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推薦幾部經典的經濟學著作。
《經濟學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譯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學,基本上所有理論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觀易懂。這本書的第二大特點就是知識覆蓋面很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比如像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學科,在這本書中都被濃縮成為一到兩章的內容。因此,通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
《經濟學》,薩繆爾森著,蕭琛譯
這是經典!雖然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這本書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此外它也是國外累計銷量最高的一本經濟學教科書。
《經濟學》,斯蒂格利茨著,黃險峰譯
這本書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該書不僅教會了讀者怎樣理解新經濟現象,怎樣解釋數字時代的經濟問題,還告訴了讀者怎樣評價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怎樣看待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經濟轉軌。
《牛奶可樂經濟學》,弗蘭克著,閭佳譯
這本書從牛奶與可樂包裝的不同說起,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它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暢銷書,就是說看了這本書還需要看看大師們寫經濟學教科書。
《吳敬璉專集》,吳敬璉著
收錄了吳敬璉從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該書也因此客觀地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變化,它將告訴你中國經濟與西方國家經濟的不同之處。
此外,一些經濟學或者金融學的的科班們所熟知,而且圖書館一般都會有的書籍: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黃達主編 《金融學》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 還有宋鴻兵《貨幣戰爭》不過這個還是要有點經濟學基礎的
還有我覺得我們看的一些經濟金融書籍的 學的東西大多是與西方的經濟環境相適應的 好多理論與我們的經濟狀況有很大程度的背離 不適用 所以有必要看看一些經濟評論家的文章 這個你可以看看他們的博客 比如郎咸平 易憲容 葉檀 張五常(他的行文風格本人不太喜好)陳功(安邦咨詢的老總)等等 這些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針對經濟熱點產生的 很有現實意義 對於理解現實的經濟現象有幫助
⑵ 經濟學家卓炯的著作都有什麼
經濟學家卓炯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的開拓者。主要論著有《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政治經濟學新探》、《〈資本論〉體系與社會主義經濟——擴大商品經濟論》等。
⑶ 推薦幾本經濟學相關的書籍 謝謝
1、《國富論》
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76年。《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2、《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被譽為是繼亞當·斯密《國富論》之後的第二部最著名的古典政治經濟學著作。它的出版被人們稱為"李嘉圖革命"。該書多次再版,成為經濟學說史上一部真正的輝煌巨著,是關於政治經濟學經典研究方法的基礎。
這部巨著囊括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所有理論,包含著李嘉圖的全部思想精粹,成為《資本論》的重要思想源泉,在亞當·斯密和馬克思之間建起了一座橋梁。
3、《經濟學原理》
主要介紹了經濟學十大原理,這十大原理貫穿於書中始末,並運用它們對貿易,供求關系,銷量與生產,企業行為和行業組織,勞動力市場以及宏觀經濟學理論進行闡述。
《經濟學原理》從內容、體系結構到表述、體例都體現了「經濟學學生的入門教科書」定位;該書首次在美國出版時創造了經濟學著作賣價和暢銷數量的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4、《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是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 C.諾思的著作。諾思在書中以西方產權理論、制度變遷理論對經濟史進行了解釋,提出了對經濟增長起決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術因素,產權制度的變遷才是歷史演進的源泉的核心觀點。
5、《資本論》
