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十幾歲一定要懂點經濟學原理
經濟學理論的基石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或者說是經濟學的一塊基石。幾乎每一個經濟學家都是在資源稀缺的基礎之上對經濟學進行分析和擴展的。如果離開了稀缺的概念,經濟學就失去了研究的依託。
那麼,到底什麼是資源的稀缺性呢?
由於需大於供,近100年來,優質鑽石的價格以每年10%的速度穩步增長,幾乎沒有下跌過。近些年,鑽石的價格漲幅更是驚人。根據拉帕波特系統發布的國際鑽石報價單,一個1克拉、H色、VVS2級別的圓形裸鑽在2003年的價格為4000多美元,之後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趨勢,目前價格已經達到7700美元左右,漲幅達到92.5%,幾乎翻了一倍。為什麼小小一顆鑽石,卻能如此值錢?為什麼鑽石的價格一路看漲?其實,這就體現了經濟學上的稀缺性。
稀缺性在經濟學中特指相對於人類慾望的無限性而言,經濟物品或者生產這些物品所需要的資源等的相對有限性。即代表「人類擁有無窮的慾望,但只擁有有限的資源」意思,而資源的有限性促使了競爭及選擇的出現。迄今為止,全球僅有27個國家生產鑽石,且分布極不均勻。主要產地幾百年來仍然停留在非洲、澳大利亞和俄羅斯三大區域,沒發現新的鑽石礦產資源。每年開採的鑽石不到8%達到寶石級別。全球鑽坯產量2007年首次出現下滑,預計2015年將再下滑,2%。但相反,鑽石的消費需求在不斷增長,美國目前仍是鑽石第一大消費國,但中國和印度的消費需求出現強勢增長態勢。英國鑽石預測公司的研究數據表明,近些年,中印兩國鑽石需求量每年以14%~20%的速度增長。中國鑽石市場需求量從2001年至2010年已翻了一倍,預計到2012年購買量會再增加20%。由於供需之間的極不平衡,鑽石便成為極度稀缺的商品,價格一直高漲也就不足為奇了。
還有,我們常常會聽說某個手機號或汽車牌照賣出了天價,這也是資源稀缺性的體現。因為這個手機號或汽車牌照的數字非常獨特,而且是唯一的,不會再有第二個。物以稀為貴,這樣的商品人人都想購買,也就會賣出很高的價格。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的基石之一。稀缺性對社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必須深刻認識稀缺性。
1.稀缺性導致了競爭和選擇
也就是說,稀缺性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想像一下,如果資源不是稀缺的,而是極大富足的,那麼世界會完全變樣。自然界中不會有優勝劣汰,不會有廝殺,每個生物都可以得到滿足。人們不用工作,不用考慮買房子了,因為土地是富足的,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一切資源都很充足。那這樣的世界就沒有任何活力,就會變成死水一潭,最終毀滅。
2.資源的稀缺性是因人而異的
對於一個沒有工作的閑人來說,時間對他是廉價的,而資本(也就是金錢)則是稀缺的;相反,對於工作事業狂來說,時間對他可能是一個奢侈品,相對而言資本是富足的。對於處於正常社會中的人來說,黃金非常珍貴,但對於一個困在島上,生存面臨威脅的人來說,一塊饅頭比黃金珍貴得多。
3.資源的稀缺性是有歷史條件的
古代、近代、現代甚至十年以前,人們認為缺少的東西,在現在看來很多都已經很豐富了,比如糧食、生活用品等。以前,清新的空氣到處都會有,而現在由於環境污染,人們很難享受到了。還有古代的陶器,當時很多,現在卻很少,非常珍貴。
4.稀缺資源可以通過交換來實現再分配
從經濟學上來說,資源的分配不均必然要通過交換來實現。婚姻就是一個最實際的例子。比如一個身材相貌不如意而事業有成的男人,先天的條件是無法改變的,對他來說,可能高個子和帥哥臉這輩子都無法實現了,那麼他會把希望寄予婚姻,希望他的另一半能夠滿足他的這些期望,因為相貌對於他來說是稀缺資源,相比較而言,事業和資本可能他不是很看重,因為這些對於他來說是富足的。人們總是希望利用自己富足的資源去交換他稀缺的資源。同樣的道理,一個美女很可能利用她的美貌和年輕的資源通過婚姻來交換她所稀缺的一些資源,或者說學歷,或者說資本。說白了,婚姻就是男女雙方互相用自己的富足資源來獲取自己的稀缺資源。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美女配醜男,老男人配年輕姑娘,老女人配小夥子,學了稀缺性概念就不難理解了。
可見,用經濟學中的稀缺性可以解釋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只要我們用心思考和觀察,就會明白好多事理。
⑵ 懂點經濟學,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真的有用嗎
這個回答無疑是肯定的,懂點經濟學,對我們日常生活是真的真的有用。
沒有學過經濟學的人可能就會覺得學經濟學就是跟錢打交道,沒學過經濟的也一樣會數錢,能賺錢呀。但是對於學過經濟學的人來說,就會知道學經濟可不就是數錢這么簡單的事了。
經濟學包括:國際經濟貿易,財政學,稅務,保險學,貿易經濟,金融工程,國民經濟管理,信用管理,網路經濟學,體育經濟,投資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海洋經濟學等,所以經濟學的范圍是相當大的,涉及的領域也是相當廣的,自然生活中也缺不了經濟學。
