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讀1844經濟學手稿感悟

讀1844經濟學手稿感悟

發布時間:2021-02-15 14:14:44

⑴ 馬克思《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讀書筆記

如果不是要應試的話,建議這個就不要看筆記了,像哲學史那樣比較龐大的內容通過筆記往往可以方便把握,一本書的筆記看起來好像就沒有必要了,最好去直接讀讀原作。

⑵ 如何理解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闡述的「異化勞動」的思想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作為一篇馬克思對於政治經濟學和哲學方面的初步探究總結性的文章,對於我們沒有經濟學和哲學基礎的讀者來說,初讀是很難理解的。我們必須要了解當時馬克思的寫作背景,並以馬克思思想的轉變和發展為根據,來分析他的這篇(以下簡稱《手稿》)以經濟學、哲學為主,兼並美學發展觀的論述。這篇文章寫於19世紀40年代,當時馬克思(26歲)流亡在巴黎,寫下這批手稿,所以又稱「巴黎手稿」。
馬克思通過《手稿》開始展露並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哲學思想,在寫作手稿的這個階段,馬克思通過他的全部實踐經驗和理論經驗所建立起自己的哲學。他的哲學觀是在不斷變化的。起初馬克思受唯心主義的影響較大,這種唯心主義是接近康德和費希特的,而不向黑格爾靠攏;接著便開始轉向費爾巴哈的人本學,但費爾巴哈所闡述的人本主義經常是避開唯物主義而論述的。馬克思此時的哲學思想依舊帶有費爾巴哈問題的深刻烙印。並且始終為是否從費爾巴哈倒退到黑格爾那裡去而猶豫不決。
正是這一哲學從一個關鍵的概念出發——即「異化勞動」,思考了政治經濟學的矛盾,並通過這一矛盾思考了整個政治經濟學以及政治經濟學的全部范疇,從而解決了政治經濟學的矛盾。我們在這里才真正處於問題的中心,並且很容易受從唯心主義到輕率的唯物主義的各種誘惑……因為,乍看起來,我們是站在熟悉的土地上,我想說的是,在這塊土地上,我們可以看到私有制,資本、貨幣、分工,勞動者的異化、勞動者的解放,以及勞動者的未來——人道主義等許多熟悉的概念。我們在《資本論》里將可以找到所有這些范疇,或幾乎所有這些范疇;因此,我們可以把《手稿》當做《資本論》的先聲。
而在《手稿》中馬克思提出了「四個異化」是其思想的主要核心,分別有如下四個方面:
1、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著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即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就越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自身就變為越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這跟人的本質要求是大相徑庭的。「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於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所以,馬克思得出結論:「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的產品的關系就是對一個異己的對象的關系」。
2、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相異化。這種異化關系決定了工人同自己的勞動過程之間的關系也必然是異化的。工人在自己的勞動中無法肯定自己的生存意義,相反,只能否定自己。在勞動中,工人不能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慧,只能使自己的肉體和精神遭受摧殘。防紗的工人一年到頭只能圍著機器打轉,與機器人沒有差別,煤礦工人在礦井下工作,連安全都沒有保證。在馬克思看來,真正的勞動應當是一種自由自願的活動,這是人成其為人的一個基本條件,每一個勞動者都應該能夠體會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這樣的勞動是不存在的。工人為了生活,沒有選擇的資格,工人的意願,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顯得微不足道。而且這種異化的本質還是工人同勞動產品之間的異化的根源。勞動產品的異化是物的異化,勞動活動的異化是勞動者的自我異化。
3、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在馬克思看來,人的本質就是要勞動,要自由自覺的勞動。不允許人進行自由自覺的勞動,是違反人的類本質的。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這種情況恰恰就發生了。自然界給人提供勞動加工的對象和人類生活資料,使人的肉體能生存。但是「工人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佔有外部世界、感性世界,他就越是在兩個方面失去生活資料。」
4、人同人相異化。馬克思認為,當一個人分別同自己的勞動產品、勞動活動和類本質處於異化、對立狀態的時候,這些東西必然屬於另外一個「他人」。即就工人而言,這個「他人」就是有產階級、資本家階級。正是這部分人以及作為其政治依託的私有制才導致了工人與自己的上述三個規定處於異化狀態。也就是說,私有制度下的所有人都跟真正的「人」相異化,其本源就是私有制度。所以私有制度必須被批判和推翻。

