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論述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什麼
論述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個體分析、總體分析和邊際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還有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動態分析。
西方經濟學經典定理:
墨非定律: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二八法則:二八法則主張以一個小的誘因、投入或努力,通常可以產生大的結果、產出或報酬。就字面意義來看,這發則是說,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來自於你所付出的20%。
(1)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西方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家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活動研究出來的經濟理論,有別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西方的學者認為資本主義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是理想的社會,生活在這個社會下的人們都具有利己主義思想;
為了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努力工作,拚命賺錢,從而使整個社會處於有序的運轉之中,使社會的各種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亞當.斯密說指揮著這部龐大的系統是「一隻看不見的手」,意思是說這個市場不需要干預,它有內在的自我調節功能,西方的經濟也被稱作「自由經濟」,西方社會也叫「自由社會」。
Ⅱ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案
http://..com/question/156351458.html
Ⅲ 產業經濟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投入產出分析法
投入產出法是研究經濟系統各個部分間表現為投入與產出的相互依存關系的經濟數量分析方法。投入是進行一項活動的消耗,如生產過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統內各部門產品的消耗(中間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產出是指進行一項活動的結果,如生產活動的結果是為本系統各部分生產的產品(物質產品和勞務)。投入產出分析應用於國民經濟體系中產業聯系,是通過已編制的投入產出表和建立的相應的線性代數方程體系,來分析產業間各種重要的比例關系和部門間生產技術和經濟聯系。投入產出法在進行產業經濟分析時,有幾個鮮明的特點。(1)投入產出分析從國民經濟是個有機整體的觀點出發,綜合研究各個具體產業部門間的數量關系(技術經濟聯系),既有綜合指標,如社會總產品、中間產品、國民收入、積累基金等,又有按產業部門的分解指標,兩者有機結合。(2)投入產出分析從生產消耗和分配兩個方面來反映產品在產業部門之間的運動過程,也就是同時反映產品的價值形成過程和使用價值運動過程。(3)產業經濟分析通過各種系數如物資消耗系數、勞動消耗系數、生產基金佔用系數、生產性積累佔用系數等經濟系數,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術水平和生產組織條件下,國民經濟產業部門間的技術經濟聯系;另一方面用以測定和體現社會總產品與中間產品、社會總產品與最終產品之間的數量聯系,既反映部門之間的直接聯系,又反映部門之間的全部間接聯系。(4)投入產出表本身是一個矩陣,由此建立的線性方程組完全可以由電子計算機進行運算,這不僅可以保證分析的准確和及時,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擴展與數學規劃和其他數量經濟相結合,發展成經濟預測和計劃擇優的經濟數學模型。
2、跨國比較分析方法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庫茲涅茨建立了經濟發展類型的跨國比較分析方法,包括時序分析和截面分析。時間序列分析是縱向角度分析各國產業結構隨經濟發展的演變趨勢,而截面分析則從橫向角度分析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的產業結構,進一步揭示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它們相互補充。
3、時間序列分析方法
將對研究對象的相關指標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的方法稱為時間序列分析法,它被廣泛應用於宏觀經濟學研究中,用於揭示經濟長期趨勢及其變化規律和經濟周期波動。在產業經濟學中,時間序列分析主要用來揭示產業結構的演變規律和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搜集與整理了若干國家的統計資料,按照年代的推移,分析勞動力在三次產業之間移動的趨勢;庫茲涅茨在1971年出版的《各國的經濟增長》書中分析了約17個國家1801—1967年的經濟時序數據,其中包括了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變化,考察伴隨經濟發展,國民收入和勞動力在產業間的分布變化規律;霍夫曼則依據20個國家的時間序列數據,著重分析製造業中消費資料工業和資本資料工業的比例關系,即「霍夫曼比例」,深入到產業內部,對第二產業結構演變規律和發展階段作了開創性研究。
4、截面分析方法
分析比較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研究對象在同一時間點上,或研究某一對象在同一時刻內部結構的數量指標的方法稱為橫斷面分析法。庫茲涅茨在《各國的經濟增長》里分析了57個國家1950—1965年的5個經濟截面,他建立的經濟截面分析方法是根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大小把國家分成5-8組,採用「未加權等差中值」計算每組國家某個經濟指標的數值,並進行統計回歸,分析經濟水平與經濟結構變化的關系; 1975年世界銀行副行長錢納里教授在《發展的型式1950~1970》中把經濟截面分析的國家樣本擴大到101個,將分析樣本進一步擴展到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用勞動力和產值指標等,對人均收入和三次產業變動間關系作了徹底的考察和驗證,並深入到工業和服務業內部,對其結構變動作了細致分析,形成了用途較為廣泛的結構轉變分析方法。
Ⅳ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來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規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就是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制度的變革,看做是客觀必然的歷史過程。對一定社會經濟制度及其變革的評價,要遵循生產力標准。?
