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生活中的勞動經濟學經濟學故事

生活中的勞動經濟學經濟學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17 20:00:53

㈠ 將經濟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邊際效用遞減 規律,不如買東西、吃東西越多效用越低,當然買東西的話針對的是正常品,談戀愛也一樣的,所謂的審美疲勞也符合這一原理。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自己多加思考就是

㈡ 經濟學在生活中經典例子

例子有送茶葉的故事、坐飛機現象、名牌效應、奪取先機、保齡球效應。

1、送茶葉的故事

張三一直就喜歡20塊錢的茶葉,新開茶店裡張三每次去買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半兩好茶葉。張三把好茶就攢著待客,一天,閑來無事,張三就泡了壺好茶,此後,張三就不願再喝20元的茶了。不管張三去買多貴的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半兩更好的,半年下來,張三花的錢是原來的十倍。

2、坐飛機現象

去觀察30-40這個年紀的旅客,頭等艙的他們大多是看書,公務艙的他們多半是看雜志和用筆記本辦公,經濟艙的則大多是看報紙電影打游戲和聊天等。在機場,貴賓廳里的人大多在閱讀,而普通候機區全部在玩手機。那麼到底是人的地位影響了行為,還是行為影響了地位呢。

5、保齡球效應

保齡球投擲對象是10個瓶子,如果你每次打倒9個,最終得分90分,而如果你每次打倒10個,最終得分240分,社會積分規則就是這樣,只要你比別人多優秀一點,再堅持一會,就贏得更多的機會,這種疊加就是人生效應的逐漸放大,最終造成人與人的巨大落差。

㈢ 列舉出常用的經濟學原理,並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people face trade-offs)
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權衡取捨。典型的是在「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大炮代表軍費開支,黃油代表民用開支。引用艾森豪威爾總統的話就是,軍事上所佔的資源越多,可供民用消費和投資的資源就會越少。在現代社會里,同樣也有很多類似的事情。政府用於生產公共品的資源越多,剩下的用於生產私人品的資源就越少;我們用來消費的食品越多,則用來消費的衣服就越少;學生用於學習的時間越多,那麼用於休息的時間就越少。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例如某公司決定在一個公園附近開採金礦的成本。開采者稱由於公園的門票收入幾乎不受影響,因此金礦開採的成本很低。但可以發現伴隨著金礦開采帶來的雜訊、水和空氣的污染、環境的惡化等,是否真的不會影響公園的風景價值?盡管貨幣價值成本可能會很小,但是考慮到環境和自然生態價值會喪失,因此機會成本事實上可能很大。

