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個版本的《宏觀經濟學》最好
一般都學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另外也可以看看北大老師張延寫的《宏觀經濟學》
② 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的圖書目錄
序
第六版前言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習題一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第一節 需求和需求的變動
第二節 供給和供給的變動
第三節 需求和供給的彈性理論
第四節 均衡價格
第五節 蛛網模型
習題二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第一節 基數效用論
第二節 序數效用論
第三節 跨時期選擇
第四節 不確定情況下消費者行為
習題三
第四章 企業和生產理論
第一節 企業及其目標
第二節 生產函數
第三節 短期生產函數
第四節 長期生產函數
第五節 規模報酬
習題四
第五章 成本理論
第一節 成本和成本函數
第二節 短期成本
第三節 長期成本
習題五
第六章 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第一節 有關廠商行為的幾個概念
第二節 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第三節 完全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習題六
第七章 壟斷競爭市場與寡頭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第一節 壟斷競爭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第二節 寡頭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習題七
第八章 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
第一節 博弈論
第二節 信息經濟學
習題八
第九章 要素價格與收入分配
第一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供給和價格決定
第三節 貧富差別
習題九
第十章 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
第一節 一般均衡
第二節 帕累托最優
第三節 福利經濟學
習題十
第十一章 微觀經濟政策
第一節 壟斷和反壟斷政策
第二節 外部影響
第三節 公共物品
第四節 公共選擇
習題十一
第十二章 國民收入核算
第一節 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第二節 產出、收人和支出
第三節 核算國民收入的兩種基本方法
第四節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恆等關系
習題十二
第十三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一支出模型
第一節 宏觀均衡的概念
第二節 消費函數
第三節 兩部門經濟國民收入的決定
第四節 三部門和四部門經濟國民收入的決定
第五節 潛在國民收入與缺口
習題十三
第十四章 貨幣、利率和國民收入
第一節 貨幣和貨幣供給
第二節 貨幣的需求
第三節 利率、投資和國民收入
第四節 金融市場
習題十四
第十五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
第一節 產品市場的均衡與,S曲線
第二節 貨幣市場的均衡與LM曲線
第三節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同時均衡與JS-LM模型
習題十五
第十六章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第一節 財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節 貨幣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節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混合
習題十六
第十七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
第一節 總需求函數
第二節 總供給函數
第三節 總供給一總需求模型
習題十七
第十八章 通貨膨脹與失業
第一節 通貨膨脹
第二節 失業
第三節 通貨膨脹和失業的關系
習題十八
第十九章 經濟增長、經濟發展與經濟周期
第一節 經濟增長
第二節 經濟發展
第三節 經濟周期
習題十九
第二十章 國際經濟學初步
第一節 國際貿易
第二節 匯率與匯率制度
第三節 國際收支及其調整
第四節 開放經濟中的政策效果
習題二十
附錄本書習題中計算題的部分參考答案
③ 求幫助!有沒有學以下兩本經濟學的童鞋!微觀經濟學 趙玉閣 宏觀經濟學 (簡明教程) 尹伯
你好,我也是為考試剛准備學那兩本,可以的話,大家一起討論討論。真真是不理解啊…π_π
④ 尹伯成宏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第6版視頻完整版哪裡有
尹伯成宏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第6版視頻完整版
攻關學習網有的
我之前在那裡學的
⑤ 自學經濟學應該從哪本書看起
你好,我是金融專業的大四學生,現在正在准備考研,希望可以幫到你。首先,如果沒有經濟學基礎的話,推薦先看尹伯成的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那個很基礎,很通俗易懂。看過一遍後,覺得上面的原理和畫圖都差不多回了,就看高宏業的宏觀和微觀,看第四版比較好。這本書是考研必備書,是西經中的經典。你會發現它比尹伯成更詳細更透徹,當然也更有難度。再接著推薦看格里高利·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第四第五版都行,上下分冊。這本書風靡全球經濟學界,非常生動,易懂,有點生活中的經濟學的味道。但需要在一定的經濟學基礎上來看。看完這三本,我覺得就差不多夠用了。如果還想追求更高境界,可以看黃達的金融學,姜波克的國際金融,再找本投資學看看,就可以成為經濟學小行家啦!這個專業我非常喜歡,考研也一如既往的選擇了經濟學,希望與你共勉
⑥ 最近剛出的關於經濟學的新書
