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試題及答案
《西方經濟學》試卷A
姓名:
一、名詞解釋(15』)
1.需求:
2.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
3.公共物品:
4.GDP:
5.貨幣政策:
二、單項選擇題(40』)
6.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是 【 】
A.收入問題 B.就業問題
C.價格問題 D.消費問題
7.王女士某月收入為2000元,最有可能作為此月需求的是 【 】
A.購買價值3500元手機一台 B.購買價值500元的女裝一套 C.購買價值200元的金利來領帶十條 D.去駕校學車,費用為3000元
8.如果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乙產品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則 【 】
A.乙是甲的替代產品 B.乙是甲的連帶產品
C.甲的需求減少,乙的供給量增加 D.甲的供給減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給增加,需求增加,將導致均衡數量 【 】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確定
10.在一條等產量曲線的不同點上,要素的邊際替代率 【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為零 D.可能不同
11.在價格不變條件下,總收益曲線是一條 【 】
A..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 B.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水平的直線 D.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
12.完全競爭的市場特點是 【 】
A.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 B.廠商進出行業全自由
C.所有廠商的產品是「同質的」 D.以上都正確
13.完全競爭情況下,廠商的長期均衡中 【 】
A.超額利潤逐漸增加 B.虧損逐漸減少
C.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D.既無超額利潤,也無虧損
14.下列闡述不正確的是 【 】
A.汽車噪音對他人的影響被稱為外部不經濟
B.如果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經濟
C.社會成本的均衡價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經濟不會導致市場失靈
15.下列屬於注入的是 【 】
A.儲蓄 B.稅收 C.進口 D.出口
16.下列不屬於政府的轉移支付的是 【 】
A.社會保障金 B.國防經費
C.企業救濟金 D.兒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屬於要素收入的是 【 】
A.工廠發放給工人的加班補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股東紅利 D.資本折舊
18.當就業量等於潛在就業量時,失業率 【 】
A.等於零 B.大於自然失業率
C.小於自然失業率 D.等於自然失業率
19.古典貨幣數量理論認為,導致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 【 】
A.貨幣供給量增加 B.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價指數上升 D.國民收入增加
20.新劍橋學派認為發生「滯脹」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府過度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結果 B.赤字財政和通貨政策的結果
C.赤字財政和通貨政策的結果 D.以上都是
21.根據儲蓄函數關系,引起儲蓄增加的因素是 【 】
A.收入增加 B.價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預期收入減少
22.根據貨幣需求理論,不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是 【 】
A.債券的預期收益 B.物品和勞務的相對價格
C.一般物價水平 D.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23.假定某國的農業生產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麼 【 】
A.該國不會進口食物 B.該國將出口食物
C.根據此假設仍不能決定該國出口或進口食物
D.該國因生產自給而不能從貿易獲得好處
24.對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貨幣來講,如果人民幣的匯率上升,
則美元的匯率將 【 】
A.上升 B.下降 C.無法確定 D.不變
25.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匯率 【 】
A.絕對固定,沒有波動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C.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地決定
D.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隨一種貨幣或幾種貨幣進行浮動
三、計算題:(15』)
26.已知消費函數為C=60+0.8Y,投資為自主投資,I=50,求:
(1) 均衡的國民收入Y為多少?
(2) 如果投資變為I=100,均衡的國民收入變為多少?
(3) 投資乘數K為多少?
