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谷賤傷農微觀經濟學論文

谷賤傷農微觀經濟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17 02:23:11

Ⅰ 急求關於微觀經濟學論文一篇 謝謝~~

大學生移動通訊選擇傾向分析
——中國移動校園成功的經濟學分析
[關鍵詞]需求/機會成本/無差異曲線群/效用/攀比效應/價格歧視
[本文摘要]本文試圖為中國移動在大學校園的成功推廣從微觀經濟學角度提供一種解釋,由此推出具有一定市場勢力的企業採取市場戰略時所需考慮的各種自身和競爭者因素,並由此對移動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及作為市場挑戰者的聯通在大學校園市場的推廣提出自己的建議。
一 問題的提出
現在,我們的大學校園里,手機已經相當的普及。因此,大學生市場也已成為各大公司所爭奪的市場。而在這個市場中有著三個大的具有壟斷勢力的企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由於小靈通在技術上存在差距,所以在這個市場上並不具備很強的競爭力。而在三巨頭壟斷競爭的大學生市場我們發現,移動占據了無可比擬的市場份額,且其在大學生中的品牌知名度達85%,品牌忠誠度更高達到80%,即使聯通公司的資費要低於移動10%左右。移動公司由此獲得了大量的利潤。那麼移動的市場推廣是如何能作到如此成功的呢?接下來,本文將從移動公司自身和競爭者即聯通公司兩個方面來進行解釋。
為了以後分析所需,我們先來看看移動的校園品牌。
2002年3月,中國移動強檔推出了號稱與「全球通」、「神州行」並列的第三大品牌---「動感地帶」:「我的底盤我做主」。 所謂動感地帶,事實上是對傳統移動電信服務的重新定義和包裝,其主要賣點有兩條:一是服務,二是價格。作為服務,動感地帶用戶不僅可以使用除出國漫遊外的所有語音服務,還可以使用移動QQ、無線游戲、手機寵物、娛樂新聞、天氣預報等一系列數據增值業務;作為價格,「動感地帶」不僅免去了用戶基本月租費,而且提供了20元360條簡訊的「超值優惠裝」,從而成功俘獲了一大批追求時尚的大學生用戶。
由於利潤=(P-AC)*Q,所以現在我們應從P和Q兩方面來考慮它的成功。
二 需求
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特定時間內在每一價格下對一種商品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數量。它受到自身價格、相關商品價格、收入水平、偏好、公眾預期等因素的影響。這里的需求是指整個移動通訊市場的需求,而移動公司面對的需求則需要從其自身和競爭者兩方面來分析。
1自身因素
(1)首先,商品自身價格一般來說是於需求呈負相關的。移動公司在進入市場初期就推出了簡訊優惠的推廣手段,這就保證了移動在一開始就吸引了大量學生的需求選擇。而且即使現在看來,移動的資費在激烈的競爭中也在不斷的降低,給予消費者的優惠越來越多,這也就成為移動的用戶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其次,消費者收入水平與一般商品的需求呈正相關,而無庸置疑,大學生們的可以支配的個人收入是在不斷增加的,所以對於通訊業務的需求是在不斷增加的,有更多的學生加入移動消費者的行列;
另外,相關商品的價格尤其是互補品價格的降低也會促進需求的增加。這里指的當然是除CDMA手機之外的各種品牌的手機的價格一降再降,這就促使了移動通訊市場的整體擴大,移動公司分得的市場自然也是增加的。
(2)搭售與廣告
