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觀經濟學問題.APC,APS,MPC,MPS分別指什麼它們有什麼關系
APC 平均消費傾向:是指消費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則是:APC=C/Y
APS平均儲蓄傾向:是指儲蓄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則是:APC=S/Y
MPC邊際消費傾向:增加的消費和增加的收入之間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單位的收入中用於增加的消費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dC/dY
MPS邊際儲蓄傾向:增加的儲蓄和增加的收入之間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單位的收入中用於增加的儲蓄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dS/dY
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之間的關系全部收入可以分為消費與儲蓄,全部收入增量可以分為消費增量與儲蓄增量,所以平均消費傾向與平均儲蓄傾向之和恆等於1 ,邊際消費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之和恆等於1.即:APC+APS=1 MPC+MPS=1。
(1)宏觀經濟學奧坑定律是指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平均消費傾向,又稱消費傾向,是指消費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則是:APC=C/Y
例如,一個社會收入為2萬億元,消費支出為1.5萬億元,平均消費傾向就是0.75(1.5/2)。
它是與積累傾向相對而言的一個概念。從長期看,消費傾向是比較穩定的,因而收入對消費結構的影響,服從於收入水平與消費結構的關系。
APC和MPC的變化規律:
平均消費傾向APC和邊際消費傾向MPC是遞減的,即由於收入增加,消費也增加,但消費增長幅度要小於收入增長幅度(APC遞減),並且越來越小(MPC遞減)。APC和MPC遞減是凱恩斯的重要觀點,是凱恩斯解釋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規律之一。
MPC是消費曲線C= C0+bY的斜率,消費曲線上每一點的斜率應相等,但是長期來看,消費曲線的斜率越來越小。
APC>MPC,這是因為即使收入為零,也會有基本消費C0。因此,0<MPC<1。
消費和收入的關系,可有三種情況:
C>Y,APC>1
C<Y,1>APC>0
C=Y,APC=1
邊際消費傾向是指消費者對於某一或某一類產品,消費額的變化與消費者收入變化的比值。邊際消費傾向被用於描述由於收入變化,導致消費者對某產品的消費額的變化幅度大小。
邊際消費傾向總大於0而小於1。
①消費者對產品的消費額與消費者的收入同時增加或減少時,邊際消費傾向為正。
②消費者對產品的消費額與消費者的收入變化方向相反時,邊際消費傾向值為負。
③當消費者對某產品的消費額不發生變化時,無論收入改變多少,邊際消費傾向都不改變。
2. 什麼是熬肯定律(宏觀經濟學)
奧肯定律Okun's Law:
奧肯定律就是有關實際增長率和失業率的變化之間的關系被稱之版為奧肯定律。由美國經權濟學家阿瑟•;奧肯提出的,用來近似地描述失業率和實際GNP之間的交替關系。其內容是,失業率每高於自然失業率1%,實際GNP便低於潛在GNP3%。按照奧肯定律所估計統計結果,實際增長率高於潛在增長率一個百分點,失業率會下降半個百分點。盡管奧肯定律是對美國實際經濟增長率與失業率間長期內在關系的一種表述,但卻具有普遍的意義。
3. 宏觀經濟學問題
這些問題著眼於曼昆先生的宏觀經濟學。1擴張的財政政策主要包括增加政府開支和減稅。有一個凱恩斯十字圖可以引入is曲線。根據流動性偏好理論,可以引入lm曲線,也可以根據slm曲線引入廣告曲線。由菲利普斯曲線和奧昆定律推導出該曲線,得到了一個加模。擴大財政政策有利於經濟增長。我們的高儲蓄率是我們經濟快速增長的最大原因,就像索洛莫德爾所說的。中國的凈出口主要歸功於我們廉價的勞動力。我們國家的問題是消費不足。從長遠來看,除資源減少外,其他因素也會增加。我國可用的資源正在減少,而美國不開采自己的石油,日本不砍伐自己的樹木,等等。這是凱恩斯分析這個問題的基礎,正如弱3 4的第一個問題所說的那樣。5個自動穩定器有累進稅制和失業救濟金兩種。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是政府支出(投資)的增加導致利率的提高,使得私人投資的盈利或無利可圖。但有時政府投資也會產生擁擠效應。例如,政府修建公路使交通更加便利,私人投資者增加投資。財政政策政府購稅;貨幣政策存款准備金(謹慎使用,但中國經常使用,看我們的國家多強),再貼現,開放市場業務(最常用)8我只說影響的因素如失業、資源(勞動力、人口等)土地等)、科技。宏觀經濟學非常有趣。學得好。如果你喜歡你可以問我。
4. 宏觀經濟學 習題 高分
