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經濟學思維方式
易學思維的方式很多,不知道你說的這個經濟學指的到底是哪方面的。
B. 經濟方法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可劃分西方企業管理為五個發展階段:
一、放任管理階段:這個管理階段的著眼點是表面的人工成本如何降低,而缺乏有科學依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沒有著眼於勞動效率。
二、定量作業管理階段:例如泰勒制。
泰勒制是以被西方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泰勒命名的。總的來說,泰勒制的基本特徵是三定:定標准作業方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定每日的工作量,形成了高工資與低生產成本的管理。
泰勒制的一整套學說,後來有經過進一步發展,形成了工業工程和作業學派。
三、同期管理階段:例如福特製。
這階段的生產過程已發展到大量流水生產,運用傳送帶,使各個作業在同一時間內,按一定的節拍進行,故稱為同期管理階段。它採取生產標准化和移動式裝配法,提高了整個企業的效率,把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福特製五項標准化的主要內容是:產品標准化、零件規格化,、工廠專業化、作業專業化和機器及工具的專門化。
四、現代管理階段
現代管理階段產生的客觀背景是:技術現代化。先進科技日益用於生產,如電子技術、原子科學技術、航天航空技術、數學、心理學、社會學、醫學等日益應用於企業管理,人的作用更加突出,產品更新周期縮短。
現代管理的五個特徵是:管理職能的高效率化、管理方法的科學化、管理技術的電子化、管理組織系統化、管理方式的民主化。
五、系統管理階段
系統研究最初是從軍工生產開始的,阿波羅飛船、哥倫比亞太空梭都是系統管理所產生的有效的成果。系統管理有三個特點:系統管理強調全面、系統、綜合地分析研究問題,尋求綜合的經濟效益。
C. 經濟學思維方式是什麼
這是什麼東西?都要考慮一下經濟效果看看有什麼其他的劣勢
D. 經濟學思維方式是什麼呢有什麼用嗎
好的經濟學思維,能夠幫助一個理性的成年人更加清晰地認知這個世界,更加理智版地對待這個世界。
我認權為,經濟學思維方式包括以下幾方面,有的是常識,有的是顛覆常識的常識,但其實並不需要多麼復雜的專業訓練,也不是非要專業人士才能掌握:
1、競爭的概念
:競爭不消失,只轉化形態。
2、交易的概念
:交易提高凈幸福。
3、機會成本的概念:天下絕沒有免費的午餐,號稱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
4、理解價格是如何產生的,理解利息的概念。
5、邊際概念和邊際效用遞減公理。
6、理解產權的概念。
7、理解貨幣數量論。
8、理解制度和組織的巨大作用。
E. 經濟學主要解決什麼問題,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怎麼樣的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學派是產生於15世紀,認為財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領域和堅持國際貿易、保護國內市場的經濟學派。
重商主義學派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歷史時期,大約從15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上半期為早期重商主義,從17世紀上半期到18世紀下半期為晚期重商主義。早期主張嚴禁金銀出口,對外貿易奉行絕對的「少買多賣」的原則,代表人物為義大利的安東里奧·塞拉,英國的約翰·黑爾斯和法國的安·德·蒙克萊田。晚期則重視扶植工廠手工業的發展和擴大商品出口,並允許貨幣出口和發展殖民地轉運貿易,主張降低物價和外國競爭,但要求對外貿易出超,獲得貿易順差,代表人物有英國的托馬斯·孟,詹姆斯·斯圖亞特和德國的菲利普·威廉·馮·霍尼克。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規律的科學。
邊際效用