搭售在現實經濟社會中並不少見,更是移動公司增加銷售量的又一重要手段。現在,它與許多主要的手機賣場都建立了合作關系,買手機時會給你提供移動業務的辦理,而且因此可以享受購機優惠,又怎會有人拒絕呢?這樣更是從一開始就占據了先機,增加了銷售量。同時,移動不惜巨大成本來進行廣告宣傳,不僅與邀請符合年輕人形象選擇的周傑倫做代言,更有「校園形象大使」、「街舞大賽」等時尚活動,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的選擇。
2 競爭者狀況
由於我們不考慮電信的小靈通,所以剩下的競爭者只有聯通公司,尤其是它的「up新勢力」。
中國聯通打造了「up新勢力」:「就是要你紅」。其業務涵蓋了GSM、CDMA兩網的業務,以話音及點對點簡訊作為切入點,推出GSM網路如炫鈴、鈴聲下載、如意郵箱、聯通麗音、聊天交友、生活資訊等,而CDMA網路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互動視界、神奇寶典、彩e等CDMA 1X各項增值業務可以選擇,突出CDMA的差異化優勢。產品分為基本包和功能包兩部分,體現「隨心定製,自由組合」的理念,符合青年大學生的通信消費特點及使用習慣,成為大學生通訊市場的又一有力爭奪者。
(1) 效用、無差異曲線群及預算約束線
在這里,我們首先假設消費者偏好的存在,具有完備性,即消費者可以完整的考慮各個品牌的所有業務所能帶來的綜合滿意感。
研究消費者的行為的出發點是慾望,而對慾望的滿足就是效用,或者更確切的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對某種商品或服務的消費中所獲得的滿足程度。效用取決於兩個方面:1)客觀因素,即商品的使用價值;2)主觀因素,即人的主觀心理感受。消費者的行為的出發點和目的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而在一定的收入或支出的水平下,對所消費的不同商品組合具有同等滿足程度的曲線,就是無差異曲線。所以無論中國移動還是聯通,要想獲得市場,就必須從這兩個方面來滿足學生的需求,使其能獲得自身能獲得的最大效用。
1)首先從客觀因素來比較雙方的業務給同學們帶來的實際使用效用。
「動感地帶」在打入校園市場時就抓住大部分學生沒有自己的收入,所以在通訊花費上較為節省的特點,在免月租的同時,享受簡訊包月的優惠。同時推出彩信、飛信、移動QQ等適合年輕學生使用的增值業務,從而更為學生們帶來了「物有所值」的效用。
「Up新勢力」的品牌推廣中,簡訊優惠也作為最大的賣點進行推廣,但與「動感地帶」相比,盡管價格上有些許微弱優勢,卻因網路差、簡訊滯後、時尚性差的缺點而喪失,而且由於「up新勢力」所提供的彩e、神奇寶典等增值業務只能由CDMA網提供,所以無形中使GSM網的用戶因購機成本的存在而喪失這些效用。
所以就雙方的客觀實際效用來講,「動感地帶」更勝一籌。
2)其次從同學們的主觀效用來分析。
動感地帶一出場就想要走進年輕人的生活,並引領他們的生活。從品牌設計開始,動感地帶就力圖接近年輕人的品味,讓其感受到使用「動感地帶」的滿意,也就是效用。同時邀請周傑倫代言讓「動感地帶」人氣飆升,各種時尚的增值業務和會員特權等使同學們加盟「動感地帶」,不再是簡單的打打電話、發發簡訊、玩玩游戲,獲得的是屬於自己的「年輕人的通信自治區」,體味的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良好感覺,從而使 「動感地帶」「新奇、大膽、年輕、時尚、前衛」的訴求點,恰恰符合了大學生內在價值取向,成為其個性的最佳外化表現,給大學生們帶來了主觀上的享受,心理效用大增,從而M-Zone自然成為了他們的傾向性選擇。
