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管理與經濟學的區別
經濟管理
學科特點和基本內容
《經濟管理專業》屬於經濟學門類應用經濟學學科。經濟管理主要研究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合理組織、合理調節的規律和方法,它包括兩大方面:宏觀經濟管理,即國家對國民經濟體系和社會經濟活動的控制、指導、調節、監督;微觀經濟管理,即各類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個體勞動者的經營管理。經濟管理是綜合應用性學科,它融合多種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學科知識,注重總結實踐經驗和可行性研究。
報考指南
經濟管理專業培養具有理論功底扎實、知識結構合理、視野開闊、求真務實、勇於開拓創新,既能從事經濟管理實際工作,又能從事經濟管理理論研究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學生較深入地了解經濟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和基本方式,有效地把握提高本單位經濟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徑和主要辦法,並對經濟管理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具有觀察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該專業較適合在工商、稅務、財政、金融、對外貿易等經濟部門及大中型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報考。
課程簡介
1.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
國家教委指定的研究生必修政治理論課:運用馬克思立場、觀點、方法對當今國際國內重要社會思潮進行評析。
2.鄧小平理論研究
對鄧小平理論體系的研究以及運用這一理論對當今中國和世界發展新變化、新問題的分析探討。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研究
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發展,聯系我國改革開放實際,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道路。
4.信息管理與計算機應用
Excel製表軟體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建立表格、輸入數據、使用函數、統計計算等操作的方法技巧。
5.英語
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打好語言基礎,提高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流利,發音準確。
專業課(8門)
1.國民經濟管理研究
系統研究國民經濟管理基本原理,密切聯系我國經濟建設和經濟改革實際,分析各種現實經濟問題。
2.企業經營管理研究
關於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一些新理論、新觀念和新方法的研究。
3.財政與稅收
財政學基本原理;對財政收入、財政支出、稅收、財政管理體制、財政政策等問題的分析研究。
4.金融研究
系統掌握有關貨幣、銀行、金融市場、金融體制、金融政策、金融風險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情況。
5.國際經濟學
了解基本概念與原理,掌握有關國際貿易與投資的組織、形式、金融體系、金融市場、關稅和跨國公司等有關知識。
6.財務分析
掌握財務會計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掌握帳戶、報表等基本技術,加強對企業財務報告的分析能力。
7.投資決策分析
投資決策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對我國投資體制、投資籌集與資金融通、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及後評價、風險投資等問題的分析。
8.管理學
現代西方管理理論與方法,西方管理思想家的主要觀點;聯系現實管理實踐,特別是組織管理中的問題。
專業基礎課(3門)
1.宏觀經濟學
以國民經濟為對象,研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的問題;涉及國民收入的核算體系、國民收入的決定理論、宏觀政策手段的運用等具體內容。
2.微觀經濟學
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提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
3.計量經濟學
經濟數量分析在經濟學科中的發展和實際作用,基本的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建立和應用。
跨學科課(2門)
1.經濟類法律專題
根據具體情況安排稅法、商法、合同法、經濟法或其他經濟相關法律專題。
2.科學技術與社會
探討當代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關於科教興國戰略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研究。
經濟學
簡介
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物品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人中間進行分配。「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近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在亞里士多德時代的觀點是:政治學、倫理學、政治經濟學三位一體,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在《倫理學與經濟學》認為:
「(原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學科曾經認為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亞當·斯密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許多也並非新穎獨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統的經濟學說,為該領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完全可以說《國富論》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
《國富論》之後的100年,自由主義經濟繁榮的背後漸漸顯露出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必然和社會財富分布不均、貧富懸殊的弊端。德國人卡爾·馬克思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的代表是其勞動力,而自由資本主義經濟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目的。馬克思在其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中提出「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和「剩餘價值」等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發展中的階級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理解經濟學含義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
1.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分析的前提。所謂資源的稀缺性是相對於人們無窮無盡的慾望而言的。
2.選擇行為是經濟學分析的對象。帶約束條件的選擇行為是經濟學研究的中心。
3.資源的有效配置是經濟學分析的中心目標。這里的有效是有效率,不是有效果,比如皮洛斯的勝利——接近失敗的勝利。經濟學考核是否有效的標準是看收益是否大於機會成本。
