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2016春季西交國際經濟學答案

2016春季西交國際經濟學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16 23:25:13

A. 西方經濟學作業答案

《西方經濟學》作業及答案
第一章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1.1.下列學科哪個是西方經濟學的分支:( B ) A. 政治經濟學 B.微觀經濟學 C.國民經濟管理學 D.財務管理學 1.2.經濟學可以定義為:( D )
A. 政府如何干預市場 B.消費者如何獲得收入C.企業如何管理 D.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資源 1.3.經濟物品是指( B )
A. 有用物品 B.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B. 必須用貨幣購買的物品 D.稀有的物品 1.4.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有( D )
A. 生產什麼 B.如何生產 C.為誰生產 D. A.B.C都正確
詳情請見:http://wenku..com/link?url=16SBVMbB3GCvbRwbY1G__-w90L7-e-k1UGSzEzLV-5DFkTqOoxTBLNeBYwyVUFK

B. 西方經濟學,求高手,答案,不甚感激

3.Y 4.Y 5.N 6.Y 7.Y8.Y 9.N 10.Y 11.N 12.N
13.Y 14.N 15.N 16.Y 17.N 18.Y

C. 西方經濟學判斷題答案,請教高手

1. 稀缺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人們想要的多於我們所擁有的。 ( 對 )
2. 一般來說,不論商品的需求彈性如何,只要降價就能擴大銷售收入。 ( 錯 ,彈性小於1的不行 )
3. 可變要素的報酬總是遞減的。 ( 不對,可能先遞增後減,總之最終一定是減少 )
4. 寡頭市場上各企業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 對 )
5. 平均固定成本會隨產量的增加而提高。 (錯,反了,減少 )
6. 如果消費者喜歡啤酒,則對啤酒的需求彈性較大。 ( 錯,彈性和這個沒關系 )
7. 對於富有彈性的商品,提高價格可以增加銷售收入。 ( 錯,反了,減少 )
8. 只要邊際產量減少,總產量一定也減少。 ( 不對,增大 )
9. 壟斷對社會的危害僅在於壟斷廠商的產品價格過高。 ( 不對,在於產量有損失 ,社會福利損失)
10. 為某商品做廣告,旨在使對該商品的需求上沿著需求曲線向上移動。 (對 )
11. 對於處在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來說,其邊際收益與商品價格是相等的。 (對 )
1. 若某商品的供給和需求同時增加,則均衡價格和均衡交易量會同時增加。 ( 錯,價格不一定增加 )
2. 對於缺乏彈性的商品,提高價格可以增加銷售收入。 ( 對 )
3. 微觀經濟學中所說的長期就是指時間在1年以上。 ( 錯,長期是指所有要素可以變動 )
4. 如果消費者喜歡蘭花,則對蘭花的需求彈性較大。 ( 錯,同啤酒那題 )
5. 總效用決定產品的價格,而邊際效用決定消費的數量。 ( 錯,邊際效用決定價格 )
6. 無差異曲線表示不同消費者選擇商品的不同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 錯,同一個消費者,而不是不同消費者,不同消費者之間效用無法比較 )
7. 無差異曲線越接近於直線,說明兩種商品之間的替代性就越大。 ( 對 )
8. 為什麼對生命至關重要的水如此便宜,而對生命可有可無的鑽石卻昂貴無比?( 因為鑽石量少,邊際效用大於水的,邊際效用決定價格..想像下如果世界就一滴水呢??水還會便宜么 )
9. .在現實經濟中,所有廠商追求銷售額最大化。 ( 錯,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 )
1. 只要邊際產量減少,總產量一定也減少。 ( 錯,解釋過了 )
2. 可變要素的報酬總是遞減的。 ( 錯,解釋過了 )
3. 在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中,勞動與資本的替代是沒有界限的。 ( 錯,可見等產量線,一般等產量線是雙曲線,不和數軸接觸,說明替代並非無限 )
4. 短期生產中,平均成本先於邊際成本而上升。 ( 錯,總是邊際成本先)
5. 微觀經濟學中所說的長期就是指時間在1年以上。 ( 錯,解釋過了)
6. 由於邊際收益遞減規律,使得LAC呈U型。 ( 錯.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
7. 政府購買軍火和用於警察的支出也屬於政府支出。 ( 對 )
8. 經濟增長率也要看生產中的資源消耗量。 ( 對 )
9. 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率可以增加貨幣供給量。 ( 錯,反了 )
10. 中央銀行提高對商業銀行的貼現率可以增加貨幣供給量。 (錯,反了 )

D. 西方經濟學試題尋求答案

怎樣正確看待我國現階段的剝削和貧富分化問題 ?

