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倒奶經濟學

倒奶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1-25 19:27:23

A. 倒奶事件與我國經濟的關系

近期,我國部分地區爆發了因企業拒收鮮奶而導致奶農出現「倒奶殺牛」的事件,此事一經流出,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由「倒奶」事件所引發的諸多紛爭甚囂塵上。不難看出,各方論及的內容雖然紛繁復雜,但其所有的爭論卻始終是圍繞著一個中心議題,即:「社會主義倒奶」與「資本主義倒奶」之間到底有無本質的區別?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一些網評文章甚為奇特,其所持觀點極具代表性並頗有市場。文章認為,「倒奶」都是供給過剩的產物,與主義問題毫無關聯,那種曾把「倒奶」作為「萬惡資本主義」標志的說法是荒謬的;同時,「倒奶」是很正常的經濟活動,對於個體奶農而言,雖然「倒奶」是悲劇,但卻是最理性的選擇。很明顯,依照這樣的邏輯,「倒奶」不僅被排除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既有視野,而且還被當成一種在任何社會制度下都「很正常」的經濟活動和「最理性」的選擇,這樣一來,馬克思有關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科學論斷便被兵不血刃地消解殆盡了。透過這些文章,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各方圍繞「倒奶」事件的爭論,其實質是其背後的經濟學話語權之爭奪。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斷被弱化和西方主流經濟學不斷增強的宏觀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自身一直面臨著經濟學話語缺失乃至失語的風險與挑戰。「倒奶」事件爭論的出現,只是再次證明了矛盾的一般性總要通過其特殊性體現出來。
那麼,在馬克思主義的視野下,「社會主義倒奶」與「資本主義倒奶」之間到底有無本質區別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認識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的結果;並且各自在《剩餘價值學說史》和《反杜林論》中針鋒相對地批判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從表象出發,把經濟危機的發生歸咎於與資本主義本質無關的個別經濟現象的錯誤論調。在馬克思看來,必須要嚴格區分經濟危機的發生徵兆和原因,以及危機的各種表現形式和作用因素。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倒奶」只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面現象之一,相對於產生經濟危機原因的必然性和根本性而言,其僅是構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必要非充分條件。「社會主義倒奶」和「資本主義倒奶」的本質區別就在於:「資本主義倒奶」具有必然性,其根源於社會化生產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這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基本矛盾衍生出的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有計劃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與資本主義生產有無限擴大化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直接構成了驅動「資本主義倒奶」的動力系統;而「社會主義倒奶」具有偶然性,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這對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否定了「倒奶」的內在必然性,而價值規律和國際資本主義擴張為「倒奶」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客觀可能,但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卻又可以能動性地進行糾偏控制。因此,「社會主義倒奶」僅是一種可治性的經濟波動的表現形式,而「資本主義倒奶」則註定是一種痼疾性的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歷史與邏輯在趨勢上是統一的,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也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馬克思有關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的科學性。自從1825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一次經濟危機爆發至今,資本主義已經完成了由自由競爭到一般壟斷再到國家壟斷、國際壟斷的演化發展,但經濟危機始終猶如夢魘般揮之不去。盡管資本主義在新的再生產條件的重建下不斷得以「鳳凰涅槃」,以至於使得資本主義可能將會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在「兩個必然」與「兩個絕不會」之間不斷徘徊遊走,但資本主義源於「垂朽」的經濟危機根源而決定的消亡趨勢卻是不曾也是絕不會更改的。
最後,我們更應該探究是什麼混淆了「社會主義倒奶」與「資本主義倒奶」兩者之間的界限?是什麼湮滅了馬克思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真理的光芒?毫無疑問,是西方主流經濟學嚴重地染指了我們的公眾主流媒體,替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全面接掌了經濟學話語權。西方主流經濟學鼓吹理性自私人的人性假設,恪守著原子式個體主義的分析範式,將所有國民財富生產與分配的過程均偷換為技術化、去階級化的資源配置過程,竭力抹煞資本主義生產目的的剝削本質並藉以為剝削制度辯護。重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話語權之路任重而道遠。

