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勞動經濟學喬治

勞動經濟學喬治

發布時間:2021-02-12 17:34:38

❶ 誰有喬治鮑哈斯版的勞動經濟學課後習題解答

1.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東亞國家增加了它們在世界GDP中的份額。同樣,不進東亞國家整體的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增加了,而且東亞國家內相互間的貿易也增加了。應用引力模型解釋這一現象。隨著世界GDP東亞經濟份額的增長,然後屬於東亞經濟的每個貿易關系,東亞經濟的規模不斷壯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東亞國家間的貿易關系不斷壯大。國家間相互的貿易也增加了可以被類似的邏輯解釋。以前,他們是相當小的經濟體,這意味著他們的市場不能滿足大量的進口。當他們變得富有,並且人們的消費需求上升後,他們才能更多的進口。因此,雖然他們之前集中出口到發達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成為發達國家的一員,並因此成為了彼此的出口目標。同樣,使用引力模型解釋,當韓國和台灣都很小的時候,其國內生產總值的生產規模還很小,這也就意味著盡管他們很近,他們之間很少有貿易。現在他們都變大很多,其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的貿易也非常可觀。2.本國共有1200單位的勞動,能生產兩種產品:蘋果和香蕉。蘋果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是3,香蕉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是2.a。畫出本國的生產可能性邊界。b.用香蕉衡量的蘋果的機會成本是多少?c.貿易前,蘋果對香蕉的相對價格是多少?為什麼?a.b.c.在貿易前,當勞動是生產的唯一要素,且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環境中,供給決策是由個人獲得的最大收益決定時,只有當時,這兩種貨物才能被生產。所以,3.假定在現有要素價格下,棉布生產中每用1英畝的土地就需投入20小時的勞動,而在生產糧食時,每用1英畝的土地只需投入5小時的勞動。A.假設該經濟擁有的總資源量為:600小時的勞動和60英畝的土地。請畫圖說明資源應如何分配。B.現在假設勞動供給首先上升到800小時,然後是1000小時,再然後是1200小時。請用一副如圖4-9的圖展示出資源分配變化的軌跡。C.如果勞動供給繼續增加將出現什麼樣的情形?a. 又因為L=LC+LF=600且T=TC+TF=60.所以LC=400,TC=20,LF=200andTF=40.b.c.在生產要素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一些勞工將不會被使用,因此生產要素價格將會改變,或者會出現失業。4.美國勞工運動(基本上代表了藍領工人,而不是專業人才和受過高等教育的工人)傳統上支持政府現在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產品。從工會成員利益的角度來看,這個政策是否合理?如何用相關貿易模型的理論來回答?在李嘉圖的模型中,勞工通過其行業購買力的增加獲益。這不能滿足不富裕國家對於公會限制進口的需求。在不動因素中,勞動模範從貿易中可能收益或損失。某種商品的購買力將會增加,然而其他商品的購買力將會下降。赫克歇爾-俄林模型中,直接討論了對於生產要素所有者的貿易影響分布的問題。在這種模式下,非熟練美國勞工將在貿易中減少,因為該組代表了這個國家相對稀缺的因素。這是由於赫克歇爾-俄林模型中支持勞工公會對於進口的限制。5.假設挪威與瑞典相互貿易,挪威出口魚,而瑞典出口沃爾沃汽車。假定兩國的消費偏好相同,但是生產可能性邊界不同:挪威由於有較長的沿大西洋的海岸線,因此捕魚效率高;瑞典的資本相對豐裕,故而汽車的生產效率高。據此,根據標准貿易模型論述這兩國的貿易利益。注意:在兩個增加的國家中,福利如何因為這兩個國家的移動從按國內價格管生產模式(虛線)到受國際市場價格制約生產模式(直線)。6.在某些情況下,相對供給和價格的變動之間可能沒有聯系。例如:如果生產要素在部門之間完全不可流動,生產可能性邊界就會成為直角形狀,兩種產品的產出也不取決於它們的相對價格。