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范圍內確實存在著剝削,剝削的發展產生了貧富分化。

那麼如何看待我國現階段的剝削和貧富分化呢?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剝削也一樣。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剝削將經歷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發展軌跡。歷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剝削從無到有;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資本主義必將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所取代,社會剝削經歷從有到無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也並不認為剝削絕對不好,例如認為有剝削的奴隸社會,取代沒有剝削的原始社會,是一大進步。

實行社會主義的目的,在於更快更高地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展生產力是手段,其目的是實現共同富裕。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剝削仍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目前,在三資企業、私營企業等領域中,還存在僱傭勞動關系,存在著剝削的現象。這一定范圍內的剝削持續一段時間後,就產生了貧富分化。

一般地,社會主義是不應該有剝削的,但是,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殊的社會主義,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我國的國情所決定,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允許剝削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還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多、底子薄,社會生產力還比較落後。單靠國家有限的財力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難以完全解決如此眾多的人口的就業和生計問題。因此,引進外資,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這樣做,雖然在一定范圍內出現了剝削,但是歸根結底對社會主義有利,對人民有利,因為它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鄧小平同志在談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發展私營經濟的時候說:「一個三資企業辦起來,工人可以拿到工資,國家可以得到稅收,合資合作的企業收入還有一部分歸社會主義所有。更重要的是,從這些企業中,我們可以學到一些好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技術,用於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這樣做不會也不可能破壞社會主義經濟。」這就告訴我們,我們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用「三個有利於」的標准來看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現象,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簡而言之,我國的國情情決定了我國要經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特殊階段,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生產力要求,多種所有制共存,在多種經濟形式,為剝削現象提供了決定性的條件,而目前社會主義不具備消滅私有制的物質手段,客觀上也為剝削現象留下了一席之地,加之現階段,人們對勞動形式的不純要求,以及思想道德的多層次性,使剝削現象的存在有了客觀依只要次些條件存在,剝削現象就有其客觀必然性,不管人們是否承認,作為經濟現象,它總是頑固地以種種方式表現出來,在整個經濟活動中發揮作用。

二、

重慶市社科院院長蔣一葦在6月重慶市委舉辦的理論講座上說,實行社會主義的目的,在於更快更高地發展社會生產力。馬克思主義堅信人類要走向共產主義,這並不只是一種道義上的信念,而是總結社會發展必然規律作出的結論。馬克思主義也並不認為剝削絕對不好,例如認為有剝削的奴隸社會,取代沒有剝削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大進步,就說明了科學社會主義不是一種道義上的信念。我們走社主義道路而不走資本主義道路,