就稅務來說,如果家裡或自己懂一點點的,也不至於讓收稅的多收稅。再比如投資學,雖說日常生活中投資不是人人都能參與,但供孩子上學,或是捐款,都是變相的投資,都是與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的。千萬不要看不上這些小的事情,滴水才能匯成江河。
而且生活中農民種地,商人經商,哪個不懂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呢?哪個不知道「谷賤傷農」呢?若這些都不懂,那就只能等破產之後才能明白吧;要麼就是家裡太有錢了,找個地方花點錢吧。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經濟學,只是有的不明白什麼是經濟學罷了,或者不知道具體的名詞。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經濟時代,不懂經濟學怎麼適應這個世界呢?怎麼跟的上時代的腳步呢?
⑶ 年輕人要懂的經濟學的前 言
經濟學理論,與其說是一種教條,不如說是一種方法、一種思維的工具、一種思考方式,意在幫助使用者得出正確的結論。
[英國]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為什麼超市定價不喜歡用整數?
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免費產品?
為什麼在A市的產品在B市可以賣出3倍以上的價格?
其實這些日常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從經濟學中找到。大多數人其實已經通過在社會中參與的各種經濟活動,知道了要懂得一些經濟學知識的重要性。但是生澀的經濟學理論讓人望而生畏,很多人說起經濟學,第一反應就是:那是經濟學家的事,太難了,沒法學。其實經濟學的很多知識看起來比較生澀難懂,事實上,只要你結合生活小事去觀察,就會發現其實經濟學的很多理論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隨著商品社會的進程不斷加快,經濟學的知識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如果你不懂最起碼的經濟學常識,你的收入就有可能受到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知道一點最起碼的經濟學常識。
一個人從剛開始進入這個世界就開始了消費,就已經開始涉及經濟學的問題。對於每個人而言,生活都是在生產和消費中進行的,這必然與經濟掛鉤。本書為你講述的是生活中有關經濟學的小知識,讓你了解經濟學的知識,更好地為自己的生活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
本書內容
本書分8章,第1章介紹了經濟學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論;接下來的各章分別從各種角度講解了經濟學各種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其中包括大多數常見的經濟學理論、觀點以及定律等。各章的具體內容如下:
第1章,介紹了經濟學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經濟學的概念、經濟學中的基本原理,以及貿易、市場等相關的內容。
第2章,介紹了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包括對供求關系、價格理論、邊際效用、替代品和互補品、消費者剩餘、擇業博弈、破窗理論等的講解,展示了經濟學的理論在日常生活、消費、擇業、教育等各個方面的應用和影響。
第3章,介紹了日常交易中的經濟學,包括對成本核算、消費者行為、規模效應、優勢原理、信息不對稱的介紹,讓讀者可以方便地了解在日常交易中存在哪些經濟學原理,並通過相應的原理在交易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第4章,介紹了市場營銷中的經濟學,包括對完全競爭、利潤最大化、寡頭、效率與公平、勞動和閑暇、基尼系數、收入再分配的介紹,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可以了解到市場競爭中各種消費現象的深層原理。
第5章,介紹了潛藏在人們心中的經濟學,包括蛛網理論、蝴蝶效應、羊群效應、博弈論、團隊分工與合作、青蛙效應、鯰魚效應等內容。本章通過各種動物行為中蘊含的經濟學原理,讓讀者可以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生活策略。
第6章,介紹了國計民生的經濟學,包括GDP、GNP、稅收、累進稅、貨幣、擠出效應、貨幣財政政策、福利等內容。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到整個國家的各種經濟指數,對國民經濟會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第7章,介紹了逃脫不掉的經濟學周期,包括通貨膨脹、失業、金融危機、市場失靈等內容。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了解到經濟學原理是怎麼樣控制和影響整個經濟生活的運作的,同時可以讓讀者明白經濟周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