德國思想家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1867—1894年分為三卷出版。《資本論》跨越了經濟、政治、哲學等多個領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思想指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本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原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富論
⑷ 托爾斯坦凡勃倫有哪些經濟學著作
托爾斯坦?凡勃倫(1857—1929年)是經濟學制度學派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社會心理學派的創始人。凡勃倫1857年出生於威斯康星州的一個挪威移民家庭的小農場,生長在威斯康星州與明尼蘇達州的鄉村。他的父母重視教育,鞭策孩子們出人頭地和不斷接受更高的教育。在卡爾頓學院,凡勃倫跟隨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約翰?貝茨?克拉克學習經濟學,接著又到約翰斯?霍普金斯學院師從哲學家和美國實用主義的創始人查爾斯?皮爾斯學習哲學,在此期間,還師從美國經濟學會的創立者、傑出的經濟學家裡查德?伊利研修政治經濟學。後轉學至耶魯大學,在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威廉?格雷厄姆?薩姆納門下研究哲學,並於1884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但由於當時哲學家就業市場不景氣,凡勃倫無法找到一個哲學方面的教職。經過7年埋頭苦讀,進入康奈爾大學學習經濟學。一年後和他的導師J?勞倫斯?勞克林一起到芝加哥大學,在那裡執教14年。之後,不停地從一個學校到另一個學校找工作,曾先後任教於康奈爾大學、密蘇里大學等院校。
凡勃倫的主要經濟學著作有:《有閑階級論——關於制度進化的經濟研究》(1899)、《企業論》(1904)、《製作的本能與工藝的情況》(1914)、《既得利益與工藝的情況》(1919年出版,1920年重版時改名《既得利益與普通人》)、《工程師和價格制度》(1921)、《不在所有權和最近的工商企業——美國的事例》(1923)、《科學在現代文明中的地位》(1919)、《我們正在變化中的秩序論文集》(1934)等。
凡勃倫將制度定義為「廣泛存在的社會習慣」,然後開始他的「制度導向」的研究。他認為制度不是組織結構,而是大多數人所共有的一些「固定的思維習慣」。他用「本能代替理智來解釋人類的一切活動」這樣一種心理學作為理論的基礎來解釋社會經濟活動。在他看來,經濟制度是人類利用天然環境以滿足自己物質需求所形成的社會習慣,而一切社會習慣又來自於人類的本能,本能樹立了人類行為最終的目的,推進了人類為達到這一目的而做的種種努力。由於本能是天賦的、不變的,因而由本能所決定的制度的本質也是不變的,變化的只是制度的具體形態。
凡勃倫認為經濟學應該是一門進化的科學。他把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生物進化的規律等同起來。由於生物的進化是逐漸演變的,因此,凡勃倫認為制度的進化也是逐漸演變的,而不是突變的。同時,制度的演進不但是一個永不結束的過程,而且改變的趨向和進化的將來形態,除了短期外,都是不可能預期的。他在《科學在現代文明中的地位》一書中指出:「沒有一個人今天能預測現在歐美社會的趨向。固然工人階級有可能循著社會主義理想前進,建立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國際紛爭、沒有朝代的新社會。但是同樣地有可能,工人階級……由於忠誠習慣和競賽精神傾向的領導,熱情地投身於朝代政治……從達爾文的觀點上說,我們不可能預言無產階級將是往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或者將是回過頭來,把他們的力量埋入愛國主義的廣闊的沙土裡。這是一個習慣和固定傾向的問題。結果如何不是一個邏輯推論而取決於對於刺激的反應。」這表明,凡勃倫雖然認為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有缺陷,但他並不認為社會主義會取代資本主義。
凡勃倫還論述了科學技術的作用。他認為,在人類經濟生活中有兩個主要制度,一個是滿足人類物質生活的生產技術制度,一個是私有財產制度。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這兩個制度具有不同的具體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這兩個制度的具體形式是「機器利用」和「企業經營」。機器在工業生產中的作用是現代經濟的決定性的因素。機器的應用引導出一切和工業革命相關的變革,如工廠制度、大規模資本主義生產方法、貨幣、信用等。機器利用的目的是無限制的商品生產。但是,私有制下的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實現最大化的利潤。因此,他認為這兩者之間存在矛盾,資本主義的缺點就是由這一矛盾產生的。凡勃倫認為,在手工業時期,由於市場的不斷擴大,商品生產的擴大和利潤的增加可以一致,但在機器生產時期,市場不能隨生產的擴大而按比例地擴大,於是,生產和利潤的矛盾產生且不斷加劇。這就是19世紀初期以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
凡勃倫把資本主義制度叫做價格制度。價格制度的基礎是機器利用,而其控制力量則是企業經營。現代資本主義的特徵是企業經營統治著機器利用,從企業經營的眼光來看,機器利用的生產能力過於龐大,為了適應市場獲取高額利潤,有必要把工業生產控制在其生產能力之下,以維持一個高的價格水平。19世紀末期出現的壟斷組織就是以控制和減少生產來取得高額利潤的。凡勃倫稱這些壟斷組織為「既得利益者」和「不在所有者」,並對其進行譴責。同時,凡勃倫認為,機器利用和企業經營都是從進化中產生的,企業經營對機器利用的統治不是絕對的,他們的相對地位在進化過程中逐漸改變。他指出,隨著科技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技術人員的地位作用不斷加強,一旦他們聯合起來,取得管理社會經濟的權力,那麼,追求利潤的企業主制度就會被拋棄,從而由工程師、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人員委員會」掌握經濟控制權。
