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治經濟學中土地價格的問題
首先,土地它有價值:土地開發商的搶購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其次,它也具有使用價值:要不怎有地主一說。商品的還有一定義是:一切具有交換價值的東西。私人物品當然可以說是一種商品。
B.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土地的價格是什麼
土地價格是土地經濟作用的反映,也叫地價,是土地權利和預期收益的購版買價格,即地租的權資本化。我國的地價是以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為前提,一次性支付的多年地租的現值總和,是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
按土地權利分類,地價可分為所有權價格、使用權價格、租賃價格、抵押價格等;按形成的方式,地價可分為交易價格和評估價格;按政府管理手段,地價可分為申報地價和公告(示)地價;按表示方法,地價可分為土地總價格、單位面積地價和樓面地價等。
C. 誰知道:微觀經濟學中土地的價格由什麼決定。
決定的因素太多了,但土地是商品,因此它的均衡價格根本因素就必須由供給與需求,只要需求的人多,從供給的角度看,供給就少,那麼價格就必然上升。
當然還有政府的限價因素。
D. 土地經濟學的研究領域
完整地說包括三個方面,即土地利用經濟;土地制度;土地價值。
土地利用經濟是指土地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分配與使用,具體包括土地資源的勘察,技術經濟評價,土地規劃,土地開發、利用、保護與整治等方面的經濟問題。所研究的是人與土地之間的關系問題。
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國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變及其實施等方面的問題。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問題。
土地價值是指土地在權屬轉移及其收益分配中的價值形式及其量化表現。如土地作為商品買賣的價格,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時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以及國家參與土地收益分配的具體形式——土地稅收等。土地價值所研究的也是在土地利用中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但它所涉及的是土地權屬轉移和土地收益分配中所發生的土地關系問題。
以上三個方面是互相聯系的有機整體。合理地利用土地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是我們的目的。土地作為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投入生產過程,都必須在一定的社會制度下進行。建立並維護合理的土地制度,是合理利用土地的根本保證。人們在土地利用中必然會發生土地權屬的轉移及土地收益的分配問題,因此,正確確定土地權屬轉移的條件和方式,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即合理確定土地價值形式並使其恰當量化是正確處理土地關系,保證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與措施。

E. 管理經濟學為什麼從長期來看,土地的價格有持續上漲的趨勢
不管美國如何調整,從長期看,美元都是貶值的趨勢。原因很簡單,美國靠濫發美元來套取世界資源支持本國經濟。作為貨幣發行國,只要有危機發生,美國就要多印美元來解圍。最終美元的地位,也就幾種可能:)
1、美元的強勢地位,因為世界和平發展,逐漸減弱,世界各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歐元,人民幣等經濟體的貨幣進入強勢世界貨幣的序列,世界的金融貿易可以多貨幣結算。美元喪失世界貨幣地位,也就無法通過發行貨幣來綁架世界經濟,並最終逐漸平衡幣值到合理的地位(但肯定是貶值)。
2、美元地位下降,美國利用壟斷基本大宗商品的交易(如石油,貴重礦藏等),來維護美元的地位。但這種情況下,美國需要加大軍事力量,來控制世界各主要基礎大宗商品的生產地。通過強行控制這些商品的交易行為必須使用美元來結算,來維持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這種情況是美國現在正在使用的。但問題是高昂的軍費開支赤字,會逼迫美國發行更多的美元來填補,長期看,就是美元的通貨膨脹,只不過是分散到全世界了。同時,軍事行動的投入和產出比,是很難按照正常的商業行為的估算來預測的,可能是很大的好買賣,有的時候也會做虧本。另外,會促使世界反美情緒和勢力的發展。
3、美國加緊開發下一輪經濟發展所需的技術和服務產品,來作為發展美國經濟的基礎,進而間接支撐美元的貨幣地位。當最先進的技術或服務產品,需要從美國購買時,美元就總是強手的。這是一種經濟的良性循環。不過問題是,美國是否有能力把高級技術研究成果,很快的轉化成生產力。還有,就是這些技術成果,有多少是不需要低端的製造業就可以成為商品直接銷售的(估計很多都需要外包加工製造,軟體是好東東,在美國編好了直接就能賣)。