②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要運用科學的抽象法,這就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
?③邏輯方法和歷史方法。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歷史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④借鑒現代科學和經濟方法。政治經濟學研究應運用和借鑒現代自然科學的某些方法,如數學方法、系統分析方法,以及運用資訊理論、控制論、協同論、耗散結構論等方法論。同時還可借鑒和運用西方經濟學中的一些方法,如實證分析、均衡分析、邊際分析、總量與個量分析、靜態和動態分析方法等。
Ⅳ 現代經濟學基本研究方法有哪些內容
經濟學的研究抄對象經襲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怎樣有效率地分配使用其稀缺的生產資源於各種用途,以達到既定目標的一門社會科學。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問題,包括以下四個方面。①總量為既定的生產資源用來生產哪些產品。②採用什麼生產方法。③被生產出來的產品怎樣在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分配,即經濟學所說的收入分配問題。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即:生產什麼?怎樣生產?為誰生產?這是西方經濟學兩大分支學科之一,微觀經濟學所研究的問題。④一個社會既定的生產資源總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的問題。
Ⅵ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當代西方經濟學在其歷史唯心主義哲學基礎之上 ,運用了個量和總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和動態研究法、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法、數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來研究了一般的資源配置問題。本文主要對這幾種方法進行評述 ,並從中尋找它對我國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借鑒意義。
實證分析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分析。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與其他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具有的共性就是它的科學性。要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首先必須揭示各種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正確回答客觀事實是怎樣的,而這正是要通過實證分析來達到的。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觀價值判斷,只對經濟現象、經濟行為或經濟活動及其發展趨勢做客觀分析,它只考慮經濟事物間的相互聯系的規律,並根據這些規律來分析和預測人們經濟行為的效果。它要回答的只是客觀事物「是什麼」。規范分析是從一定的價值判斷出發,說明某一具體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是否符合某種價值標准,它要回答的是某一事物「應該是什麼」。它涉及倫理和價值判斷。所以,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在經濟學的研究中應該把實證分析方法和規范分析方法結合起來。
二、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靜態分析也稱均衡分析,它是指對經濟運行的一種短期分析。它主要研究什麼是均衡狀態,以及達到均衡狀態所需要的條件,但它不論及達到均衡狀態的過程和所需的時間。如果把時間因素導入經濟分析,具體分析當自變數發生變化後,原來的均衡點怎樣過渡到新的均衡點的實際變化過程,這就是動態分析。由於動態分析的重點是研究實際變化的過程,因此,它也稱為過程分析。
三、存量與流量分析存量與流量是經濟分析中經常遇到的兩個重要概念。搞清存量與流量的概念,並分析它們間的關系,對於理解經濟活動的數量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謂存量是指在一定時點上存在的變數的數值。如:2001年12月31日我國銀行儲蓄存款總額數,國家固定資產總額數等。所謂流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變數的數值。如:2001年全年我國銀行儲蓄存款總額數,國家固定資產總額等。
四、邊際分析邊際分析是西方經濟學普遍採用的分析方法。所謂邊際(marginal)分析有兩層含義: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數量中最後一個單位所帶來的增量,這一增量在數字上可正也可負。因此邊際概念就是指一定數量中最後增加的一個單位所帶來的增量。
Ⅶ 經濟學中的研究方法 歸納~~
一、實證分析法:
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
四、靜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五、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六、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7)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實證分析的主要研究手段:
1、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最常用的研究手段,認為各種變數在某一狀態下會達到一種均衡,例如供給需求理論,認為存在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在一定的數量和價格下,兩者會達到均衡(Equilibrium)。自從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將圖形引入了經濟學論證,均衡分析便一直在西方經濟學中佔主導地位。
2、靜態、動態分析
兩者的區別在於後者引入了時間維度,比如流行的時間序列分析。靜態分析則主要採用的是橫截面分析。
3、定量、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的運用在金融領域尤其廣泛,其中的數學依據主要是計量和統計;而定性分析目前還缺乏堅實的方法論基礎,主要應用於宏觀經濟的分析。
Ⅷ 西方經濟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當代西方經濟學在其歷史唯心主義哲學基礎之上 ,運用了個量和總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和動態研究法、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法、數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來研究了一般的資源配置問題。本文主要對這幾種方法進行評述 ,並從中尋找它對我國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借鑒意義。
實證分析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分析。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與其他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具有的共性就是它的科學性。要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首先必須揭示各種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正確回答客觀事實是怎樣的,而這正是要通過實證分析來達到的。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觀價值判斷,只對經濟現象、經濟行為或經濟活動及其發展趨勢做客觀分析,它只考慮經濟事物間的相互聯系的規律,並根據這些規律來分析和預測人們經濟行為的效果。它要回答的只是客觀事物「是什麼」。規范分析是從一定的價值判斷出發,說明某一具體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是否符合某種價值標准,它要回答的是某一事物「應該是什麼」。它涉及倫理和價值判斷。所以,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在經濟學的研究中應該把實證分析方法和規范分析方法結合起來。
四、邊際分析邊際分析是西方經濟學普遍採用的分析方法。所謂邊際(marginal)分析有兩層含義: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數量中最後一個單位所帶來的增量,這一增量在數字上可正也可負。因此邊際概念就是指一定數量中最後增加的一個單位所帶來的增量。
西方經濟學認為,在經濟分析中引入邊際分析方法是經濟學的一個革命,尤其在它的定量分析中邊際概念和邊際分析方法被廣泛地使用。如:在微觀經濟學中有邊際效用、邊際成本、邊際產量、邊際收益等概念;在客觀經濟學中有邊際消費傾向、邊際儲蓄傾向等。
Ⅸ 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