⑶ 1844經濟學手稿類是怎樣闡述類本質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其正確性在於專:(1)它表明人的本質屬不是先天的、天賦的,而是在後天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特別是生產實踐中形成的。(2)既然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人的社會關系是會發生變化的,因此,就不存在什麼永恆不變的一般的人的本質。恰恰相反,人的本質是隨著社會關系的改變而變化的。(3)由於人的本質是由社會關系決定的,人們的社會關系不同,本質也就不同。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前的思想家所宣揚的一般的共同的人性或人的本質事實上是不存在的。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破除了以往思想家關於先天的、永恆不變的、普遍共同的人的本質的觀點,從勞動、從人的社會關系科學地揭示了人的本質。

⑷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介紹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19世紀40年代出版的刊物,是馬克思在年輕時代總結自己的思想和內弄清思考的問容題而寫的一個未完成的手稿,由三個部分。是一部研究政治經濟學和哲學的著作。但是,在「異化勞動」和「共產主義」兩個部分里卻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經濟學思想,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盡管《手稿》在一些問題的表述中還留有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痕跡,但是《手稿》第一次從生產勞動實踐的觀點來闡述經濟和經濟學的起源,為經濟學的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在這個意義上說,《手稿》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光輝起點。

⑸ 如何讀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第一次試圖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產回階級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性考察答,並初步闡述自己的新的經濟學、哲學觀點和共產主義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它主要是由三個筆記本組成:
筆記本I 是馬克思在研讀了讓·巴·薩伊的《論政治經濟學》和亞·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兩部著作並寫了摘要之後,用比較短的時間寫出的。斯密把資產階級社會中工人階級、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形式即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視為他的價值理論的核心因素,稱它們是收入、交換價值的原因和自然價格的組成部分。馬克思把斯密學說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這三個經濟范疇加以比較分析,揭示了斯密學說的矛盾。他把筆記本I分作三欄,各欄分別加上標題《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馬克思在闡述和分析時按標題分三欄或兩欄書寫,後來甚至不分標題分欄書寫

⑹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對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有何啟示意義 百度網盤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對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有何啟示意義?網路網盤不好意思,因為這個我不《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對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有何啟示意義?網路網盤不好意思,因為這個我不了解,對不起。

⑺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論析 怎麼評價

文化的本質與人來的本質具有同一自 性,文化應為人的發展服務。但在私有制條件下,文化異化為人的異己力量,即工人和資本家的雙重文化異化,從而阻礙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文化異化的出路在於 實現共產主義。全面把握共產主義消除異化的理論對當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構建具有指導意義。

⑻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的感覺是怎麼生成發展的

80年代初受西方思潮抄的襲影響,國內紛紛對馬克思主義是否是人道主義討論。手稿主要是從自然主義角度進行論述的,因此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自然主義而非人道主義。因此,我們就要從自然主義與人道主義的觀點進行論證。自然主義與人道主義的統一,在哲學上指人的本質的佔有是以自然為前提,以人的解放為終極目的,二者是一致的。①完成自然人道。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真正解決:馬克思認為,自然界通過人的生產活動,通過自然科學和工業變成完全屬人的自然界,即符合人本性的自然界,這樣的自然界才是現實的自然界。但是私有制和異化勞動卻使人和自然界分離,使人對自然界的佔有變成對自然界的喪失。共產主義揚棄私有財產,重新實現人對自然界的佔有,使自然界成為人的自然界。它是完成了的自然主義,而完成了的自然主義就是人道主義。②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人與人關系的真正解決,在共產主義基礎上,不僅要揚棄人和自然界的異化,更重要的是揚棄人與人的異化,使人和自然,人和人能夠實現高度統一。人只有作為社會的人才能真正佔有自然,因為只有在社會中,把個人力量組織成社會力量的集體中,自然界才是人與人聯系的紐帶,它才顯現出是人存在的基礎。

⑼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講述了什麼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系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第一個成果,雖然這部著作尚有未成熟的地方,然而在馬克思的思想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在《手稿》中,馬克思對唯物史觀的某些命題作了非常重要的論述,如通過對人的勞動分析進而說明人們的社會關系。