四、論述題:(30』)
27.試述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15』)
28.試述用GDP(或GNP)來衡量經濟成果會有哪些缺陷?(15』)
《西方經濟學》試卷A答案
姓名:
一、名詞解釋(15』)
1. 需求:消費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下願意而且能夠
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數量。
2.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是MR=MC,據此確定產量,把該賺到的利潤
都賺到,實現利潤最大化。
3.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
4.GDP:按國土原則計算的一定時期內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
5.貨幣政策:政府根據宏觀經濟調控目標,通過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
和信用規模管理來調節信貸供給和利率水平,以影響和調節宏觀
經濟運行狀況的經濟政策。
二、單項選擇題(40』)
6.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是 【 C 】
A.收入問題 B.就業問題
C.價格問題 D.消費問題
7.王女士某月收入為2000元,最有可能作為此月需求的是 【 B 】
A.購買價值3500元手機一台 B.購買價值500元的女裝一套
C.購買價值200元的金利來領帶十條 D.去駕校學車,費用為3000元
8.如果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乙產品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則 【 B 】
A.乙是甲的替代產品 B.乙是甲的連帶產品
C.甲的需求減少,乙的供給量增加 D.甲的供給減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給增加,需求增加,將導致均衡數量 【 B 】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確定
10.在一條等產量曲線的不同點上,要素的邊際替代率 【 D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為零 D.可能不同
11.在價格不變條件下,總收益曲線是一條 【 D 】
A..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 B.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水平的直線 D.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
12.完全競爭的市場特點是 【 D 】
A.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 B.廠商進出行業全自由
C.所有廠商的產品是「同質的」 D.以上都正確
13.完全競爭情況下,廠商的長期均衡中 【 D 】
A.超額利潤逐漸增加 B.虧損逐漸減少
C.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D.既無超額利潤,也無虧損
14.下列闡述不正確的是 【 D 】
A.汽車噪音對他人的影響被稱為外部不經濟
B.如果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經濟
C.社會成本的均衡價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經濟不會導致市場失靈
15.下列屬於注入的是 【 C 】
A.儲蓄 B.稅收 C. 出口 D. 進口
16.下列不屬於政府的轉移支付的是 【 B 】
A.社會保障金 B.國防經費
C.企業救濟金 D.兒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屬於要素收入的是 【 C 】
A.工廠發放給工人的加班補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 資本折舊 D. 股東紅利
18.當就業量等於潛在就業量時,失業率 【 D 】
A.等於零 B.大於自然失業率
C.小於自然失業率 D.等於自然失業率
19.古典貨幣數量理論認為,導致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 【 A 】
A.貨幣供給量增加 B.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價指數上升 D.國民收入增加
20.新劍橋學派認為發生「滯脹」的主要原因是 【 B 】
A.政府過度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結果 C.結構失業的結果
B.赤字財政和通貨膨脹政策的結果 D.以上都是
21.根據儲蓄函數關系,引起儲蓄增加的因素是 【 A 】
A.收入增加 B.價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預期收入減少
22.根據貨幣需求理論,不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是 【 B 】
A.債券的預期收益 B.物品和勞務的相對價格
C.一般物價水平 D.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23.假定某國的農業生產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麼 【 C 】
A.該國不會進口食物 B.該國將出口食物
C.根據此假設仍不能決定該國出口或進口食物
D.該國因生產自給而不能從貿易獲得好處
24.對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貨幣來講,如果人民幣的匯率上升,
則美元的匯率將 【 B 】
A.上升 B.下降 C.無法確定 D.不變
25.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匯率 【 B 】
A.絕對固定,沒有波動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C.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地決定
D.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隨一種貨幣或幾種貨幣進行浮動
三、計算題:(15』)
26.已知消費函數為C=60+0.8Y,投資為自主投資,I=50,求:
(1) 均衡的國民收入Y為多少?
(2) 如果投資變為I=100,均衡的國民收入變為多少?
(3) 投資乘數K為多少?
(1)Y=C+I=60+0.8Y+50,
Y=550
(2) Y=C+I=60+0.8Y+100,
Y=800
(3) MPC=0.8,K=1/(1-MPC)=5
四、論述題:(30』)
27.試述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15』)
第一, 正常利潤是企業家才能的報酬;
第二, 由創新產生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大膽創新;
第三, 由風險產生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勇於承擔風險;
第四, 追求利潤使企業降低成本,有效利用資源;
第五, 社會以利潤引導投資,使投資與資源配置符合社會需要。
28.試述用GDP(或GNP)來衡量經濟成果會有哪些缺陷?(15』)
第一, 難以全面衡量經濟成果;
第二, 不能全面反映人們的福狀況;
第三, 地下活動有合法與非法之分;
第四, 不能說明是什麼產品和勞務;
第五, 不能反映生活質量水平。
⑵ 跪求西方經濟學簡答題答案:簡要說明乘數理論的內容並加以分析。急!急!考研在即!
