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保險經濟學的西方保險經濟學體系與內容
從上述西方來保險經濟學的理源論分析體系可以看出,作為一個全面系統的保險經濟學體系,無論其篇章結構如何安排,基本內容通常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風險和效用、保險需求、保險和資源配置、道德風險和逆選擇、保險定價、保險監管。保險經濟學的體系已基本成形,但仍需完善。在上面的綜述中我們已經有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在此不再贅述。
⑵ 保險經濟學的簡介
保險經濟學(Economics of Insurance)
數百年來,有關保險方面的理論和知識基本上是一種行業知識體系,很少有人利用經濟理論來闡述和分析保險問題。更談不上系統分析。形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傳統經濟理論一般是建立在信息完全基礎上進行的研究和分析,而保險(市場)問題的研究絕大多數是建立在不完全信息或不對稱信息的基礎上的研究。可以說,保險經濟學的建立就是依賴於不確定性條件下的經濟分析工具的發展和延伸,這從卡爾·博爾奇開設《保險經濟學》而借用「不確定性經濟學」的名稱可窺一斑。
保險經濟學是用一般經濟理論來研究有關保險領域問題的一門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保險經濟學在國外已經得到較大的發展,它所探討的問題和分析方法在主流經濟學和金融經濟理論中也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我國,該學科的研究還很不充分,很少有人使用規范的經濟學研究範式對我國的保險業進行深入而細致的分析。這里將按照保險經濟學歷史發展的邏輯順序,對該學科發展過程中的幾個重要方面做了簡要評述,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保險經濟學在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時應注意的幾個方面,以期引起這方面更深入的討論。
保險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運用經濟原理來分析、研究關於保險領域問題的一門學科。因此微觀保險經濟學研究的就是個人、保險人、保險中間人、保險監管人怎麼樣在市場當中做出選擇,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達到效用的最優。宏觀保險經濟學則主要研究保險在整個國民經濟的作用及影響。保險經濟學的創立依賴不確定條件下經濟分析工具的發展。隨著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引用,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保險經濟學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步。
⑶ 身邊的哪些事情屬於經濟學現象
1、酒與污水定律
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顯而易見,污水和酒的比例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酒與污水定律說明對於壞的組員或東西,要在其開始破壞之前及時處理掉。
案例:
一個正直能乾的人進入一個各方面混亂的單位,盡管他始終保持「英雄本色」,但終究會被其周圍的環境所吞沒,起碼會被那些「污水」染上些「雜色」。
相反,如果一個無德無才的多事者,他能將一個團結、高效的單位很快地變成一盤散沙。
分析其原因大概有兩方面:一是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名利心理,工作中當集體利益、公共利益、他人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發生沖撞時,當自己的願望未得到滿足時;
當與別人相比較無論在仕途的提拔、職稱的晉升、榮譽的表彰和福利的待遇等方面得失不當而造成心理的不平衡時,難免要發泄,要向領導討個說法,要鬧個天翻地覆、甚至魚死網破。
二是我們的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我們的組織原則是建立在「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能進不能出,不能用也得用」的基礎上的。
即使明知他是「害群之馬」,也無法將之分離「馬群」之外,即使明知「這條魚腥了一鍋湯」,也沒辦法撈出這條「魚」去保持「湯鮮」。