⑸ 著名經濟學著作是什麼
知名的有《國富論》、《資本論》、《經濟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經濟發展理論》等。
1、《國富論》
《國富論》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76年。
《國富論》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個人利益是人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同時人又是理性的,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人們能在個人的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個人利益。
如果這種經濟活動不會受到干預,那麼,經由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不僅會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還會推進公共利益。
《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2、《資本論》
《資本論》(全稱《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是德國思想家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1867—1894年分為三卷出版。
《資本論》全書共三卷,以剩餘價值為中心,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資本的生產過程,分析了剩餘價值的生產問題。
第二卷在資本生產過程的基礎上研究了資本的流通過程,分析了剩餘價值的實現問題。第三卷講述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分別研究了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具體形式。
這一卷講述的內容達到了資本的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和分配過程的高度統一,分析了剩餘價值的分配問題。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作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並使唯物史觀得到科學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發展。《資本論》跨越了經濟、政治、哲學等多個領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思想指導。
3、《經濟表》
《經濟表》是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創作的經濟學著作,於1758年首次出版。
《經濟表》是魁奈重要的經濟著作,他的經濟理論的主要原則都概括地體現在這一作品之中。《經濟表》不只是一幅單純的圖表,而是一種理論分析的工具,是為了解決當時法國的現實經濟問題和振興國民經濟而制定出來的。
它以簡明扼要的形式,試圖通過描述社會各階級之間的商品流通運動,論證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客觀過程,闡明社會總產品的再生產及其在價值和實物形式上如何進行補償的科學理論。
雖然《經濟表》沒有能真正揭示社會再生產的基本規律,也沒有能解決現實的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問題,但這種天才的嘗試對以後再生產理論的探討具有深遠的意義。
《經濟表》是經濟學說史上第一次明確而系統地對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過程進行理論研究的,是魁奈對政治經濟學做出的貢獻。
4、《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該書首次出版於1817年。
全書結構比較鬆散。前六章是全書的重點,包羅了李嘉圖政治經濟學理論的主要內容;其餘各章則是李嘉圖理論原則的運用,或是對其原理的理解和補充。
該書分析了社會中三個階級,即地主、工人和資本家在社會產品分配方面的規律,發現商品的相對國內價值決定於生產這些產品的必要勞動量,利潤與工資是互成反比例而變化的,而工資是隨必需品成本的變化而變化的,還論述了其他許多問題。
該書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對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5、《經濟發展理論》
《經濟發展理論:對於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是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12年。
該書共6章,第1章和第2章論述了從靜止狀態的「循環流轉」到經濟發展的根本現象,包括了企業家的特點和功能、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創新的含義和作用,以及資本主義的產生。