第8章,介紹了日常理財中的經濟學,包括投資風險、股票、金融衍生品、炒房、新型投資產品的選擇等內容。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可以了解到常見的各種理財的方式,並能夠掌握其中存在的機會和風險。
本書特點
通俗易懂:本書對所有的經濟學原理和概念都使用最簡潔的方式進行了闡述和解釋,讓一點經濟學基礎都沒有的讀者,也可以方便快捷地理解和掌握各種經濟學的概念。
與生活結合緊密:本書中所有的經濟學原理都結合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現象,讓讀者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了解各種理論和概念,並能夠方便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案例豐富:本書所有的內容都通過大量的案例進行講解和分析,讓讀者對各種概念的理解更加方便快捷,並能夠通過大量的案例了解到每個經濟學原理的各個側面,掌握到更全面的知識。
條理清楚:本書對每個知識的講解都具有非常清晰的條理性,讓讀者從知識的源頭、概念、內涵、應用等各個角度全面立體而又循序漸進地掌握每個知識點。
內容精當:全書對諸多的經濟學原理和概念進行了精細的篩選,摒棄了大量空泛無用的理論,選擇出對人們日常生活最有幫助的各種原理和知識,讓本書具有更大的實用性。
讀者對象
本書包含了大量的經濟學原理以及這些原理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和運用方法等。本書可適合以下讀者使用:
廣大的人民群眾,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
對經濟學有興趣的人
經濟學專業的學生
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和錢更多的人
由於編者的能力有限,雖竭盡全力,盡量減少書中的錯誤,但百密一疏,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朋友批評指正,並多多提出寶貴意見。
本書由孟凡軍、李欣然組織編寫,同時參與編寫的還有李修花、李延琨、林家昌、劉林建、孟富貴、孫雪明、徐增年、銀森騎、張增強、陳剛、宮磊、谷原野、黃其武,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編 者
2010年1月
⑷ 生活要懂點經濟學的圖書目錄
第1章 生活經濟學:了解身邊的物質法則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怎樣做決策的學問。它所研究的對象,既包括政策制定者如何「經國濟世」的大謀略,也包括衣食住行的小計劃。所以,無論你是鮮衣華蓋之輩,還是引車販漿之流,經濟學都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01 為什麼電動車限速「限不住」? 2
02 為什麼水果在旺季價格下降,而房價卻在銷售旺季上升? 3
03 為什麼簡訊越來越火爆? 5
04 為什麼有的少女願意嫁老翁,傍名人? 6
第2章 交際經濟學:輕松打破人脈僵局10
在經濟學家的眼中,人都是有理性的動物,從事一切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然而,人們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順應的都是同樣的人性,遵循的都是同樣的經濟學原理,由於對理性的認識有別,把握的標准不同,有人變得世俗,有人卻變得崇高。
01 為什麼說利用好人際關系,能夠取得經濟利益? 11
02 為什麼人們如此重視社會團體的閑職頭銜? 12
03 為什麼人們熱衷於錦上添花卻不願雪中送炭? 14
04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會出現「囚徒」和「斗雞」現象? 16
05 為什麼朋友對人如此之重要? 18
06 為什麼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20
07 為什麼與人交往不能我行我素? 21
08 為什麼人越是落魄的時候,越要抬高自己? 23
第3章 消費經濟學:讓你的消費透徹至心26
作為一名消費者,其消費活動的內容不僅包括為個人和家庭生活需要而購買和使用商品,而且包括為個人和家庭生活需要而接受他人提供的服務。但無論是購買和使用商品還是接受服務,其目的只是滿足個人和家庭需要。當前,市場經濟的大潮迅速地改變著中國的面貌,改變著每一個中國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
01 為什麼商家要隱藏商品的價格? 27
02 為什麼人們喜歡買品牌衣服? 29
03 為什麼信用卡消費不應過度透支? 30
04 為什麼同一航班機票價格相差好幾倍? 32
05 為什麼車到歲末就降價? 34
06 為什麼消費觀念應與時俱進? 35