處理解決這類現象的辦法只能是相互理解、相互妥協和最終容忍。因此,原有的那種理性的凝聚力、團結、向上進取的工作作風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被腐蝕,最終被瓦解。
2、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案例:
越是教授、專家,得到的科研經費多,社會兼職越多,各種名目的評獎似乎就是為他們設立的。在科研領域存在這樣一種怪現象:科研經費的使用基本被壟斷,從立項、評選、經費分配基本由少數專家控制。
盡管某些項目從立題到完成與一些專家沒任何關系,但是,無論立項書還是最終成果也必須將某些知名專家的大名冠於首位。這樣一來,一般學者的勞動果實都成了專家的「成果」,使少數專家成了科研寡頭。
3、木桶效應
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
案例:
有一個華訊公司員工,由於與主管的關系不太好,工作時的一些想法不能被肯定,從而憂心忡忡、興致不高。剛巧,摩托羅拉公司需要從華訊借調一名技術人員去協助他們搞市場服務。
於是,華訊的總經理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這位員工去。這位員工很高興,覺得有了一個施展自己拳腳的機會。
去之前,總經理只對那位員工簡單交待了幾句:「出去工作,既代表公司,也代表我們個人。怎樣做,不用我教。如果覺得頂不住了,打個電話回來。」
一個月後,摩托羅拉公司打來電話:「你派出的兵還真棒!」「我還有更好的呢!」華訊的總經理在不忘推銷公司的同時,著實鬆了一口氣。
這位員工回來後,部門主管也對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增添了自信。後來,這位員工對華訊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4、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擁有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幫人更准確的判斷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
案例:
森林裡生活著一群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錶落在了樹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聰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錶的用途,於是,猛可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隻猴子都向猛可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猛可來規劃。猛可逐漸建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認為是手錶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於是它每天在森林裡尋找,希望能夠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負有心人,猛可又擁有了第二塊、第三塊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塊手錶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煩,因為每塊手錶的時間顯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確定哪塊手錶上顯示的時間是正確的。群猴也發現,每當有猴子來問時間時,猛可總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猛可的威望大降,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變得一塌糊塗。
只有一塊手錶,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
5、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這個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總結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工作,並努力做好它。
因此,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斗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 ,然後為之奮斗。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鬥志,也可以心安理得。
