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的根本區別在於
1、是否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依據。這里的「價值判斷」,通俗地講就是對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的認定。如果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則為規范經濟學;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壞,僅僅是就事論事,那麼就是實證經濟學。「實證」,就是實例證明。
2、解決問題不同。如果解決的是「是什麼」問題,則是實證經濟學,反之,如果解決的是「應該是什麼」,則為規范經濟學。
3、是否具有客觀性。規范經濟學中的意見分歧主要集中於對不同行為的成本收益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正因為如此,其分析結果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而實證經濟學是就事論事,所以分析結果是客觀的。
4、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並不是絕對排斥的。在現實經濟分析中,兩種方法是經常混合使用的。比如,對通貨膨脹這一經濟熱點,就常常兩種分析都會使用。分析通貨膨脹的後果,一般屬於規范分析;討論採用何種措施反通貨膨脹,亦是規范經濟學的范圍;一旦方法選定,具體的政策設計則屬於實證經濟學。
② 經濟學家運用規范分析方法來改善世界,請問規范分析的思維理路是什麼
抄規范分析是指根據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提出某些分析處理經濟問題的標准,樹立經濟理論的前提,作為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並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准。它要回答的是「應該是什麼」的問題。
有定義可知
先找出一定的價值判斷根據
再提出分析問題的標准
並研究熱合能符合這樣的標准
③ 在經濟學中,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的區別是什麼
所謂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兩個重要分支,是學術界對因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對經濟學的一種劃分。
追朔西方經濟哲學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這種劃分並不是一個新的論調,只是在我國的影響范圍的擴大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在中國的八九十年代比較流行的是規范經濟學,而現在佔主流地位的是實證經濟學。兩者在中國的爭論還沒有達到在西方的激烈程度。
④ 經濟學中實證分析法和規范分析法的區別是什麼
實證經濟學(Positive Economics)
是指描述、解釋、預測經濟行為的經濟理論部分,是經濟學的一種重要運用方式。從原則上說,實證經濟學是獨立於任何特殊的倫理觀念的,不涉及價值判斷,旨在回答「是什麼」、「能不能做到」之類的實證問題。它的任務是提供一種一般化的理論體系,用來對有關環境變化對人類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做出正確的預測。對這種理論的解釋力,可以通過它所取得的預測與實際情況相對照的精確度、一致性等指標來加以考察。簡言之,實證經濟學是或者說可以是「客觀的」科學。實證經濟學是客觀的科學,可以通過經驗的評價,對它的假設做理性的討論。它撇開或迴避一切價值判斷(即判斷某一經濟事物是好是壞,對社會有無價值),在作出與經濟行為有關的假定前提後,研究現實經濟事物運行的規律,並分析和預測這些規律下人們經濟行為的後果。它力求說明「是什麼」的問題,或回答如果作出某種選擇,將會帶來什麼後果的問題,而不回答是否應該做出某種選擇的問題。研究的內容具有客觀實在性。
規范經濟學(Normative Economics)
是指那些依據一定的價值判斷,提出某些分析和處理經濟問題的標准,並以此樹立起經濟理論的前提,作為經濟政策制定的依據。在西方經濟學看來,由於資源的稀缺性,因而在對其多種用途上就必然面臨選擇問題,選擇就存在一個選擇標准,選擇標准就是經濟活動的規范。可以看出,規范經濟學要解決的是 「應該是什麼」的問題。
⑤ 簡述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概念,並舉例說明實證分析方法和規范分析方法
實證經濟學研究的「是什麼」
規范經濟學研究的「應該是什麼」
實證經濟法舉例。如什麼是男人,實證法研究的是本質,比如有鬍子,穿男士衣服,有男性的性特徵。
而規范經濟法則研究,男人應該有勇敢,高尚的品格等,是從發展的角看問題
⑥ 什麼是規范分析法
規范分析法是經濟學中經常提及的概念,應該屬於方法論的一種。規范分析版涉及已有的事物權現象,對事物運行狀態做出是非曲直的主觀價值判斷,力求回答「事物的本質應該是什麼」。