4、美元不斷萎縮,美國被迫把美元重新和貴金屬掛鉤,目的是通過貴金屬加強美元的信用地位。(畢竟全世界的黃金,大部分全存放在美國)。這樣可以重塑美元(美金)的霸主地位。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那樣意味著黃金幣值的無法估量的上漲,而美國政府喪失了通過發行紙幣,創造美元隱性的通貨膨脹,就能玩弄全世界經濟於掌心的能力。這種可能性很極端,只有在美國的軍事勢力還能自保,但沒有侵略和控制他國能力的時候才有可能被迫發生。
當然,可能還有很多可能,但長期看,美元貶值是無法抑制的,因為美國政府每天都在不停的開動印鈔機,只要有一天停下來了,美國經濟就失去了動力。
F. 土地經濟學是研究什麼的
土地經濟學的基礎理論與學科前沿
2005年05月24日 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 黃賢金
土地經濟學首先是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T.Ely在其1922年出版的《土地經濟學大綱》中提出的。此後,社會經濟運行所帶來土地問題的日益復雜化,以及經濟科學理論與方法體系的不斷創新,有力地促進了現代土地經濟學理論和方法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一、土地經濟學的學科性質及地位
土地經濟學在土地學科體系中具有重要性、先導性、基礎性的作用。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將有效地促進土地學科體系的完善化、科學化以及應用性的增強。
(一)從土地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可以看出其在土地學科體系中地位的重要性
土地經濟學是關於人地關系和因其產生的人與人經濟關系的總和及其內在規律的一門學科。當然,關於人地關系的研究,也是土地科學研究的核心所在,而無論是關於土地資源、土地規劃、土地信息、土地生態、土地保護、地籍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歸根到底也是為人地經濟關系的規范化服務的,因此,土地經濟學是土地科學中的主幹學科。
(二)從土地經濟學的產生可以看出其在土地學科體系形成與發展中的先導性
土地問題大致可以歸為土地分配(產權)、土地利用(經濟生產)和土地收益分享三類問題。而最早的農業共同體就是以對土地的排他性公有產權為基礎的。因此,土地產權的出現,就意味著土地問題已經開始出現,由此也帶來了土地利用等更多的問題。而與此相對應,土地經濟學的產生也具有先導性,土地經濟學第一次成為大學教育的課程,是從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開授《土地財產》討論課時開始的。正式成為單獨研究領域則是在1919年美國在農業部內設立土地經濟司時開始。土地經濟學的先導性發展,以及土地問題的分化,也促進了相關學科的產生,由此推進了土地學科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三)從土地經濟學的應用領域可以看出其在土地學科體系中的基礎性
土地經濟學的基礎性作用主要表現在土地學科建設、發展與實踐的全過程。
1.土地學科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
由於土地經濟學產生的先導性,土地經濟學的發展為其他土地學科的發展提供了相關理論和方法基礎。20世紀80~90年代我國土地估價、土地生態經濟、土地政策、土地行政等學科的產生與發展,也是以土地經濟學科為基礎的。因此,土地經濟學在土地學科建設中具有原生性、基礎性作用。
2.土地學科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雖然我國當前的土地問題分別隸屬於不同學科,但是通過土地經濟學的發展,也有效地推進了相關學科的發展。例如,將土地經濟學理論與方法引入土地規劃學,則可以增強土地規劃的可行性,同時也可以實現土地規劃實施手段的多元化,這都將更有效地推進土地規劃的實施。
3.土地學科應用的基礎性作用
土地經濟杠桿對於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地租地價、土地稅費、土地產權等制度的完善,不斷提高了我國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效率。因此,土地經濟學的應用性研究,將更有利於其他土地學科理論與方法在土地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二、土地經濟學的基礎理論
土地經濟學的主要基礎理論有:
1.市場供求理論
土地供求分析是土地經濟學研究的起點和終點,而土地需求又是土地供給的起因,很大程度上對於土地供給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從土地供求關系來看,必須通過兩者的相互作用,並通過價格信息予以體現,才能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實踐中必須依據這一基礎理論,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更為科學地反映土地供求關系變化的態勢。
2.產權經濟理論