這是19世紀70年代初出現在西歐幾個國家的一個科學的經濟學派,以倡導邊際效用價值論和邊際分析為共同特點,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兩大支派:一是以心理分析為基礎的心理學派或稱奧地利學派,其主要代表為奧國的C.門格爾、F.von維塞爾和E.von柏姆-巴維克等,在當代尤以哈耶克思想聞名於世,是經濟學的「異端」。一是以數學為分析工具的數理學派或稱洛桑學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國的傑文斯、法國的L.瓦爾拉斯和V.帕累托。邊際效用學派在美國的主要代表是J.B.克拉克,他在邊際效用論的基礎上提出邊際生產力分配論,對各種收入的來源進行了科學的解釋。當代經濟學家把邊際效用價值論的出現稱為「邊際革命」,即對古典經濟學的革命。這個學派運用的邊際分析方法,後來成為經濟學發展的重要基礎。
· 新古典經濟學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馬歇爾,他在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中,繼承19世紀以來英國經濟學的傳統,兼收並蓄,把供求論、生產費用論、邊際效用論、邊際生產力論等綜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以完全競爭為前提、以均衡價格論為核心的相當完整的經濟學體系,這是繼J.S.密爾之後經濟學的第二次大綜合。他用漸進的觀點分析經濟現象;用力學的均衡概念和數學的增量概念分析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價格的決定;用主觀心理動機解釋人類的經濟行為;在靜態、局部均衡分析的框架內引進時間因素等。他用均衡價格論代替價值論,並在這個核心的基礎上建立各生產要素均衡價格決定其在國民收入中所佔份額的分配論。他主張自由放任,指出經濟可以通過市場機制的自動調節達到充分就業的均衡。新古典經濟學從19世紀末起至20世紀30年代,一直被經濟學界奉為典範。
· 制度學派
這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出現的歷史學派變種。它的主要代表有T.凡勃倫、J.R.康蒙斯、W.C.米切爾等。他們把歷史學派的方法具體化為制度演進的研究,對「科學」的經濟理論的意義予以否定,是資本主義的深刻批判者,提倡社會變革的改良主義政策。
· 瑞典學派
此外,在北歐出現了以K·維克塞爾(1851~1926)為代表的瑞典學派,提出與馬歇爾不同的理論體系,強調投資與儲蓄的均衡,提出自己的利息理論,在這一時期的經濟學中,佔有特殊地位。
· 演化經濟學
與主流經濟學理論的研究範式不同,演化經濟學主要研究競爭中變化發展的市場過程,對應於靜態均衡的新古典經濟學。它以歷史的不可逆視角觀察經濟現象。它研究開放的系統,關注變革、學習、創造。競爭過程是非均衡的,具有路徑的依賴性的,被視為一種甄別的機制。實際上,早在1898年,凡伯倫就向經濟學家們提出了,「經濟學為什麼不是一門進化的科學?」馬歇爾也在《經濟學原理》的序言中明確指出,「經濟學家的麥加應當在於經濟生物學,而非經濟力學」。當前演化經濟學的熱門研究領域有演化金融學和演化證券學等。
19世紀上半葉德國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出現了以國家主義F.李斯特為先驅的德國歷史學派。歷史學派分為舊歷史學派和新歷史學派兩個階段。以W.羅雪爾為創始人的舊歷史學派活動於19世紀40~70年代。他們反對19世紀中葉以前的英法傳統經濟學,以歷史歸納法反對抽象演繹法;以歷史反對理論,否認經濟規律的客觀存在;以國家主義反對世界主義;以生產力的培植反對交換價值的追求;以國家干預經濟反對自由放任。70年代德國出現了以G.von施穆勒、A.瓦格納(1835~1917)、L.布倫塔諾(1844~1931)等為主要代表的新歷史學派,他們在上述基本觀點的基礎上,提出改良主義的「社會經濟政策」,因而被稱為「講壇社會主義者」。
F.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上的,求解釋。
就用最經典的王老來吉和加自多寶之爭來看。這個案例,幾乎囊括了界定不清的產權和任意的更改變動兩種情況。王老吉是一個品牌,屬於國有的廣葯集團,加多寶是民營企業,前幾年加多寶和廣葯集團合作,藉助王老吉的品牌做出各種宣傳和營銷手段,使得王老吉由一種默默無聞的涼茶成長為國民飲料,加多寶的努力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加多寶和廣葯的合作到期後,產權變動,使得加多寶和廣葯鬧掰,影響了兩者的社會協作,一種飲料變成王老吉和加多寶兩種,影響了銷量,也為兩家企業在未來的企業發展計劃都增加困難
G. 怎樣理解運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分析社會現象
Lulu patted his head and said.
H. 經濟學在社會工作中的運用
社會工作?指什麼?