相比之下,由於「up新勢力」上述的各種增值業務或因是CDMA網而無法普及或因沒有正確定位和宣傳而沒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同時它又提出「就要你最紅」這樣一個偏指個體的口號, 可是至今都沒有較清晰的業務與之匹配,不能體現「UP新勢力」的獨特性,更與品牌內涵中的團隊精神似有違背,使同學們無法體會到其所宣傳 「自信、創新、分享、團隊」。所以,即使從主觀效用方面來講,聯通也遠無法與移動相匹敵。
所以,聯通唯一能以價格來與移動抗衡的簡訊優惠所帶來的效用已無法彌補增值業務的效用流失,再加上移動的服務越來越好,更為移動用戶增添了無形中的滿足感。表現在無差異曲線群(不同的收入或支出水平,就有不同的無差異曲線,反映在坐標圖上就形成了無差異曲線群。其中,離原點越遠表示效用越大。)上,則u1代表移動業務的效用u2為聯通,u1>u2。
接下來,我們只需考慮預算約束線。預算約束線表示消費者在一定的的收入和價格條件下所能購買的各種商品數量的最大組合。而我們無論選擇移動還是聯通,都必須在預算約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預算約束線是由收入和商品價格兩方面決定,收入增加價格不變或是價格降低收入不變都會使同學們的消費水平提高,表現在預算約束線上就是使MN外移到EF。由於現在大學生能支配的資金增加,同時移動通訊的價格一直在降,兩方面因素都導致了預算約束線的外移,與u2相切於B時得到消費者選擇的均衡點,取得最大效用。
(2)機會成本
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了機會成本的問題,在這里,我們先來看一個經濟學小故事,它講的是:喬丹能用2小時修剪完自家草坪,而他的鄰居女孩珍妮用4小時修剪完他家的草坪,所以喬丹在這件事上有絕對優勢。那麼,喬丹應該為自己家修剪草坪嗎?若他自己修剪,那麼他就會失去這兩小時參加廣告代言或是球賽所帶來的收益。這說明:從事任何活動,要得到任何東西,都要付出相應的成本,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原理呢?因為人的需求是無限的,而資源是稀缺的,有限的。資源有多種用途,把資源用與一種用途就要放棄其他用途。所謂機會成本,是指把某種資源投入某一特定的用途時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動感地帶」早「up新勢力」幾年進入大學生市場,已憑借初期的優惠簡訊業務占據九成的學生用戶,而且為與小靈通、聯通競爭,移動更是不惜做出大量優惠,因此,若有同學考慮轉網,一是要冒者金錢的損失,即使是轉向較為便宜的聯通,也還要冒著同學、朋友間聯系的減少的風險。在「Up新勢力」在校園進行推廣時就經常遇到這樣尷尬的情況:一個同學在促銷人員的苦苦勸說下終於同意轉網,但是他周圍的同學都會以不再發簡訊給他相威脅,因為網間的簡訊價格要高的多。這樣,聯系的減少,無形中就轉變成聯通用戶的潛在的機會成本之一。
同時,由於聯通在時尚業務和各種校園活動等方面不及移動,所以對於追趕時尚的大學生來說,這些無法享受的活動和業務就成為另一部分機會成本。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早期就使用「up新勢力」還是現在選擇轉網,對同學們來說,其機會成本都是巨大的,導致我們使用聯通的總成本加大,成為我們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攀比效應
攀比效應是一種連帶外部正效應,在這種效應之下,消費者往往希望可以擁有一件幾乎人人都有的產品,對自己有多大用處不一定,但是一定不能夠落後,它是和流行和潮流聯系在一起的。攀比效應在整個經濟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小到孩子的小玩具,如芭比娃娃,大到如今仍十分紅火的汽車業。而由於整個市場的需求是多個個體消費者需求之和,所以攀比效應在影響單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的同時,也對整個市場需求的分配產生了影響。