試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現象

郭紹揚

私有制是剝削產生和存在的前提及基礎。正因為如此,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共產黨宣言》中就明確宣布:「共產黨人可以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制」。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消滅私有制和消滅剝削作為己任,並為之奮斗不息。建國以後,黨力圖在這方面有所前進,幾十年來,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限制、改造私有制,限制、進而消滅剝削。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剝削這一經濟現象卻又出人意料地出現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生活之中。對此,人們議論頗多,褒貶不一。顯然,如何看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出現的剝削,是一個不容迴避的間題,從理論與實線的結合上探討這一現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擬就有關剝削的幾個問題談點膚淺的看法。[文秘資源-www,tingko.com,找範文請到文秘資源網]
一、剝削的內涵及現階段剝削的主要形式
1 .剝削的內涵:理論界將剝削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說」將平均主義及一些非勞動收入都界定為剝削。本文所要討論的狹義的剝削,即剝削是指社會上一些人或集團憑借他們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有對甚至是使用權)無償地佔有他人的剩餘勞動或剩餘產品的行為,稱為剝削。
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剝削的主要形式:根據以上對剝削的定義,我國現階段的剝削現象,我認為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表現出來:( l )僱工:這是現階段的主要形式。僱工經營實質上是僱主佔有生產資料聽有權(或使用權),通過僱工的方式以佔有工人的剩餘勞動為目的一種經營活動。(2)股金:在股份經濟中,有些股東不從事企業的生產和管理,脫離企業經營活動,僅憑借股金分享高額利潤。(3 )高利貸盤剝:特別是在私營借貸中,有些高利貸者以高出國家銀行幾倍、幾十倍的利息借出。(4 )租賃:把生產資料承租給別人,從而佔有他人剩餘勞動。(5)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中,外國資本家憑借佔有生產資料的權利而佔有工人的剩餘勞動,有時甚至佔有必要勞動。
二、剝削是讓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必然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
馬克思說:」凡是社會上一部分享有生產資料壟斷權的地方,勞動者,無論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都必須在維持自身生活所必須的勞動時間以外,追加超額勞動時間來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生產生活資料」(《資本論》,第一卷,第263 頁).這里,明確地指出了剝削產生的經濟條件是私人佔有生產資料,這為我們分析現階段存在剝期現象指明了方向。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多種經濟形式,是「剝削」這一經濟現象產生的客觀經濟基礎。我們是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建設社會主義。從我國國情來看,我們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但是生產力仍沒有達到社會化大生產的程度,而這樣呈現出的生產力多層次性,就客觀地、必然地導致了所有制的多層次性,即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並存。因此,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允許私人經濟存在並鼓勵其適當發展,是適應生產力水平的需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力發展生產力和發展商品經濟的客觀要求。既然私人經濟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那麼,根據馬克思的利余價值理論,作為私營經濟的必然產物— 僱工以及因此產生的剝削,就有其存在客觀依據。
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未具備消滅一切私有制的物質手段,這是剝削現象存在的直接根源。因我國的社會主義脫胎於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物質基礎本來就十分薄弱,加上這些年來工作上的種種失誤,在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才,難免會出現資金、找術設備短缺的困准.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在五十年代,毛澤東同志就說過:「現在的自由市場還有資本主義,雖然沒有資本家。上海地下工廠也是對立物,因為社會有需要,就發展超來。要使他成為地上,合法,可以僱工。」( 1956 年犯月7 日約見民邀、工商聯負責人談話)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這種社會需要仍未充分滿足,特別是貫徹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要堅持改革和開放,要「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種資源」。為此,我們要採取種種措施,吸引國外資本.吸引華僑投資,大力吸收國內民眾間的資本投資,這必然就會出現私營經濟、中外合資和中外合作經濟,僱傭關系和剝削現象的出現就是難免的了。
3 .人們對勞動形式的不純要求是剝削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還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體現,成熟的、完全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還由於缺乏生產力為客觀基礎而不能為生產者提供最好的生產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廣大勞動者都希望以最適應本身特點的勞動方式創造能基本滿足個人要求的物質財富。一方面,有的勞勸者在現行政策的允許下購買了部分生產資料,需要有勞動力為之生產;另一方面,我國勞動力資源充裕,特別是廣大農村相當一部分勞動力由於土地的有限性和勞動的季節性而不能與生產資料充分結合,暫時游離於社會之外,需要尋找生產資料以獲得生活資料.因此,為了加快貨幣資金轉化為生產資金的過程,把散在的生產要素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私營經濟的僱傭關系也就應運而生。
4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思想道德的多層次性是剝削現象的思想基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多種經濟形式相適應的思想道德的要求也不可能是單一的。我國長期處在封建社會,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小農經濟思想、道德還有較大的市場。現階段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不尊重個人利益、不承認追求個人利益的合理性,只能是空想主義,實踐己證明行不通。所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原則下,還要實行多種分配方式,其中包括非勞動收入。
簡言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多種經濟形式,為剝削現象提供了決定性的條件,而目前社會主義不具備消滅私有制的物質手段,客觀上也為剝削現象留下了一席之地,加之現階段,人們對勞動形式的不純要求,以及思想道德的多層次性,使剝削現象的存在有了客觀依只要次些條件存在,剝削現象就有其客觀必然性,不管人們是否承認,作為經濟現象,它總是頑固地以種種方式表現出來,在整個經濟活動中發揮作用。
三、堅持用生產力標准來評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現象
十三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而且明確了我們「要把