微觀經濟學對企業有指導
宏觀經濟學主要提供政策依據
經濟學還很不成熟
I. 運用經濟學知識來說明企業應如何做
①依復靠科技進步,提高制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發自主品牌。②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最少的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形象,開展正當競爭。④面向市場,調整產品結構,生產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
J. 如何用經濟學思維解決企業管理問題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學派是產生於15世紀,認為財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領域和堅持國際貿易、保護國內市場的經濟學派。
重商主義學派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歷史時期,大約從15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上半期為早期重商主義,從17世紀上半期到18世紀下半期為晚期重商主義。早期主張嚴禁金銀出口,對外貿易奉行絕對的「少買多賣」的原則,代表人物為義大利的安東里奧·塞拉,英國的約翰·黑爾斯和法國的安·德·蒙克萊田。晚期則重視扶植工廠手工業的發展和擴大商品出口,並允許貨幣出口和發展殖民地轉運貿易,主張降低物價和外國競爭,但要求對外貿易出超,獲得貿易順差,代表人物有英國的托馬斯·孟,詹姆斯·斯圖亞特和德國的菲利普·威廉·馮·霍尼克。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規律的科學。
邊際效用
這是19世紀70年代初出現在西歐幾個國家的一個科學的經濟學派,以倡導邊際效用價值論和邊際分析為共同特點,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兩大支派:一是以心理分析為基礎的心理學派或稱奧地利學派,其主要代表為奧國的C.門格爾、F.von維塞爾和E.von柏姆-巴維克等,在當代尤以哈耶克思想聞名於世,是經濟學的「異端」。一是以數學為分析工具的數理學派或稱洛桑學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國的傑文斯、法國的L.瓦爾拉斯和V.帕累托。邊際效用學派在美國的主要代表是J.B.克拉克,他在邊際效用論的基礎上提出邊際生產力分配論,對各種收入的來源進行了科學的解釋。當代經濟學家把邊際效用價值論的出現稱為「邊際革命」,即對古典經濟學的革命。這個學派運用的邊際分析方法,後來成為經濟學發展的重要基礎。
· 新古典經濟學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馬歇爾,他在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中,繼承19世紀以來英國經濟學的傳統,兼收並蓄,把供求論、生產費用論、邊際效用論、邊際生產力論等綜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以完全競爭為前提、以均衡價格論為核心的相當完整的經濟學體系,這是繼J.S.密爾之後經濟學的第二次大綜合。他用漸進的觀點分析經濟現象;用力學的均衡概念和數學的增量概念分析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價格的決定;用主觀心理動機解釋人類的經濟行為;在靜態、局部均衡分析的框架內引進時間因素等。他用均衡價格論代替價值論,並在這個核心的基礎上建立各生產要素均衡價格決定其在國民收入中所佔份額的分配論。他主張自由放任,指出經濟可以通過市場機制的自動調節達到充分就業的均衡。新古典經濟學從19世紀末起至20世紀30年代,一直被經濟學界奉為典範。
· 制度學派
這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出現的歷史學派變種。它的主要代表有T.凡勃倫、J.R.康蒙斯、W.C.米切爾等。他們把歷史學派的方法具體化為制度演進的研究,對「科學」的經濟理論的意義予以否定,是資本主義的深刻批判者,提倡社會變革的改良主義政策。
· 瑞典學派
此外,在北歐出現了以K·維克塞爾(1851~1926)為代表的瑞典學派,提出與馬歇爾不同的理論體系,強調與儲蓄的均衡,提出自己的利息理論,在這一時期的經濟學中,佔有特殊地位。
· 演化經濟學
與主流經濟學理論的研究範式不同,演化經濟學主要研究競爭中變化發展的市場過程,對應於靜態均衡的新古典經濟學。它以歷史的不可逆視角觀察經濟現象。它研究開放的系統,關注變革、學習、創造。競爭過程是非均衡的,具有路徑的依賴性的,被視為一種甄別的機制。實際上,早在1898年,凡伯倫就向經濟學家們提出了,「經濟學為什麼不是一門進化的科學?」馬歇爾也在《經濟學原理》的序言中明確指出,「經濟學家的麥加應當在於經濟生物學,而非經濟力學」。當前演化經濟學的熱門研究領域有演化金融學和演化證券學等。
19世紀上半葉德國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出現了以國家主義F.李斯特為先驅的德國歷史學派。歷史學派分為舊歷史學派和新歷史學派兩個階段。以W.羅雪爾為創始人的舊歷史學派活動於19世紀40~70年代。他們反對19世紀中葉以前的英法傳統經濟學,以歷史歸納法反對抽象演繹法;以歷史反對理論,否認經濟規律的客觀存在;以國家主義反對世界主義;以生產力的培植反對交換價值的追求;以國家干預經濟反對自由放任。70年代德國出現了以G.von施穆勒、A.瓦格納(1835~1917)、L.布倫塔諾(1844~1931)等為主要代表的新歷史學派,他們在上述基本觀點的基礎上,提出改良主義的「社會經濟政策」,因而被稱為「講壇社會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