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因果」是經濟學上的一個名詞,有誰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格蘭傑因果檢驗簡要介紹
格蘭傑(Granger)因果性檢驗目前在計量經濟學中應用比較多,不過我們當初學習計量並沒有學這個檢驗方法,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應該會學到吧。上次譚英平師姐給我們講宏觀經濟統計分析課時曾經給我們介紹過,不過也只是很膚淺地說了說原理(這種教學有一定的危險性啊)。
要探討因果關系,首先當然要定義什麼是因果關系。這里不再談伽利略抑或休謨等人在哲學意義上所說的因果關系,只從統計意義上介紹其定義。從統計的角度,因果關系是通過概率或者分布函數的角度體現出來的:在宇宙中所有其它事件的發生情況固定不變的條件下,如果一個事件A的發生與不發生對於另一個事件B的發生的概率(如果通過事件定義了隨機變數那麼也可以說分布函數)有影響,並且這兩個事件在時間上又先後順序(A前B後),那麼我們便可以說A是B的原因。
早期因果性是簡單通過概率來定義的,即如果P(B|A)P(B)那麼A就是B的原因(Suppes,1970);然而這種定義有兩大缺陷:一、沒有考慮時間先後順序;二、從P(B|A)P(B)由條件概率公式馬上可以推出P(A|B)P(A),顯然上面的定義就自相矛盾了(並且定義中的「」毫無道理,換成「<」照樣講得通,後來通過改進,把定義中的「」改為了不等號「≠」,其實按照同樣的推理,這樣定義一樣站不住腳)。
事實上,以上定義還有更大的缺陷,就是信息集的問題。嚴格講來,要真正確定因果關系,必須考慮到完整的信息集,也就是說,要得出「A是B的原因」這樣的結論,必須全面考慮宇宙中所有的事件,否則往往就會發生誤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若另有一個事件C,它是A和B的共同原因,考慮一個極端情況:若P(A|C)=1,P(B|C)=1,那麼顯然有P(B|AC)=P(B|C),此時可以看出A事件是否發生與B事件已經沒有關系了。
因此,Granger(1980)提出了因果關系的定義,他的定義是建立在完整信息集以及發生時間先後順序基礎上的。至於判斷准則,也在逐步發展變化:
B. 下列歷史事件或現象中,沒有因果關系的是
【答案】A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四個選版項中B、權C、D三項都正確。清朝時,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是因為清朝對邊疆治理的加強,當時,清政府在新疆、西藏、台灣、蒙古、東北等邊疆地區均設置機構進行有效地管轄;文藝復興提出人文主義思潮,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製法令,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涪陵易學隆盛的原因是宋朝政府推行獎勵儒學政策和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頤被貶涪州,大力宣傳理學,與宋詞的繁榮並無直接聯系。故答案選A。
考點:重慶鄉土歷史教材;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步入近代•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無產階級的斗爭與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
C. 因果關系的常見例子
因果關系常見的例子肯定是有的吐了不認真學習就不會有好的成績。
D. 西方經濟學題特難題
我只是半桶水哈,錯了不負責
1、a
2、a
3、
4、c(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版「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權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佔有了;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
5、
6、c
7、c
8、b(經濟增長指潛在gdp的提高)
9、b
E. 生活中經濟學例子十個,不用太詳細
1、從堵車中看到經濟學自發分配的規律
2、從汽油漲價看到價值曲線的運作規律版
3、從獎學金制權度看到價格歧視原則
4、從租房的房租看到交易成本的作用
5、從春運火車票看到供求關系的矛盾
6、從政府行為看到政治制度的局限
7、從徵收排污費看到外部性與權利沖突
8、從午餐價和晚餐價看覓價規律
9、從報表看到利潤與虧損的真實含義
10、高價的體育,廉價的詩歌看市場需求
等等等等
F. 有哪些相關關系但不是因果關系的例子
因果關系是A可能導致B
相關關系是,A與B在某些方面或者某種程度上有關聯。專
在邏輯上,這是屬有區別的。
舉例,好比你考上了清華大學,是否註定以後就必然是科學家??
這只能說,可能你會成為科學家,但並不是因果必然,而只能說相關
G. 經濟中因果關系的常見例子
經濟關系中也存在著因果聯系。
這也是任何事物相互聯系的一種表現。
H. 求大神說說經濟學中確定因果關系的方法及研究成果及其理論內容
經濟學家開拓了一種可以用來分析變數之間的因果的辦法,即格蘭傑因內果關系檢驗。該檢容驗方法為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萊夫·格蘭傑(Clive W. J. Granger)所開創,用於分析經濟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他給因果關系的定義為「依賴於使用過去某些時點上所有信息的最佳最小二乘預測的方差。」
在時間序列情形下,兩個經濟變數X、Y之間的格蘭傑因果關系定義為:若在包含了變數X、Y的過去信息的條件下,對變數Y的預測效果要優於只單獨由Y的過去信息對Y進行的預測效果,即變數X有助於解釋變數Y的將來變化,則認為變數X是引致變數Y的格蘭傑原因。
進行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的一個前提條件是時間序列必須具有平穩性,否則可能會出現虛假回歸問題。因此在進行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之前首先應對各指標時間序列的平穩性進行單位根檢驗(unit root test)。常用增廣的迪基—富勒檢驗(ADF檢驗)來分別對各指標序列的平穩性進行單位根檢驗。
I. 計量經濟學中關於因果關系的定義解釋...名詞解釋...
【因果關系】
是指抄兩襲個或兩個以上變數在行為機制上的依賴性, 作為結果的變數是由作為原 因的變數所決定的, 原因變數的變化引起結果變數的變化。
因果關系有單向因果關系和互為因果關系之分。
具有因果關系的變數之間一定具有數學上的相關關系。 而具有相關關系的變數之間並不 一定具有因果關系。
J. 因果關系的例子
因果關系的案例
7.下列關於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A.甲欲回殺害其女友,某日故答意破壞其汽車的剎車裝置。女友如駕車外出,15分鍾後遇一陡坡,必定會墜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將汽車開出5分鍾後,即遇山洪爆發,泥石流將其沖下山摔死。死亡結果的發生和甲的殺害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沒有相當因果關系)
B.乙欲殺其仇人蘇某,在山崖邊對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傷昏迷。乙以為蘇某已經死亡,遂離去。但蘇某自己醒來後,剛邁了兩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蘇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具有相當因果關系)
C.丙追殺情敵趙某,趙狂奔逃命。趙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殺趙,偶然見趙慌不擇路,在丙尚未趕到時,即向其開槍射擊,致趙死亡。趙的死亡和丙的追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沒有相當因果關系)
D.丁持上膛的手槍闖入其前妻鍾某住所,意圖殺死鍾某。在兩人廝打時,鍾某自己不小心觸發扳機遭槍擊死亡。鍾的死亡和丁的殺人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即使丁對因果關系存在認識錯誤,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