發展生產力作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發展生產力應當成為我們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准。」顯然,我們也只有運用這一標准來評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現的剝削現象。
1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激勵機制。這主要表現在:
( l )為了獲得較多的剩餘價值,私營經濟經營者願意把資金用於擴大再生產,而不只是揮霍浪費.這種剩餘價值資本化的結果,在客觀上起到了將社會閑置的個人資金轉化為生產資料的作用,可以進一步吸收閑余勞動力,優化生產要素的結合,促進整個社會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 2 )私人經濟經營者個人致富的內在沖動和市場競爭的外在壓力,迫使經營者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靈活選擇經營方向、經營品種,根據競爭的需要,迅速調整本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這有助於滿足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多方需要.
( 3 )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經營者往往採取內含式擴大再生產的辦法,就是必須提高資本技術構成,因而必須用較先進的技術裝備代替原有設備,提高生產水平和管理水平。這對公有制經濟無疑是一種挑戰,因而,有利於整個社會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 4 ) 『在獲取更多剩餘價值的激勵下,私營經濟經營者有時要看準時機,採取資本集中的辦法擴大經營規模,從而達到自已的目的。無論是大魚吃小魚,還是用和平的辦法,收買股份組織股份公司,都有利於社會化大生產。
上述可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現的剝削現象,對於發展社會生產力是有一定激勵作用的。
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現象與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具有質的不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只是一種經濟現象,是在一定對間、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這與傳統的資本主義剝削制度中的剝削從其生產的條件和作用來看,有質的區別.具體反映在:
( 1 )制約它們的經濟規律不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現象,是私營經濟的產物。而私營經濟是作為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出現的,它必然要與公有制經濟發生種種聯系,它的發展方向、規模必然要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和有計劃按比例規律的制約。而傳統的剝削是以私有制制度為基礎的,它受剩餘價值規律和資本積累規律制約。
( 2 )兩者的資金來源和用途不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私人佔用生產資金,來源於經營者的勞動,僱主以自已的勞動所得的財產所有權為根據,獲取部分剩餘價值,實際上包含了他們犧牲現期消費,而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的貢獻,這是他們追求利潤的一個主要動力。資本主義剝削者的資本來源於剝削,『資本來到世間,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臟骯的東西」,這就是資本的本質。資本家迫逐剩餘價值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已的私慾。資本主義生產中的高額利潤,基本上歸資本家。
( 3 ).兩者存在的范圍和程度不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的剝削現象是在一定范圍內的,有關國民經濟命脈的鐵路、銀行、郵電等部門,目前王沒有出現私營經濟.在私營經濟中,剝削量也受到政策和社會道德的限制。資本主義剝削是無聽不包、無所不有的,它在全社會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榨取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其慾望是無止境的。
( 4 )兩者體現的關系不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是在社會主義法律的允許的范國內,僱傭的雙方是在政治平等的前提下,經過協商約定,體現的是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僱主與僱工的矛盾是屬於人民內部矛盾。資本主義剝削是資產階級對無產資級的剝削,體現了兩大階級的根本對立,正如恩格思指出的那樣,」只有在本人完全不必勞動時,這個僱傭勞動的人才成為真正的資本家。」(《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16 卷,第307 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私營經濟經營者,一般都從事勞動或管理,因此與資本主義的資本家是有區別的,兩者體現的關系也顯然不同。
( 5 )兩者的發展前途不同。從本質上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這種剝削現象,與社會主義制度是相悖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這種剝削見象將在社會主義社會消失。資本主義的剝削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而且是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它就將存在,只有消滅了資本主義制度,才能消滅資本主義剝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現象,與資本主義剝削有以上五個方面質的區別,這種質的區別,主要反映在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佔有狀況上,即私有經濟的經營者佔有部分生產資料,是從屬於公有制經濟的,而資本主義社會是資產階級佔有生產資料。我們決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更不用擔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會導致社會主義性質的改變。
四、正確認識和對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私營經濟中出現的剝削觀象,大力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社會主義經濟。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存在剝削,這是由生產力狀況所決定的必然經濟現象。盡管社會主義的建立是以消滅剝削為出發點的,但三十多年的社會主義實踐已證明,一定范圍內的剝削現象,實際上從未中斷過。「文化大革命」前對民族資產階級土商業的改造,以及實行贖買政策,「文化大革革」中自發出現的地下工廠,都充分證明了要人為地消滅和以法令的形式禁止這種經濟現象,是不可能的。回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發展私營經濟所走的路,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在現階段,不是允許或不允許剝削現象存在的問題,而是一個必須正電、如何正確對待的問題。我們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毫無疑義的。因此,我們承認剝削現象是一個必然的客觀存在,並不等於讓這種剝削現象任其發展,我們也要充分認識這種剝削的消極因素,採取必要的經濟手段和經濟杠桿,因勢利導,使其循著繁榮社會主義經濟的軌道發展。只有善於運用政策對私營經濟加以引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現象,對於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才能產生促進作用。
我們也只有充分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為最後消滅剝削創造必要的物質基礎。初級階段的剝削現象是社會主義道義所詛咒的,但為了取得消滅剝削的最後勝利,在經濟生活中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其合法性,我認為這是我們對待現階段剝削現象的應有的基本態度.