㈣ 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詮釋經濟學理論

我來說幾個吧!
1、實物?貨幣!
記得讀高中的時候,過年老媽系裡分了一台烤麵包機,老媽拿回來說了一句,還不如分錢呢!現在想想還挺有意思,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還是中式飲食,較少吃烤麵包,因此烤麵包機對家裡而言,就沒什麼價值,效用不大。
這也引發我們對理性消費的思考。理性消費是指在支出一定的條件下所得到的最大效用,理性消費首先要求被消費的商品必須滿足消費者的偏好。消費者偏好是一種主觀、心理活動,它主要受消費者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影響;另外,理性消費遵循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對於家裡已有烤面機的老師,又分到一個烤麵包機,產品價值雖然不變,但其效用已大大降低。理性消費在於消費的多樣性、個性化,就是所謂的眾口難調,對於自己喜歡的禮物,就會得到很大的效用,而對自己不喜歡的,或自己已經有的禮物效用就小。實物分配給不同的人帶來或大或小,或正或負的效用,其配置效率低下。而發放現金,貨幣是廣泛流通的一般商品等價物,大家都樂於接受。效用得到了最大化,也提高了社會總福利,顯然貨幣比實物分配具有更高的效率。
2、電視連續劇為什麼要分開播映啊?!
以前在家看電視連續劇,看到興起就沒了,要等明天!郁悶ING!仔細想想會發現,電視台播映電視連續劇,並非集中在一天或數天一下播完,而是每晚只播映一集或兩集,為什麼電視台不將其集中在一起,從早到晚連續播映呢?
因為對消費者—觀眾來說,連續長時間觀看節目,會產生逐漸疲勞,收視效果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遞減,—即經濟學「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體現,也就是說消費者於一定時間內消費或享用同一種物品的邊際效用隨著消費量的增加而遞減。所謂「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對某種物品消費多一個單位所獲得的額外滿足感。假設將電視連續劇安排於星期日一次連續播放,人們在欣賞前幾集時,邊際效用會有所增加,但不會維持太久,即使該電視劇非常吸引人,隨著時間的延長,人們也會感到疲勞,則邊際效用開始遞減。所以,沒有人會連續看完一部電視連續劇,收視率則降低。從電視台方面看,收視率降低,廣告贊助商則減少,電視台的收益也受到影響,因此,電視劇不能集中播映。
3、來來來!以舊換新啦!
經常在手機市場看到,手機以舊換新活動,大家應該有注意到吧:)
在市場銷售中,一些商家推出「以舊換新」的銷售方式,即凡以同類型的貨品換購新貨品,可享有價格優惠。其中有些舊貨的零部件還可用作製造新商品的原料,而有些舊貨根本不能用於再生產,為什麼商家會給予折價回收呢(當然不能排除回收零部件進行維修再使用的&還有不良商家回收騙錢:(原來商家推出「以舊換新」計劃的主要目的是想藉此吸納一向使用該類商品的老用戶,使其願意購買新商品,擴大產品銷售量。由於舊貨還能使用,是新貨品的主要替代品,所以客戶購買新商品的願望不強,採取以舊換新方式給客戶一點優惠,刺激其購買新產品的慾望。其實質是利用價格與供求的關系,通過價格優惠來刺激需求量增加。而已損壞的舊貨,不能繼續使用,則不是新貨品的替代品,客戶必須購買新商品,不給予其價格優惠,也不會降低其購買慾望,他們會以較高的價格購買新產品的。
4、我也想買公共汽車月票!
在廈門坐公共汽車,小孩和老人都有優惠,全國各地應該也都是這樣。那麼,為什麼各類運輸企業都實行成人與兒童和老年人差別票價,對兒童和老年人實行優惠呢?是因為兒童比成年人輕巧矮小,運載兒童消耗少,成本低嗎?那麼老年人與成人差不多,為什麼也給予價格優惠呢?其實運輸企業的這一做法,是採取了經濟學上價格歧視機制,目的是為增加收入,利用了價格與供求的制約關系。一般來說,成人與兒童和老年人對運輸工具的需求不同,成人由於工作需要及收入較高且穩定,對運輸工具服務的需求比較穩定,價格需求彈性較小,所以運輸企業可向成人收取較高票價,不會減少成人對運輸服務的需求。相比之下,兒童及老人對運輸服務的需求彈性較大,如果運輸公司向所有乘客收取同樣的成人票價,便會大大減少兒童及老人對運輸服務的需求量,從而減少了自身的收益。
暫時想到這么多了:)

㈤ 請諸位大俠用勞動經濟學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急!急!急!

用勞動經濟學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常識背後的經濟學

讓我們看看弗蘭克教授准備從一個個例子里教給我們什麼:

為什麼很多餐廳都為飲料提供免費續杯?

事實上,餐廳只有在由於免費續杯而多賣出的膳食上賺得的錢超過它為免費續杯所承擔的成本時,才會這么做。

但由於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其他餐廳會爭相模仿這一優惠政策以保持吸引力,最後所有餐廳膳食的價格應該大致提高到足以涵蓋免費續杯成本的程度。

不過也要考慮到,冰茶、蘇打水等免費續杯的飲料本來的成本與價格之間可能就相差太大,顧客要想喝夠本得添上好幾次才行。幾乎可以肯定,餐廳是穩賺的。有趣的是,這一推理也暗示:提供罐裝飲料的餐廳免費續杯的可能性很低。事實也正是如此。

為什麼鯨魚瀕臨滅絕,雞卻沒有繁衍之憂?

鯨魚的數量持續下降,是因為沒有人擁有它們的產權。它們暢游在國際海域,而有幾個國家拒絕履行國際禁止捕鯨協議。相反,世界上多數的雞都有主人。你從自家籠子里抓一隻雞殺掉,你擁有的雞數量就減少了一隻。

為什麼在單行道上,謙讓有時反而會導致效率降低?