在這種情況下,貿易條件的改善是否會提高一國的福利水平?請畫圖進行分析。在貿易增長的福利增加的條款時,PPF是直角。生產點是PPF的角落。消費點與相對價格線相切,是最高的差異曲線。在貿易條件的旋轉對其與PPF的矩形攔截的相對價格線上有一個改變(因為沒有替代的不動因素,保持固定的生產點)。經濟的巨大轉變就可以達到較高的無差異曲線。直觀地說,雖然沒有供給反應,經濟接獲它提供了更多的出口和更少的進口支付。7.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的定價等於邊際成本。為什麼當存在內部規模經濟時,這就不再可能?不同的是完全競爭的市場壟斷的情況下,邊際收益,不等於價格。利潤最大化的產出水平發生在一個壟斷者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邊際收益總是低於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價格,因為根據出售單位的產出一個額外的企業必須降低所有單位價格,不只是邊緣之一。8.假設單個汽車生產商的固定成本是50億美元,而每輛車的可變成本是17000美元。廠商越多,競爭越激烈,價格就下降。具體說P=17000+150/n,n為市場上廠商的數量。設美國和歐洲市場上分別有3億和5.33億人口。a.在沒有對外貿易時,美國和歐洲汽車市場上均衡的廠商數量是多少?b.在沒有對外貿易時,美國和歐洲汽車市場上均衡的價格是多少?c.現在假設美歐之間進行自由貿易,美國市場上除了原有的3億人口外,將增加5.33億人口。在美國和歐洲汽車市場上將有多少汽車廠商?汽車新的均衡價格是多少?d.美國市場上汽車的價格在b和c中為何不同?自由貿易改善了消費者的福利嗎?是怎樣改善的?a. 17,000+150/n=5,000,000,000n/S+17,000.當SUS=300million時,汽車數量是3。.當SE=533million時,汽車數量是4.r.b. PUS=17,000+150/3,PUS=$17,050.PE=17,000+150/4,PUS=$17,037.50.c. 17,000+150/n=5,000,000,000n/S+17,000.當SUS+E=833million時,汽車總數量是5.這有助於解釋近幾十年來在同行業中發生的一些更自由的貿易合並,例如,福特收購捷豹,戴姆勒賓士收購克萊斯勒等。d. 在美國和歐洲,價格下跌到$17,030.並且。兩個市場的品種增加:在美國,自由貿易以前,消費者可以在三個品牌之間選擇,現在他們可以在五個品牌之間選擇;在歐洲,自由貿易之前,消費者可以在四個品牌之間選擇,現在他們可以在五個品牌之間選擇。9.在過去的幾十年,美國對墨西哥直接投資的數量急劇增加,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這會對墨西哥向美國移民產生怎樣的影響?外國直接投資可以減少從墨西哥到美國的勞工流入,因為外國直接投資造成了墨西哥邊境勞工生產力的相對增加,而這又反過來導致墨西哥人的工資增加,且降低了墨西哥移民美國的動機。10.一個國家寧可放開它在海外的生產廠家,而不願將製造業…這是為什麼呢?有很多原因,這其中很多涉及到位置的討論和這章中的內部討論.在許多情況下,公司內部進行交易可能比在兩個獨立公司之間交易要更便宜.通常,如果涉及專有技術,或者一個企業的質量信譽是尤為關鍵,一個企業可能希望保持對生產的控制而不是外包.11.假如製造業工人收入少於其他行業工人的收入..那麼在經濟中會對..怎樣的影響?這將改善在經濟上收入分配,因為在製造業的工資將會增加,在經濟上其它人的實際收入將減少,原因是製成品價格上漲.這只有在假設製造業的工資在經濟中比所有其他的工資要低的情況下才是事實.如果他們在經濟上比其他人高,關稅政策將惡化收入分配.12.印度和墨西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都實行了進口代替政策.但是印度更進一步,幾乎所有的東西都由自己生產…..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不同的狀況呢?印度在1948年不再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家裡所做的進口產品的青睞這一戲劇性的突破是殖民主義政治突破的一部分.事實上,對國產服裝的偏好超過英國生產的紡織品是導致印度獨立的初期戰役之一.在墨西哥國內生產的大廳的存在(而不是在印度最近被推翻的殖民公司)可幫助保持墨西哥在製造過程中進口資本貨物必要的開放.

