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博弈論和經濟學的關系是什麼
博弈論屬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考慮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博弈論現在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准分析工具之一,研究經濟行為中的博弈行為的過程與結果。博弈論的開創人是馮·諾依曼,他曾和摩根斯坦寫過著作《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之後納什完善了博弈論,證實了均衡點的存在,形成了納什均衡。94、96、01、05、07和最近的12年諾獎經濟學獎頒給與博弈論的研究有關的專家,你也可以到網路上搜尋博弈論和經濟學相結合的教材。
㈡ 網友們,如何更好的理解經濟學中的「博弈」啊
博弈通俗的解抄釋就是玩心思看誰的襲手段高。或通過博弈尋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比如說兩個小偷(甲,乙)同時被警察抓到了。如果甲說而乙不說的話就可能判甲5年 乙7年或(乙說而甲不說也是判乙5年 甲7年)甲乙同時說的話是5年。而同時都不說的話警察就會以證據不足而判兩人無罪釋放。所以如果兩人博弈的話就會選擇同時不說。
㈢ 博弈論和經濟學是什麼關系
1,博弈論和經濟學的關系:博弈論是經濟學學科分支,博弈論也是經濟學的標准分析工具之一。
2,博弈論,又稱對策論,是使用嚴謹的數學模型研究沖突對抗條件下最優決策問題的理論,是研究競爭的邏輯和規律的數學分支。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學、經濟學、國際關系、計算機科學、政治學、軍事戰略和其他很多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
㈣ 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的意義
經濟博弈論是指將博弈論知識用於經濟問題的分析之中,如針對經濟問題的種類、結構,構建出相應的數學博弈模型,用於描述、反映經濟問題參與人的策略選擇動機,以便尋找到己方的問題最優解(其實也是其他利益主體的最優解)。上述新老兩個廠商爭奪產品市場的例子就屬於經濟博弈范疇。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政府與消費者之間、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不斷加強,以這些經濟主體間的對抗、依賴和制約為研究前提和出發點的博弈論研究更具有現實意義。例如,近一兩年來,國家為了防範經濟過熱,央行適當調高了貸款利率,其目的是遏制各地過猛過熱的項目建設。面對這一財政政策,各地企業,尤其是那些有當地政府支持的大中型企業,所選擇的策略無非是與央行合作,減縮當前的投入,停止大型項目的審批;另一種策略就是,為了發展地方經濟,維系其一己私利,置全國一盤棋的整體利益於不顧,大中型企業間暗自串通,繼續上馬新項目,妄圖影響或架空中央的財政政策。於是,形成了政府與地方大中型企業之間的博弈,如何協調,如何處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因此,無論在社會經濟宏觀層面,還是涉及到個人、經濟組織的微觀層面,博弈論的功用都是顯而易見的。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博弈論的學習,使我們在分析經濟現象和協調經濟利益時,能夠學著以戰略的思維來統領我們的原則;以謀略的方式來做出我們的選擇。隨著我們進一步系統掌握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定能使我們在未來對抗性更強,競爭更激烈的市場活動中,思路更開闊,決策錯誤更少,活動效率更高,成功機會更多。
㈤ 用 博弈論 來解釋一個社會經濟現象
雜貨鋪定位博弈(霍特林模型)。
假定一條街上有兩家商店A,B(A左B右),回假定人們只去離自答己最近的店買東西,這兩家店該如何定位才能收益最大?
乍一看,A於街道的1/4點,B於街道的3/4點,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但現實中,A肯定會不斷的向右擴張,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同理,B肯定也會不斷向左擴張,最終的結局是,AB幾乎都在街道的中間,即穩定的納什均衡結局。
這個例子可以聯繫到經濟活動中的「集群」現象。如某某商業群,某某金融一條街。你會發現很多相似的店子集中在同一個地區,你不用擔心他們都擠在一起的話東西怎麼賣的出去,實際上,每個成員都沒有明顯的優勢也沒有明顯的劣勢,而顧客們在這么多店裡邊也有很大的選擇餘地,從而使商家的利益最大化。
最近很熱的集群創新概念也源於此例子。
PS:稍稍看點博弈論的相關書籍吧,沒你想像的那麼艱深,很容易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的。
㈥ 請教微觀經濟學和博弈論之間的關系....有追加!
