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新世紀整體進入保衛資本論時代!!
【作者基本信息】 蘭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016, 博士
【摘要】 政治經濟學批判是馬克思的事業,這意味著他既要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批判性分析,又要對國民經濟學展開理論省思。得益於批判,馬克思主義得以生成、發展和完善。透過對一切存在的實踐批判、辯證批判、歷史批判、內在批判和總體批判,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維度得以凸顯。深諳「批判之道」,是馬克思思想得以持續發力的關鍵。
批判乃馬克思主義的本真精神,此即聚焦於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關鍵所在。從哲學批判而政治批判,從政治批判而經濟批判,是馬克思批判理論的發展路向。藉由「資本之思」而實現實踐的「革命性變革」,最終達至「自由王國」,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基本精神。藉此,馬克思向我們展示了一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密切相關的完整畫卷。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早期,馬克思通過對「市民社會」、「私有制」、「異化勞動」、「實踐」和「生產關系」等社會經濟范疇的理論省察,實現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主題的轉換。具體而言,從「天上迷霧」到「市民社會」、從「財產權」到「私有制」、從「對象化勞動」到「異化勞動」、從「感性直觀」到實踐、從「生產活動」到「生產關系」、從「批判的批判」到「哲學的貧困」、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到社會實踐的轉變,即是馬克思在研習政治經濟學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批判思路。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成熟時期,藉助於之前的學術積淀,馬克思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經濟「二律背反」——勞動致富和勞動者貧困、工作日的控制和延長、減少人數和增加產量、節約和浪費、價值的增殖和喪失——的論說。同時,馬克思還展開了對「商品」、「貨幣」、「勞動」和「資本」的批判性分析,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邏輯體系由此生成。作為一部現代性「診斷說明書」,政治經濟學批判向我們展示了商品、貨幣、勞動和資本的多維意蘊,並先後破解了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人類之謎和資本拜物教的秘密。
最後,馬克思通過對「分工」、「市場」和「時空」等資本主義社會經濟范疇的全面考量,道出了「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
總之,在政治經濟學批判過程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與之相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本真面相得以確證,各種掩蓋於物物關系之下的社會關系得到了澄明。
通過理論批判和現實批判,馬克思做著借思想觸及社會現實的偉大嘗試,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面對變化發展了的環境(主要是新世紀之初的金融危機之後),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再次受到追捧。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當代「在場」,充分表明了這一理論本身的科學性,也再次說明了這一理論之於時代的意義。
在我國,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為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援。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也不斷完善。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碩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完善也反過來印證著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當代效力。
【關鍵詞】 馬克思; 政治經濟學批判; 邏輯理路; 當代價值
Ⅱ 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是用什麼文字寫的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包括四部分,即勞動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理論、再生產理論、資本主義發展理論。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去研究經濟現象的內在聯系,放棄了斯密和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提出邊際效用價值論,描述從經濟表面現象所見到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聯系,賦以學究氣味,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看作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然的生產方式,從而把它宣布為永恆的真理。 