與之相對應的是實證分析法,實證,就是講是什麼,比較客觀,就是我不做任何評價,只給你一個客觀道理,客觀描述事物存在的一個狀態。
規范,就是做評價,有自己的主觀觀點,描述事物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6)規范分析法在經濟學擴展閱讀:
規范分析法的優點在於不讓任何員工難堪,因為在改革過程中,對象是抽象的而不是具體的人,批評小組工作時不追究責任,不追究事故是由誰造成的,只研究為什麼沒有做好。
規范分析是根據公認的價值標准,對經濟運行中應該具有的規性和結果進行闡述和說明,也即一般社會是如何研究和處理這類問題的。
對於表現差強人意的團隊組織,需要有一個整頓的過程,整頓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優化團隊規范。此時,皮爾尼克提出的「規范分析法」很是值得我們借鑒。
⑦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區別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區別可以體現在如下三點:
1、是否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依據:
這里的「價值判斷」,通俗地講就是對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的認定。
如果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則為規范經濟學;
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壞,僅僅是就事論事,那麼就是實證經濟學。「實證」,就是實例證明。
2、解決問題不同:
如果解決的是「是什麼」問題,則是實證經濟學,反之,如果解決的是「應該是什麼」,則為規范經濟學。
3、是否具有客觀性。
規范經濟學中的意見分歧主要集中於對不同行為的成本收益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正因為如此,其分析結果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
而實證經濟學是就事論事,所以分析結果是客觀的。
(7)規范分析法在經濟學擴展閱讀:
在關於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之間關系的看法上,實證主義經濟學家仍然堅持「從原則上說,實證經濟學是獨立於任何特別的倫理觀念或規范判斷的。規范經濟學及經濟學的技術也不可能獨立於實證經濟學。
人們在『正確的』經濟政策問題上的一致意見較少地取決於規范經濟學的進步,而更多地取決於這樣一種實證經濟學的發展」。最終,經濟學所企求的神聖目標是科學本身的方法。規范經濟學從屬於實證經濟學,實證經濟學的發展決定著整個經濟學的發展。
但另外一些規范主義經濟學家卻堅持認為,任何經濟理論都是在一定倫理規范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倫理規范是決定實證經濟學發展的基礎,不僅如此,它更是整個經濟學發展的基礎。不過規范主義經濟學家的上述看法在實證經濟學家看來卻是不能夠被接受的。
規范經濟學所強調的倫理規范缺乏可靠的證據和可重復的檢驗,無法證明那些影響人們經濟行為的倫理道德是穩定的和可靠的,更無法證明這些倫理道德在學理上是可以超越證明本身而怎樣先驗存在的,因而規范經濟學是不可能形成像實證經濟學那樣在邏輯上嚴密、在方法上可行、在辯術上信服的方法論體系的。
因此,對規范方法的使用將不可避免地降低對經濟規律理解的能力,並最終阻礙經濟學理論的發展。
而事實上,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並不是絕對排斥的。
二者聯系是辯證的,實證的分析方法是獲得資料的有效手段,使人類獲得真理性認識的起點,但還需要人類對這些感性材料做出取捨,從中提升出對研究有用的東西,並充分發揮人類的認識能力,挖掘出事物的真正的本質,從而形成真理性的認識,用來指導實踐。
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經濟學家都曾做做這方面的嘗試,試圖把二者聯系起來,如威廉·配第,馬克思,亞當·斯密,凱恩斯等都做出來很大貢獻。
在現實經濟分析中,兩種方法是經常混合使用的。比如,對通貨膨脹這一經濟熱點,就常常兩種分析都會使用。分析通貨膨脹的後果,一般屬於規范分析;討論採用何種措施反通貨膨脹,亦是規范經濟學的范圍;一旦方法選定,具體的政策設計則屬於實證經濟學。
⑧ 解釋經濟學中的「實際分析與規范分析」
第三、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在經濟科學中;不僅需要一定的理論假設、推
論、定義,而且更需要有足夠的實際材料(既包括數字材料,也包括文字的過程
的描述材料)的實證。只有通過對理論假設、推論、定義的有效的實際誰證,經
濟理論才能成為一種真正的科學理論,否則理論只能停留在假設、定義的基礎上。