我沒有注意到有關於微觀經濟學的分類,參考網路裡面的介紹: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也算是一個對微觀經濟學的分塊吧。
Game Theory用數學方法研究策略應對,力圖使決策人獲取最大的利益。博弈論在微觀經濟學中主要應用於行為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比較有名的就是寡頭定價模型)。博弈論是一種方法科學(在多人的經濟行為中如何制定科學的策略來獲取最大利益),提供給行為人一種科學制定策略的方法。GT也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就是如果每個人只從個人的角度去制定策略可能結果並不。
GT的數學理論很強,概念和假設也非常合理,運用在經濟學裡面,給經濟學家思考經濟問題一個新的思路。
不過博弈論畢竟不是經濟學,沒有必要在所有的領域都運用博弈論。至於上不上檔次,你可以看一下長尾理論,別人沒有博弈論不也很成功地解釋了很多經濟問題。
以上見解僅供參考。
㈦ 經濟學的博弈指什麼>
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博弈論考慮游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生物學家使用博弈理論來理解和預測進化論的某些結果。
博弈論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准分析工具之一。
博弈論是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論思想古已有之,中國古代的《孫子兵法》等著作就不僅是一部軍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論著作。
博弈論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只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
(7)男女博弈經濟學擴展閱讀:
要素
1、局中人:在一場競賽或博弈中,每一個有決策權的參與者成為一個局中人。只有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現象稱為「兩人博弈」,而多於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稱為 「多人博弈」。
2、策略:一局博弈中,每個局中人都有選擇實際可行的完整的行動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階段的行動方案,而是指導整個行動的一個方案,一個局中人的一個可行的自始至終全局籌劃的一個行動方案,稱為這個局中人的一個策略。
如果在一個博弈中局中人都總共有有限個策略,則稱為「有限博弈」,否則稱為「無限博弈」。
3、得失:一局博弈結局時的結果稱為得失。每個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結束時的得失,不僅與該局中人自身所選擇的策略有關,而且與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有關。所以,一局博弈結束時每個局中人的「得失」是全體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的函數,通常稱為支付(payoff)函數。
4、對於博弈參與者來說,存在著一博弈結果 。
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經濟學中,均衡意即相關量處於穩定值。在供求關系中,某一商品市場如果在某一價格下,想以此價格買此商品的人均能買到,而想賣的人均能賣出,此時我們就說,該商品的供求達到了均衡。所謂納什均衡,它是一穩定的博弈結果。
㈧ 經濟學博弈論,主要講的是什麼上哪學
經濟學博弈論是理論,博弈,也就是賭博。但不是我們所認為的賭錢。
博弈,也就是賭博。但不是我們所認為的賭錢。舉個例子來說,在一些新的領域,所謂的冷門,我們要大膽的去嘗試,以一種全新的理念,去賭博,以不同的觀念來博弈這場經濟的走向趨勢!博弈,以非常人的思想來創造我們自己認為能獲得的利益! 博弈論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只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正式發展成一門學科則是在20世紀初。1928年馮·諾意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從而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1944年,馮·諾意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劃時代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將二人博弈推廣到n人博弈結構並將博弈論系統的應用於經濟領域,從而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談到博弈論就不能忽略博弈論天才納什,納什的開創性論文《n人博弈的均衡點》(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給出了納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塞爾頓、哈桑尼的研究也對博弈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今天博弈論已發展成一門較完善的的學科。
推薦使用書籍進行學習:《經濟博弈論》
《經濟博弈論》行文深入淺出,盡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簡單直觀的例子等,介紹博弈論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經濟博弈論》能夠幫助讀者盡快掌握現代博弈論的基本理論和應用能力,是學習博弈論比較理想的入門教材。《經濟博弈論》適合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研究生博弈論及相關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供經濟理論工作者、經濟管理人員參考,法律、政治等專業的理論和實踐工作者閱讀《經濟博弈論》也會很有收獲。
㈨ 經濟學中的"博弈"是什麼意思
博弈本意是下棋。經濟學的引申義是:在一定條件下,遵守一定的專規則,一個或屬幾個擁有絕對理性思維的人或團隊,從各自允許選擇的行為或策略進行選擇並加以實施,並從中各自取得相應結果或收益的過程。有時候也用作動詞,特指選擇的行為或策略進行選擇並加以實施的過程。
一個完整的博弈應當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博弈的參加者,即博弈過程中獨立決策、獨立承擔後果的個人和組織;第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對選擇策略有幫助的情報資料;第三,博弈方可選擇的全部行為或策略的集合;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參加者做出策略選擇的先後;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決策選擇後的所得和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