07 為什麼節水馬桶不節水? 37
08 為什麼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葯物? 39
09 為什麼說高級白領支撐著「時尚消費」? 41
10 為什麼人民幣升值會催生新的消費方式? 42
11 為什麼消費者也能成為資本家?44
12 為什麼購買電磁爐須格外謹慎?46
13 為什麼生產煤的人反而沒有煤燒?48
14 為什麼說紅旗車是一種悲劇?49
15 為什麼排隊購物現在越來越流行?52
16 為什麼在豪華商場里購買的東西要貴一些?53
17 為什麼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刻意把「手機套餐」搞得這么復雜?55
第4章 折扣經濟學:誰為折扣買單57
每天,當你打開郵箱時都會發現大量的郵遞廣告,其中也包括大量各式各樣的優惠券。商家為何要發這些優惠券?為何不省下印刷費從而降低產品的價格來促銷?其實這是一種「價格歧視」的定價銷售策略。當商家就完全相同的產品制定不同的價格時,我們就說這是價格歧視。通過這種策略,商家可以依客戶的消費能力將其分成不同的消費群,分別定價,賺取更多的利潤。
01 為什麼商家要發放各種各樣的優惠券? 59
02 為什麼要警惕商家所實行的會員制? 60
03 為什麼特價要限量? 62
04 為什麼消費額越高,折扣越高? 64
05 為什麼「以舊換新」未必是好事? 66
06 為什麼電影院要為特殊群體(學生、老人等)打折? 67
07 為什麼要正確面對折扣問題? 69
第5章 情感經濟學:酸甜苦辣味俱全72
俄羅斯曾做過一個調查,那些因為愛情而結合的夫妻,80%後來都感覺不幸福,反倒那些因為功利的原因而結婚的夫妻,感覺幸福的比例大大超過那些因為愛情而結婚的夫妻。這里的功利,並不是指功名利祿,而是指愛情所必須的物質基礎。我國有一句俗語「米面夫妻」,也是說夫妻關系首先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
01 為什麼男女要選擇比翼雙飛? 73
02 為什麼有人說愛情和婚姻是一種交易? 75
03 為什麼說條件相當的婚姻更穩固? 78
04 為什麼寧拆七座廟,不毀一樁親? 80
05 為什麼漂亮的女人在嫁人這條路上獨自漂泊? 82
06 為什麼亞婚姻未必不理性? 84
07 為什麼愛情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 85
07 為什麼要用愛情經濟學來經營婚姻? 87
第6章 家庭經濟學:百味人生走一遭89
家庭中無處不涉及經濟學,只要透過身邊的常見事例,就可以輕松學會經濟學原理,不必去讀經濟學課程;只要學會經濟學思維,也不必去羨慕經濟學家。經濟學看似深奧難懂,其實並不然。只要常注意家庭中的一些小細節,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應用經濟學。
01 為什麼要懂得家庭經濟學? 90
02 為什麼每個家庭都要理財? 91
03 為什麼事業與家庭密不可分? 93
04 為什麼說家和萬事興? 95
05 為什麼大多數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 97
06 為什麼男人在家庭中總當「夾心派」? 98
07 為什麼很多家長要生男孩? 100
08 為什麼說富兒不孝? 101
09 為什麼富裕家庭的孩子較少,而貧困家庭的孩子較多? 103
10 為什麼要給孩子起個好名字? 104
11 為什麼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 106
第7章 住房經濟學:擦亮眼睛購愛巢108
隨著人們對住宅室外環境的認識水平和需求的日益提高,住宅區的居住環境質量已成為居民購房與否的首要條件之一。居住是人們生活的基本需要、基本生活資料,解決好廣大百姓的住房問題,是一件國計民生的大事,它關繫到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關繫到和諧社會的構建,還關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人民群眾住房的發展也關繫到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01 為什麼住房是人的一種基本權利? 109
02 為什麼要先保護住房產權後調控市場? 110
03 為什麼人居與環境是世界性的話題? 112
04 為什麼要構建和諧社會與住房社會保障? 114
05 為什麼要辦理住房貸款抵押保險? 116
06 為什麼住房公積金的運營和監管要可靠? 118
07 為什麼住房要選大環境? 119
08 為什麼住房從「法律型住宅」向「新都市主義」轉變? 121
09 為什麼居住環境要具有商業性? 123
10 為什麼居住環境的安全保護要適度? 125
11 為什麼居住環境要以安靜為宜? 126
12 為什麼居住環境對人類健康有影響? 128
13 為什麼居住環境要保留人文傳統? 130
14 為什麼住房成社會投資「新寵兒」? 132
第8章 房價經濟學:用有「色」眼睛看房價134
如今,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房地產了,越來越多的人在質疑,為什麼自己工作了大半輩子卻依然買不起房?為什麼房價總是那麼遙不可及?面對如此這般的種種問題如何用經濟學的眼光來看待呢?