從一方面來說,庸俗政治經濟學的產生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反叛和批判。古典政治經濟學是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代表社會進步的,庸俗政治經濟學是反對工人階級,為資本主義辯護的;前者透過表面現象分析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規律,後者以現象掩蓋本質,美化剝削。 西尼爾的「節欲論」(效用是能直接或間接產生快樂或避免痛苦的能力,價值由三因素構成,供給受三種手段制約,「勞動」是工人放棄自己的安樂和休息所作的犧牲,資本是資本家的犧牲。工資是勞動的報酬,利潤是節制的報酬。最後一小時論,評論,辯護性)。約翰·穆勒的經濟學說(折衷主義,反對經濟規律永恆不變的觀點,財富的分配取決於社會的法律和習慣,評價,把分配規律與生產規律割裂起來,把商品分為三類),巴師夏的經濟學說主要是經濟和諧論(社會就是交換,價值就是交換著的兩種服務的關系,價值即服務的尺度就是服務提供者所作的努力和服務接受者所節省的努力,勞動就是努力緊張,社會上的一切收入都只是歷史的別名。否認工資和利潤的對立,把資本和勞動的關系說成是相互交換的兩種服務的關系,是和諧的。) 歷史學派是庸俗政治經濟學的一個流派,但同英法庸俗政治經濟學比較起來具有自己的特點:第一,英法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對於國家的態度基本上是站在自由放任的立場上,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則極力宣揚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第二,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除了為資產階級辯護外,還力圖把封建制度及其殘余理想化。第三,德國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帶有極為明顯的沙文主義色彩。德國歷史學派借口各個民族經濟都有自己的特點,否認科學政治經濟學揭示的經濟規律具有普遍的意義。
Ⅲ 馬克思經濟學批判誰是 飲鴆止渴
馬克思經濟學批判凱恩斯「飲鴆止渴」
Ⅳ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里提出的「階級斗爭不是我發明的」原話怎麼說
用肉在真轉切轉切在真肉
Ⅳ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研中第一次將文學創造稱作什麼
從社會生產活動的角度看,文學創造是一種生產。這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科學創見。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就把藝術活動稱作「藝術勞動」,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把藝術勞動稱為藝術生產。馬克思從社會生產活動的角度,把藝術活動稱作「藝術生產」,將其與科學、哲學、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動一起列入「精神生產」的范疇。
藝術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一種創造審美對象的精神生產。具體地說,它作為一種生產,是一種感性、客觀的、有目的的、對象化的實踐;作為一種精神生產,它是再現與表現的統一,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具有能動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識形態性;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它以創造審美對象、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作為自己特有的目的。文學活動作為人的活動之一,一旦進入現代資本運行的社會,就成為一種藝術生產活動,因此馬克思就隨著時代的發展把文學活動理解為「藝術生產」活動,這是馬克思在考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後,主要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待文學藝術活動的結果。當然,馬克思的「藝術生產」概念具有多種意義:
第一種意義,是把物質生產與作為精神生產的藝術生產相比較,並不專指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藝術現象。第二種意義,藝術生產是指實際的藝術創作過程。
第三種意義,專指在資本發展時期,一切藝術生產是為資本創造價值,一切藝術品都具有商品的屬性。
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關系:精神生產的產生和發展始終是以物質生產為前提和基礎的。物質生產不僅是精神生產產生的「始因」,而
Ⅵ 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從經濟學批判到世界觀怎麼樣
馬克思學是關於馬克思生平事業、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論的研究,其考據研究和文本解讀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論成果對當代馬克思哲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叢書通過對國外馬克思學研究的梳理和譯介,試圖從國外馬克思學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觀點、研究力法等多個層面,揭示國外馬克思哲學在當代的新發展、新階段和新特點,以期為中國馬克思哲學研究提供基礎性資料和理論參照
Ⅶ 怎樣體現馬克思的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空想社會主義批判