三、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展生產力是手段,其目的是實現共同富裕。

關於公平的思考,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為什麼我國社會主義現階段仍存在剝削

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和按勞分配主體地位的確立,標志著剝削制度在我國的消滅。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剝削現象仍然存在。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由於我國生產力落後,且具有多層次性和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我們不能搞純而又純的公有制和按勞分配,而只能實行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允許和鼓勵其他經濟成份並存和共同發展,只能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分配製度。這種所有制結構和分配方式的存在意味著我國要徹底消滅剝削現象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我們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允許這些經濟成份中剝削現象的存在,並非是鼓勵剝削現象,重新建立剝削制度,而是通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採用資本主義的一些方法(是當作方法來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發展生產力」⑷,為將來徹底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奠定物質基礎。

社會主義本質的「消除兩極分化」與「消滅剝削」是在實現社會主義目標同一過程中的兩手方面,其核心內容是相通的。因為消滅了剝削和剝削制度,也就消滅了資本積累與貧困積累的對立,當然也就消除了兩極分化。

先富政策

放眼世界,只有經濟落後和經濟特別發達的國家,它們的貧富差距水平都很小,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存在著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中國是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因此貧富差距出現並擴大是正常的,只有當經濟繼續發展,經濟水平達到一個頂點後,我國的貧富差距就會隨著經濟的發展慢慢縮小

改革開放以來,實行讓一部人先富起來,然後先富帶動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政策。這一政策只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一種手段,對發展生產力也確實有益。但如何實現先富帶動後富?現階段貧富差巨不斷拉大,是否已經超過一定的限度呢?一般人的新三座大山」的教育、醫療、住房問題,看來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們的貧富差巨已經相當明顯了。

我國貧富差距的現狀
1.城鄉收入差距拉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例,1984年為1.74:1,1997年為2.47:1,1998年為2.51:1,1999年為2.65:1,2000年為2.19:1,2001年為2.9:1,2002年為3.11:1,2003年為3.23:1,2007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擴大到3.32∶1。
2.地區收入差距拉大。2005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四個省市上海、北京、浙江、廣東,比最低的四個省區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高7000~10000元左右,而2000年,四個最高省市比四個最低省區高4000~6000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最高的四個省市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比最低的四個省市貴州、甘肅、雲南、陝西高3700~6000元左右,而2000年,最高的四省市比最低的四省高4000~6000元左右。
3.行業之間收入差距明顯拉大。1978年,我國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的行業的工資之比是1.38∶1,1998年則上升為2.35∶1。2000年,行業最高人均工資水平是行業最低人均工資水平的2.63倍,2005年增加到4.88倍。壟斷行業、新興產業部門等行業的收人增長很快,而一些傳統產業部門如冶金、煤炭、紡織等行業的收入增長緩慢。
4. 非法致富現象較為嚴重。有一些社會成員利用非法手段,如偷稅漏稅、敲詐勒索、貪污受賄、走私販私、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各種形式的尋租、內部人控制等非法收入現象相當普遍。其中社會反映最為強烈、影響最突出的是利用職權謀取不義之財的腐敗行為,從索賄受賄到權錢交易到與不法分子狼狽為奸,腐敗問題相當嚴重和突出。轉貼於中國論文下載中

現階段貧富差巨不斷拉大,是否已經超過一定的限度呢?

