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葯物經濟學分析方法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法
【關鍵詞】 醫療機構 葯物經濟學評價研究進入我國已有十幾年,很多人對這一概念模糊,甚至陌生,以為是葯品銷售商研究利潤的專利工具。2006年3月亞太專家聚會上海探討葯物經濟學,得到政府部門和臨床醫生越來越多的重視。 1 葯物經濟學的概念、方法和可行性方案 1.1 概念 葯物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提高葯物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臨床合理用葯,控制葯物費用的增長,為葯品的市場經營決策和葯品管理提供依據[1] 。 1.2 方法 葯物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有: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各種分析方法的主要差別在於對健康結果的不同測量上。 1.3 葯物經濟學研究可行性方案 葯物療效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時,應使用最小成本分析法;有顯著性差異時(P<0.05),可用單個中間或最終健康指標分析的適用於成本效果分析法,否則應選擇成本效益分析或成本效用分析法。醫療機構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成本效果分析法。 2 臨床研究程序 2.1 立題 分析素材,提出問題和確立研究的目的,立項命題。 2.2 收集材料的方法和結果 回顧性研究或隨機臨床試驗。研究對象選擇住院或門診患者或住院、門診綜合就診患者。與治療方案相似的備選有效方案可並入研究和比較的范圍。 葯物療效,無論是期望的效果還是不期望的不良反應,都應收集比較。若不良反應不影響方案成本和結果的構成因素,可忽略不計。 2.3 查閱、收集研究資料 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各種已有數據,包括財務憑證、收費單、貼現率等;考察結果,包括病歷、檢驗和診斷報告單等。充分利用院內區域網搜尋、電話回訪和信件、E-mail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工作效率。 2.4 計算治療方案的終點成本 治療終點,是對患者在葯物治療後,得到治癒、死亡,轉歸後治癒,或未治癒等不同結果的決策分析。如果患者在1個療程或觀察期內葯物治療後獲治癒,便不再耗費衛生資源。可其他尚未治癒的患者需追加治療成本,治療更長的時間。很顯然,不同時段的治癒結果所耗費的資源也不同。 2.5 選用合理的葯物經濟學方法 治療方案中葯物療效相近或相同,也就是說沒有統計學差異,應選用最小成本分析法;療 效有統計學差異的用葯方案應選擇成本效果分析法。 2.6 確定結果事件的概率 用於計算成本和決策分析。一是通過文獻檢索,如採用元分析法(meta-analysis),對葯物治療結果進行統計匯總,求得治癒率、不良反應率和轉歸率等結果的概率。二是通過醫院或多中心的研究結果或歷史數據,對上述指標的概率進行估計。 2.7 應用決策分析方法,計算成本效果比 比值越小越具有較好的成本效果。決策分析方法是選擇最理想治療途徑的一種定量方法。葯物經濟學研究中的決策類型屬於統計型決策,即決策者對未來發生的自然狀態不能完全肯定,但其出現的概率可以估計,不過要承擔一定風險,所以又稱為風險性決策。 2.8 進行成本貼現或敏感度分析 研究時間超過1年就應將各年的成本進行貼現。貼現就是把將來的價值換算到現在的價值,換算比率稱貼現率(discount rate),也叫折扣率,它是根據銀行利率和物價指數綜合確定,一般在3%~15%之間,計算公式為:C=Σ n t=1 C t(1+r) t。式中Ct為時間段內的總成本;r為貼現率;n為時間段的數目。 由於治癒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等參數測准不易,加之貼現率也是假設估計的,因此,考慮對結果的影響,還必須進行增量成本分析或敏感度分析,即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比,或者選擇兩個以上參數的百分比或增或減的變化來分析結果的靈敏度,使該項葯物經濟學研究可信度更高。 2.9 報告結果 研究報告必須敘述採用的具體方法和實施過程,說明估計算術的理由,討論方法的局限性,以便讀者能理解和接受報告的結論。 2.10 參照葯物經濟學論文的結構撰寫文稿,結題[2] 。 3 討論 我國葯物經濟學研究者太少;有葯物經濟學專欄的醫葯雜志更是屈指可數。葯物經濟學在葯品研發,葯品定價,醫保用葯,促進合理用葯等多方面發揮著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政府決策者來說,葯物經濟學是科學決策的保證,並且在干預和控制葯品費用上漲方面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何文主編.葯物經濟學.第1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2005.8. 2 胡明,張伶俐.葯物經濟學研究論文結構分析.中國葯房,2005,16:1148.