❷ 亨利.喬治的進步與貧困

亨利·喬治(Henry George)是美國十九世紀末期的知名社會活動家和經濟學家。他提倡徵收單一地價稅的主張,曾經在歐美一些國家盛行一時,頗有影響。由於他主張土地國有,徵收地價稅歸公共所有,廢除一切其他稅收,使社會財富趨於平均。
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樣,是與美國十九世紀末期的社會活動家和經濟學家亨利·喬治(Henry George)有密切關系。

[轉帖]進步與貧困
去年有一段時間,我天天讀美國史。讀到19世紀末進步主義運動的時候,就發現文獻中總是提到一本書:亨利.喬治的《進步與貧困》。這本書對美國社會的改良起到了巨大的思想指導作用。
因為我對財富分配比較感興趣,前幾天去圖書館的時候,就把這本書借了出來。下面就是一些閱讀的體會。

坦白說,這本書有點像政論。它對貧困根源的研究以及提出的解決辦法,我不打算多談。因為我覺得亨利.喬治的看法實際上是錯的,原因我在下面會談到。這本書觸動我的地方是他對貧困本身的描述。
在緒言中,亨利.喬治直接提出了進步與貧困的關系;「物質進步不僅不能解脫貧困,實際上它產生貧困」。他指出,經濟革命雖然使生產力上升,但它並不是在底部對社會結構起作用,把整個社會都抬高,反而「好像一個巨大的楔子,在社會的中部穿過去。那些在分裂點以上的人們處境上升了,但是那些在分裂點以下的人們被壓碎了。」接著,亨利.喬治給出了這本書的核心問題,「盡管生產能力增加,為什麼工資趨向僅能維持生活的最近限度?」
看完這些話,我真是很感慨。此書是針對100多年前的美國而寫的,但是彷佛就是在描繪今天的中國。我們也不禁要問,為什麼經濟進步沒有解決貧困,反而還產生了貧困?去年中國GDP的增長速度超過9%,但是為什麼工資無法跟隨GDP一起增長,反而還有所下降呢?
亨利.喬治的答案是地租。「生產能力提高的同時,地租趨向更大的提高,因而產生迫使工資不斷下降的趨勢。」它的意思是這樣的,在經濟學中,利潤的轉化形式無非就是工資、利息和地租。亨利.喬治認為地租不斷上升,吃掉了原應屬於工資的那一份要素報酬,所以工資不斷下降。工人們的收入被地主佔有了。

這個答案顯然是錯的,至少在當代社會中是錯的。因為知識革命使得生產往往不需要很大的土地投入,很多大網站只要有幾間屋子就夠了。所以,地租占利潤分配的比例是很小的。但是,另一方面,地租的升高確實極大的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大家對最近身邊的房價飛漲都感受到了吧?上升的房地產價格使少數人獲得暴利,使大多數人變得更為貧窮。從這個角度看,他又部分是正確的。

亨利.喬治進而提出結論:「地租升高必然降低工資」。這個說法可能是正確的。
他的解決辦法是土地公有化,更准確的說是地租公有化。「我提議的不是收購私有土地,也不是充公私有土地。前者是不公正的;後者是不必要的。.......如果我們取得了核仁,可以讓他們據有外殼。沒有必要充公土地;只有必要充公地租。」這種方法的合理性在於,「現在有兩個同樣收入的人,一個人的收入來自他勞動的使用,另一個人的收入來自地租。要他們同樣負擔國家的費用,公平嗎?顯然不。一個人的收入代表了他創造的財富,並把它加進國家的總財富中;另一個人的收入只代表他從財富總量佔有的一份,他沒出一點力。一個人享受他收入的權利以自然的正當理由為基礎,自然把財富報答勞動;另一個人享受他收入的權利僅僅是虛構的權利,是社會法規的創造物,是不為自然所知道核承認的。有人告訴當父親的,他必須以勞動所得撫養孩子,他必定默認,因為這是自然的命令;但只要還有一個便士屬於從壟斷自然機會中取得的收入,此人便可以公正地要求不能從他用勞動獲得地收入中取走一個便士,因為自然機會是大自然公平地給予所有人的,是他的孩子生下來就有的權利,他們也有平等的一份。」
我認為亨利.喬治說的很有道理。地租上漲不創造社會的總財富,只是一種財富分配的手段,使得那些房地產所有者獲得暴利,而這些錢原本是應該屬於整個社會的。所以,充公地租有其合理性。當然,這在實際操作中不太可能實現。亨利.喬治的意思主要是,應該設法讓大部分的地租收益分配給全體人民。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麼後果亨利.喬治也說得很清楚。「只要現代進步所帶來的全部增加的財富只是為個人積累巨大財產,增加奢侈,使富裕之家和貧困之家的差距更加懸殊,進步就不是真正的進步,它也難以持久。這種情形必定會產生反作用。塔樓在基礎上傾斜了,每增加一層只能加速它的最終崩潰。對註定必然貧窮的人進行教育,只是使他們騷動不安。把理論上人人平等的政治制度建築在非常顯著的社會不平等狀況之上,等於把金字塔尖頂朝下豎立在地上。」