我國的基尼系數這一指標從1978年的0.16,迅速上升至2000年的0.458,大大超過了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

但是,目前基尼系數最高的國家和地區有:巴西0.567、香港0.533、智利0.549、新加坡0.522等,即使達到0.65的南非,也不曾聽說產生什麼動盪。可見,0.4 的警戒線只具嚇人的作用。

再看基尼系數低的國家:如阿爾巴尼亞0.267,與比利時0.28、芬蘭0.26、法國0.28、德國0.27、挪威0.28和瑞典的0.23等,都屬於一個檔次,都表明收入達到接近絕對平均的程度。但曾經作為過歐洲社會主義明燈的阿爾巴尼亞,在歐洲是一個窮得滴鹵的國家,它的0.267隻能說明是一個均貧指標;與比利時等那些西歐國家相比,後者代表的則是均富指標。兩者大相逕廷,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可見基尼系數沒有想想的那麼可靠。

貧富差異加大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發展我國經濟,片面地強調效率問題,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的對外優惠政策,同時也存在一些疏漏,在某種程度上拉大了我國的貧富差距水平。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我國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導致一些人鑽了法律的空子,為了致富而不擇手段。很多人通過各種非法手段「剝削」,大量侵吞公有財產,在短時間內暴富,使中國在短短的20年內產生了很大的貧富差距。因為頻繁的對外交易和國際資金流動極大地便利了違法致富的資金出逃,而且這種頻繁的對外經濟交易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致富機會。最典型的例子是為了推行所謂的走出去戰略而讓私人以私營公司名義用國家資金在國外注冊企業,這極大地方便了許多見利忘義之徒侵吞國有財產——在國外注冊私營企業的老闆可以翻臉不認帳,不承認國家在自己注冊企業中所擁有的財產,而中國政府甚至連向外國政府控告這種人的法律依據都沒有。
(二)出口退稅政策
為刺激出口所實行的不惜代價的出口退稅政策是造成兩極分化的又一大源泉。出口退稅給予的暴富機會是如此之大,以致假造出口單據以騙取出口退稅本身成了某些「模範外向型地區」的一大賺錢機會。
(三)對加工貿易的優惠政策
這樣一種政策鼓勵了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切斷與其國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者的聯系,它雖然有利於廣東等少數沿海地區發展加工出口經濟,卻使廣東的出口產業發展不再能帶動內地的相關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由此而加劇了直接生產出口產品的行業和地區與其它行業與地區之間的貧富分化,使廣東的富裕與全國的經濟發展失去了關聯。
(四)「鯰魚效應」的觀念
這種觀念認為,進口的壓力會使面向國內市場的企業活得更好,就象在長途販運的活魚中放入吃魚的鯰魚會激活販運的魚那樣。而近幾年的許多政策都是按照這種思路設計的。實際上即便是那些在開放進口的壓力下生存下來的企業和個人,他們的生存境遇和福利也往往會大幅度下降,這會使貧者進一步貧窮,從而加大社會中的貧富分化。
(五) 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建立
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市場經濟是從無到有,是一個逐步建立的過程。在市場經濟建立的各個具體階段,不同社會群體的獲益程度很不相同。換言之,在市場化不同的具體階段會形成不同的、與之對應的相對富裕的社會群體。這些群體不可避免地同依舊在計劃經濟體制內的社會群體在收入上拉大差距。比如,在金融領域市場化的初期階段,許多人靠投資外匯、債券、原始股票而一舉躋身富裕階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誰與市場化過程能保持著同步的關系,誰就有可能率先富裕起來。
(六)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引進外資,發展我國經濟,實行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這種製造貧富兩極分化的政策偏向主要表現在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上。當今中國收入最高的群體之一,是在外資企業工作的高薪階層。對中國企業,超過一定數額的員工工資不能計入成本,而應當視為利潤的一部分,從而不僅員工應當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企業還要為此繳納相應的企業所得稅。但是這種作法卻沒有適用於外資企業給其員工的工資,外資企業的員工工資就都可以不視為企業利潤,從而不必繳納相應的企業所得稅。在這種不平等的稅收待遇下,中國企業由於稅負過重而難以提高職工工資,外資企業卻由於稅負較輕而樂於給其員工高薪。實際上,外資企業給其員工的高薪在很大程度上是拿著中國政府的企業所得稅送人情。外資企業薪金普遍高於中國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造成的

