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名的悖論有哪些 (經濟學 政治學 物理學 心理學 社會學 哲學各舉幾例)
1、「理發師悖論」,又稱為「羅素悖論」,是由數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在1901年提出。悖論內容:一個城市裡唯一的理發師,只會替所有不為自己理發的人理發。那他該不該為自己理發?答案:這個城市不可能存在。因為(1)如果理發師不替自己理發,他需要遵守規則,給自己理發;(2)如果理發師替自己理發,如遵守規則,他不能替自己理發。(這個悖論的出現是由於「懷素合論」對於元素的不加限制的定義。當時的集合論被稱為數學理論的基礎,這悖論的出現直接導致了第三次數學危機,引發現在的公理化集合論,促使數學家認識到將數學基礎公理化的必要性)
2、如果上帝無所不能並在造出我們之前就已經知道我們會做什麼,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夠擁有自由意識呢?答案:這個悖論可以用上帝存在超越時間來解釋——他可以知道未來,就如同他知道過去和現在。正如過去並不幹涉我們的意志自由,未來也不會干涉。
3、一個鱷魚偷了一個父親的兒子,它保證,如果這個父親能猜出它要做什麼,它就會將兒子還給父親。那麼如果這個父親猜「鱷魚不會將兒子還給他」,那麼怎樣?答案:如果鱷魚不還兒子,那麼父親就猜對了,鱷魚就違背了諾言。如果鱷魚將兒子還給他,那麼父親就猜錯了,鱷魚有違背了諾言。
4、一個人回到了過去,在他祖母能遇到祖父之前就殺了他的祖父。這就意味著這個人的父母之中有一個不會出生;依次這個人自己也不會出生;這就意味著他自己沒有機會進行時光旅行回到過去;這就意味著他的祖父依然還活著;這就意味著這個人能構思回到過去,並殺了自己的祖父。答案:當時間旅行者改變了過去的某事的瞬間,那麼平行宇宙就會被切開,這個可以由量子力學來解釋。
5、有一堆1000000顆沙粒組成的沙堆。如果我們拿走一顆沙粒,那麼還是有一堆沙粒;如果我們再拿走一顆沙粒,那麼還是一堆。如果我們就這樣一次拿走一顆沙粒,那麼當我們取得只剩下一顆沙粒時,那麼他還是一堆么?答案:設定一個固定的邊界。如果我們說10000顆沙粒是一堆沙粒,那麼少於10000顆沙粒組成的就不能稱之為一堆沙粒。那麼這樣區分9999顆沙粒和10001顆沙粒就有點不合理。那麼就有一個解決方案了——設定一個可變的邊界,但是這個邊界是多少,並不需要知道。
6、上帝能造出一個重到他自己也舉不起的東西嗎?答案:如果他能,那麼他不能舉起這個東西,就證明他力量方面不是全能的。如果他不能創造出這樣一個東西,就證明他在創造方面不是全能的。最普遍的回答是上帝是全能的,所以「不能舉起」是毫無意義的條件。其他的回答指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矛盾的,就像「正方形的圓」一樣。
2. 經濟學,社會學,哲學
這樣的書有很多,不過,作為入門教材,還是看一下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吧。這是經濟學的入門學科。有了基礎之後,再看一下專業方向的經濟學科,比如說財政學,金融學,等到有一定的功底之後,再看三論也不遲。
3. 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之間的關系有什麼呢
政治會影響經濟狀況和社會情況,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反應社會狀況,而經濟的好壞和社會狀況反過來也會反射出政治的執行狀況以及效果,進而使其進一步的改進。
4. 經濟學定律有哪些
經濟學的定律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知道經濟的一些運轉的法則和規模,這是最重要的
5. 求經濟學,心理學,邏輯學,社會學等的著名理論或效應。
蝴蝶效應,
青蛙現抄象,襲
鱷魚法則,
鯰魚效應,
羊群效應,
刺蝟法則,
手錶定律,
破窗理論,
二八定律,
木桶理論,
馬太效應,
鳥籠邏輯,
破窗效應,
責任分散效應,
帕金森定律,
暈輪效應,
霍桑效應,
習得性無助實驗 ,
證人的記憶,
羅森塔爾效應,
虛假同感偏差
6. 經濟學,社會學和經濟社會學三者理論體系的異同
經濟學的資格比社會學老得多。「政治經濟學」這個詞是由蒙克雷蒂安在1615年引入的,而「社會學」這個詞是孔德在19世紀30年代首次使用的。所以說,社會學與經濟學相比,只能算是後生小輩。而且,經濟學也先於社會學在大學里佔有一席之地。應該說,早期的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卡爾·馬克思和約翰·穆勒能將經濟學與社會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他們對經濟理論和社會制度的見解都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因此可以這么說,他們擁有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的廣博的視角。穆勒認為:「對其他事物一竅不通的人多半不是一個好的經濟學家,各種現象彼此交互作用著,如孤立起來,則不能加以正確的理解…」。但我們的社會學創始人孔德先生對穆勒這種態度並不支持。1830年到1842年間,孔德出版了網路全書式的《實證哲學教程》書中第一次使用了「社會學」一詞。正是通過這本巨著,19世紀的多數學者才漸漸了解了社會學。孔德認為,「社會學」代表了人類知識的最高級階段,在他的框架里,「經濟學」沒有獨立的地盤,他認為經濟學是偽科學。我們的孔德先生還說經濟學是完全無用卻又極其抽象的東西。你看,我們的社會學還立足未穩,就先給自己樹了一個強敵,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社會學的日子並不好過。經濟學家對孔德的著作反應非常強烈,特別在英國。艾爾弗雷德·馬歇爾、約翰·凱恩斯、約翰·尼維爾·凱恩斯和其他著名的經濟學家孔德的批評進行了責備。孔德的觀點被一一質疑。