金融學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證券、投資、保險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金融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具有處理銀行、證券、投資與保險等方面業務的基本能力;
3.熟悉國家有關金融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經濟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業務管理、中央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
本專業高校排名:
1 復旦大學 2 北京大學 3 南開大學 4 中國人民大學 5 廈門大學 6 上海財經大學 7 西南財經大學 8 武漢大學 9 蘇州大學 10 暨南大學 11 東北財經大學 12 中央財經大學 13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4 南京大學 15 湖南大學(源自武書連2008年《挑專業 選大學》)
附錄:除以上高校,在金融領域具有強勁輻射力的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跨專業報考金融學的優勢
雖然現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正在水漲船高。金融招聘會上,學歷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較好的金融機構,幾乎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名校畢業,甚至要海歸。
除了學歷要求之外,銀行也需要越來越多的復合型人才。目前的情況是銀行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經濟、財務專業的人員。他們本科專業各異,有計算機、通信、法律甚至機械和物理。現在備考和在讀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專業的,導師們非常歡迎這些跨專業學生。有些金融分析機構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畢業生,他們要的就是工科那種嚴謹理性的思維和分析。
就業前景分析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通常有這些流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報考建議
1、職業導向:
從上面的就業流向可以看出,職業方向和報考專業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如何你准備從事基金類工作,報金融工程方向比較好;如果你想到保險公司工作當然要選擇保險方向。
2、學校導向:
首先,報考時盡量選擇名校。現在金融行業都有「名校情結」,企業在選擇學生時,比較看重學生就讀的院校,一般情況下會選擇比較知名的,如中央財經大學、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的學生,因為這些學校已經在企業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從人際關系方面考慮你所報考的院校。最好是選擇傳統上具有優良的金融學教育積淀的學校,比如一些著名財經類專業院校,如上財、中財,或是金融經濟類傳統較好的綜合類大學,比如復旦、南開。這樣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經濟界有一定的校友資源,對於未來就業好處頗多。
第三,學校的地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你所要報考的院校,應該在你未來准備發展的地區或附近。因為學校在該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在你畢業之後會方便你到該地區擇業。比如考上海的學校就把目標定在上海發展。2020年,上海將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萬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從業人員在10萬人左右,上海與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級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專業導向:
既然你准備在這個行業發展,那麼選擇什麼專業方向更符合你的發展目標呢?從當前的金融學科專業分布來看,比較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方向有: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場、保險精算、證券投資等。
目前基金市場最為活躍,而熟練的基金經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過萬;目前中級基金經理人的年收入已經達到40萬元.而擔任高級職位的經理人年薪已經突破百萬元,可見金融行業是一座未開採的金礦。
❷ 什麼是經濟管理學
你說的經濟管理應該是按大類招生的吧應該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和國際經貿。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適應市場經濟和經營全球化、信息化需要,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學生培養模式,從培養高級管理人員的角度出發,開設經濟管理的全方位課程。採取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自主選擇課程和教師。本專業開設面向全校的工商管理輔修和雙學位專業。知識培養及能力塑造: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不斷創新精神,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企業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現代管理意識;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組織規劃、項目管理以及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實際工作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國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國際企業管理的慣例與規則。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法、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學、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運營管理。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寬厚的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基礎,具有較好的市場營銷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市場營銷職業能力,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市場營銷與管理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學生培養模式。在經濟管理平台課基礎上,按照實用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原則,採取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自主選擇課程和教師。本專業開設面向全校的市場營銷輔修和雙學位專業。知識培養及能力塑造:掌握系統的市場和市場營銷理論及經濟管理知識;熟悉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及市場營銷專業所必需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掌握市場營銷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市場營銷活動的調研能力與決策能力。