E. 求西方經濟學答案

1 d
2 c
3 a
4 f
5 d

F. 急需西方經濟學答案

A.為0B.為基本的消費支出C.為邊際消費傾向D.為負2、邊際儲蓄傾向等於( )。A.邊際消費傾向B.1+邊際消費傾向C.1-邊際消費傾向D.邊際消費傾向的交互3、平均消費傾向與平均儲蓄傾向之和( )。A.大於1B.等於1C.小於1D.與1無關4、引致消費取決於( )。A.自發消費B.平均儲蓄傾向C.收入D.收入和邊際消費傾向5、兩部門均衡的條件是( )。A.I=SB.I+G=S+TC.I+G+X=S+T+MD.AD=AS6、根據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引起國民收入減少的原因是( )。A.消費減少B.儲蓄減少C.消費增加D.政府支出減少7、投資乘數( )。A.表明國民收入變動量與引起這種變數的關系B.是投資引起收入增加量與投資增加量之間的比例C.表明國民消費增加量與引起這種變數的關系D.是投資引起消費增加量與投資增加量之間的比例8、總需求曲線表明( )。A.產品市場達到均衡時,總需求與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B.貨幣市場達到均衡時,總需求與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C.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國民收入與利率之間的關系D.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總需求與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9、短期總供給曲線表明( )。A.總需求與價格水平成同方向變動B.總需求與價格水平成反方向變動C.總供給與價格水平成同方向變動D.總供給與價格水平成反方向變動10、導致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的因素是( )。A.投入生產要素的價格普遍上升B.投入生產要素的價格普遍下降C.總需求減少D.總需求增加11、開放經濟的均衡條件是( )。A.I=SB.I+G=S+TC.I+G+X=S+T+MD.I+T=S+G12、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中,若總需求的變動只引起價格水平的變動,不會引起收入的變動,那麼這時的總供給曲線是( )。A.長期總供給曲線B.短期總供給曲線C.都有可能D.都不可能13、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是由於( )。A.價格水平上升時,投資會減少B.價格水平上升時,需求會減少C.價格水平上升時,凈出口會減少D.以上幾個因素都是14、總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表明( )。A.國民收入與價格水平成同方向變動B.國民收入與價格水平成同方向變動C.價格水平越高,消費投資增加D.價格水平越低,消費越少15、導致總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的因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減少C.私人投資的減少D.消費的減少16、導致總需求曲線向左下方移動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減少C.私人投資的增加D.消費的增加17、長期總供給曲線表示( )。A.經濟中的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B.經濟中的資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C.在價格不變時,總供給可以無限增加D.經濟中存在著嚴重的失業18、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中,若總需求的變動只引起價格水平的變動,不會引起收入的變動,那麼這時的總供給曲線是( )。A.長期總供給曲線B.短期總供給曲線C.都有可能D.都不可能19、失業率是指 ( )。A.失業人口與全部人口之比B.失業人口與全部就業人口之比C.失業人口與全部勞動人口之比D.失業人口占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之和的百分比20、下列人員中,不屬於失業人員的是 ( )。A.調動工作的間歇在家休養者B.半日工C.季節工D.對薪水不滿意而待業在家的大學畢業生二、多選題1、居民消費函數的構成包括( )。A.初始消費支出B.邊際消費傾向決定的引致消費C.基本的投資支出D.政府的支出E.凈出口2、乘數的效應可以理解為( )。A.總需求的增加引起國民收入的成倍增加B.總需求的減少引起國民收入的成倍減少C.乘數是在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況下發揮作用D.乘數是在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況下發揮作用E.乘數的大小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的大小3、乘數的公式表明( )。A.邊際消費傾向越高,乘數就越小B.邊際消費傾向越低,乘數就越小C.邊際消費傾向越高,乘數就越大D.邊際消費傾向越低,乘數就越大E.乘數一定是不小於1的數4、總需求曲線是反映總需求與利率之間關系的曲線A.總需求曲線上的點不表明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B.總需求曲線是表明總需求與價格水平之間關系的曲線C.在以價格和收入為坐標的坐標系內,總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D.在以利率和收入為坐標的坐標系內,總需求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5、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導致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的因素有( )。