本文所談到的大學生選擇「動感地帶」的原因,我想應該也包括這種心理和行動上的攀比效應吧。
因為「動感地帶」早期在大學校園市場的成功,使九成的學生成為其用戶,加上移動邀請周傑倫作為其代言人,贊助「音樂盛典」、舉辦「街舞大賽」等,成功的讓使用移動的「動感地帶」成為大學校園的一種潮流和時尚,談論各種時尚的數據業務更是一個流行話題。正因如此,使後期同學們在選擇移動通訊業務時,由於不願被人認為是落後一族而更傾向於使用人數大大占優的「動感地帶」而放棄了聯通的「up新勢力」,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很有利於移動的循環,使得在後期消費者的爭奪中,移動憑借這樣一種效應占據了用戶的心理偏好,從而搶佔了大學生市場的絕大部分需求。與之相比,聯通一方面因為進入較晚而失了先機,另一方面更由於宣傳與推廣上的不力導致同學們心理上有了一種使用聯通是一種不夠時尚的表現,從而更陷入一種不利循環之中,進而喪失競爭的優勢。
三 價格歧視
作為移動通訊的三巨頭之一,移動公司無疑具有影響市場的能力,所以具有在MC之上定價的市場勢力,再加上在網路建好後,每增加一個用戶,其邊際成本MC幾乎為零,使得移動公司的定價有了更充足的空間。
1)首先,提出消費達到不同的數量就給予不同的優惠,如預存100送360元等活動。這樣就實現了二級價格差別,即對於相同的商品和服務,根據消費量的不同而劃分不同的等級。
2)各種業務都有不同的制定組合,同時即使對學生來說,也有「動感地帶」、「神州行遊子卡」等適合不同消費需求的業務,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選擇,從而實現了三級價格歧視。
移動公司成功運用了二級和三級價格差別,從而占據了大量的消費者剩餘。而且也使不同需求的同學更好的得到滿足。
四 建議
1首先,對於移動公司來說,繼續採取這些成功的措施來保持市場佔有率上的領先地位,除此之外,為了更好的與聯通競爭低端用戶,可以考慮把價格再降一下,因為對其來說網路一旦建好,每增加一個用戶其MC=0。
2 我們主要還是從中學習其成功經驗,從而增強像聯通這樣的較為乏力的市場挑戰者的競爭力,推動市場競爭機制的完善,打破某一家強大的壟斷。
所以,以上部分,本文嘗試從效用曲線、機會成本、攀比效應等幾方面來對「動感地帶」壓制「up新勢力」的經濟現象進行了分析,據此對聯通的企業、品牌的市場推廣作出以下幾點改進建議:
首先,我們可以注意到,同學們所考慮的無論是機會成本還是攀比心理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聯通公司給消費者的效用不夠,無法作到效用的最大化。所以,改善這種劣勢的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提高效用。
第一 就是突破技術障礙,提高兩網尤其是GSM網的質量,推出更多能與移動相抗衡的業務,同時努力降低CDMA手機的成本,促進普及,使用戶可以追求到更多實用價值,從而實現客觀效用的提高。
第二 考慮增加主觀滿意度。這首先建立在客觀效用提高的基礎上,除此之外,更多的時尚校園文化活動和更貼心的服務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通過加強宣傳運用廣告和搭售手段,一方面使更多的同學接受其 「創新、自信、分享、團隊」理念,同時通過捆綁來增加銷售量,當然售機價格上必須比移動公司有更大的優惠才行。
最後,我們也不可以忽視價格對於需求的重要影響。所以,應當繼續保持資費便宜10%的現狀,應用需求的交叉彈性,憑借其對移動部分業務的替代性來搶占低端用戶,這樣,至少可以在近期內吸引一部分學生,減少轉網情況的發生。