這是在歐洲,但社會學在美國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在19世紀末,社會學家還是沒能讓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研究學科讓大學接受。在1894年,社會學家應該說是受到了「虐待」。在這一年,紐約舉行了一次美國經濟學會議,在這一會議上,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發生了一次嚴重的沖突。經濟學家直言不諱地告訴當時的社會學大家阿爾比恩·斯莫爾和其他與會的社會學家,「沒有得到經濟學家的贊同,社會學家無權為自己在社會科學中圈出一塊地盤」。社會學家明白了,如果沒有經濟學家的支持,他們躋身大學的機會將非常渺茫,因此決定退讓一步。最終,社會學家在大學里設立了自己的學術領域,但代價是讓出了經濟學的論題。所以,曾經雄心勃勃地要綜合所有知識的社會學,那時就變成了一個「打雜的科學」,也就是所謂「Left-over Science」,只能處理一些五花八門的題目:如婚姻、自殺、離異和怪癖行為。真的是好可憐啊!令我們略感欣慰的是,在歐洲,社會學還是比較有面子,雖然只比美國多保持了幾十年,不過也算不錯了。為什麼在歐洲,社會學還有它講話的地方呢?多虧了幾位功力比較深的社會學前輩,比如迪爾凱姆、帕累托(此先生同時也是著名的經濟學家)、韋伯等。特別要說一說韋伯,他一直在試圖保持社會學與經濟學的交流與聯系,他還和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合作過,熊彼特也是在社會學與經濟學都造詣很深的人物。但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韋伯和熊彼特的努力還是沒能挽救經濟學與社會學之間的感情,他們還是越來越疏遠了。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經濟學經歷了一次飛速的數學化過程,而在二戰後,我們的社會學才一般性地採用了定量方法,而數理社會學遲在20世紀60年代才出現。從1930年到1950年,經濟學與社會學實際上已經完全分開了,不像以前,還有些糾纏。而從1950年到1980年這段時期,經濟學家與社會學家沒有交流的情形到了頂峰,除了一個例外,就是哈佛大學在1951年到1956年開設的「經濟行為的社會學分析」的課程。而在20世紀30年代就出現了經濟學帝國主義,經濟學大幅度擴張,到80年代,經濟學已涉足的領域有法律(如科斯)、歷史(如諾斯)、組織理論(如威廉姆森)、社會學(如貝克爾)、教育學(如舒爾茨)以及政治學(如布坎南)。那麼,我們的社會學怎麼辦呢?社會學家看到經濟學家已經騎到他們的頭上,其中的壓力可想而知,他們決定反擊。在20世紀70年代,哈里森·懷特打了一個前鋒,在1979年美國社會學學會的一次會議上,他提交了一份關於「作為社會結構的市場」的研究成果。他說,社會學家也應該涉足經濟問題。在1981年,創建一門全新的經濟社會學的嘗試出現了。我們傑出的格蘭諾維特先生在1985年的一系列著作也是對經濟學家涉足社會學的有力的反應。同樣的進展也出現了在理性選擇社會學方面。到現在,社會學與經濟學已經重視雙方的交流,畢竟我們的社會學也有一百多歲了。
7. 社會學和經濟學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社會學和經濟學的聯系:經濟地位實際上是由社會地位決定的,政治態度基本由經濟地位決定。 也就是說階級最本質的東西是社會分工,也就是在社會協同生產中承擔的主要角色。
社會是由多個團體構成,來共同完成社會中個體生存發展所需要的全部協同任務的一種個體集合。階級是有相同或類似社會地位的人群。這里的社會地位實際上就是社會分工,也就是在協作任務中承擔的主要角色。
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區別:
1、定義不同
社會學:社會學是系統地研究社會行為與人類群體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三四十年代。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
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
經濟學: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2、起源不同
社會學:社會學作為對現代性突出矛盾的回應出現於19世紀。這個現代性矛盾是: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和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個人的世界經驗卻變得越來越分裂和分散。社會學家不但希望了解什麼使得社會團體聚集起來,更希望了解社會瓦解的發展過程,
從而作出「糾正」(這種觀點主要是社會學中塗爾干學派所持的觀點,而其他派別尤其是法蘭克福學派,並不探索對社會的救治,因為他們認為對社會病疾提出的救治方案,往往是以一個小群體的觀念強加到絕大多數人的身上,這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使問題加重)。
經濟學:人類經濟學起源於中國古代以經世致用為代表的價值觀,均富、損有餘而補不足為代表的平等觀,交相利、義利統一為代表的生產關系觀,通功易事為代表的貿易觀,農本工商末為代表的產業觀等等早期經濟思想。
中國古代早期經濟思想雖然比較零散,分見於不同的思想家,但從綜合來看比斯密《國富論》更完整系統,包含了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所有萌芽;從人類經濟學發展的內在邏輯來看,包括斯密《國富論》在內的所有西方經濟學都是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的抽象發展。
中國古代早期經濟思想和後來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為中國經濟學實現更高層次的綜合、建構人類一般的科學經濟學體系打下良好基礎。