B. 經濟學里的倒牛奶事件我有點不懂

產業私有化才會出這種事吧

C. 奶農倒奶背後的經濟學思考

以前,幾百年前的資本主義時代,倒奶是因為經濟危機導致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牛奶無銷路,只好倒掉。有人會提出,為什麼不降價賣掉而要倒掉?這是因為降價賣的話賣不了幾個錢,而且會加劇牛奶價格的下降趨勢;倒掉可以減少供給,抑制價格下跌。為什麼不贈予窮人?一是那個時代,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還沒有形成,而是贈與還是會導致價格下跌;另外,牛奶不能長期保持,倒掉的也需是快壞掉的牛奶。
目前我國奶農倒掉牛奶,主要源於兩個原因。一是三聚氰胺事件後,消費者對國產奶有著信任危機,傾向於購買進口奶,即使進口奶價格要貴,這是一種替代效應。二是中國語澳大利亞簽訂牛奶進口免稅協議,導致進口奶的價格降低,價格機制使得更多的國人購買進口奶而摒棄國產奶。

D. 歷史名場面「倒牛奶」的背後,究竟有著哪些經濟學原理

經濟學原理:過剩的產能只會降低產品的價格,為了維持高價,必須將過剩的產品處理掉。到了21世紀,一些國家還會出現倒牛奶事件,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上一次這樣的事件發生的時候還是在經濟危機的時候。沒想到這一次的疫情導致的失業率上升,人們的購買力下降,而商家竟然重現了上個世紀的解決方式來處理過剩的產能。讓人不得不唾棄,資本家推崇的利益向上,唯利是圖的思想。

總的來說,倒牛奶是為了降低牛奶的供應,來維持牛奶的市場價格,其實是資本家自行調節市場價格的一個手段。

E. 殺牛倒奶的實質是什麼

簡單說,
就是供需矛盾!

奶農可能會遇到各種原因
(比如:
近來的乳製品行業出現的摻雜版化學葯品損害到消權費者身體健康,
而引發整個社會對乳製品行業的信任危機,
導致消費者對乳製品的需求銳減,
乳製品廠家賣不出去,自然就不會再去收購奶農的牛奶;
牛奶賣不出去,奶農得不到收入就無力承擔飼養奶牛的成本,
就會出現倒掉牛奶,甚者就會殺掉奶牛而去發展其他行業!)
而導致需求減少,出現「供大於求」現象!
那時奶農賣不出去牛奶,奶農們沒有收入,又承擔不了繼續飼養牛奶的成本,
自然就會出現「殺牛倒奶」現象!

F. 1929-1933經濟危機"倒牛奶"現象用微觀經濟學的成本論怎麼解釋

微觀經濟學?
牛奶是一種非劣等商品,並且它的需求曲線應當是富有彈性的。當人們的收入降低,對牛奶的需求肯定下降,所以牛奶供大於求,需求曲線向左偏,牛奶的價格下降。一種需求曲線富有彈性的商品價格隨數量的起伏變化大,當價格下降到一定程度,牛奶供應商發現減少供應反倒能賺更多錢。所以他們寧願把牛奶倒了也不願銷售出去。
足夠應付老師了,呵呵