㈡ 葯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所用的數據和資料通常是由什麼推測而得的
葯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所用的數據和資料通常是由什麼推測而得的( A )
A、樣本情況 B、所有的病例數據 C、理論計算 D、隨機推斷
㈢ 葯物經濟學評價中的可行方案必須符合的要求有哪些
葯物經濟學評價是20世紀50~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評價技術,盡管葯物經濟學評價方法和技術還處於不斷完善和發展之中,但這並不妨礙葯物經濟學評價在各國葯品和政策中的應用。本書在大量的實際案例中,通過識別、測量和比較不同葯物、治療方案及衛生服務項目的成本和社會經濟效果,運用統計方法,並結合經濟模型對葯物經濟學評價的結果進行了客觀、科學的分析,希望能夠有效提高醫葯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在有限資源條件下最大限度滿足基本葯品的可獲得性。進而,為葯品費用控制的關鍵環節如葯品報銷目錄及價格的制訂、臨床醫療指南提供依據,為我國目前醫葯衛生改革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借鑒,從政策上和制度上切實有效控制葯品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基於以上認識,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醫療保健系統與制葯業;國際葯物經濟學評價運用的經驗與啟示;葯物經濟學研究的設計;成本估計與分析;評價方法: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葯物經濟學評價中的成本―效用分析;決策分析等
㈣ 為什麼研究葯物經濟學
1:這是大學裡面才會學到的東西!葯物經濟學是衛生經濟學的一部分內容。也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學科。它需要有葯學,臨床學,經濟學,流行病學,臨床流行病學,葯物流行病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知識。2:薄利多銷是指低價低利擴大銷售的策略。「薄利多銷」中的「薄利」就是降價,降價就能「多銷」,「多銷」就能增加總收益
㈤ 葯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的兩大要素是
成本和收益是葯來物經濟學研究源與評價的兩大要素。
正確識別並計量成本和收益是進行葯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的基礎。成本和收益的識別與計量的准確、合理與否,直接關繫到葯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結果的准確性、合理性。
葯物經濟學是經濟學原理與方法在葯品領域內的具體運用。廣義的葯物經濟學(pharmaceuticaleconomics)主要研究葯品供需方的經濟行為,供需雙方相互作用下的葯品市場定價,以及葯品領域的各種干預政策措施等。狹義的葯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是一門將經濟學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術運用於臨床葯物治療過程,並以葯物流行病學的人群觀為指導,從全社會角度展開研究,以求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現有醫葯衛生資源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㈥ 葯物經濟學研究設計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葯物經濟學是一門應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研究和評估葯物治療的成本與效果及其關系的邊緣學科。葯物經濟學的研究任務主要是通過成本分析對比不同的葯物治療方案或葯物治療方案與其他治療方案的優劣,設計合理的臨床葯學監護方案,保證有限的社會衛生保健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葯物經濟學是經濟學原理與方法在葯品領域內的具體運用,通過領域經濟評價的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醫葯領域的特殊性而發展的新興學科,研究如何以有限的葯物資源實現最大的健康效果改善的科學。廣義的葯物經濟學(pharmaceuticaleconomics)主要研究葯品供需方的經濟行為,供需雙方相互作用下的葯品市場定價,以及葯品領域的各種干預政策措施等。狹義的葯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是一門將經濟學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術運用於臨床葯物治療過程,並以葯物流行病學的人群觀為指導方法和分析技術運用於臨床葯物治療過程,並以葯物流行病學的人群觀為指導,從全社會角度研究,以求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現有醫葯衛生資源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其主要任務是測量,對比分析和評價不同葯物治療方案,葯物治療方案與其他治療方案(如手術治療,理療等),以及不同衛生服務項目所產生的相對社會經濟效果,為臨床合理用葯和疾病防治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㈦ 葯物經濟學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對象有哪些
◆ 疾病知識,醫學抄知識,臨床知識,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疾病康復提供幫助葯物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片面地追求葯物資源的最大節約,而是確保占社會全部資源合理比重的葯物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實現健康狀況的最大限度改善。主要研究對象有以下幾方面。① 研究葯物資源利用的經濟效果,對葯物資源利用程度的現有水平進行評價,選擇一葯物經濟學評價,也即對葯物資源利用的客觀經濟性進行評價,從而選用經濟性好的葯物以及葯物資源利用程度較高的途徑與方法。② 研究提高葯物資源利用程度的途徑與方法,從深層次上能動地提高葯物資源的利用程度,進而提高葯物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③ 研究醫葯和經濟的相互關系,探討醫葯與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途徑。來源:浙江省醫學會資料提供,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㈧ 葯物經濟學研究的設計步驟有哪些
你是要准備考研吧?呵呵
具體說是研究的對象包括四層次,三領域,三方面。
三領域:技術,經濟,技術經濟;具體來說,是技術領域的經濟發展規律,經濟領域的技術進步規律,以及技術發展的內在規律。
四層次:.........
㈨ 從葯物經濟學研究設計角度哪些方法可以處理不確定性
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從一開始就有兩條主線。一是以弗里茲·馬克盧普(FritzMachlup)和馬克·內尤里·波拉特容(MacUriPorat)為創始人的宏觀信息經濟學。宏觀信息經濟學又稱情報經濟學、信息工業經濟學。以研究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為主,是研究信息這一特殊商品的價值生產、流通和利用以及經濟效益的一門新興學科。是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是經濟學的重要領域。二是以斯蒂格勒和阿羅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經濟學、微觀信息經濟學。微觀信息經濟學又被稱為理論信息經濟學是從微觀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價格,並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論來修正傳統的市場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確知的假設。重點考察運用信息提高市場經濟效率的種種機制。因為主要研究在非對稱信息情況下,當事人之間如何制定合同、契約、及對當事人行為的規斯蒂格勒范問題,故又稱契約理論或機制設計理論。1.多因素加權平均法評價方法(侯炳輝教授)2.AHP層次分析法:3數據包絡分析法(DEA)評價方法4經濟效果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