馬克思批判繼承英國古典哲學(主要是形而上學)創立唯物主義,批判繼承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結合三次工人運動創立剩餘價值學說,批判空想社會主義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
Ⅷ 在什麼意義上批判馬克思批判經濟學庸俗的理性
所謂庸俗經濟學,是從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中的庸俗因素中分離出來的專「經濟學的特殊表現」屬。馬克思在《資本論》和《剩餘價值學說史》中,以及在其他許多經濟學著作中,對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進行了徹底的批判。馬克思分析了他們的庸俗辯護論的階級根源和認識論根源,揭露了他們的反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唯心主義的經驗論及其折衷主義和詭辯術。馬克思對他們所作的批判,對於現代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辯護論來說,以及對於那些企圖「修正」馬克思主義和美化現代壟斷資本主義的新老伯恩施坦主義者來說,都保持其光芒萬丈的現實意義。
Ⅸ 馬克思為什麼批判政治經濟學 巴黎手稿
馬克思在《手稿》中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是引入哲學並從方法論的批判入手的。因此,就《手稿》的研究,需要對馬克思此時的哲學水平有一個基本的判斷。關於馬克思在《手稿》中的哲學水平,筆者認為已經不是一般學界所持的仍囿於費爾巴哈「抽象的人本學」的情況,而是具有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見解和立場。這種變化,在如何對待國民經濟學的問題上已經反映出來。馬克思在《手稿》的序言中提出,青年黑格爾派的神學批判家已經看到國民經濟學吸收費爾巴哈的積極意義,並同時看到了其所缺乏黑格爾辯證法立場的不足,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如何解決並誤入歧途,從而理論的真正的問題不是青年黑格爾派是否知道這個不足的存在,而是此時人們還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不足本身。
可以資證的是馬克思在《手稿》序言中刪去的一段針對「神學家」評價的文字。就此他說道:「他發覺在費爾巴哈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中還缺少黑格爾辯證法的某些要素,這些要素還沒有以經過批判的形式供他使用,這時,他自己並不試圖或者也沒有能力把這些要素引入正確的關系,反而以隱晦的、陰險的、懷疑的方式,搬用這些要素來反對費爾巴哈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神學的批判家認為,從哲學方面應當作出一切,來使他能夠侈談純粹性、決定性以及完全批判的批判,是十分自然的;而當他感到例如黑格爾的某一因素為費爾巴哈所缺少時,——因為,神學的批判家並沒有超出感覺而達到意識,盡管他還對『自我意識』和『精神』抱有唯靈論的偶像崇拜,——他就以為自己是真正克服哲學的人。」顯然,馬克思批判「神學家」,不在於「神學家」發現了費爾巴哈缺乏黑格爾辯證法的因素,而在於他「沒有能力把這些要素引入正確的關系」,這是馬克思由政治經濟學批判關涉哲學論述並反映他此時達到什麼樣水平的材料。
從這個材料的表述內容看,馬克思已經意識到,雖然費爾巴哈以唯物論超越了黑格爾,並「創立了真正的唯物主義和實在的科學,因為費爾巴哈也使『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成了理論的基本原則」,但費爾巴哈因缺乏黑格爾辯證法的因素而制約著政治經濟學和沒能對現實提出科學的方法。這反映在國民經濟學身上,就是雖然他們超越了重商主義「只知道貴金屬是財富的存在」的局限,並提出了「以勞動為原則」的財富來源和本質理論,但仍然把經濟學僅僅當作「發財致富」的學問,「表面上承認人,毋寧說,不過是徹底實現對人的否定而已,因為人本身已經不再同私有財產的外在本質處於外部的緊張關系中,而是人本身成為了私有財產的這種緊張的本質」。國民經濟學的這種「非人」的理論性質,在於沒有看到「人本身成為了私有財產的這種緊張的本質」的現實性,從而就現實的這種「緊張關系」,「還沒有把它理解為勞動和資本的對立,它還是一種無關要緊的對立,一種沒有從它的能動關繫上、它的內在關繫上來理解的對立,還沒有作為矛盾來理解的對立」。
這里是馬克思在《手稿》中基於方法論的層面對國民經濟學給予的明確批判,而這一批判所指責的內容不正是費爾巴哈哲學所缺乏的黑格爾因素嗎?費爾巴哈對黑格爾的揚棄,超越了他的唯心論立場,但沒有保留其合理的辯證法,形成了理論的片面性,這一點馬克思是十分明白的。而馬克思進一步強調的是在與他同時代的「神學家」那裡,在如何繼承費爾巴哈和黑格爾的問題上,雖然認識到了費爾巴哈哲學缺乏的黑格爾辯證法的因素,但卻沒有能力完成它,以致對現實的批判仍然是無力的,這種情況也就反映在政治經濟學上了。
正是因為如此,《手稿》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才會有後面的「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一節。這一節的核心任務就是關於在政治經濟學上如何正確引入黑格爾辯證法的論證,就此,馬克思既分析了黑格爾的積極一面,又批判了黑格爾不足的一面,這完全是為了改造國民經濟學之用的,也是批判國民經濟學所要做的方法論指引。這樣說來,馬克思的《手稿》寫作,實際上是批判地運用了黑格爾的辯證法。而從《手稿》的整體來看,辯證法的方法實質就是後來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明確提出的「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這一政治經濟學方法,只是它在《手稿》中僅僅呈現了初步運用和建構的原型。在《手稿》中,就「異化勞動」與「私有財產」這兩個概念的使用和相互關系,即所謂循環論證問題,實質是這一方法的萌芽和一種敘事的構築。
Ⅹ 馬克思經濟學批判誰是"飲鴆止渴
17、馬克思經濟學批判誰是「飲鴆止渴」 :凱恩斯 18、邊際效應學派的主要代表:龐巴維克 19、 《新經濟政策》的作者是:列寧 20、經濟學百年研究的是:市場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