凱恩斯在消費傾向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乘數理論,乘數理論的經濟含義可以歸結為,投資變動給國民收入帶來的影響,要比投資變動更大,這種變動往往是投資的變動的倍數。通過乘數原理,凱恩斯得到了國民收入( Y )與投資量( I )之間的確切關系,將其經濟理論導向經濟政策,並指導經濟實踐。
貨幣效用的乘數理論
1. 乘數指自發性支出增加一倍所導致的均衡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
2. 投資乘數指投資增加一倍所導致均衡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 ki =Δy/Δi
3. 乘數原理:投資增加引起的國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投資增加量的若干倍 。
凱恩斯的著作:指貨幣的作用被逐層放大,產生了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的效益。
——什麼是「乘數」?在宏觀經濟學中,乘數有廣義上和狹義上兩種含義:
廣義含義,是指均衡國民收入的變化量與引起這一變動的變數的變化量之間的比率。
狹義含義,特指投資乘數,即在一定的邊際消費傾向條件下,投資的增加(或減少)可導致國民收入和就業量若干倍的增加(或減少)。收入增量與投資增量之比即為投資乘數。
以公式表示為:K=△Y/△I 。
其中,K表示乘數,△Y表示收入增量,△I表示投資增量。同時,由於投資增加而引起的總收入增加中還包括由此而間接引起的消費增量(△C)在內,即△Y=△I +△C,這使投資乘數的大小與消費傾向有著密切的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可用數學公式推導如下:
K=△Y/△I=△Y/(△Y-△C)=1/(1-△C/△Y)
其中, △C/△Y為邊際消費傾向。
由上式可見,邊際消費傾向越高,投資乘數越大,反之則投資乘數越小。
乘數作用條件:社會上各種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乘數的經濟意義:經濟各部門密切相連,一個部門、產業投資的增加,也會在其他部門引起連鎖反應;收入的增加會持續帶來需求的增加。
乘數作用的雙重性:總需求增加,引起國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
總需求減少,引起國民收入大幅度的減少。
——理解什麼是「乘數效應」
一、什麼是乘數效應?乘數效應包括正反兩個方面。當政府投資或公共支出擴大、稅收減少時,對國民收入有加倍擴大的作用,從而產生宏觀經濟的擴張效應。當政府投資或公共支出削減、稅收增加時,對國民收入有加倍收縮的作用,從而產生宏觀經濟的緊縮效應。
二、乘數效應的類型 1、投資或公共支出乘數效應它是指投資或政府公共支出變動引起的社會總需求變動對國民收入增加或減少的影響程度。一個部門或企業的投資支出會轉化為其他部門的收入,這個部門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儲蓄後用於消費或投資,又會轉化為另外一個部門的收入。如此循環下去,就會導致國民收入以投資或支出的倍數遞增。以上道理同樣適用於投資的減少。投資的減少將導致國民收入以投資的倍數遞減。公共支出乘數的作用原理與投資乘數相同。
2、稅收乘數效應它是指稅收的增加或減少對國民收入減少或增加的程度。由於增加了稅收,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就會下降。一個部門收入的下降又會引起另一個部門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環下去,國民收入就會以稅收增加的倍數下降,這時稅收乘數為負值。相反,由於減少了稅收,使私人消費和投資增加,從而通過乘數影響國民收入增加更多,這時稅收乘數為正值。一般來說,稅收乘數小於投資乘數和政府公共支出乘數。
3、預算平衡乘數效應
預算平衡乘數效應,指的是這樣一種情況:當政府支出的擴大與稅收的增加相等時,國民收入的擴大正好等於政府支出的擴大量或稅收的增加量,當政府支出減少與稅收的減少相等時,國民收入的縮小正好等於政府支出的減少量或稅收的減少量。
三、乘數效應的運用比如激勵政策來說,管理者採取了諸如結果激勵方法,或者過程激勵方法,但是最好的結果也可能只是對某些具體的行為產生效果,而持續的激勵或者自發的激勵效果卻不可能實現。這裡面,管理者希望能夠實現一個乘數效應,即一種措施產生多重效果。
管理者當然也希望使管理能達到乘數效應。但是這里要注意一個問題,乘數效應不是一勞永逸。乘數效應是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在裡面的。只有這些相應的配套措施發揮了功效,乘數效應才可能發生功效的。所謂的配套措施是使當初的措施的效果進一步發揮的配套措施,比如管理中的激勵措施,如果單純的激勵是不可能在沒有激勵的情況下繼續發揮作用的。必須要相應的比如企業文化等的配套才可以的。只有做好相應的這些措施效果才可能發揮的。
⑶ 西方經濟學乘數問題求教
那麼同樣的問題是既然60進制是如此是習慣了,也很好用,那麼為什麼1秒等於1000毫秒?