實證分析或者實證研究是經濟學的一種分析方法,相應的經濟學叫「實證經濟學」,英文為「positive economics」。論壇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有兩個誤區:一是經常把「實證」與「理論」對應起來。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論文題目:《關於×××的理論與實證分析》。其實,實證分析可以是很理論的,甚至是純理論;實證分析也可能是經驗的。這類題目的作者沒有搞清楚「理論」「實證」「經驗」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理論」與「實踐」或「經驗」相對,「實證」與「規范」相對。上述題目應該改為《關於×××的理論與經驗分析》。二是把實證與規范分析「兩分」。其實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純實證科學」和「純規范研究」,除非是宗教。
概念是否需要討論?是否需要實證?我想這是個不需要在這里回答的問題。因為這是常識。
那麼,究竟什麼是實證分析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國人通常理解的實證分析是指:用統計計量方法對經濟數據進行處理的分析方法。實際上這只是經濟學計量分析方法,它只是實證分析方法的其中一種方式,不是實證分析的全部。如果把這當實證分析,當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相對這方面不足,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需要改進的地方。
但是,實證分析不止於此。我們看看《新帕爾格雷夫大詞典》的解釋:斯坦利·旺 (Stanley Wong}所寫的詞條的解釋是「實證經濟學是經濟學中對經濟現象進行描述與解釋的一個分支,而規范經濟學的內容則致力於對實證經濟學的應用,其目的是就實際問題,包括公共政策問題而提出建議。經濟學這兩個分枝間的區別,往往從它們各自提出的問題中而得到反映。實證經濟學的問題是「是怎樣?「;而規范經濟學的問題是「應該怎樣?」。
也就是說,對經濟現象進行客觀描述和解釋方法就是實證分析,而採用什麼手段進行描述和解釋則與此無關。它與規范分析都是經濟學研究不可缺少甚至是不可分割的方法。任何一個經濟學理論都是這兩個分析方法結合的結果。但是,薩謬而森由於其所處的特殊政治環境,為避免招致「麥卡錫主義」迫害,聰明地把經濟學「一分為二」:規范經濟學和實證經濟學(作為分析方法,不是薩的發明),然後把涉及政治內容的部分扔給所謂的「規范經濟學」。
由於薩謬爾森名聲太大,他的「兩分法」影響很深,尤其在中國還在向學生傳授他在特殊情況下的兩分法。梁小民在《經濟學是什麼》還說:「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客觀的,可以用事實進行檢驗;規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主觀的,無法進行檢驗。」
關於實證科學與規范科學的科學性問題,「兩分法」論者認為規范分析是主觀的、任意的、超出理性認知的,而實證分析是客觀的,所以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的區分是經濟學科學性與非科學性的區分。
這種做法即使在西方經濟學界也有很大爭議。這種兩分法的不科學性已經得到經濟學界的認識。在《新帕爾格雷夫大詞典》的同一詞條,有這樣的描述:「一些有意義的理論發展削弱了區分實證與規范經濟學的合理性,對價值判斷作理性的討論已被表明是可能的。最好的例子是阿羅(Arrow, 1951年)的所謂不可能理論。…….濟理論發展的基礎—薩繆爾森C1938年)的消費者行為的顯示偏好理論就是例子之—正被表明是難以實現的(旺,1973年)。一些經濟學基本而簡單的概念,如價格和數量,下不具備可觀察性,而實際上是理論性的。 ……..事實與價值間的區分是重要的。然而這並不是應當遵循的唯一的方法論規則。」也就是說,把它們分開既不可能,也不是科學的態度原來認為的只有「實證經濟學」能進行理性分析的論斷是錯誤的。
至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實證分析的關系問題,如果把實證研究理解為用統計和計量工具對經濟數據進行處理的話,則這正是當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弱項,是需要向其它經濟體系學習以豐富自己分析工具的地方之一。但傳統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是解決不同問題的,在解決傳統問題時,馬克思經濟學不一定要用計量實證方法;但當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也需要解決一些「靜態問題」,借鑒計量實證分析是必要的。
問題是,計量方法只是實證分析的方式之一,換言之,實證不一定需要計量。用實證的本來意義分析,馬克思經濟學主張的歷史與邏輯統一的分析方法,實乃規范與實證有機結合的方法。也就是說,實證與規范分析是不能分開的。馬克思的歷史分析方法乃最大的「實證」,是擺脫了「靜態」局限的「動態實證」。
⑨ 簡述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的區別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區別可以體現在如下三點:
1、是否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依據:
這里的「價值判斷」,通俗地講就是對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的認定。
如果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則為規范經濟學;
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壞,僅僅是就事論事,那麼就是實證經濟學。「實證」,就是實例證明。
2、解決問題不同:
如果解決的是「是什麼」問題,則是實證經濟學,反之,如果解決的是「應該是什麼」,則為規范經濟學。
3、是否具有客觀性。
規范經濟學中的意見分歧主要集中於對不同行為的成本收益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正因為如此,其分析結果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
而實證經濟學是就事論事,所以分析結果是客觀的。
(9)規范分析法在經濟學擴展閱讀:
在關於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之間關系的看法上,實證主義經濟學家仍然堅持「從原則上說,實證經濟學是獨立於任何特別的倫理觀念或規范判斷的。規范經濟學及經濟學的技術也不可能獨立於實證經濟學。
人們在『正確的』經濟政策問題上的一致意見較少地取決於規范經濟學的進步,而更多地取決於這樣一種實證經濟學的發展」。最終,經濟學所企求的神聖目標是科學本身的方法。規范經濟學從屬於實證經濟學,實證經濟學的發展決定著整個經濟學的發展。
但另外一些規范主義經濟學家卻堅持認為,任何經濟理論都是在一定倫理規范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倫理規范是決定實證經濟學發展的基礎,不僅如此,它更是整個經濟學發展的基礎。不過規范主義經濟學家的上述看法在實證經濟學家看來卻是不能夠被接受的。
規范經濟學所強調的倫理規范缺乏可靠的證據和可重復的檢驗,無法證明那些影響人們經濟行為的倫理道德是穩定的和可靠的,更無法證明這些倫理道德在學理上是可以超越證明本身而怎樣先驗存在的,因而規范經濟學是不可能形成像實證經濟學那樣在邏輯上嚴密、在方法上可行、在辯術上信服的方法論體系的。
因此,對規范方法的使用將不可避免地降低對經濟規律理解的能力,並最終阻礙經濟學理論的發展。
而事實上,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並不是絕對排斥的。
二者聯系是辯證的,實證的分析方法是獲得資料的有效手段,使人類獲得真理性認識的起點,但還需要人類對這些感性材料做出取捨,從中提升出對研究有用的東西,並充分發揮人類的認識能力,挖掘出事物的真正的本質,從而形成真理性的認識,用來指導實踐。
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經濟學家都曾做做這方面的嘗試,試圖把二者聯系起來,如威廉·配第,馬克思,亞當·斯密,凱恩斯等都做出來很大貢獻。
在現實經濟分析中,兩種方法是經常混合使用的。比如,對通貨膨脹這一經濟熱點,就常常兩種分析都會使用。分析通貨膨脹的後果,一般屬於規范分析;討論採用何種措施反通貨膨脹,亦是規范經濟學的范圍;一旦方法選定,具體的政策設計則屬於實證經濟學。
⑩ 微觀經濟學中,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各是什麼意思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區別和聯系可以歸納為四點:
1、是否以一定的價值判斷內為依據。這里的「容價值判斷」,通俗地講就是對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的認定。如果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則為規范經濟學;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壞,僅僅是就事論事,那麼就是實證經濟學。「實證」,就是實例證明。
2、解決問題不同。如果解決的是「是什麼」問題,則是實證經濟學,反之,如果解決的是「應該是什麼」,則為規范經濟學。
3、是否具有客觀性。規范經濟學中的意見分歧主要集中於對不同行為的成本收益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正因為如此,其分析結果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而實證經濟學是就事論事,所以分析結果是客觀的。
4、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並不是絕對排斥的。在現實經濟分析中,兩種方法是經常混合使用的。比如,對通貨膨脹這一經濟熱點,就常常兩種分析都會使用。分析通貨膨脹的後果,一般屬於規范分析;討論採用何種措施反通貨膨脹,亦是規范經濟學的范圍;一旦方法選定,具體的政策設計則屬於實證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