[參考文獻]: <Mi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本文所給出的是本人基於淺顯的經濟學觀點上的幾點分析和建議,由於學識有限,若有錯誤,敬請老師予以改正。)

Ⅱ 如何認識谷賤傷農菜貴傷農寫2500字議論文

那你就要做點調查工作,就是上網看看去年免費發蘿卜的蘿卜哥還有免費發白菜的事來找論點吧。

Ⅲ 以經濟學理論來分析谷賤傷農的道理

1、從價格彈性分析「谷賤傷農」:

「谷賤傷農經濟學原理」是指糧食獲得豐收不僅不能使農民從中獲益,反而還會因為糧食價格的下降而導致收入降低,用經濟學原理解釋,根本原因在於農產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價格彈性的商品。

設D表示農產品的需求曲線,它的需求價格彈性小於 1。

農民種糧的利潤受到糧食供求關系的影響,而糧食需求缺乏彈性。當農民豐收時,供給曲線從 S1 的位置移動到 S2 的位置,農產品的均衡價格從 P1降低到 P2,在豐產前農民的收入是圖中的矩形 P1 A Q1 O 的面積,豐產後農民的收入是圖中的矩形 P2 B Q2 0 的面積。

由於需求價格彈性小於1,豐產後價格降低的幅度 P1、P2 大於市場對農產品需求量上升的幅度 Q1、Q2,從而矩形 P1 A Q1 0 的面積大於矩形 P2 B Q2 0 的面積,即農民的收入減少了,總收入的減少量為矩形 P1 A Ql O 與矩形 P2 B Q2 0 的面積差。

由上分析可知需求價格彈性小是導致 「谷賤傷農」現象的主要因素。

3、從恩格爾曲線分析「谷賤傷農」:

糧食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這就決定了糧食的可替代性非常差。同時,一般人們會先留出購買糧食的錢再做其他消費規劃。即使糧價降低,也不太可能刺激消費,同樣,糧價上漲也很難削減需求。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糧食支出在商品,糧價的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不大。所以當糧食價格下降、需求量又沒有相應增加時,以賣糧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民就會面臨收入降低的問題。

而且,由於糧食的生產周期比較長,農民很難通過減少種植來及時控制供給,利用市場供求關系變化抬高糧食價格,這時就會產生「谷賤傷農」的問題。

(3)谷賤傷農微觀經濟學論文擴展閱讀

「谷賤傷農」解決參考措施:

1、制定農業保護政策

除了繼續實施財政扶持、稅收優惠政策外,可制定各種農產品的最低保護價,即支持價格。

2、建立農產品期貨市場

農產品期貨市場上買賣的是未來的農產品,要想使這種對未來的農產品買賣中獲利,就必須對農產品在未來的價格作出准確預測。

3、調整結構,創新增值點,增加農民收入

農產品產量提高,農民收入卻不能同步提高,這是經濟學的悖論。實踐證明,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就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4、引導農業生產,廣開農產品銷售渠道

各地商貿部門應充分發揮自己市場信息靈的特點,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生產品種結構,增強市場的適應性。

Ⅳ 用需求彈性理論解釋谷賤傷農,薄利多銷的論文

谷賤傷農的道理十分簡單,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經濟學為何物的農民也會解釋:因為糧食太多,賣不上價錢,糧食多和糧食少的年份收入相當但是投入卻大得多,不劃算。
這么簡單的道理到了經濟學中就變得神秘兮兮,屬於大學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東東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p57)的一段專門討論「谷賤傷農」問題的論述:
「谷賤傷農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說法,它描述的是這么一種經濟現象: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卻反而減少了。這種似乎難以理解的現象,可以用彈性原理加以解釋。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農產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價格彈性的商品,以圖2-24具體說明。圖中的農產品的需求曲線D是缺乏彈性的。農產品的豐收使供給曲線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下,農產品的均衡價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由於農產品均衡價格的下降幅度大於農產品的均衡數量的增加幅度,最後致使農民總收入量減少。總收入的減少量相當於圖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積之差。

The picture is:

類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樣由於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農產品均衡價格數量的減少幅度將小於由它所引起的均衡價格的上升幅度,最後導致農民的總收入量增加」。