01 為什麼經濟學家不預測房價? 136
02 為什麼要抑制房地產泡沫? 137
03 為什麼說「拐點」是一個偽命題? 139
04 為什麼很多人辛辛苦苦地工作,卻連一套房子都買不起? 141
05 為什麼要素市場化是平抑房價的關鍵? 143
06 為什麼房價過高會影響到城市的發展? 145
第9章 職場經濟學:縱橫天下任你闖147
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勞動力市場出現了公布的就業和失業數據與實際狀況不相吻合的現象。就業和失業問題在傳統上是經濟學的研究課題。經濟學家們歷來重視對職場的研究。
01 為什麼要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148
02 為什麼高學歷並非就業保證? 149
03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傾心於創業? 151
04 為什麼要抓住創業的最佳時期? 152
05 為什麼在就業途中女性總是會受到歧視? 154
06 為什麼工資增加了,相對收入卻沒有變? 155
07 為什麼會出現「勞動力無限供給下的供不應求」? 157
08 為什麼失業不能全盤否定一個人? 159
09 為什麼技術人員喜歡跳槽? 160
10 為什麼企業中員工的工資越高效率越低? 162
11 為什麼你總是得不到老闆的賞識? 164
12 為什麼支持新上司決定著你未來的職場運勢? 165
13 為什麼要給上司表現的機會? 166
14 為什麼很多企業都施行員工持股制度? 168
15 為什麼須進一步完善工齡工資制度? 170
16 為什麼提高員工的基本工資,就業機會就會降低? 172
17 為什麼要特別關注自己的外在形象? 174
18 為什麼企業總是預設男女職位? 175
19 為什麼說「下海」並不都是明智的選擇? 177
20 為什麼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不一定有高收入? 178
21 為什麼女模特比男模特的收入高? 180
22 為什麼要顛覆「根據貢獻決定晉升」機制? 182
第10章 透過法律看經濟學184
隨著老百姓法制意識的增強,很多老百姓在生活當中碰到法律問題,不再用野蠻的方式解決。社會利益關系日益復雜,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政府要從關心百姓疾苦、解決百姓生活入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01 為什麼法律會在這里失效? 185
02 為什麼法律不保護婚約? 186
03 為什麼政府通過調升電價能緩解電力短缺? 188
04 為什麼虛擬空間要警惕虛假廣告? 189
05 為什麼侵犯商業秘密責任重大? 192
06 為什麼虛假廣告泛濫與媒體有關? 193
07 為什麼法律要禁止不正當的有獎銷售? 195
08 為什麼域名容易被搶注? 197
09 為什麼地方保護主義錯了? 199
10 為什麼商業交易中會有附贈品? 200
第11章 商業經濟學:商海懸念輕松解疑
如今,企業之間的商業競爭愈演愈烈,但是作為普通的大眾,對其內在的玄機並不完全了解。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為氣球為什麼不送給老頭子?為什麼每個企業都要進行廣告攻勢等一系列的問題摸不著頭腦。如何才能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這就需要用經濟學的眼光來看商業經濟學。
01 為什麼氣球不送給老頭子? 204
02 為什麼企業要進行品牌經營? 205
03 為什麼很多企業都選擇連鎖經營? 207
04 為什麼每個企業都要進行廣告攻勢? 209
05 為什麼商家都十分重視客戶價值? 211
06 為什麼企業要做網站? 213
07 為什麼每個企業都非常注重企業文化? 215
08 為什麼「情感滲透」能夠獲得成功? 216
09 為什麼企業特別重視顧客的滿意度? 218
10 為什麼要選擇好競爭對手? 219
11 為什麼在商業競爭中要尊重對手? 221
第12章 壟斷經濟學:非常手段解說市場先機223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產業壟斷已成為上至各國政府、下到企業和公眾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如今,壟斷已成為經濟學中有趣而且實際的問題。我國之所以實行反壟斷政策,是因為壟斷會減少消費者的選擇機會,更重要的是壟斷將造成小企業的破產,影響社會整體的就業率,導致社會不平等現象蔓延。
01 為什麼會出現壟斷? 225
02 為什麼我國要實行反壟斷政策? 226
03 為什麼競爭和壟斷具有一致的效率? 227