⑷ 西方經濟學題目
從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世界經濟出了嚴重的問題。這么多經濟學家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呢?經濟學家用任何經濟理論也解決不了當今經濟問題。問什麼?只能哈哈了。經濟學解決不了經濟問題。解決經濟問題的唯一方法只有一種就是政治+武力。這就是每當發生大的金融危機時都會發生戰爭
⑸ 求西方經濟學的習題和答案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
1.反方向
2.需求量的變動 需求的變動
3.富有
4.Px•Qx+Py•Qy=M MUx/Px=MUy/Py=Mum
5.收益遞增
6.最低
7.等於
8.價格調節
9.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10.G=S/C
11.右下方 反方向
12.法定準備率
13.需求管理 供給管理
14.增加 改善)
二、單項選擇題(在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一項正確的,並將正確答案的標號填在題後的括弧內。每小題1分,共10分)
1.B 2.C 3.C 4.C 5.A 6.A 7.A 8.D 9.D 10.C
三、判斷正誤題(正確的命題在括弧里劃「√」,錯誤的命題在括弧里劃「×」。
每小題2分,共20分)
1. × 2.× 3.× 4.√ 5.√ 6.× 7.× 8.√ 9.√ 10.×
四、計算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某企業產品價格彈性系數在0.5-2.0之間,如果明年把價格降低10%,銷售量預期會增加多少?(5分)
解:根據公式:
當 =-0.5時,
當 =-2.0時,
因此,銷售量預期會增加5%-20%之間。
2.當自發總支出增加80億元時,國內生產總值增加200億元,計算這時的乘數、邊際消費傾向、邊際儲蓄傾向。
(1)乘數a=國內生產總值增加量/自發總支出增加量=200/80=2.5。
(2)根據公式a=1/(1-c),已知a=2.5,因此,邊際消費傾向MPC或c=0.6。
(3)因為MPC+MPS=1,所以MPS=0.4。
五、問答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等產量線的特徵是什麼?
(1)等產量線是表示兩種生產要素的不同數量的組合可以帶來相等產量的一條曲線(3分)
(2)等產量線的特徵主要有:(12分)
第一,等產量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線,其斜率為負值。
第二,在同一平面圖上可以有無數條等產量線。離原點越近的等產量線代表的產量水平越低,離原點越遠的等產量線代表的產量水平越高。
第三,在同一平面圖上,任意兩條等產量線不能相交。
第四,等產量線是一條凸向原點的線。
2.說明自然失業與周期性失業的差別是什麼?