馬克思是從黑格爾對人的勞動分析人手的。馬克思指出,黑格爾站在現代經濟學家的立場上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看作自我確證的本質,但是黑格爾並沒有看到勞動的消極方面,即沒有看到勞動所受到的來自客體的制約;更為重要的是,黑格爾從整體上輕視人類的物質生產勞動。他「唯一知道並承認的勞動是抽象的精神的勞動」。馬克思認為,人的勞動的積極方面表現為人對自然的改造,其消極方面則表現為人從屬於自然,人如不改造自然,就無法維持生命的延續。人正是通過不斷改造自然的活動才培養了人的本質特徵和人的本質力量。在馬克思看來,作為人的勞動是自覺的、有意識的並能夠從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是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統一。馬克思還改造和吸收了費爾巴哈的「類」的概念,認為只有勞動才使人形成為「類」。這就為唯物史觀的創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因為人的「類生活本身即社會」,而「國家是由人們組成的」,也是一種類生活,人把自己看作是社會存在物。這一系列的新觀點,都指明要探尋歷史的奧秘,必須從人出發,從人的勞動出發。人的勞動才是蘊含著歷史之謎的關鍵范疇。這樣,馬克思就抓住了理解人類歷史的最終的決定力量即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在馬克思看來,歷史的發展使勞動產生了異化,通過勞動異化的分析,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所以有必要對異化的原因進行分析來探尋歷史發展的規律。異化勞動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表現在勞動者的勞動與勞動產品的異化上。

這就是說,勞動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作為一種異化的存在物和勞動者相對立的。這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活動的某種概括:工人生產的產品越多,他就越貧困。這種異化勞動為工人帶來的是災難。勞動建造了宮殿,但工人卻住進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但工人卻變成了畸形。

第二,勞動自身的異化。

這就是說,勞動對勞動者而言是否定的、外在的。工人在勞動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摧殘,精神受到折磨。這種勞動不是自願的而是強制的,不是屬於自己的,而是屬於別人的。

第三,異化勞動表現為勞動者與人的類本質的異化。

這種表現是上面的異化合乎邏輯的結果。異化勞動從人那裡奪去了勞動產品,從外部強加給勞動者,也就從人那裡奪走了他作為人的類生活。人類自己的本質變成了僅僅是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這樣人的類本質也就和人自身相異化了。

第四,人與人相異化。

這是馬克思關於異化勞動的分析最為重要的結論。如果一個人的勞動都不是屬於他自身的,那麼他的產品、他的活動屬於誰?這樣,異化勞動的根源就找到人與人的關繫上來,必然通過生產關系和財產關系來加以說明。這正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的觀點之所在。馬克思指出:「通過異化的、外在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跟勞動格格不入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同這個勞動的關系。工人同勞動的關系,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僱主起個別的什麼名字)同這個勞動的關系。」

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只是在人類社會的一定發展階段上出現的現象,它的發展必定會導致自身的否定,從而消滅異化,恢復正常的勞動樂趣。他甚至把共產主義理解為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

我們知道,馬克思在《手稿》中是使用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用過的「異化」的概念來批判私有財產的。這種批判雖然包含著深刻的思想,但還不是從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聯系出發的。馬克思所由以出發的感性具體是這樣的客觀經濟事實:工人創造的財富越多,他越貧困;工人勞動的產品彷彿是一種外在的東西和權力與他對立著。不僅如此,就連勞動自身也成為一種外在於他的東西和他對立著,不屬於他,而屬於另一個人。勞動的異化使他對自己的族類也異化了。這種異化的實質在於從事生產勞動的人創造了不屬於他的產品,同時也就創造了非生產者佔有生產資料和產品的權力。可以說,這是對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和勞動對抗的較為抽象的概括。這個結論已經撇開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許多關於自由、平等的虛假表象,而抽取了所有對抗現象的某種共同的東西。但是這種抽象仍然沒有涉及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層結構。這正好反映了這樣的狀況,唯物史觀仍在開創之中。《手稿》提出的只是唯物史觀的一個初步的輪廓,許多細節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的進一步研究。

閱讀全文

與讀1844經濟學手稿感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