而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揚;
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
同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十大定律
⑷ 保險從經濟角度看是一種什麼行為
從經濟角度來看
保險是一種財務安排
不過,這種財務安排不是為了獲利
而是為了補償損失回
了解這個原理,您就會答理解為什麼保險產品的利率都不高
保險的核心價值不是利率,而是杠桿率和確定性
保險解決的不是賺更多錢的問題
而是確保我們的生活不會被改變
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
從法律角度來看
保險是一個合同行為,是一個法律契約
什麼是合同行為?
合同是雙方自願簽署的,合同約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合同都是有條件的,不是任何條件下都適用
保險也是一個法律契約
它很嚴肅,它具有法律效力
即然簽了保險合同,雙方都必須遵守契約
為什麼保險合同很難看懂?
為了保證保險合同的嚴謹性,避免引發歧義
保險合同是用三種語言來寫的
就是:法律術語、醫學術語和保險術語
所以,很多人看不懂保險合同
為什麼不能用「白話」來寫保險合同?
因為「白話」很容易引發歧義
為了保護消費者
必須保證條款只能有一個唯一的解釋
所以,只能用專業術語來描述
從生活的角度來看
保險就是我們的人生態度
接不接受保險
取決於你是想過跌宕起伏的生活
還是要一種穩穩的幸福
⑸ 什麼是保險經濟學
保險經濟學(Economics of Insurance) 無論是從1384年世界上出現的最早的 保險合同 一一比薩保單開始 算起內,還是從容英國牙醫 尼古拉斯·巴蓬 (火災保險的創始人, 被譽為「現代保險之父」。)1680年成立鳳凰保險所算起, 保險業在西方的發展都已經有了數百年的歷史, 但保險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卻只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事情。 保險經濟學作為一門較為年輕的學科,關於其理論體系構建, 目前可謂是見仁見智,尚不統一。數百年來,有關 保險 方面的理論和 知識基本上是一種行業知識體系, 很少有人利用經濟理論來闡述和分析保險問題。更談不上系統分析。 形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傳統經濟理論一般是建立在信息完全基 礎上進行的研究和分析,而保險(市場) 問題的研究絕大多數是建立在不完全信息或不對稱信息的基礎上的研 究。可以說, 保險經濟學的建立就是依賴於不確定性條件下的經濟分析工具的發展 和延伸,這從 卡爾·博爾奇 開設《保險經濟學》而借用「 不確定性經 濟學」的名稱可窺一斑。
⑹ 求一個經濟學現象舉例及現象的解釋
案例56 聯想戰略降價
2004年8月3日,正直酷暑。但天氣的炎烈遠比上商戰的激烈。聯想,這個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PC廠家在此時將其旗下的家用電腦家悅系列全線大降價,最低的一款甚至達2999元,比普通的組裝機價格還要便宜,開品牌電腦「價格」低於3000元的先河。一時間,媒體和行業嘩然:電腦行業的價格戰要開打了!電腦行業要蹈彩電行業的覆轍了。……有人分析認為聯想降價是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穩固其亞洲第一電腦廠商的地位,聯想方面對此次降價的「解釋」是為了推行「鄉鎮電腦普及計劃」,佔領中小城市和鄉鎮的潛在市場,以低價PC撬開電腦消費的「凍土層」。誠然,低價是敲開低端市場一個最有力的武器,聯想這樣大張旗鼓地「降價」明顯地要爭搶更大的市場份額,不過。挑開紛繁和熱鬧的「面紗」,我們會驚奇地發現,聯想不僅僅是在打價格戰,不僅僅是為了爭奪更多「暑期」份額,換句話說聯想的這次降價不只是戰術上的,而是戰略上的
逼宮供應商
眾所周知,一台電腦中最貴的硬體是處理器和顯示器;軟體是操作系統,在處理器中長期占據壟斷地位的是英特爾地奔騰系列處理器,從奔騰I到奔騰II、III;每推出一代奔騰處理器便引起電腦市場的「風起雲涌」,多少電腦整機廠商以成為英特爾的合作夥伴為榮,彷彿一旦取得「合法地位」便財源滾滾。事實上,很多國內的PC巨頭,包括聯想就是靠英特爾的扶持才很快「壯大」起來。英特爾在電腦的核心部件CPU上的壟斷地位使其對整機廠家「牛氣十足」,它常常利用推出新一代處理器的機會「要挾」下游廠家,因為它的新處理器優先供給哪個整機電腦廠家,哪家就會迅速取得優勢市場地位。前幾年,英特爾就將奔騰四處理器在中國推廣的夥伴選擇了TCL電腦而非當時已經居PC市場老大但正在傾力處理奔三庫存而不願意推P4的聯想。TCL電腦憑借P4的「東風」一路橫掃,很快在國內PC市場上風頭蓋過聯想。好在聯想發起的「液晶風暴」運動也取得了輝煌戰果,遏制住了TCL電腦的發展勢頭。雖然聯想在「液晶對P4」一役中採取「避其銳氣、獨辟蹊徑」的戰術而戰績不俗,但也感到「後怕」,趕緊在其品牌電腦中裝上P4,老老實實地做英特爾的「鐵桿」擁護和支持者。