(1)自然失業是指由於經濟中一些難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業。周期性失業又稱為總需求不足的失業,是由於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
(2)自然失業是長期現象,周期性失業是短期現象。
(3)原因不同。引起自然失業的原因主要包括正常的勞動力流動(摩擦性失業)和一些制度因素(結構性失業)。引起周期性失業的主要原因是總需求不足。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兩種互補商品之間價格與需求成 變動。
2.同一條需求曲線上的移動稱為_____,需求曲線的平行移動稱為_________。
3.能夠做到薄利多銷的商品是需求_________彈性的商品。
4.用公式表示消費者均衡的限制條件和均衡條件:_______、_____。
5.適度規模就是指生產規模的擴大正好使_________達到最大。
6.長期邊際成本曲線與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相交於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_____點。
7.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平均收益 邊際收益。
8.市場失靈指在有些情況下僅僅依靠____並不能實現資源配置最優。
9.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稱為____,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稱為___。
10.哈羅德模型的基本公式是__。
11.總需求曲線是一條向___傾斜的曲線,這表明總需求與物價水平成___變動。
12.中央銀行規定的銀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備金與存款的比率稱 。
13.在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______政策、______政策,以及國際經濟政策。
14.在開放經濟中,出口的增加會使均衡的國內生產總值____,貿易收支狀況__。
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標號填在題後的括弧內。每小題2分,共20分)
1.微觀經濟學的中心是:( )
A.價值理論
B.價格理論
C.生產理論
D.分配理論
2.農產品市場上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的原因必定是( )
A.人們的收入增加
B.更多的土地被用於修建高速公路
C.開發出了高產的新品種
D.農民大量流入城市工作
3.如果一種商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為2,價格由1元上升到1.02元會導致需求量:( )
A.增加4%
B.增加2%
C.減少4%
D.減少2%
4.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發生作用的前提是:( )
A.所有生產要素投入同比例變動
B.生產技術發生重大變化
C.生產技術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D.生產要素價格不變
5.經濟學家認為,工會的存在是:( )
A.對勞動供給的壟斷
B.對勞動需求的壟斷
C.對勞動供求雙方的壟斷
D.對勞動的供求都無影響
6.在下列情形中,應該計入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是:( )
A.當年生產的拖拉機
B.去年生產而在今年銷售出去的拖拉機
C.某人去年購買而在今年轉售給他人的拖拉機
D.生產企業今年計劃在明年生產的拖拉機
7.決定經濟增長的因素是:( )
A.制度、資源、技術
B.勞動、資本、資源
C.資本、勞動、制度
D.勞動、資源、技術
8.下面不構成總需求的是哪一項( )
A.政府支出
B.投資
C.凈出口
D.稅收
9.在LM曲線不變的情況下,自發總支出減少會引起:( )
A.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利率上升
B.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利率不變
C.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利率下降
D.國內生產總值減少,利率下降
10.開放經濟中的乘數( )
A.大於封閉經濟中的乘數
B.等於封閉經濟中的乘數
C.小於封閉經濟中的乘數
D.與封閉經濟中的乘數毫無關系
三、判斷正誤題(正確的在括弧內劃「√」,錯誤的在括弧內劃「×」;每小題 2分,共20分)
1.世界石油價格下降有助於減少汽車的需求。( )
2.序數效用論認為,商品效用的大小取決於它的使用價值。( )
3.兩種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之點就是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的交點。( )
4.實際的基尼系數總是大於零而小於一。( )
5.造紙廠附近的居民會受到造紙廠污染的影響,這就是負的外部性。( )
6.充分就業與任何失業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經濟中有一個失業者存在,就不能說實現了充分就業。( )
7.均衡的國內生產總值就是充分就業的國內生產總值。( )
8.經濟繁榮與衰退的主要原因都在於投資的波動性。( )
9.在經濟繁榮時期,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中存在通貨膨脹,政府通過緊縮性的財政政策來壓抑總需求,可以實現物價穩定。( )
10.匯率貶值就是指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下跌了。( )
四、計算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某企業產品價格彈性系數在0.5-2.0之間,如果明年把價格降低10%,銷售量預期會增加多少?
2.當自發總支出增加80億元時,國內生產總值增加200億元,計算這時的乘數、邊際消費傾向、邊際儲蓄傾向。
五、問答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等產量線的特徵是什麼?
2.說明自然失業與周期性失業的差別是什麼?
我的郵件是[email protected]
我有和恩多和我聯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