04 為什麼國有企業越來越壟斷? 228
05 為什麼局部壟斷能夠造就房市高利潤? 230
06 為什麼微軟不是壟斷? 232
07 為什麼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這么大? 234
第13章 另類經濟學:從另類角度看非另類人236
在經濟學的歷史上活躍著的許多「另類經濟學家」,盡管毀譽參半,盡管命運多舛,但是唯有他們才能用獨特的理論思維進入學術史的「記憶」。曾有人說,「另類」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假如一個社會里所有的人都局限於「主流」的生活方式,那麼,這個社會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遲早會枯竭,「另類經濟學」的價值也在於此。
01 為什麼吉利數字人人愛? 238
02 為什麼醫患糾紛越來越多? 239
03 為什麼會出現盜版現象? 241
04 為什麼學生考試要作弊? 243
05 為什麼有的大學生寧可選擇到外面就餐也不去食堂? 244
06 為什麼說諸葛亮不是一個好領導? 245
07 為什麼企業要想方設法留住優秀人才? 246
08 為什麼皇帝要殺功臣? 248
……
⑸ 學習日常經濟學有何啟發和收獲
1、在邊際上思考問題,在權衡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後再行動。這意味著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考慮到:我多做這些工作是否給自己或別人帶來了好處,是現在做帶來的好處多成本低還是明天做,是我一個人做還是讓別人和我一起做等等,只有這樣思考過後,投入的單位資源才能得到最大的產出。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作為一個學生,現在看了一天書已經很困了,但這一章還剩下20頁沒看完,心裡不甘,那是應該堅持看下去呢,還是先睡覺,明早提前一會起再看呢?當然應該明早看,前提是如果不是明天就要考試的話。因為現在可能是10分鍾才能看上1頁,但明早兩分鍾就足以了,而現在睡覺又可以使他的生理效用最大化,顯然是馬上睡覺更明智,這一點對熬夜加班的同志們有同樣意義。
2、拋棄沉沒成本再進行決策。沉沒成本是已經發生,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收回的成本,比如買股票時的成本價,不管你後面怎樣操作,這個價都是不變的。但很多人出於不肯吃虧的心理,只要是成本那就不管怎樣都要追回來。所以這才有了無數股民一直從6000點站崗到1600點,原因就在於他們對自己的買入價至死不忘,而完全對大勢的變化視而不見,最後只能用「反正這錢我暫時不用,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發展,一定會回本解套」等理由來麻醉自己。
3、做事情時要將所有的機會成本也包括在總成本中,再來比較各個選擇的優劣。機會成本就是你用同樣的資源不做某件事而去做其他事情所能帶來的最高收益。比如,某小販在鬧市有一個門面,自己做個小生意,通常來說因為門面是自己的,這個成本都算做0,算起來收入也還過得去,但其實這個門面若租出去其租金是很可觀的,因此如果這個小販的經營效率比別人低,若他放棄做老闆,隨便出去打份工,工資加租金收入可能還要比原來開店的收入高出一截,那這時很明顯就應該租出這個門面,自己去做打工仔。
4、經濟活動的本質在於不損害其它人利益的前提下,爭取自己和社會最大的利益,所以政府在制定游戲規則時要善於用利益之鏈來對市場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約束,而不是簡單地以行政命令提倡或禁止,這樣各經濟主體才能自覺自願,市場效率才能提高。比如在排污水的問題上,很多地方都是以行政命令要求一定要建污水處理廠,並不時抽調大量環保局人員去查,但企業自身並沒有動力去做,結果和政府躲貓貓,想盡辦法偷排或建了污水廠但就是不用。與其這樣,勞民傷財,不如控制總量,設立排污權交易制度,讓各企業在排污總量不變的前提下,自由調劑各自具體的排污量,同時明確各河段的監管權歸當地的居民,重獎舉報,嚴懲偷排,這樣一來政府也就不用費事操心了。
5、政府的最大作用在於維護好市場秩序,讓它不失靈,其它的事情讓市場去做會更有效。但時至今日在中國搞了這么多年的市場經濟後,仍有相當多的政府不明白這個經濟學基本原理,盡管有著好的出發點,卻經常「好心」做出了「壞事」,比如去年蘭州市政府做出了限制牛肉麵價格的舉措,還要行政認定一些店家為「正宗蘭州牛肉麵」。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牛肉麵可是競爭性的商品,絕對不牽涉國家安全,也不是政府負責的公共產品的范疇,限價只能降低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並造成潛在尋租的空間,增加社會成本,弊遠大於利,因為很明顯好吃的牛肉麵吃的人多了自然可以提價,反之則只有降價,消費者會自然促成能使市場出清的價格水平,此外全蘭州那麼多家面館,要共謀定高價損害消費者利益也是非常不現實的。