聯想作為PC產業鏈中游的整機生產廠家自然不願意其上游供應商,尤其是關鍵部件的供應商過於強勢,這樣在與供應商合作的時候話語權會很小,處處受制於人,隨時要「討好上游」,時時擔心上游「喜新厭舊」把自己拋棄。要改變這種狀況,一個可以自己「縱向一體化」向上游延伸,自己進入處理器行業,不過這樣會帶來巨大的投資,在技術也無法和老牌的英特爾比拼,再有就是CPU行業換代很快,當你聯想研製出相當於奔三的CPU的時候,可能奔五奔六都出來了,永遠的追趕永遠落後,而落後的技術在這種高科技的行業是沒有立足之地的。另一個辦法就是扶持另外一個較有實力的CPU廠家與英特爾競爭,讓英特爾的競爭對手強大起來,起到牽制的作用。
在這次聯想大降價的背後,聯想得到了英特爾的競爭對手AMD的支持。其實聯想早在今年的六月初就試探性地在其「鋒行」系列上安裝AND的CPU,看看英特爾是什麼反應。沒想到英特爾對此「沒有什麼表示」。聯想為了這次降價行動,先和英特爾長時間的「溝通」,英特爾方面終歸不肯低下「高貴的頭」。
聯想終於決定放手一搏:採用AMD的新的64位的CPU,大幅度的降低售價,之後大幅擴大市場份額,利用其規模優勢再向AMD采購CPU中獲得更大的折扣。更大采購量將使得英特爾不得不重視,為了保住聯想這個大客戶不被AMD完全「占據」,會在未採用AMD處理器的其他聯想電腦上給予更好的政策。聯想之前之所以遲遲未與AMD合作,就是想獲得AMD更好的供價。聯想這次降價借AMD來逼英特爾降低CPU的價格,頗有當年英特爾借AMD來逼聯想推P4「異曲同工」之妙。不過當年英特爾憑的是「過硬的技術」而聯想憑借的是龐大的市場份額及由此形成的規模效應。聯想扶AMD而「打擊」英特爾也向更多的中小的CPU廠家發出信號:只要真正能研製出物美價廉的處理器一樣有可能很快發展壯大,因為有聯想這樣的巨大的PC製造商在扶持!聯想與上游廠家的博奕中將有更大的「聲音」。
甩開追隨者
聯想在三年前連續獲得亞洲PC霸主地位後,如同很多中國的企業一樣「雄心勃勃」開始多元化擴張,先後進入互聯網、手機等行業,在經歷了互聯網泡沫等挫折後,聯想「驀然回首」才發現還是主業PC在支撐整個集團的利潤,而此時聯想PC的領導地位已然受到威脅。根據GARTNER的調查數據,聯想在亞洲的霸主地位已經被惠普搶去了,但仍然占據國內的領頭地位。雖然就連居於國內PC第二位的戴爾的市場佔有率只有7%左右,遠不能與聯想的21.3%相提並論,不過戴爾挾其先進的「直銷」模式正以三倍於聯想的出貨量在追趕,還有方正也以在2倍的出貨量奮力直追。聯想的市場份額正受到蠶食。
聯想要想甩開這些追趕者,只有寄希望於一方面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上有所作為。另一個方面就是不斷地挖掘新的消費區域和群體市場,前者自然是指中小城市和發達的鄉鎮,後者指工薪階層和學生群體,這兩種市場的明顯的特徵是消費能力不強,昂貴的如六七千的電腦大多承受不起。啟動這個市場最有效的方式是降價,一步到位降到其能夠承受的心理價位,引爆這些市場的消費熱情。
根據有關的統計表明,中小城市和鄉鎮的市場將佔到全國市場的20%,若聯想能夠佔到其一半,將極大的提高聯想的整體的市場份額。要知道這部分市場非戴爾、IBM、惠普等在四到六級市場網路不全的洋巨頭們能做的,而二線電腦品牌和DIY機在聯想低到3000元以下的價格打壓下也全然沒有優勢可言。聯想的低價將極大的搶占「凍土層」同時爭奪二三線品牌和DIY原有的市場份額,以絕對的市場份額拉開與追趕者的距離,繼續「笑傲PC江湖」!
構築行業壁壘
若到各地的電腦城看看,許多人都會發現電腦品牌多如牛毛,許多有名的其他行業的廠家也推出其品牌電腦,如紫光、海信、夏新,但有的是聞所未聞。這些形形色色的品牌活得還很「滋潤」,蓋因為PC是個「暴利」行業,其運作模式也簡單:只要向上游供應商「賒」來一批原料再找工廠貼牌生產,而賣給渠道的時候則要現貨現款,這樣無須多大的本錢就可以做PC了。這時只要市場推廣和運作做的好就可以賺大錢了。市場運作這一塊只要到其他的老牌的PC企業挖幾個高級經理也OK了。紫光和海信都是這樣做的。這些企業不用賣「很大的量」也有「暴利」。有名的企業還想打打廣告樹立品牌,那些更小的廠家則赤裸裸的用比主流品牌「低」得多的價格去搶市場,也依然活得很好——顯然這樣低價後還有很大的利潤空間。神州和七喜電腦就是靠低價起家的,現在七喜在廣州市場的佔有率已經超過聯想,居第一,近來更是成功上市。
資本是逐利而動的,在家電等傳統行業利潤已經很微薄的情況下,資本的目光會盯上尚有可觀利潤的PC行業。聯想的這一波降價會使得其他主要品牌跟進,導致整個行業PC價格提前「探底」,這時要想在這個行業生存得好,必須有大的銷量,產生規模經濟,使分攤到各個單品的成本降低,同時成本控制能力也「很關鍵」,在行業利潤普遍變薄情況下,誰的費用少,誰就有更好的收益。這樣一來,行業的門檻高了,而聯想則憑借其龐大的銷量和較強的成本管理能力依然掙錢,享受穩定的「微利」!