第3章、第4章和第5章則進一步闡述了信貸與資本、企業家利潤及資本的利息等問題。第6章運用創新理論分析了經濟周期的形成和特點。
該書從不同的側面,概括了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主要經濟現象,在描述歷史發展過程的同時,做了開創性的深刻論述,將歷史敘述和理論論證融為一體,體現了熊彼特的文體風格。他在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創新理論,當時曾轟動西方經濟學界。
⑹ 推薦幾本經濟學入門的著作
入門的話可以學習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中文版分宏觀、微觀上下兩冊,內容十分簡單,接近於培養興趣的讀本。之後可以學習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格致出版社出版。這是中級微觀經濟學教材,需要有高等數學的數學基礎,此書建議讀英文版,因為學習過英文版後一般的外文經濟學期刊、論文基本可以讀懂。中級宏觀經濟學建議參考曼昆的《宏觀經濟學》。普通學生不建議學習高級經濟學課程。
如果是對金融、投資、股票感興趣,那麼建議學習路透社的《路透金融培訓系列》。十分基礎的只是此書做出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個人認為是非常好的參考書。茲維·博迪等著《金融學》也是非常好的金融學入門之作。特別推薦「梁晶工作室」引進的經濟學著作,都是國際上非常經典的教材。
如果對股票更感興趣,建議分別學習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價值投資可以在中級微觀經濟學的基礎上學習,可以通過讀大師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及書中的引用文獻學習。技術分析建議樓主先買一本《技術分析大全》之類的書,把書中的每個指標的由來、每個公式的用途都吃透,然後可以開始學習道氏理論、波浪理論、量價關系等一系列技術分析理論。
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⑺ 世界著名經濟學著作
如果脂肪過多鎖骨就不明顯,想練出鎖骨就要減少脂肪。每周3-5次,每次40分鍾以上的快走或慢跑就可以減少脂肪
⑻ 弗里德里希維塞爾的經濟學著作有哪些
弗里德里希?維塞爾(1851—1926年)是奧地利學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維塞爾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1874年畢業於維也納大學法律專業。1872年偶然讀到門格爾的《國民經濟學原理》一書,遂對經濟學產生濃厚興趣。於是他歷游海德堡、萊比錫等大學,尋找名師,得到羅雪爾、希爾德布蘭德、克尼斯等人指導,專攻經濟學。1874年大學畢業後在財政部門找到一個職位,但不久便辭職了。1883年開始任維也納大學的講師,第二年受聘為布拉格大學外教授,1889年升任正教授。1903—1922年,他受門格爾舉薦,接替門格爾任維也納大學經濟學教授。1917年以終身議員的資格任上議員,並在奧匈帝國的最後兩屆內閣中任商業部長。1922年退休。
維塞爾的主要經濟學著作有:《經濟價值的起源與基本規律》(1884)、《自然價值論》(1889)、《社會經濟學》(1914)等。
維塞爾在前人的基礎上精心思考組織他的「新價值理論」,其成果是西方經濟學中第一本、也是惟一一本比較系統地論述邊際效用價值論的經典學術著作——《自然價值論》。他首先提出價值的本原問題。他認為,效用之所以具有價值是因為稀少,因而價值的大小與稀少成比例。財物的用處或效用是因為能滿足人類慾望的需要,財物能滿足人的需要而又有限,所以就具有價值。需要或慾望隨著消費次數的增加而遞減,物品的效用在消費者的心目中也隨之遞減。維塞爾認為,社會個人根據財物對自己的有用程度來估價單件商品的效用,它們的總和構成這批財物的總價值。但是,每個人估價的單件商品的效用總和,與國家根據社會需要來估價整批財物的效用,二者的差異非常大。批量財物的社會效用大於社會每個人分件估價這些財物的效用總和,而且大很多。這就是維塞爾的「價值的一般定律」。
維塞爾稱價格或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是價值的形式。價格在存在許許多多的賣主和買主相互競爭即完全競爭的情況下,由當時的邊際買主的最高價格決定。同時交換價值或價格也是主觀的。價值是人對財物滿足自己需要的效用的主觀評價,由價格、貨幣表現的價值實際上也是人們的一種主觀評價。這樣,持有貨幣的人就要預計能用它獲得多少他所需要的使用價值或效用,所以,對貨幣價值的估計,完全是一種主觀行為,是對效用的主觀評價沒有區別。維塞爾稱之為主觀的交換價值或貨幣的「個人等式」。交換價值或價格的重要性,在於它對經濟的調節作用。由於交換價值或價格既取決於效用,又取決於購買力,其後果之一是生產不僅按簡單需要來安排,且按財富來安排。因此,維塞爾對現存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提出了批評。
維塞爾認為,自然價值就是由效用決定的價值,是一種在任何制度下都永恆存在的價值。在他看來,今後生產力無論怎樣發達,不可能所有使用價值都多到任人自由取用的程度,總還有財物是相對稀少的、不自由的。對於交換價值或價格來說,自然價值是它的一個因素,也可以說是它的基礎,但不是惟一的因素,因為自然價值完全是由財物的邊際效用來確定,而交換價值卻非依據邊際效用和購買力的結合來估計。
維塞爾對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最大貢獻是他的「歸屬理論」和「成本理論」,它們把效用價值論大大地向前推進了。
在如何確定每種合作參與生產的財物的價值問題上,維塞爾主張採用歸屬法,就是以每種生產要素在生產中的貢獻來確定各自的價值。他認為,每一項生產要素如要發揮效果,就必須同其他生產要素結合起來,並把它的作用加入到其他要素的作用里去。但同它結合在一起的要素又可以變換,這使我們有可能辨別各項要素的特有效果。這個可以變換就是說每種要素可以有多種組合,用以生產不同的產品,而每種情況下也有不同的價值,這樣就可能以許多方程式的形式准確地弄清楚哪些成果分別歸因於哪種生產要素。
