一百萬英鎊。原來這對兄弟打了一個賭,賭如果一個貧窮、誠實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萬英鎊,他會有怎樣的結果?哥哥認為他會餓死,因為他無法證明這些錢是他自己的,會受到別人的懷疑,連銀行都不會讓他存錢。弟弟則認為他會過得很好,於是他們兄弟倆將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借給了這個貧窮的人,並出國呆了三十天。沒想到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對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竟拚命地拉攏他,從免費吃飯,買衣服,到免費住宿,一個個像乞丐一樣討好他,並不斷提高他的社會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還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萬英鎊的銀行利息,最後還從兩兄弟那兒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過著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看到這兒,我很羨慕這位如此「幸運」的主人公,但同時我又想:人們之所以討好他,不就是因為當時人們太看重金錢了嗎?拜金主義是可恥的,不勞而獲更不應該!金錢不是萬能的,世界上還有許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