❸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獎項得主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三位得獎者。

1、埃絲特·迪弗洛,197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畢內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容。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聯合創始人,目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發展經濟學教授。

2、邁克爾·克雷默,1964年出生,美國發展經濟學家,現任哈佛大學發展社會團蓋茨教授。

3、埃絲特·迪弗洛,197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聯合創始人,目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發展經濟學教授。

❹ 喬治·阿克爾洛夫的個人著作

阿克爾洛來夫的研究范圍較廣,源包括貨幣理論、金融市場、宏觀經濟學等,並曾在貧困和失業理論、犯罪與家庭、社會習俗經濟學等領域發表過大量研究論著,其中有:
《穩定增長——在危急關頭嗎?》(1967);
《資本、工資與結構失業》(1969);
《「檸檬」市場:質量的不確定性與市場機制》(1970);
《種族制度經濟學與無休止的激烈競爭及其他可悲的陳述》(1976);
《貨幣需求基金流通理論的微觀模型》(1978);
《失業影響的社會習俗理論》(1980);
《貨幣需求短期趨向:對老問題的新展望》(1982);
《禮物互換與效率工資理論:四種展望》(1984);
《一位經濟理論家的故事書》(1984);
《勞動力市場效率工資模型》(與耶倫合著,1986);
《非理性行為的理性模型》(1987);
《泡沫經濟學》(1989);
《合理工資前提與失業》(與耶倫合著,1990);
《懲罰與服從》(1991);
《社會懸殊與社會制裁》(1995);
《自我控制與退職救助》(1998);
《經濟學與恆等式》(2000)。

❺ 喬治·阿克爾洛夫的學術貢獻

發展中國家內部市場的利率為什麼如此之高?想購買二手車的人為什麼求助於職業經紀商而不是私人售車者?即使對紅利所征的稅高於資本利得稅,企業為什麼還支付紅利?保險公司提供的保費、保額和未保險額組合為什麼因人而異?富有的地主在與貧困的佃戶簽訂合約時為什麼不願承擔莊稼收成的全部風險?這些表現不同但實質相似的諸多現象向傳統經濟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阿克爾洛夫1970年的論文《檸檬市場:質量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是信息經濟學文獻中最為重要的研究,提出了簡單而又深奧的一個普遍化思想,並因應用廣泛而產生了巨大影響。如今,稱謂有缺陷舊車的口語「檸檬」已成為經濟學家理論詞彙中的一個著名的隱喻。
阿克爾洛夫認為信息不對稱問題可能導致整個市場崩潰,或者市場萎縮,以至於只有劣等產品充斥於其中。阿克爾洛夫還指出,類似的信息不對稱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普遍並產生了重要影響。他以印度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信貸市場為例子來說明逆向選擇問題。印度小地方放貸者索取的利率是大城市利率的兩倍。在城鎮借款然後在農村放貸出去的一個中年人並不了解借款人信譽,因此極易遭受慘重損失。「檸檬論文」中一個關鍵的見解是經濟主體有強烈的激勵去抵消信息問題對市場效率的不利影響。阿克爾洛夫認為許多市場機構可以被看成是為了解決不對稱信息問題而出現的。除了對不對稱信息所進行的研究外,阿克爾洛夫還從社會學和社會人類學的角度發展了經濟學理論,在這方面最值得一提的貢獻是他對勞動力市場效率的關注。

❻ 1996-2010的諾貝經濟學獎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國人(1936- )