在成本領域,維塞爾想到的成本是以生產要素牽涉到的專門用途來說明的。某一生產要素可能專門化到只有一種可以想像的用途。在這種條件之下,成本要素就不可能考慮其存在。例如,維塞爾在他的《自然價值》中這樣說過:「只容許有一種用途的生產要素,並不享有被我們認作成本的出現所必須的條件的多樣性。假若有一種礦泉只能在抽干並分裝在瓶子中以後才能使用,那就顯然必須把它同裝滿這些瓶子的不熟練勞動的生產物的價值,加以截然不同的看待,因為,這種不熟練勞動除了把泉水盛在瓶子中以外,還能有上百種其他的用途。」對維塞爾來說,成本就是犧牲。當一種生產要素派某一用途的時候,它所犧牲的是:假如替這種生產要素選擇另一用途時可能生產的物品。假若工商企業家處於自私自利的動機,他會指望選擇的用途所生產得來的收入,至少不低於把這種生產要素派最富於生產的其他用途所得到的收入。因此,如果有所選擇的話,那麼,選擇的用途必須勝過其他用途的「略次的最高出價」。這是供管理上計算的「替換」成本或「機會」成本的基礎。
維塞爾的另一貢獻是有關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下價值的評定問題。他使用了「自然價值」這一名詞來指他所描述的基於邊際效用的評價制度,因為他相信這是一種「自然」制度,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他說:「即使在經濟事務按共產主義原則制定的社會或國家中,貨物不會沒有價值。在那裡正如在別處一樣,仍然有慾望;可資利用的手段仍然不能充分滿足他們的慾望;人們的心靈仍然抓住他的所有物不放。一切並非供人自由取用的貨物,不但被人們認為是有用的,而且是有價值的;他們的價值的排列,將按可資利用的存貨與需求之間的關系;而那種關系最後終於在邊際效用中表示出來。」
⑼ 維塞爾的主要經濟學著作有哪些
維塞爾的主要經濟學著作有:《經濟價值的起源與基本規律》(1884)、《自然價值論》(1889)、《社會經濟學》(1914)等。維塞爾在前人的基礎上精心思考組織他的「新價值理論」,其成果是西方經濟學中第一本、也是惟一一本比較系統地論述邊際效用價值論的經典學術著作——《自然價值論》。
⑽ 給推薦幾個經濟學的著作
我給你推薦一些: 1、曼昆《經濟學原理》上下冊,88元。梁小民教授翻譯。曼昆為哈佛高才生,天才橫溢,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 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 在,如何運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 讀。目前國內已經有某些教授依據此書編著《西方經濟學》教材,在書中出現"經濟學10大原理"一詞,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襲而來。 2、 薩繆爾森《經濟學》(Economics) 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研究范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採用由他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目前經濟學理論數學化大行其道,此翁實始作俑者。 《經濟學》由美國麥格勞——希爾圖公司1948年初版。現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國內50年代由高鴻業教授根據英文第10版翻譯,商務印書館於 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 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滲透老薩數十年經濟學見解。字里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其中諸如"熱情的心,冷靜的頭腦"、"相關未必因 果"等言語,可謂經濟學之《老子》。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 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此書國內有機工版發行之英文版。建議直接閱讀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經濟學》及系列輔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經濟學成就甚高,此書可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信息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盡管三位作者政策傾向不同,但教材體現凱恩斯主義的特徵稍多一點,總體上講,教材相當客觀和公允。很適宜做入門教材。 4、《經濟學、原理、問題與政策》及《經濟學原理與問題》、〈經濟學案例〉、〈經濟學小品〉、《經濟學悖論》、〈社會問題經濟學〉等。此類書之特點是先提問題,再論原理,主要是針對社會習見問題,逐步解釋原理,水平、內容大多較好,唯缺乏體系與框架,適宜略懂經濟學者補充學習。 5、國內老師自行編寫之《西方經濟學》教材:目前國內各大學自己編寫的直接冠以《西方經濟學》或〈經濟學原理〉均屬入門教材。如高鴻業、歷以寧、宋承先、梁小民、朱錫慶、尹伯成、司春林等等。然皆遠遜外國教材。其中宋承先之《西方經濟學》教材,竟用黑體加插一段馬克思論地租之說法,以說明所傳授學問之 錯誤,實為極可笑者。 註:本土經典的著作真沒什麼,好多都是翻譯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