相對於土地資源而言,土地產權更是一個重要的經濟要素。土地經濟運行實踐都是以具有一定產權的土地資源為單元進行資源配置的。土地產權要素對於土地資源配置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並且還引導著土地資源配置的方向。產權經濟理論作為土地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有效推進了土地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
3.地租地價理論
地租地價理論既是土地經濟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土地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其對土地收益分配關系合理確定的重要依據。當前有關地租地價的研究已經開始建立定量化的經驗模型進行分析研究。而地租地價的研究,不僅與土地利用,而且與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城市規劃的合理化程度等,都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有必要將地租地價理論應用的面加以拓展。
4.邊際效用理論
邊際效用則是指從消費一件商品的一個額外的數量中所獲得的額外的滿足。在邊際效用理論應用中存在兩個重要原則,一是邊際效用遞減原則,即一種商品的消費越多,那麼額外數量的消費給效用帶來的增加也越來越小;二是相等邊際原則,即只有當消費者使花在所有商品上的單位投資所帶來的效用相等時,才會使效用最大化。這兩個原則,對於合理確定土地利用規模以及產業部門之間土地資源的分配關系具有實踐性意義。
三、土地經濟學前沿問題
當今土地經濟問題日益復雜化,土地經濟問題的解決必須藉助經濟學或其他學科的理論與方法體系,當然這本身也推進了土地經濟學的發展。基於這一認識,當前土地經濟學前沿問題及其可能的解決途徑主要有:
一是從政府土地利用行為角度,研究土地市場秩序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問題。當前存在的一些主要土地問題與政府財政對於土地收益依賴性的增強有很大關系,同時這與各級政府追逐「政績經濟」、「諸侯經濟」有關。因此,必須從機制、體制、法制等幾個方面來共同探討規范土地市場的途徑,以通過土地市場秩序的有序化,推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從土地價格形成與運行的角度,研究地價與房價關系問題。一是要研究地價與房價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從而探求如何通過地價杠桿的作用,合理調控房地產業的發展;二是要針對不同類型城市研究地價與房價之間的定量化、模型化的互動關系,從而為科學制定住房用地供應政策,實現房地產價格機制的有序化服務。
三是從經濟行為分析角度,研究用地者土地市場行為問題。主要是研究企業、農戶等用地者,對於政府土地政策決策的市場響應過程,從而為合理引導用地者行為提供理論和方法依據。當前研究的重點主要有:國有企業改制中的土地市場流轉行為、企業用地者行為、農戶土地流轉行為等方面。
四是用經濟學的理念,重新認識土地法的相關問題。包括土地法規運行的成本、效益,土地執法手段的經濟成本,土地法規監督的成本與監督制度的改革,以及土地執法難的經濟學分析等問題。這些研究有利於提高土地法規的運行效率。
五是土地經濟學方法論問題。土地經濟學方法論問題,關繫到土地經濟學學科自身如何建設與發展。當前不僅提倡問卷調查方法在土地經濟問題研究中的廣泛應用,還要不斷地創造性引進新的方法論,如博弈理論、神經網路理論等在土地經濟學研究中的應用。
如果想深入理解這門課程,還需要閱讀微觀經濟學的著作,向你推薦平狄克和魯賓費而德編著的微觀經濟學.
G. 經濟學上的土地具有何種性質
經濟學上的土地具有:
1、土地經濟供給的稀缺性。
2、土地用途的多樣性。
3、土地用途變更的困難性。
4、土地增值性。
5、土地報酬遞減的可能性。
6、土地的產權特性。
7、土地的不動產特性。
H. 經濟學中地租如何決定的
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私有權的壟斷所取得的地租。其來源是由農業勞動者所創版造的農產品價權值超過生產價格的余額。在資本 主義制度下,所有的土地出租,不論好壞,都要索取一定的地租。
這種由對土地所有權的壟斷而取得的地租,稱為絕對地租。絕對地租的來源也是髙於平均利潤以上的超額利潤,它不同於那種形成級差地租的超額利潤。
它不是較優土地上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於劣等地上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的余額,而是由農產品的市場 價格高於生產價格(一般生產價格)的余額。
這是由農業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低於工業部門,而剩餘價值率較高。
此外,土地私有權的壟斷阻礙著資本自由轉入農業部門,使農業部門較多的剩餘價 值不參加利潤平均化的過程,農產品不按生產價格出售,而是按高於生產價格的價值出售,從而實現超額利潤,被土地所有者佔有, 便成為絕對地租。供參考。
I. 政治經濟學 資本主義的土地價格是怎樣決定的
從西經考慮:土地供給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是固定不變的,土地的價格就是地租,地租是土地提供出來所要支付的必須的要素使用價格。也就是說土地價格是剛性的,一定時期內供給不變那土地價格就只取決於需求方面。需求決定了土地價格的高低。也就是資本化的地租,資本化就是可以用貨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