穩固聯想國際化的「後方」
聯想作為中國標桿性的企業,肩負著太多的國人的期許。走向世界,成為國際性大公司是聯想的目標也是國人對聯想的期望。
2003年聯想更換標志,用更國際性的LENNOVO代替原來的LENGEND並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推廣活動包括借「神州五號」升天進行的事件營銷。這次換標被看作聯想「大踏步」走向世界的開始。一年之後,聯想更是拿出8000萬美圓頂「IBM」的缺成為國際奧委會頂級贊助商。顯然聯想國際化戰略上向韓國三星看齊,試圖借TOP計劃一步登峰,丑小鴨變成白天鵝。聯想這一系列國際化動作表明聯想國際化的決心。
不過聯想國際化的背後需要巨大的投入。除去換標的宣傳費用,單是贊助國際奧委會就讓聯想拿出8000萬美圓,雖有一半可用設備來代付,但根據業內人士指出,聯想要想借奧運來提升自己的品牌影響力還需要投入3~5倍的「真金白銀」來進行相關的市場運作,這筆大約20億元的錢要在2004年到2008年投入。盡管聯想現在每年用於市場推廣的費用是銷售額250億元的2%即約5億元,四年間要投入20億到奧運營銷推廣上還是相當吃力的。
這就要求聯想未來幾年有穩定的銷售收入和相當豐富的現金流。而根據聯想的財務顯示,其PC業務為集團貢獻了絕大部分利潤。因而PC是聯想國際化運作的支柱。聯想此次大降價,要在「鄉鎮普及」電腦,是想以價格尖刀切入四到六級市場並使其成為未來幾年聯想PC銷量增長的主要拉動,穩固PC主業市場地位,為其國際化運作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活血,保證聯想「涅磐」。
檢閱新的渠道架構和策略
2004年2月開始,聯想對其PC渠道按照「細分市場、權力適度下放、結構扁平化、矩陣管理」的原則進行調整。調整後,聯想將財務、市場規劃、等統一到中央平台有總部統一調配,而將原來七個大區細劃為18個分區,各個分區總經理許可權放大,有人、財、市場權,甚至可自己商定與銷售代理之間的返點並可以拒絕銷售不適合自己區域的產品。這樣分區可更貼近顧客。聯想為了應對戴爾的直銷,也開始針對大客戶和成長型的企業客戶進行「電話營銷」和「跟蹤營銷」。聯想渠道調整使得其渠道管理層級減少,指揮和管理前移,更為重視大客戶,順應了渠道扁平化的趨勢。但這種合直銷和傳統渠道於一身的架構到底行不行,尚需要市場的檢驗。而聯想發動的這次降價事件則剛好可檢閱新的渠道架購和策略合不合理?還存在哪些須及時補上的短板。
此外,聯想推行渠道扁平化的變革,勢必是重點扶持四到六級市場的代理商,這些代理商極需要一批物美價廉的產品來沖擊低端市場靠經營「低價」雜牌機和DIY機生存和發展的商家。聯想砸向市場的這批機型給足了這些代理商支持和信心,聯想渠道調整後18個分區經理有了較大的權力,不過也讓他們面臨業績說話的巨大壓力,他們面對競爭對手「一波高於一波」的降價沖擊的時候,開始還能用買聯想電腦送「寬頻」或者返還現金等促銷方式來支撐,但對手更甚:七喜扔出買電腦送列印機的招牌,TCL電腦則返還更大額度的現金。聯想此番價格降到見底,足以讓各個分區的銷量上去,給予這些經理們巨大的支援和鼓舞。
在聯想直接的電話和跟蹤大客戶搶去原由代理商負責的市場情況下,原有代理商對聯想所謂的渠道「短鏈」優化肯定有所不悅和抵觸,不過戴爾等正在不斷侵蝕聯想大客戶和企業客戶市場,聯想這樣做也是「情非得已」!不過作為對這些被「削番」的代理商的補償,聯想拋出了這批特價機,讓他們獲取好的收益,安撫「人心」,畢竟聯想的80%的銷量是由這些代理商來完成的。
聯想需要再創輝煌來證明自己
聯想早年在楊元慶的帶領下成就PC霸業,但步如楊元慶時代的聯想在2001年提出的戰略目標遠未實現,多元化運作也鮮見勝績,反而是主業日漸受到戴爾、惠普等的挑戰。於是近幾個月來聯想受到業界內外和媒體一片質疑,爭論此起彼伏。聯想為了應對質疑,先是高層集體「主動」降低薪水以示對聯想近年業績不佳「負責」。接著戰略性裁撤一些業務以便將決大部分資源投入PC主業,對於由此也帶來裁員幾百人的震動,不過也相應降低成本。
這些動作雖對恢復股市和股東的信心,回應外界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一個企業要真正讓人信服,還需要以實實在在的戰績來說話的。以「成敗論英雄」絕對是市場經濟中一條不變的真理。聯想深諳此理,此役「鄉鎮電腦普及計劃」降價行動實則肩負著重振聯想的大任,只許勝不許敗!