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學、經濟法、消費者行為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國際市場營銷學。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會計學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專業能力強、業務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能在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政府部門從事會計管理、財務管理及審計實務等實際工作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學生培養模式,在開設經濟管理的平台課程基礎上,注重會計專業課程的學習,通過會計模擬實驗室,強化會計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以實用性為特色,採取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自主選擇課程和教師。知識培養及能力塑造: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鄰專業的基礎知識;有較深厚的學科理論基礎;了解國內外會計、審計領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具有一定的人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的能力與素質。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法、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統計學、市場營銷學、管理信息系統、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審計學、管理會計。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目標: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和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發展潛能和涉外經濟業務能力,集掌握專業理論與知識、信息化管理知識、商貿外語為一體的,能在各類企業從事國際貿易業務工作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學生培養模式。按照實用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原則,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化經營技能的人才的角度出發,開設經濟貿易類多種相關課程,並採取分層次的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自由選擇課程和任課教師。知識培養及能力塑造: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努力向上精神;掌握國際貿易理論、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外經、外貿、涉外法律、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WTO規則,能夠用國際規則來處理國際經貿糾紛和保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具有一定的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主要課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會計學、統計學、貨幣銀行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財政學、計量經濟學。
❸ 經濟學專業和工商管理專業的區別
首先說經濟學
經濟學如果你打算繼續深造的話,讀完碩士或者博士這個還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打算深造,從就業方面考慮不是特別理想。
如果你學的不是經濟學的會計或者金融小方向的,也就是說你不去會計事務所或者證券交易所的話基本是很尷尬的。經濟學是讓人學會思考的一門學科(前提是你善於思考而且遇到一個好老師),但是本科四年學的經濟學一般都很菜,現在中國的學校這個專業大部分都很菜,集中體現在老師水平太差。小方向無非是政治經濟學(這個專業基本沒用)、宏微觀經濟學(也還是沒用,中國人不按規律辦事),計量經濟學(要求數學基礎好,邏輯思維強,玩數字的,所以經濟學基礎差點沒關系,但是就業是不錯的,現在都用數據說話的,不過剛開始工作做數據分析的起步為多),還有像
如果你沖著就業好的話,經濟學就業適用面可能稍微不如工商管理,因為我本身學的就是經濟學,明顯感覺到工作之後知識面雖然寬,但是學的東西太淺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工商管理爛就爛在什麼學校都搞工商管理,老師的實踐經驗貧乏,直接導致教出來的東西還不如學生自己看書的收獲更大。所以這個專業的人要多讀管理方面的書籍,否則既無理論基礎(大學教材多是老師編的自己騙自己的垃圾),又無實踐經驗,你會感覺這個專業出來的人是嗎都能幹,但是干什麼都好像差那麼一點點。
歡迎追問。
❹ 經濟管理學科包括哪些專業呢
按你的問題,應該涉及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個學科門類
其中經濟學下分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2個一級學科
管理學下分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5個一級學科
0201 理論經濟學下設的二級學科(專業)為:
020101 政治經濟學
020102 經濟思想史
020103 經濟史
020104 西方經濟學
020105 世界經濟
020106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0202 應用經濟學下設的二級學科(專業)為:
020201 國民經濟學
020202 區域經濟學
020203 財政學(含∶稅收學)
020204 金融學(含∶保險學)
020205 產業經濟學
020206 國際貿易學
020207 勞動經濟學
020208 統計學
020209 數量經濟學
020210 國防經濟
管理學下的專業為(5位代碼)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可授管理學、工學學位)
注∶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會計學
120202 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
120203 旅遊管理
120204 技術經濟及管理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120301 農業經濟管理
120302 林業經濟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可授管理學、醫學學位)
120403 教育經濟與管理(可授管理學、教育學學位)
120404 社會保障
120405 土地資源管理
1205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120501 圖書館學
120502 情報學
120503 檔案學
❺ 經濟學與經濟管理有什麼區別
這個我可以給你做個解答,因為我是學經濟學,同時又修經濟管理的學生。
經濟學簡單的劃分,分為宏觀和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經濟內在規律的學問。經濟學有很多分支,主要是考慮了很多與經濟學有關的因素,比如:政治,進而產生政治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等。學習經濟學的目的在於認清經濟運行的規律,合理制定自己適應和干預經濟的措施。
經濟管理,重在管理,也就是說,經濟管理是以經濟學的研究理論為基礎,同時結合管理學的研究成果而指導企業和公司或者行業正常運轉的。
總結,經濟學是研究整體及個體經濟體運行,進而總結規律,指導生活和生產,以及個人及群體行為的學科。而經濟管理是在經濟學的基礎上,結合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指導企業運作的學科。
