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廣義網路經濟學
2009年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3.84億人,居全球第一位,2009年中國僅新增網民就達到8600萬人;2009年中國互聯網經濟規模達743億元;2009年9月15日,騰訊市值超過30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市值的互聯網公司,僅次於G00gle和亞馬遜,2010年年初,騰訊市值接近450億美元,繼續穩居全球互聯網公司市值第三位。這些數據說明,中國是網路經濟大國,網路經濟蓬勃發展並向網路經濟強國邁進。網路經濟越深入發展,越為研究者提供全面的觀察視角,對其研究就會越深入透徹。因此,對網路經濟的研究是學界持續不斷的課題。
本書是在網路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和理論界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經濟學工具建立一個網路經濟的新解釋框架,是一個時點上網路經濟學的研究成果。作者希望將網路經濟學教學和研究成果與同行們分享,為網路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做微薄貢獻。
本書內容共分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3章,是網路經濟學的概述和基礎研究。辨析網路經濟的內涵,宏觀掃描網路經濟的發展歷程和發展現狀,明確網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對數字產品供給和數字產品的需求進行基礎研究。第二部分包括第4~6章,是網路經濟主體微觀行為研究。研究網路消費者行為、網路經濟下的企業運營以及市場競爭策略。第三部分包括第7~8章,是網路經濟市場結構分析。研究網路市場的運行與結構、網路壟斷與競爭問題。第四部分包括第9~10章,是網路經濟產業分析。研究網路產業發展情況、特徵和規律,以及網路經濟與產業結構變遷問題。第五部分包括第11~13章,是網路經濟成長研究。研究網路經濟的金融支撐系統、網路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和網路經濟創新。第六部分是第14章,研究網路經濟環境下的政府宏觀規制。
本書主要特色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體系完整,內容全面系統,邏輯結構清晰。全書有網路經濟學經典內容的研究,如數字產品供給和需求、網路市場結構、網路產業結構、網路經濟增長和網路經濟宏觀規制等,也有管理角度的微觀消費者行為和微觀企業行為的研究,從而使本書內容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和應用上的廣泛性。
❷ 經濟學中「競爭」的分類
按市場競爭的程度把競爭劃分為兩類型1、完全競爭。2、不完全競爭。一般是指除完全競爭以外、有外在力量控制的市場情況。不完全競爭還包括以下3種類型: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寡頭壟斷。
❸ 想較全面了解經濟學的幾種模型和理論(如H-O理論,競爭優勢等),讀哪本書比較好
給你推薦幾本經來濟學入源門書籍:
1、首推《經濟學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譯。
本書沒有任何高深的理論,簡單易學、淺顯易懂,知識覆蓋面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通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非常適合沒有任何基礎的投資者閱讀。
2、《經濟學》,薩繆爾森著,蕭琛譯。
這是經典中的經典,是一本質量非常高的經濟學教材。本書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也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
3、《經濟學》,斯蒂格利茨著,黃險峰譯。
本書重視不完全競爭和信息經濟學,且加入了博弈論,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該書很多有趣的、貼近生活的案例,對讀者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
可以改變人思維方式的書:
1、《牛奶可樂經濟學》,弗蘭克著,閭佳譯。
這是一本暢銷書,本書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面向女性市場,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值得女性朋友一讀。
2、《吳敬璉專集》,吳敬璉著。
這本書收錄了吳敬璉從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客觀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變化,對提高研判經濟政策走向的能力很有好處。
❹ 政治經濟學中競爭的含義是什麼
競爭的含義: 經濟利益主體之間進行實力較量與利益爭奪 的過程。 經濟利益主體為爭取有利的生產、銷售等條 件,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而進行的抗衡、較量、 各盡所能的行為與過程。
❺ 工商管理是廣義上的經濟學
這個說法不正確。經濟學是大宗學科,廣義經濟學如果不嚴謹的說應該是宏觀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工商管理只是一個對於管理范圍的稱為,除了工商管理還有醫葯管理、會計管理、財務管理等等。工商管理離不開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為指導的。因此才有管理經濟學,管理經濟學是不完善的,它沒有考慮到制度、行為等等,也就是說經濟學受到政治的限制。
❻ 西方經濟學 競爭的定義 在線等 急···
老兄啊,你的問題是發在哲學板塊的哦,,,我試著回答一下
哲學中定義:競爭就是指事物為了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跟有同樣需求的其他事物作斗爭,以奪取所需資源為目的的一種現象。
經濟學中的定義:競爭就是指社會中的人或其他經濟或非經濟組織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通過各種手段來爭奪某種資源的社會現象。
解說:1,要理解這個定義就必須理解什麼是資源,這里的資源不光是物質資源,也包括非物質資源。比如信息資源、客戶資源等等,可以說只要是有用的「東西」在這里都可以說成是資源,比如榮譽和愛都是資源。
2,需求是發生競爭的內部動力和內部因素。比如,你對某個工作崗位沒興趣(需求)你就不會去競爭這個崗位,如大家對這個崗位都沒興趣,那麼就不會發生競爭這回事。
3,資源的稀缺性是發生競爭的外部動力和外部因素。資源的稀缺性不光取決於資源絕對數量的多少,還取決於對該資源需求量的大小。比如某公司只有一個崗位空缺,這說明資源的絕對量很少(才一個崗位),但是如果全國只有一個人對這崗位有需求,那麼我們說這個崗位資源並不稀缺。因此,資源的絕對數量越少,而需求越多,那麼資源就越稀缺,資源越稀缺競爭就越激烈。
❼ 經濟學試述競爭的特徵
競爭具有以下特抄點:
(一)它必須是人們對於一個相同目標的追求,目標不同就不會形成競爭。
(二)這個追求的目標必須是較少的和比較難得的。對於數量很多、輕而易舉即可得到的目標的追求,不能構成競爭。
(三)競爭的目標主要在於獲取目標,而不是反對其他競爭者。競爭雖然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相互排斥或相互反對的關系,但是一種間接的反對關系,而不是直接的反對關系。
(四)競爭按照一定的社會規范進行。為了防止競爭發展成為人們之間的一種直接反對關系,就必須制定一些各方都必須遵守的規則。涉及政治、經濟領域的一些大規模競爭,往往需要法律、制度來維持,否則就會變成暴力或戰爭,導致社會動亂。
❽ 市場營銷中狹義的競爭和廣義的競爭是什麼
狹義的競爭是指同行業與同商品的競爭;廣義的競爭是指願望(如我有一筆錢,只能滿足我的一個願望)與產品大類(看DVD是買電腦還是DVD機)的競爭
❾ 廣義經濟學、廣義政治經濟學、總體經濟學、總體政治經濟學是一回事嗎
《資本論》第一抄卷的邏輯襲:歷史發生學,《當代經濟研究》2011.7
《資本論》第二卷的邏輯:系統發生學,《當代經濟研究》2012.1
《資本論》第三卷的邏輯:現象發生學,《經濟評論》2012.1
《資本論》第四卷的邏輯:認識發生學,《當代經濟研究》2012.10
《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__________它們當中有談到的。
❿ 經濟學中我總是無法理解競爭這個詞
關於競爭的概念問題,早在1907年德國法學家羅伯在其著作中對競爭作過這樣的解釋:競爭專是各方通過一屬定的活動來施展自己的能力,為達到各方共同的目的而各自所作的努力,而且競爭行為僅存在於同類商品的供應之間。綜合各家學說,可對競爭賦予一個一般性定義,競爭主要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有意識的個體或群體)在特定的機制、規則下,為達到各方共同的目的而作的較量,並產生各主體獲取不同利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