假設車開過一座單行道橋需要30秒,橋頭南北方向各來了一列10輛車的車龍,車隊里每輛車的行駛間距都是10秒。如果不遵守先到先過的規范,所有北向行駛的車輛一口氣駛過橋,之後再輪到南向行駛的車輛過橋。北向行駛的車輛完全不用等,南向行駛的車隊總夠需要等12分30秒。

但是,如果遵守先到先過、南北雙向間次放行的謙讓法則,頭一輛北向行駛的車開過橋後,輪到南向車隊第一輛車過,接著是北向車隊第二輛車,如此反復。你會計算出,等待時間比沒有先到先過規則時要長得多(總計達到80分鍾之久),北向車隊總共要等37.5分鍾,南向車隊要等上42.5分鍾。

讀完這十章,你應該已經不知不覺地對經濟學有了初步的印象與認識,而那些高深的定理、枯燥的概念、抽象的數學,並沒有蹦出來減損你閱讀的樂趣。

難怪弗蘭克教授在接受《商業周刊》采訪時信心十足地說:「你只需掌握五六個基本的經濟學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關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進化論,只要你理解了它,什麼物種、組織、結構,都會變得簡單起來。這也會使你對這門學科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㈥ 求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3個例子 並對例子分析

生活中的宏觀經濟學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業經濟學解釋的分析

作為大學的一分子,學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總有些學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這是為什麼呢?

不到食堂就餐現象從表面上看是學生對食堂提供的服務不滿所造成的。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問題,我們使用失業的經濟學解釋來加以分析。見圖(參考資料)。

圖中,橫軸為學生期望指數(對食堂的要求),縱軸為食堂指數(包括飯菜質量、價格和服務質量,並假設現時的食堂指數為1)。曲線D為學生到食堂就餐人數曲線,曲線S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數曲線。

從圖中可見,學生到食堂就餐人數的均衡點在E點,均衡時,食堂指數為1.2,學生期望指數為3,可見現時學校食堂就餐人數還有一點的上升空間,但只是一點點而已。a區域所標示的是學生期望指數低於3時的情況。此時食堂指數很低,但是學生的期望指數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數多於食堂所期望的人數。通常這一類學生是零花錢較少或者對飲食要求較低,安於接受現狀的人。b區域中,隨著食堂指數的升高,就餐人數卻進一步下降,這是因為學生的期望指數遠大於食堂指數。通常這類學生比較有錢,或者說品位高,不喜歡食堂的環境,或者比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氣因素:天氣冷或者下雨時,叫外賣人數大幅上升,影響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學生比較懶,或者不喜歡出現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賣

運動因素:運動之後吃不下飯,叫外賣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爾請女朋友吃飯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氣因素作為不可避免因素,佔了主要份額,其餘因素所佔比例相對較少

㈦ 生活中經濟學例子十個,不用太詳細

1、從堵車中看到經濟學自發分配的規律
2、從汽油漲價看到價值曲線的運作規律版
3、從獎學金制權度看到價格歧視原則
4、從租房的房租看到交易成本的作用
5、從春運火車票看到供求關系的矛盾
6、從政府行為看到政治制度的局限
7、從徵收排污費看到外部性與權利沖突
8、從午餐價和晚餐價看覓價規律
9、從報表看到利潤與虧損的真實含義
10、高價的體育,廉價的詩歌看市場需求
等等等等

㈧ 請為這幾個經濟學結論舉出生活中的例子

舉例子么~~
首先要搞清楚概念。邊際產量MP是指,其他生產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個單位一種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
再來回答第一題:
如果有2個人生產一種商品,每人每天生產10件。平均產量是10.
現在增加一個工人,這個工人每天可以生產20件。(這個就是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
那麼可以算一下,現在平均產量40/3,大於之前的20/2,那麼平均產量上升了。
這就是你說的若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則平均產量上升。

第二題:假設工人操作機器進行生產,最合理的是3名工人操作1台機器。
1,當工人是1名的時候,每天產量是A,此時增加一名工人兩人配合,產量增加B。此時B大於A(邊際產量增加)。
2,再增加一名工人,產量比兩名工人時增加了C。此時達到平衡,平均產量是(A+B+C)/3
3,如果繼續增加工人,總產量會繼續上升,但是邊際產量會下降,因為工人配備已經不合理了,勞動力已經剩餘了,而機器生產能力是有限的。此時工人的平均產量下降了(與第一題的情況相反)
4,自始至終,我們的總產量都在增加,所以,對於機器來講(就是另一種要素拉),他的邊際產量是上升的

不知道對不對,學過去很久了~

閱讀全文

與生活中的勞動經濟學經濟學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