G. 牛奶為什麼要倒入下水道,用經濟學知識解答。急急急

傾倒牛奶要透過現象看到資本主義的本質。經濟危機是生產的相對過剩,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生產效率的提高,產品供給過剩,而資本主義的本質是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和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決定了無產階級和勞動者失去生產資料和極少的消費資料,無力購買牛奶,生產嚴重滯銷。我再補充一點,這實際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性和私有制度的不合理性。資本家之所以要倒掉一是:因為這些東西是他們自己的不是義務給別人的。為了維護私有財產的最高性。二是:為了維護商品的高價格和高利潤。經濟危機,很多東西都過剩。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供過於求應該價格下降了。但是資本家為了使商品的供求變化都大量銷毀和倒掉剩餘的以達到維護高利潤和價格的目的。舉個例子,經濟危機由於全民參與投機,在投機中90%資產受損或破產。1929年,美國失業率為25%。在原有的牛奶生產與消費的平衡被打破,牛奶被倒掉是根據牛奶商、農根據最大商品利益的原則。例如牛奶5元/升,達到最大商品利益,還有剩餘牛奶,如降價為2元/升。牛奶消費量不變。因為買不起牛奶的是因為破產,而買得起牛奶的在5元/升時,使牛奶經銷商的利益最大。如降到2元/升,根據同等質量比價格,同等價格比質量的消費原則,在消費數量沒有明顯上升時,經銷商獲得降低。牛奶消費量相對減少,供應量相對過剩。倒掉牛奶是因為獲得最大商品利益的消費量減少,牛奶相對剩餘,不能保存,而被倒掉。對於產能過剩,商品售價必須有利潤空間,但多餘產能被閑置,表現為企業停產、半停產、裁員等,與倒牛奶本質一樣。

H. 1929-1933經濟危機"倒牛奶"現象用微觀經濟學的生產論怎麼解釋

減少過剩產品,使市場由買方轉為賣方,我也不贊成,但經濟學家不一定是道德家。

I. 用經濟學角度來闡述一下牛奶倒入下水道的原因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牛奶倒入下水道的原因主要是:
1、在過去,鑒於條件回限制,既無冷藏設備又無牛奶答深加工技術,牛奶產量相對較大,無法為了防止牛奶變質,降價銷售雖然能將牛奶銷售出去,但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成本,員工的加班成本要增加,而牛奶銷售收入卻不能增加,如果將多於的牛奶送給窮人喝,會讓用錢購買牛奶的人感覺不平,直接會影響到牛奶的銷售;
2、降價銷售所造成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會直接影響到後續的牛奶價格回升;
3、而將部分牛奶倒入下水道,保持原價格銷售原來需求量的牛奶,既不需要增加多少人力成本,又能維護牛奶價格體系的穩定,對於精明的資本家來說是比較合算的。
綜上所述,在當時的條件下,將牛奶倒入下水道,對於資本家來說,是最經濟合算的。

J. 從經濟學看奶農倒奶給我們的啟示

從80年代開始,一些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針對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開始調整經濟和產業結構,特別增加了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推動了"新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新經濟"的成果已在這兩年的500強排名結構中體現出來。所謂"新經濟"之說是美國《商業周刊》1996年12月30日一期發表的一組文章中提出的。"新經濟"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場為基礎,呈現低通脹、低失業的特點,並得到較長時間的持續增長。進入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的運行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最突出的是出現了這種"不伴隨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的狀況。「經濟人假設」,是西方主流經濟學學者作為基本假設提出的。厲以寧說,「經濟人假設或叫理性人假設。假定一個人是理性的,他的行為是理性行為,成本要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消費者要得到最大的滿足。」但是幾十年來,這一假設屢屢受到質疑,因為在大量的經濟活動中,人們越來越發現,投資者經常是不理性的。厲以寧說,「為什麼投資者有不理性的地方?凱恩斯講過,因為人有動物的本能,所以有沖動、不理性的行為。」行為經濟學以心理學為依據,以大量實驗結果為依據,證明人的投資、消費、儲蓄都是非理性的,對主流經濟學產生懷疑。但其實不只是行為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等學派也在質疑「經濟人假設」的前提,區別在於制度經濟學是從基本方法論上否定主流經濟學,而行為經濟學強調的是對主流經濟學的補充與修改。「2002年,研究行為經濟學的丹尼爾·卡恩曼和弗農·史密斯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表明行為經濟學獲得了國際經濟學界的認可,但不等於這一爭論有了定論,爭論並未停止。」實際上,主流經濟學家很早就認識到現實經常會悖離主流經濟學的推理,意識到人的行為值得分析。比如飲酒,有人最終會戒掉,有人卻始終不改,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環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人是復雜的,不能完全用經濟學假設,應考慮其他問題。

閱讀全文

與倒奶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