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國人 (1914-1996)

前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 後者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1997年

羅伯特·默頓(Robert C. Merton)美國人 (1944- )

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 Scholes)美國人(1941- )

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 )印度人(1933- )

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1999年

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人 (1923- )

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這一殊榮。

21世紀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1944 年生於美國芝加哥,曾就讀於科羅拉多學院。1971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博士學位。現為芝加哥大學的教授。

丹尼爾·麥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1937 年生於美國北卡羅來那州的瑞雷,曾就讀於明尼蘇達大學。1962年獲得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現為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

在微觀計量經濟學領域,他們發展了廣泛應用於個體和家庭行為實證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2001年

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 Akerlof )生於1940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

邁克爾·斯賓塞(A. Michael Spence )生於1943年,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教授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生於1943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為不對稱信息市場的一般理論奠定了基石。他們的理論迅速得到了應用,從傳統的農業市場到現代的金融市場。他們的貢獻來自於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部分

2002年

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1934年出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和公共事務教授。

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1927年出生,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和法律教授。

傳統上,經濟學研究主要建立在人們受自身利益驅動並能作出理性決策的假設基礎之上。長期以來,經濟學被普遍視為是一種依賴於實際觀察的經驗科學,或者是建立在演繹、推理方法基礎之上的思辯性哲學,而不是在可控實驗室中進行檢測的實驗性科學。然而,現在經濟學研究越來越重視修正和測試基礎經濟理論的前提假設,並越來越依賴於在實驗室里而不是從實地獲得的數據。這種研究源於兩個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領域:一個是用認知心理學分析方法研究人類的判斷和決策行為的領域;另一個是通過實驗室實驗來測試或檢驗根據經濟學理論作出預測的未知或不確定性領域。卡納曼和史密斯正是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先驅。卡納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學分析方法與經濟學研究融合在一起,而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發現了人類決策的不確定性,即發現人類決策常常與根據標准經濟理論假設所作出的預測大相徑庭。他與已故的阿莫斯·特維爾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種能夠更好地說明人類行為的期望理論

2003年

克萊夫·格蘭傑 (Clive W.J. Granger) 1934年生於英國威爾士的斯旺西,現為英國公民。他1959年獲英國諾丁漢大學博士學位,現是美國聖迭戈加利福尼亞大學榮譽經濟學教授。

羅伯特·恩格爾(Robert F. Engle III) 1942年生於美國紐約的錫拉丘茲,1969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紐約大學金融服務管理學教授。

他們分別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序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研究人員在進行估量關系、作出預測以及檢驗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時,往往以時間序列,即以按時間排列的觀察周期的形式來使用數據。這種時間序列顯示了國內生產總值、價格、利率、股票價格等的演變。在上個世紀80年代,兩位獲獎者發明了新的統計方法來處理許多經濟時間序列中兩個關鍵屬性:隨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非穩定性。在金融市場上,隨著時間的隨機波動,即易變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因為股票和各類有價證券的價值取決於易變性的風險。波動可以隨著時間發生很大變化:一個波動很大的動盪期後總是一個波動很小的平靜期。恩格爾所發明的「自動遞減條件下的異方差性」(ARCH)理論能精確地獲取很多時間序列的特徵,並對能把隨時間變化的易變性進行統計模型化的方法進行了發展。現在,他的ARCH模型已經不僅是研究人員不可缺少的工具,金融市場上的分析家也用它來進行資產定價和證券投資風險評估。 大部分整體經濟時間序列都有一個隨機趨勢,一次暫時的失調會產生長期持續的影響。這些時間序列被叫做「非穩定的」序列。格蘭傑論證出,當用於穩定時間序列的統計方法運用於非穩定的數據分析時,人們很容易做出安全錯誤的判斷。他的重大發現是,把兩個以上非穩定的時間序列進行特殊組合後可能呈現穩定性。格蘭傑把這種現象叫作「共和體」。他這一方法在對諸如儲蓄和消費的關系、匯率和物價的關系以及短期和長期利率的關系等經濟學領域的研究中有著意義非凡的作用。

