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只學過微積分,宏微觀,沒學過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那麼直接學計量經濟學能看懂嗎
不能,計量經濟學就是概率論、數理統計的高級應用,不懂隨機過程是不行的,理論推導也需要相應的線性代數理論。至於微積分,如果你是學的文科教材,需要特別加強內容的訓練,文科的微積分比較簡單
B. 碩士《計量經濟學》和《金融經濟學》的區別
這兩門課完全不一樣。
《計量經濟學》是學習使用傳統的計量工具和統計原理,內例如回歸分析之類容的這種去分析量化經濟問題。而《金融經濟學》是在隨機過程的基礎上研究金融資源的配置和風險的測量。
這兩門課完全不一樣的。
C. 計量經濟學方法與一般經濟數學方法有什麼區別
計量經濟學是應用統計學(主要是回歸分析)解決經濟問題,在方法論版上說是實證權的方法,也就是「從現實出發(在現實中調取數據),驗證既有結論或者猜想出新結論」的方法。而傳統的理論經濟學用的是數理的方法,也就是「以經濟學的幾個基本假設為前提,純粹運用數學(主要有:微積分,線性代數,最優化,概率論。在金融學以及更高深的經濟學中還有實分析泛函分析、隨機過程),嚴密地推導出結論」的方法。 經濟數學方法是用現代數學方法來研究經濟問題的數量方面,以經濟模型的建立和電子計算技術的運用為特徵,包括研究各種復雜的經濟數量關系時所應用的一系列數學分析和計算方法。
D. 學習高級計量經濟學需要什麼數學知識
微積分/線性代數/數理統計:這是必須的,不然基礎的內容可能都看不懂
復變函數/差分方程/積分變換/隨機過程:學習時間序列方面的內容的話,有這四門會比較輕松
矩陣論/實變函數/泛函分析:如果要往高級方向發展,有這三門的話會更好,因為學了這三門後你眼中的世界會發生變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能從與眾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弱冠以前,吾曾迷茫於計量經濟學的高深難懂;而立之後,看計量經濟學書籍如同讀小說一般暢通無阻。至此精進,年近不惑才發現當初走錯了路]
E. 計量經濟學中,「白雜訊」通俗的講,是什麼意思啊
就是零均值、常方差的穩定隨機序列,計量模型中的隨機誤差項必須是白雜訊,版模型才有經濟意義權
F. 隨機過程在經濟學中用處大嗎,本科要不要學
不大,經濟學有統計就夠了
G. 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那個對數學要求高
微觀、來宏觀都分為初級、中級和高源級三個檔次。
初級微觀有高中解析幾何水平,再懂點微積分基礎知識就夠用了;中級微觀需要有高等級的解析幾何水平,畫圖要准確,微積分要能算出拐點、斜率、彈性等指標;高級微觀需要有這樣的能力:看到圖就能反映出代數式,看到代數式就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圖,即將解析幾何完全吃透,並且具有運籌學知識,能夠熟練應用單純形法解線性規劃問題。
初級宏觀幾乎不用會數學,能看懂笛卡坐標就行;中級宏觀需要有較高的微積分水平,可以應用、至少看懂計量模型;高級宏觀我不懂,也沒學過,所以不敢亂說。
計量經濟學其本質就是所有的經濟數學。其涵蓋的經濟學領域也十分廣泛,因此需要較高的數學理論功底與實用基礎。其中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多元統計分析、隨機過程、時間序列分析、面板數據處理。上述知識僅為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另外計量經濟學還包括很多經濟學知識,是一門需要一定基礎再學習東西。
因此計量經濟學對數學的要求相對偏高一些,高級計量其實質就是專項計量方向,那就要求更高的數學專門技巧。
H. 什麼是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方法與
那經濟學的方法呢?一定要根據一個數量變數的變化
I. 計量經濟學中,「白雜訊」通俗的講,是什麼意思
就是零均值、常方差的穩定隨機序列,計量模型中的隨機誤差項必須是白雜訊,模型專才有經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