下面對此段論述進行一個評論:
描述的事實對象「谷賤傷農」,其前提是蘊含的「豐收」,如果不是豐年,谷賤也會傷農,但大家認為正常。所以豐收是這個話題的特定前提。
豐收,到底在供求理論看來應該意味著什麼?顯然,應該是「供給量」增加了。但是我們奇怪的是,農民是糧食的供應商,供給量增加引起的問題為何不用供給的價格彈性來解釋卻要用需求的價格彈性來解釋?同時,我們從「谷賤傷農」和隱藏條件「豐收」,根本無法得到需求量如何變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線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條件,但這已經不是題中之意了。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說「農產品的豐收使供給曲線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這就非常奇怪了。根據課本前面的敘述,需求線平移是價格不變時其它因素變化造成需求量的變動,這個其它因素包不包括供給量則閉口不談;而供給線的平移卻是需求不變時供給的變化造成的。單從文字表述就顯然缺乏對稱性,道理上更是胡扯八道。為何需求線的平移不是在供給不變時需求量的變化造成的?為何供給線的平移不是在價格不變時其它因素變化造成的?豐收是供給量增加的意思,供給量的變化為何不是點在一條供給線上的移動,卻變成了供給線的平移?如果供給變化會導致供給線平移,那麼供給線是干什麼用的?什麼情況下它才是點在線上的移動?
如果需求不變時供給變化會造成供給線平移,反過來說,就是需求不變供給也不變時供給線就不動,那麼我們要問:供給線究竟是反映什麼變化的?供給和需求都不變時豈不是只剩下一個價格因素了?一個因素還談什麼曲線?
可能有人會說:你沒有弄懂需求變化和需求量變化、供給變化和供給量變化的差異。非也。這是個學術陰謀。在極易混淆的概念之上,完全應該將供求變化另起一個稱謂,比如就叫做「需求線的移動」和「供給線的移動」就明明白白,對於三個變數Qs、Qd、P,我們利用三維圖形,很容易討論三者關系和線、面的移動,沒必要將注意力陷在人為的概念區分上。這種「A的變化不是A的量的變化」的彎彎繞邏輯不過是為胡扯八道找一個方便而已。
據此邏輯,我們可以造出更多所謂「知識」:勞動變化了不是勞動量變化了、價值變化了不是價值量增加或減少了、價格變化了不是價格值變化了、高變化了不等於高度變化了……讓博士也難以畢業的!
其三,文中說「圖中的農產品的需求曲線D是缺乏彈性的」,這種表述的含義就是曲線D就是一條缺乏彈性的曲線。但是我們可以證明,對於任何一條直線型的需求曲線上都同時有三種彈性存在。證明如下:
需求的價格彈性e=-(dQ/dP)×P/Q,將需求函數Qd=α-βP代入,就可以得到
e=α/Qd-1
令e=1,即α/Qd-1=1,即Qd=α/2,代入需求函數,得到P=α/2β,即在此點上是單位彈性的。
同樣有,e>1時,P>α/2β,富有彈性,而e<1時,P<α/2β,缺乏彈性的結論。
這在圖形上表示為,在Qd的取值范圍(0,α)的一半之處的彈性為1,此點向左則為富有彈性,此點向右則為缺乏彈性。但是無論怎樣,任何一條直線的需求曲線按照其價格彈性的定義,必定同時存在三種價格彈性。(其實教材中p42頁圖2-13a已經給出了這個三段圖,但是不知道為何前面講解時卻要列舉幾種不同彈性的線形。要知道不存在只有一種彈性的需求線)
那麼,再看回上面的論述,我們怎麼知道兩個均衡點E1、E2所在的位置都是處於缺乏彈性的區段呢?從圖中看它還恰恰是跨越單位彈性點的,這只能說明作者本身腦子里根本沒有「任何需求線都是三種彈性」的概念。
如何產品,如果可以畫出需求曲線,必然同時具有三種彈性。「農產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價格彈性的商品」的說法是毫無道理的無稽之談。
其四,豐收時如果谷一定賤,顯然依據是「物以稀為貴」的反面即「物以淫為賤」。但是「物以淫為賤」的數學表示恰恰是供給線是負斜率的,而非正斜率的,其形狀應該和需求線相同才能描述「供給量增加價格下降」,即和供給定律是矛盾的。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見解是物以稀為貴和物以淫為賤都是對的,而與之矛盾的供給定律是錯誤的,錯誤的原因是倒因為果。但是總是有人認為可以倒因為果或者說供求和價格可以互為因果。那麼不妨解釋一下這個問題的根源何在。
或許能夠推翻「物以稀為貴」之說?俺可是將這五個字稱為經濟學第一定律呢。
其五,至於「在歉收的年份,同樣由於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農產品均衡價格數量的減少幅度將小於由它所引起的均衡價格的上升幅度,最後導致農民的總收入量增加」之說就更加不敢苟同了。俺是農村長大的,知道農民都希望豐收,沒有希望歉收的。
高教授應該向國務院解釋這件事:是否要通過減少糧食產量的措施來提高農民的收入?國家一方面要提高農民收入,一方面要增加糧食產量,這種想法是否一廂情願的自我矛盾或者是違背經濟學規律的。