A.政府支出增加B.自發投資增加C.政府稅收減少D.儲蓄減少E.儲蓄增加6、總需求的構成包括( )。A.居民的消費B.企業的投資C.政府的支出D.凈出口E.居民的收入7、影響總需求的因素有( )。A.價格水平B.收入水平C.預期D.財政政策E.貨幣政策8、引起總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的因素有( )。A.政府採取措施允許分期付款購買住房B.政府決定緊縮開支,減少政府購買C.政府決定增加開支,增加政府購買D.貨幣供給減少E.消費和投資減少9、短期總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表明( )。A.價格水平越高,投資的效率就越低B.價格水平越高,國民收入水平就越高C.利率水平越高,投資的效率就越高D.價格與國民收入成同方向變動E.價格與國民收入成反方向變動10、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可以直接決定( )。A.國民收入B.投資C.價格水平D.利息率E.儲蓄11、表示社會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 ( )。A.非利普斯曲線B.洛倫茲曲線C.基尼系數D.國民消費曲線E.拉弗曲線12、公共選擇的特點 ( )。A.它是建立在對消費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的B.它是建立在對生產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的C.關於提供公共物品的決策是集中做出的D.關於提供公共物品的決策是由領導決定的E.公共選擇適合於任何物品13、形成市場失靈的主耍原因有 ( )。A.壟斷B.不對稱信息C.科斯定理D.外部性E.公共物品14、外部經濟是指 ( )。A.私人成本高於社會成本B.私人成本低於社會成本C.私人利益低於社會利益D.私人利益高於社會利益E.某個家庭或廠商的一項經濟活動能給其他家庭或廠商無償地帶來好處15、解決外部性的對策有 ( )。A.征稅B.補貼C.企業合並D.提高利率E.明確產權16、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徵是 ( )。A.競爭性B.非競爭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E.競爭性與非競爭性17、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徵是 ( )。A.競爭性B.非競爭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E.競爭性與非競爭性18、市場不能提供純粹的公共物品是因為 ( )。A.公共物品不具有競爭性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C.有的消費者不需要公共物品D.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E.趈耹逅惽ó "免費搭車"19、按失業產生的原因,我們可將失業分為 ( )。A.摩擦性失業B.結構性失業C.周期性失業D.自願性失業E.季節性失業20、長期中存在的失業稱為自然失業,以下屬於自然失業的是 ( )。A.摩擦性失業B.結構性失業C.周期性失業D.自願性失業E.季節性失業三、判斷題1、在一般的情況下,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國民消費傾向變得越來越小。√×2、西方經濟學家在消費理論中,是從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費關系的。√×3、均衡的國民收入一定等於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4、在兩部門的國民收入中,只有投資和儲蓄相等時,才是均衡的國民收入。√×5、只要投資增加,國民收入就一定成倍地增加,這就是乘數理論所揭示的一般原理。√×6、乘數大小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越大,乘數越大。√×7、在三部門經濟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緩解緊縮性缺口。√×8、在一般的情況下,有稅收的乘數和沒有稅收的乘數相等,稅收的增加不會減少國民√×9、國民收入調節的最終目的是達到社會總需求等於社會總供給。√×10、總需求曲線是反映總需求與利率之間關系的曲線。√×11、總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12、總需求曲線的斜率越大,一定的價格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國民收入的變動越小。√×13、當物價水平變動所引起的總需求變動與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總需求變動在總需求曲線上是不同的。√×14、短期總供給曲線表明總供給與價格水平成同方向變動。√×15、長期總供給曲線垂直於橫軸。√×16、摩擦性失業與勞動力供求狀態相關,與市場制度本身無關。√×17、奧肯定理說明了失業率和總實際國民生產總值之間高度負相關的關系。√×18、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是物價指數。√×19、若1992年為基期,物價指數為100;2002年為現期,物價指數為120,則從1992年到2002年期間的通貨膨脹率為20%。√×20、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又稱供給型通貨膨脹,是指由廠商生產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

G. 西方經濟學答案急求!!

第4個是對的,其他全是錯的

閱讀全文

與2016春季西交國際經濟學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