❻ 經濟管理專業主要學什麼
《經濟管理專業》屬於經濟學門類應用經濟學學科。經濟管理主要研究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合理組織、合理調節的規律和方法,它包括兩大方面:宏觀經濟管理,即國家對國民經濟體系和社會經濟活動的控制、指導、調節、監督。
微觀經濟管理,即各類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個體勞動者的經營管理。經濟管理是綜合應用性學科,它融合多種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學科知識,注重總結實踐經驗和可行性研究。 經濟管理類。
投資經濟管理、(工、商)經濟管理、股份制經濟管理、現代經濟管理、房地產評估(經濟管理)、農業經濟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國民經濟管理。
(工、商)經濟管理,現代經濟管理、房地產評估(經濟管理)、這些類別特別好就業,特別是這幾年房地產評估(經濟管理)、超級火暴,參加這一類別考試的人,也非常的多,學經濟管理相關專業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6)經濟學教經濟管理嗎擴展閱讀
主要課程:
1、會計學基礎:是會計課程體系中的入門課程,是學習其他會計課的基礎。
2、西方經濟學:是財經類專業的基礎課,是國家教委規定的財經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包括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兩大部分。
3、管理學是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必修課,是經濟管理類各專管理課程的基礎。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的性質、類型和功能;企業產權及其演變、企業產權組織形式;管理的概念及功能、管理的性質與過程、管理的類型及作用;控制的含義和內容、控制類型與控制過程。
4、統計學是經濟管理各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是經濟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必須掌握的在對經濟現象定性基礎上,用不同的方法研究現象的數量特徵,達到對現象本質認識的方法論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必修課。
5、企業管理專題就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企業管理中遇到的普遍問題展開分析與研討。採用講課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論題可以涉及企業生產管理、質量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
❼ 經濟學和經濟管理學有什麼區別
一、研究方向的不同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和規律的科學,而經濟管理學,是管理的范疇,是規范領導經濟活動的科學。
二、面對的生產資料不同
經濟學面對的生產資料是資源,而經濟管理學面對的生產資料是人。
三、認識不同
經濟學更多的是主觀認識,而經濟管理學更多要考慮實施中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和行為的可能結果進行預測。
四、學科的不同
經濟學專業主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學、財政學(含稅務),而經濟管理學專業主要有: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學、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
四、解決的問題不同
經濟管理是經濟學和管理學原理的有機結合,體現跨學科的滲透,切實解決實際生活中包括微觀市場和宏觀市場經濟管理環境中的問題,而經濟管理學主要有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微觀上探討如何實現消費者滿足最大的效用和企業獲得最大的利潤,宏觀上研究如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製,國民經濟的持續和穩定的發展。
五、社會意義的不同
經濟學往往從政府層面來研究政府如何克制企業壟斷、提升市場競爭、優化資源配置,主要是解釋問題的因果邏輯,為政府提供製定政策改善社會福利提供依據,而經濟管理管理學是研究企業如何提升自身戰略壟斷力即核心競爭力,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藝術,提供打擊競爭對手贏得顧客的手段。
❽ 經濟管理學的區別
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區別
由於經濟管理一詞的使用頻率非常高,所以許多人誤以為經濟學與管理學大同小異.事實上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區別是有很大區別的兩門學科.他們的根本區別在於經濟學與管理學中的人性假設.人在經濟學與管理學中都是行為主體,但作為獨立學科的經濟學與管理學並不研究每一個具體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據各自的學科目的與研究對象,基於人們的一般的普遍的行為特點,對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於分析.這樣得出的對人的認識就是行為主體的基本假定,這種基本假定是進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因此對行為主體的不一樣認為或假定導致以經濟學與管理學的根本區別.經濟學與管理學中對行為主體假定的表現在行為主體的基本傾向與相互關系兩方面. 從自己的經濟利益出發,通過收益和成本的比較使其凈收益最大化.當然,講到最大化時都是指一定條件下的盡可能大,而不是無限大,即最大化是條件極值.理性人的基本傾向和經濟人一致,只是把經濟利益擴大到綜合利益與長期利益.如暫時的奉獻是為了長遠利益或心理上與聲望上的滿足.但是,經濟學同時也認為,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而且具有可測性、可比性與客觀性,因而是衡量交易對象的價值與人(勞動力商品)的價值的難以替代的尺度.所以綜合利益的基礎當然是經濟利益,其衡量尺度也多用市場交易價值.因此.經濟學的行為就是理性的行為,理性的行為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經濟人假設藉助於可計量的貨幣作尺度,特別有利於定量化分析或模型化,但經濟人的假定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學的目標,而不是為了計量與模型化,這可從較少使用定量分析與模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新制度主義經濟也挖於假定人是經濟這一事實中得到證明.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人性假定,但隱含著經濟人的假設.因為馬克思把經濟作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把經濟基礎作為上層建築的決定因素,把資本家對剩餘價值的貪欲作為其理論前提.無疑,馬克思是把行為主體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作為前提的,只是這一前提在分析抽象規律與資本家的行為特點時強調的多;而在分析工人的行為特點時強調的少. 管理學以激勵人的積極性、提高組織效率為目標,必須兼顧多數人的一般行為與少數人的特殊行為,因為少數的特殊行為以對提高組織效率非常重要.正因為如此,經濟學堅守著經濟人(機會主義)假設,而管理學卻認為追求經濟利益雖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種需要中屬於低級需要,因而管理學對人性的假設早已超越了經濟人假設,而有了復雜人、社會人、管理人等新理論,沿著這一方向,管理學從經濟學中分離出來並獨立發展起來.
較早的管理思想中把人當作會說話的工具,認為人總是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毫無責任心,麥格雷戈把這種傳統稱為人性假設的X理論.