其實,谷賤傷農的「賤」不是價格一般的降低,而是指降到低於成本的水平。價格的波動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在成本之上,就必有利潤,只要有利潤,就是產量越大越好,這就是農民總是希望豐收的原因。如果賤是指價格低到成本之下,那麼「谷賤傷農」的道理不僅僅是對「谷」適用,而是對一切產品都一樣。
現實中的谷賤傷農多是由於政府強行以低價征購糧食對農民造成的政策性硬傷,此中沒有太多經濟學的道理好講的。

Ⅳ 從微觀經濟學角度分析谷賤傷農政府應該怎麼辦

對策:
1,加快糧食等農產品產業化發展,延長糧食產業鏈,提高糧回食附加值,重點抓好對糧食進行答深加工.

2,由政府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生產結構,限制某些農產品的產量.

3,加強科學研究工作,擴大農產品的用途.

4,由政府收購,儲存起來供出口或將來試用.

Ⅵ 用微觀經濟學的知識解釋谷賤傷農與薄利多銷

谷賤傷農
農產品的需求曲線低是缺乏彈性的。農產品的豐收使供給曲線向右上專方移動,在缺乏彈性的屬需求曲線的作用下,農產品的均衡價格曲線向右下方移動。由於農產品的均衡價格的下降幅度大於農產品的均衡數量的增加幅度。最後致使農民的總收入減少。

薄利多銷
實行薄利多銷的商品,必須滿足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系數減銷售量增長率後的數值必須大於1。對於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來說,當該商品的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從而銷售量)增加的幅度大於價格下降的幅度,所以總收益增加。

Ⅶ 用微觀經濟學的觀點解釋谷賤傷農

主要原因是農產品的需求彈性比較小,當農產品豐收的時候,農產品的回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像右答下方移動,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上升,但是由於價格下降導致的收益下降多於銷售數量上升導致的收益上升,所以總的收益是下降的,因而是谷賤傷農。

Ⅷ 谷賤傷農的經濟學原理圖文並茂

1.「谷賤傷農」及糧食豐收反而會帶來農民收入下降,是風調雨順是,農民收獲的糧食數量加,但賣糧收入反而減少的現象。其經濟學邏輯是——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糧食豐收使得糧食價格下降,並且糧食價格下降程度大於糧食產量增加程度。

2.「谷賤傷農」經濟學分析——其根本原因在於農產品往往是需求彈性的商品,以下圖來說明。

圖中農產品的需求曲線D是缺乏彈性的。農產品的豐收使供給曲線由S位子向右平移到S',缺乏需求彈性的需求曲線作用下,農產品德均衡價格大幅度地有p1下降為p2。由於農產品均衡價格下降幅度大於農產品的均衡數量增加幅度,最後導致農民總收入量減少,總收入的減少量相當於矩形OP1E1Q1和OP2E2Q2面積之差。

(8)谷賤傷農微觀經濟學論文擴展閱讀

政府在農業領域可以發揮的作用

  1. 政府對糧食收購提供支持價格,糧食的豐收反而會降低農民的收入,這會降低農民生產積極性,所以在豐收是,為了避免價格大幅度下降,政府設定糧食收購保護價。這就保證了農民可以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糧食,從而使得糧食豐收的農民獲得較高的收入,保證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2. 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政府可以採取直接補貼的形式,對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民進行財政補貼,這種補貼實質上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成本。農民不會因為糧食豐收反而收入減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農民未來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閱讀全文

與谷賤傷農微觀經濟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