凱恩斯定律是指市場不能完全出清。
不確切,因為凱恩斯定律是相對於薩伊定律而言的,凱恩斯定律的核心是需求決定供給,他認為需求是推動經濟的原動力,這也導致他推崇的政府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政策。
8、兩部門經濟中,總支出等於總收入時,說明
這個公式
C+I=C+S 即均衡時總投資等於總儲蓄,我覺得跟計劃存貨投資沒有關系,但是D為什麼是事前?湊合選D啦
A 計劃存貨投資一定等於零 B 非計劃存貨投資一定等於零
C 非計劃存貨投資不等於零 D 事前投資等於事前儲蓄
9、政府預算平衡時,若MPC=4/5,政府購買增加100萬元,則國民收入
A 不變 B 增加200萬元 C 增加100萬元 D 減少100萬元
政府預算平衡表示增加多少政府購買就徵收多少稅,顯然政府購買增加100萬就要多收100萬的稅,於是居民收入就減少了100萬,相當於政府消費擠出個人消費,與邊際消費傾向MPC無關,因此選C
數學證明如下:
y=c+i+g 其中c=a+b(y-t) 當g=t b=4/5(也就是MPC)時代入方程,得到結果
y=5i+5a+t
29、下面情況中居民傾向於減少貨幣需求的是 AC
A 債券價格預期上升 B 債券價格預期下降
C 利率預期上升 D 利率預期下降
1、當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採取的政策有 BC
A 增加政府購買 B 減少政府購買
C 增加政府稅收 D 減少政府稅收
4、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對需求進行調節時 AB 規模么??偶讀研究生的時候咋沒遇到過這種文字游戲??
A 財政政策直接影響總需求
B 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對總需求發生影響
C 財政政策間接影響總需求規模
D 貨幣政策直接影響總需求規模
6、當總需求>總供給時,應該採取的政策是 BC (經濟過熱緊縮政策)
A 減稅 B 增稅 C 中央銀行出售債券 D 中央銀行買進債券
7、中央銀行賣出債券導致的結果有 (相當於回籠資金D)
A 商業銀行的准備金減少 B 貨幣供給增加
C 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增多 D 貨幣供給減少
僅供參考,鄙人已畢業多年,不知道現在西方經濟學前沿發展到什麼地方了,也許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
5. 宏觀經濟學中「趨同」是什麼意思
是在看新古典的增長模型么,趨同就是字面的意思,趨是趨向,同時相版同的狀態,新古典模型中權的結論是存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即穩態,同樣條件的國家最後會達到同一個狀態,由於這最終穩態不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過程,所以是趨同,慢慢達到同一個穩態
6. 宏觀經濟學關於奧肯定律和失業率的問題
公式錯誤,(Y-Yp)/Yp=-4(u-0.05),Yp潛在產出,Y實際產出,當為80%時,結果是10%
7. 曼昆宏觀經濟學第9章奧肯定律怎麼計算
奧肯定律的內容是:失業率每高於自然失業率1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於潛在GDP2個百分點。
8. 宏觀經濟學問題
1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來怎麼用有源限的資源達到生產者和消費者利潤最大化,以及最有效率,還有由此產生的公平性問題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目標是控制失業率,控制通貨膨脹率,經濟持續增長。
2 勞動力是一國在一定年齡范圍內願意勞動的成年人的總數。
3 應該是供給創造自己的需求,不知道為什麼正確。
4 在微觀經濟理論中,價格、工資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自動地使總需求趨向於充分就業的水平。凱恩斯指出當時生產和就業情況迅速惡化的現實,指出理論說得再好,事實上這個自動調節機制沒有起作用。問題的關鍵在於「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5 ACD研究的都是個體,是個體消費,商品價格的問題,而B研究的是整個經濟體的物價水平,也就是通貨膨脹率。
6 A點在2000年的生產可能性曲線上,潛在產出等於實際產出,並且有效率(即資源充分利用);B點在2002年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左側,所以沒有達到潛在產出,也沒有將資源充分利用,但由於2002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在2000年的右側,所以2002的潛在產出更高。B點商品X和Y的產出都高於A點的,所以B的實際產出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