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強調人追求經濟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學和經濟學的人性假設一度取得了共識.但不久後,梅奧從「霍桑實驗」中認識到除了對經濟利益的要求外,人們對社會與心理方面的要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經濟人假設,提出了社會人假設.其他行為科學理論的代表人物從不一樣側面強化社會人假設.其中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社會人假設發展為一個經典又精緻需要模型.
當代管理學學派猶如叢林,對對人性的假設也猶如叢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諾貝爾獎得主西蒙在他的決策理論中闡述的人性假設.他認為管理就是決策,並且組織中不一樣層級的員工都在做決策,所以都是管理人. 經濟人假設簡單明了、便於分析,經濟學以此為核心形成了公理體系與系統的方法(技巧)、原理與定律;而社會人、管理人等假設內涵豐富、復雜,難以形成公理體系.管理學在此基礎上結合豐富的實踐,形成了藝術性與技巧(經驗)性很強的許多方法(技巧)原理與定理.二者各有優缺點,但區別是明顯的.通俗地說,經濟學中類似於「壞人假設」,管理學中類似於「好人假設」.
當代經濟學與管理學都是學派林立眾說紛紜.但由於經濟學的人性假設比較一致,因而經濟學原理與實證分析領域的分歧並不是很大,分歧主要的在經濟學原理的應用(如經濟政策的制定)與規范分析方面.例如,經濟學在不一樣時代都有比較權威的教科書,非權威的教科書也是大同小異.而當代管理學由於其人性假設分歧較大,導致了幾乎沒有經典或權威的理論,也沒有系統的理論框架,更沒有權威的通行的教科書.有位經濟學家曾經說,兩個經濟學家在一起討論就會有三個經濟學流派.借用這一思路能說,兩個管理學家在一起講座至少會有四個管理學流派.
❾ 經濟管理屬於經濟類還是工商管理類
經濟管理屬於經濟類的。
經濟學中包含著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而宏觀經濟中更多注重的是理論上的闡述,而在微觀經濟的運用中更多注重的是管理方法的運用。管理學注重物質之間的結構配合,以人的主觀活動為主,經濟思維是指在管理活動中的活動目地和最終願望。
經濟學與管理學有不一樣的派別,在經濟學與管理學各自內部不一樣派別之間的對人性假設的認識也不一致,但這種不一致辭只是大同小異,而兩門學科之間卻有很大的區別。
經濟學與管理學有不一樣的派別,在經濟學與管理學各自內部不一樣派別之間的對人性假設的認識也不一致,但這種不一致辭只是大同小異,而兩門學科之間卻有很大的區別。
(9)經濟學教經濟管理嗎擴展閱讀
經濟學以節約成本、擴大產出、優化資源配置為目標考慮規則的合理性,只能從大多數的一般行為出發進行分析,所以假定人是經濟人、理性人,或者是具有機會主義傾向的人。
經濟人假設藉助於可計量的貨幣作尺度,特別有利於定量化分析或模型化,但經濟人的假定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學的目標,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人性假定,但隱含著經濟人的假設.因為馬克思把經濟作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把經濟基礎作為上層建築的決定因素。
經濟人並不是關起門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在交換中實現利益最大化.由於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傾向,所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限制就是別人同樣的利益最大化。
❿ 經濟管理類專業包括哪些
經管分為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部分組成。主要包含的專業有:會計、財務管理、財務會計電算化、審計、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旅遊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1、會計:主要是以貨幣為單位,運用該專業的專門方法,來監督單位或者企業經濟活動的有個專門的崗位。
2、財務管理:給專業是建立在金錢之上,主要是對資產進行投資、規劃、運作等。
3、財務會計電算化:指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就是將一切信息放在電腦上操作。
4、審計:和會計一樣主要是實踐性較強,審計主要是一種監督工作。它是指由專設機關依照法律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和事後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
5、人力資源管理:就是我們常提到的HR,主要的流程是招聘、甄選、培訓以及相應的報酬等形式對人才的最大化展現。
6、市場營銷: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經濟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營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7、旅遊管理:是現代化的新型學科,與工商管理並入管理學這一大類。該專業在現代化社會中有較大的發展和潛力。
8、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9、電子商務:該專業是現在代化專業,主要是在互聯網上操作。主要事實現網上交易。
10、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將信息技術與管理學結合於一體的交叉學科,本專業不僅僅是要掌握管理學的知識還必須熟練的操作計算機。
經濟管理系開設的專業是經濟學類、管理學類專業,經濟類專業有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保險學等,管理類專業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國際商務、文化產業管理、旅遊管理等。
經濟學-網路
管理學-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