《政治經濟學》逄錦聚,高教出版社; 《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社會主義部分)吳樹青,中國經濟出版社; 《西方經濟學》(上下冊)高鴻業,中國人大出版社。 《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 《貨幣銀行學》黃達,中國人大出版社。 《半知一解 --世界經典趣味哲學》,是以通俗的故事為背景來透徹引讀哲學命題的哲學普及性讀物。作者叫孟雲劍,通過哲理性很強的文學故事,向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學生解讀了生活的哲理和重大的哲學命題,《蘇菲的世界》告訴讀者一部哲學史,而《半知一解》告訴讀者解決問題的方法。 1.公認寫得最好最受歡迎的經濟學初級教材:曼昆《經濟學原理》.曼昆為哈佛高才生,天才橫溢 ,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 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 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 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讀. 目前該書最新中文版已經有了第四版,機械工業出版社,上下兩冊96元. 2.資格最老讀者最多最權威的經濟學教材: 薩繆爾森《經濟學》,目前中文版已經有第十八版.《經濟學》由美國麥格勞——希爾圖公司1948年初版。將近60年裡,總銷量達數千萬冊,並有40 多個語種的譯本,成為空前的一本經久不衰的經濟學教科書. 3.薩繆爾森的同名教科書出版以來最具國際影響的一部經濟學原理教科書:斯蒂格利姿《經濟學》及系列輔助教材 最新中文版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上下兩冊96元. 《經濟學》第三版既繼承了前兩版的特點,重視不完全競爭和信息經濟學,強調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和經濟增長等,同時又是經過徹底修改的全新版本。首先,由於策略行為已滲透到了現代經濟分析中,作者增加了關於「博弈論」的一章。其次,對經濟波動模型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比如,利用通貨膨脹和產出來建立波動模型。第三,對1997-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進行了深入分析,對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以及中國經濟轉軌進行了中肯評價。 第三版中最大的變化或許是關於「新經濟」的討論。作者希望讀者了解,雖然「技術變了,但經濟法則並沒有變」。為此,作者對第二版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在使讀者系統把握現代經濟理論同時,還著力於使讀者了解經濟理論如何有助於理解新經濟現象,解釋數字時代的經濟問題。 作者希望本教科書能夠反映經濟學的最新發展和經濟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書中的許多新觀點都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正如作者在「寫給《經濟學》的中國讀者」中所說:「盡管一個經濟體所面對的主要挑戰可能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但其背後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經濟學》(第三版)更系統、更科學地為讀者提供了這些原理,使讀者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現階段的問題,還可以了解中國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 ps: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於1943年生於美國的印第安納州,1967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69年,年僅26歲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魯大學聘為經濟學教授。1979年,他榮獲了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美國經濟學會「克拉克獎」。1988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學任經濟學教授,1993年至1997年成為柯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重要成員,並且從1995年6月起任該委員會主席。1997年至1999年間,他在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職位上,為消除世界貧困、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諸多貢獻。2001年,因在信息經濟學領域的傑出成就,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同年起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任經濟學教授。 其它:推薦張五常的系列作品比如<賣桔者言>,<學術上的老人與海><經濟解釋>,梁小民的讀經濟學系列<我品><我讀>..經濟學消息報也不錯,不過很難買到. 21世紀經濟報道.有網路板.南方周末經濟版.
⑦ 我想自學經濟學,沒有經濟學的基礎,應該看那本書
其實興趣就是抄最好的老師,沒有經濟學基礎的自考生,其實在你自學的過程中會逐漸積累的。個人建議,你以自考教材為主,其實裡面很多理論都很容易理解的,實在不能理解,就來個「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再到網路里去搜相關知識考試肯定沒有問題。等你對經濟學基本知識有一定理解後你再去看那些推薦的書你才有感覺。
其實自考真的很容易,那些考不過的基本上都沒有認真看教材,如果你真把教材認真看兩三遍,沒有通不過的。個人建議你先看教材有的放矢,祝你好運。
⑧ 《宏觀經濟學》的經典教材推薦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的確是最適合初學的教材,初次之外曼昆的作品還有《微觀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原理》《簡明宏觀經濟學原理》《經濟學基礎》,這些書本包含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幫助初學者認識經濟學,非常不錯,具體的區別在於:都是從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中分離出來的。
其他的經濟學書籍,我建議你看看這幾本
薩繆爾森《經濟學》
亞當斯密《國富論》
約翰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
馬克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
凱恩斯《就業利息貨幣通論》
張五常《經濟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