理想與現實
聯想或許躊躇滿志要通過降價風暴來「再創輝煌」,但市場競爭已今非昔比,昔日的雜牌廠家如今已經得道成仙,如七喜,在廣州區域市場就佔有很高的市場份額和市場知名度以及美譽度,上個月更是成功上市,神舟電腦也日漸成氣候。他們是靠低價起家的,現在有了一定的資金實力和規模,更不懼怕打價格戰,就在聯想2999元PC面市沒幾天,他們就打出了同樣的價格但配置遠好於聯想的機子。至於DIY市場,由於CPU等配件競爭日勝於一日,價格也是江河日下。DIY一台一般配置的台式電腦也要2500元左右,水降船低,這些商鋪可利用賣其他數碼產品來補過電腦組裝方面的「不飽」。聯想降價的「影響力」就被跟進得所剩無幾了。
這幾年電腦價格不斷下滑,各個廠家利用各種手段來刺激消費者,讓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性「遞減」,這就又使得聯想降價效果不可與當年同日而語。再加上經過長年電腦知識教育的普及,消費者——即便是鄉鎮的消費者的電腦知識也提升很多,電腦消費已經比較理性,對電腦的要求不僅僅是價格,還有配置,還有是否隔代的產品,還有服務……誠然聯想作為中國PC第一廠家,服務自不在話下,不過其降價到2999的產品的配置實在是不敢恭維,在超平已經快要過氣而液晶成為主流的情況下還用球面顯示器,其他的如CPU、內存等也比較落後,這如何令消費者心動?價廉物卻不美,與對手相比競爭力何在?如此配置是否有清理庫存配件之嫌?如此怎能配得起聯想是中國乃至亞洲第一PC廠家的稱號?
還有聯想在大舉進行TOP營銷以提升聯想品牌的情形下還大張旗鼓地打價格戰,沉浸於「低端」市場,這是否與其要把聯想培育為具有奧運品質的高端形象相悖?這邊在大把地燒錢要給品牌升級,那廂則為了「養家」在不斷的侵蝕其品牌形象,我想這決不是聯想所願意看到的。
⑺ 經濟學現象有哪些
經濟學現象的幾個例子:
1、打折商品、超市店慶等總是有很多消費者來消費;一個是跟風現象,一個是愛佔小便宜心理。
2、房價越往上漲購買人數越多;這是人們對房價的心理預期導致的。
3、國債總是很快就銷售一空;因為國債風險小。
4、學校周圍的商鋪、小販很多;學校附近對物品的需求大。
5、兩三千的手機用戶多,五六千的手機用戶少;價格越低,需求越大。
⑻ 經濟學上的保險概念
商務經濟學方向的本科課程為學生提供結合經濟和商務方面的學習和實踐課程。學生有機會更好的理解現實社會的商務現象和做出切合實際的商務決定。由本學院優秀的全職和兼職老師為學生生動的授課和傳授經驗。
職業領域
這些課程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和靈活的就業機會,讓畢業生擁有可以到國家經濟部門或私人貿易公司工作的機會,可以選擇以下幾個方面職業:
1.經濟預測和計劃
2.財務分析/財務機構的信貸分析
3.市場調查員和分析員
4.保險證券分析員
5.經理顧問
6.工業經濟學家
7.效益分析員
8.在國際機構或組織工作,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
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從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奠基,現代經濟學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眾多專業方向,並應用於各垂直領域,指導人類財富積累與創造。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專門人才,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⑼ 保險經濟學的總結
保險經濟學復的研究是和一國的制保險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我們應該掌握國際上先進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並結合我國保險業的實際情況對我國的保險經濟學進行研究。綜上所述,可以看到,目前我國保險經濟學的研究依然比較滯後,缺乏必要的理論基礎的支撐。國外保險經濟學文獻可謂汗牛充棟,然而,許多重要文獻並不為國內大多數保險學者所熟知。我們只需對比一下國內外的保險類刊物,就可以發現,國內保險經濟學的研究基本上還停留在描述性的分析和數據羅列以及簡單的經濟計量模型的應用上,大多是「實務研究有餘,理論建樹不足」,與國際保險學術研究差距仍十分巨大(王國軍,2005)。欲使國內保險學的研究真正深入下去,必定首先從保險經濟學這個基本分析工具人手,構建適合國內研究水平和形勢的保險經濟學學科體系。當然,以上筆者所述實為一家之言,希望能求教於大方之家。保險經濟學體系構建仍需探索和升華,許多方面的研究有待完善和提高,這需要學界、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