3、研究對象不同
社會學:研究對象包括了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會流動、社會宗教、社會法律、越軌行為等,而採取的模式則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
經濟學: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社會經濟發展是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因此主體創造、轉化、實現價值過程中主客體的對稱關系,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規律,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根本規律。
8. 管理學社會學三大定律
1、彼得原理。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員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個員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加速提升到這個高地有兩種方法:一是上面的拉動」,即依靠裙帶關系和熟人等從上面拉;二是自我的推動」,即自我訓練和進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採用的。凡是置身於商業、工業、政治、行政、軍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個人都和層級組織息息相關,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
2、墨菲定律。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選擇,而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作出這種選擇。在事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斯塔普將其稱為墨菲法則」,並以極為簡潔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會出岔子。墨菲法則在技術界不脛而走,因為它道出了一個鐵的事實:技術風險能夠由可能性變為突發性的事實。
3、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也可稱之為官場病」、組織麻痹病」或者大企業病」。它是由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CyrilNorthcoteParkinson)於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中提出的。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9. 經濟學中有哪些重要的效應
1、生活現象的折射——破窗效應
2、天價膠囊——蝴蝶效應
3、新穎效應——專近因效應
4、水煮青蛙屬——青蛙效應
5、靚女促銷——美人效應
6、沙丁魚的天敵鯰魚——鯰魚效應
7、童年賣報紙,少年賣保險——滿意效應
8、窺一斑而見全豹——暈輪效應
9、短板效應——木桶效應
10、國王的賞罰——馬太效應
10. 經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之間的關系
事實上我已經從協同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完全重構了整個社會學。社會是由多個團體構成,來共同完成社會中個體生存發展所需要的全部協同任務的一種個體集合。馬克思和我們傳統的社會制度分類方法其實問題很大,社會生產是由生產資料、生產者、消費者三者構成,沒有理由單獨以生產資料的歸屬作為社會制度劃分依據。 社會制度指的是社會管理權力的掌控方式,與經濟發展水平並無關系。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的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度,而社會分工決定階級成分。階級是有相同或類似社會地位的人群。這里的社會地位實際上就是社會分工,也就是在協作任務中承擔的主要角色。經濟地位實際上是由社會地位決定的,政治態度基本由經濟地位決定。 也就是說階級最本質的東西是社會分工,也就是在社會協同生產中承擔的主要角色。
團體是為完成一類協同任務,而聯合或正式組織起來的一群個體的集合。對一個團體來說,完成協同任務所需要的資源並非都是稀缺的,但是總是存在稀缺的資源?否則任務就成為可以無限執行下去,任務執行規模就可以無限擴張,當擴張或者無限執行後總會達到邊界。此時,要麼原材料是稀缺的,要麼人力是稀缺的,要麼資金是稀缺的,要麼技術是稀缺的,要麼消費者是稀缺的。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完成協同任務獲得物品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群體中間進行分配,所以經濟學的基礎是社會學。決定群體行為的是個體行為。決定個體行為的是個體的心理活動。所以社會學的基礎是心理學。經濟學最本質的基礎是心理學,是人的行為決策理論和模型。而心理學的本質基礎是生物學和不確定信息處理方法。不確定信息處理方法的基礎之一是概率統計學。
歸納一下:從技術層面說,概率統計學=》不確定信息處理方法=》個體行為學(心理學)=》群體行為學(社會學,經濟學),這才是正確的一個遞進關系。從學科角度來說,物理->化學->地質學,氣象學,生物->心理學->人文科學:藝術(音樂,美術,文學等),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