6、產權的明晰將極大的提高生產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改革開放以後實行分田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國的耕地並沒有多一畝,勞動力數量也沒有增加,但人們由沒飯吃馬上就過度到能吃飽了,這不就是產權的威力嗎?另外,改革開放早期的工廠承包,出現的「一包就靈」的例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反之,若產權不清,就會極大的降低勞動者尤其是企業家的勞動積極性,健力寶的衰退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典型。
7、學會利用貿易或交易來最大化自己的福利。很多人都有一個習慣,喜歡工作生活中所有事情都自己親手做,舉個例子,某人是街上賣燒餅的小販,但小孩的自行車不甚胎被扎破了,要補胎,於是這個賣燒餅的師傅放棄了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自己把胎補好了,結果當然孩子是很高興,但第二天由於睡眠不足,每個小時少做了一個燒餅,假設師傅工作10個小時,每個燒餅利潤1塊,而到修車攤上去補胎只要5塊錢,顯然讓修車師傅修比自己修可以增加燒餅師傅5塊錢收入,所以省錢也不一定要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那樣很可能勞民傷財,要懂得術業有專攻這個淺顯的道理。
⑹ 錢驍成:生活在今天這樣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生活處處有經濟,生活處處是經濟。人人都應該學點經濟學,
《經濟學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譯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學,基本上所有理論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觀易懂。這本書的第二大特點就是知識覆蓋面很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比如像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學科,在這本書中都被濃縮成為一到兩章的內容。因此,通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
《經濟學》,薩繆爾森著,蕭琛譯
這是經典!雖然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這本書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此外它也是國外累計銷量最高的一本經濟學教科書。
《經濟學》,斯蒂格利茨著,黃險峰譯
這本書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該書不僅教會了讀者怎樣理解新經濟現象,怎樣解釋數字時代的經濟問題,還告訴了讀者怎樣評價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怎樣看待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經濟轉軌。
《牛奶可樂經濟學》,弗蘭克著,閭佳譯
這本書從牛奶與可樂包裝的不同說起,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它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暢銷書,就是說看了這本書還需要看看大師們寫經濟學教科書。
《吳敬璉專集》,吳敬璉著
收錄了吳敬璉從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該書也因此客觀地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變化,它將告訴你中國經濟與西方國家經濟的不同之處。
此外,一些經濟學或者金融學的的科班們所熟知,而且圖書館一般都會有的書籍: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黃達主編 《金融學》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 還有宋鴻兵《貨幣戰爭》