2004年

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1943年生於挪威。1973年從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加利福尼亞聖巴巴拉分校的教授。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1940年生於美國紐約州。1967年從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普雷斯科特曾先後在賓州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任教,現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W.P. Carey) 商學院經濟學講席教授,並擔任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的資深顧問。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期間曾擔任基德蘭德的博士論文導師。

他們一是通過對宏觀經濟政策運用中「時間連貫性難題」的分析研究,為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的實際有效運用提供了思路;二是在對商業周期的研究中,通過對引起商業周期波動的各種因素和各因素間相互關系的分析,使人們對於這一現象的認識更加深入。

2005年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1921年生於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現任馬里蘭大學教授。

羅伯特·約翰·奧曼(Robert John Aumann),1930年生於德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

通過博弈論分析促進了對沖突與合作的理解。

2006年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 1933年出生,美國人。

菲爾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爾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他繼羅伯特·索洛之後,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2007年

埃里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195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1985至2000年任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2003年出任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長,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社會科學部主任。在現代經濟學最為基礎的領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包括公共選擇理論、博弈論、激勵理論與信息理論以及機制設計。被譽當今國際經濟學最受尊敬的經濟學大師。

羅傑·邁爾森(Roger B. Myerson),1951年3月29日生於美國波士頓,美國國籍。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課題為「一種合作博弈理論(A Theory of Cooperative Games)」,對博弈論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博弈論:矛盾沖突分析》(Game Theory: Analysis of Conflict)及《經濟決策的概率模型》(Probability Models for Economic Decisions)。

萊昂尼德·赫維奇(Leonid Hurwicz) 猶太人,1917年出生於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來到美國。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經濟學會院士,總統獎獲得者,明尼蘇達大學校董事會講座教授。開始時興趣主要是計量經濟學,對動態計量模型的識別問題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47年首先提出並定義了宏觀經濟學中的理性預期概念。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機制和機構設計以及數理經濟學。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開創了經濟機制設計理論。他曾於1990年由於「對現代分散分配機制的先鋒性研究」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

2008年

保羅·克魯格曼(PaulR.Krugman)1953年2月出生於紐約長島,猶太人,畢業於耶魯大學經濟學專業,1977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先後在耶魯、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學任教,2000年開始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

2008年10月13日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3時左右(北京時間19時左右),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他將獲得的獎金額度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不會受金融危機影響。

諾貝爾獎委員會授予他的頒獎詞是,因為其在貿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對經濟活動的定位。

2009年

據諾貝爾基金會官方網站消息,10月12日中部歐洲時間下午13時00分左右(北京時間19時00分左右),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她由此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女性)和奧利弗·E·威廉姆森 。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獲頒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1],以表彰「她對經濟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對普通人經濟治理活動的研究」,而瑞典科學院將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奧利弗·E·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對經濟治理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的經濟治理邊界的分析」。埃莉諾·奧斯特羅姆1933年出生於美國,現供職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奧利弗·E·威廉姆森1932年出生於美國,現在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作。兩位經濟學家將各獲得一半獎金。

2010年
美國經濟學家Peter A. Diamond和Dale T. Mortensen,英國經濟學家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三位學者分享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生於1940年,1960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獲數學學士學位;1963年,年僅23歲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始教學生涯。自1966年起至今,戴蒙德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2002至2003年,戴蒙德被推選為美國經濟協會主席。上月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他為美聯儲委員會理事。據了解,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是世代交疊模型的提出者,社會保障、養老金和稅收問題專家。 戴爾·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教授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研究領域集中在勞動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經濟理論,尤其是在工作搜尋和失業理論(the theory of job search and search unemployment)方面頗有造詣,並且將其擴展於勞動調整、研發、個人關聯以及勞動再分配(labor turnov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labor reallocation)等方面的研究。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來自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英裔、塞普勒斯籍。

❼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哪些

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年得主:

1960s

拓展資料: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稱是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參考資料:諾貝爾經濟學獎

❽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資料及獲獎原因~~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教授赫爾維茨(Leonid Hurwicz)、新澤西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講座教授埃里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邁爾森(Roger B. Myerson)共同獲得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獲獎原因是:2007年對機制設計理論(Mechanism design theory)研究做出了貢獻。

2006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將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就業與增長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菲爾普斯。

獲獎原因:以表彰他在加深人們對於通貨膨脹和失業預期關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勞動經濟學喬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