⑺ 為什麼你必須懂點經濟學
從本質上講,經濟學畢竟是一門關於在現實中如何選擇的科學。這就意味著身為我們必須選擇那些最為重要並且最具持久意義的問題作為探討的對象。總之,這有點像點菜進餐,小的往往是美好的,因為它便於消化。
作為一個選民,如果不懂點經濟學,那麼你的意見和建議就很有可能不得要領和令人費解。不學經濟學,你就不能完全明白國際貿易、稅收政策或者造成經濟衰退和高失業率的各種原因。
選擇終身職業,也許是你一生中要做的一項最重要的經濟決策。你的前途不僅取決於你的能力,而且還取決於全國和各地的經濟力量對你的工資的影響。此外,經濟知識可以幫助你在購買房屋、支付子女教育以及為退休而儲蓄等場合做出更明智的選擇。誠然,學習經濟學並不一定能讓你變成一個天才;但不學經濟學,命運就很可能與你格格不入。
經濟學(economics)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在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分配。經濟學貫穿著兩大核心思想即物品和資源是稀缺的,以及社會必須有效利用這些資源。事實上,正是由於存在著稀缺性和人們追求效率的願望,才使得對經濟學的關注永遠不會消失。
稀缺(scarcity)是這這樣一種狀態:相對於需求,物品總是有限的。效率(efficiency)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會資源以滿足人類的願望和需要。經濟效率(economics efficiency)要求在給定技術和稀缺資源的條件下,生產最優質和最多數量的商品和服務。在不會使其他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如果一項經濟活動不再有可能增進任何人的經濟福利,則該項經濟活動就被認為是有效率。
一個自由而有效的市場並不能必然地使收入分配得到全社會的認可。決定經濟進程的最佳路徑,或實現社會產出的公平分配,所需要的都是冷靜的頭腦。
⑻ 學習經濟學對生活的影響
經濟學基礎在生活中的用處,想來很多人都知道有很大的作用,但具體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可能就很少有人能夠比較齊全或准確的描述出來。「人人都應該懂點經濟學」,很多人都這么說,到底經濟學基礎在我們生活中起到什麼作用,我想至少應該包含這些:
青年經濟學家薛兆豐說過,「我們永遠不知道李嘉誠那麼做為什麼便獲得了成功,說『不知道』,那是因為很多失敗的人也是那麼做的。有人想模仿巴菲特的成功經驗,但無數失敗的人也是那麼做的,而另外很多不那麼做的人卻也同樣取得了成功。」市場上有很多解釋李嘉誠成功的書籍,但是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永遠沒有錯的馬後炮。某人堅持自己的信念,最終取得成功了,因此就有人解釋他的成功貴在他的堅持。可是事實上,很多失敗的人也是堅持下去,這又如何解釋?值得思考就是,經濟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經濟學能夠給人們帶來財富,那麼張五常就不會說,「我沒有遇到一個大富人家是曾經研究經濟的。」經濟學能做什麼?我覺得經濟學可以帶來快樂,幫助人們做出決策。盡管經濟學不可以帶來財富,讓你成為億萬富翁,但是確實提高了個人洞察能力。
還有很多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比如
1、對機會成本的看法:國慶期間可以選擇去旅遊,也可以利用長假在家好好休息睡大覺。相對於睡大覺而言,旅遊就是它的機會成本。你是覺得去旅遊好呢,還是睡大覺好呢——反正只能選擇一項。如果你選擇了一項,那麼沒有執行的另一項就是前者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的效用越小,所選擇的項目的效用就越大。機會成本理論幫助我們選擇效用或收益更高的項目去執行。
2、對效用理論的看法:國慶期間我們走親訪友免不了要喝酒。大家都知道,酒喝得太多就傷身了。如果一個人的酒量是半斤白酒,那麼當他喝到其中一杯正好一共喝了半斤酒時,他此次喝酒得到的效用是最大的。如果他再被勸酒喝了一杯,那麼這杯對他而言,邊際效用是負的,他此次喝酒得到的效用反倒比前一杯減少了。這就告訴我們,運用經濟學,可以理性地分析自己是不是該喝下一杯酒。
經濟學基礎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多留意生活,我們可以發現,經濟學基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無處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