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

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

發布時間:2021-02-18 06:36:00

1.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西方經濟學抄包括微觀襲和宏觀 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 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的充分利用 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

2.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兩大基本問題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主要講的是以價格為中心的個體的廠商與消費者的供求關系(無形的手)
宏觀經濟學則主要研究總體國家的經濟運行態勢及調控(有形的手)

3. 關於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問題,請大家幫忙解答,謝謝!

1(1)實際=抄超額+法定=8000+150000*0.2=38000
(2)安全貸款額為:150000 X (1-0.2)-8000 == 112000
2.500萬/0.1=5000萬 乘數為10
補充:貨幣創造乘數為1/rd rd為法定準備率 貨幣總額=原始存款 X 1/rd
3.進出口為20億,但是後一個空該填什麼 我個人認為這個空有問題。

4. 關於西方經濟學的幾個問題

1、需求價格彈性是指當商品價格變化時商品的需求變化多少,它衡量的是商品需求變化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等於需求變化率與價格變化率之比。當一種商品的替代品很多時,一旦該商品價格上漲,人們就會放棄購買該商品而轉向其替代品,一旦其價格下降時,人們就會放棄購買其替代品而大量購買該商品,所以該商品的價格稍微變化就會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度變化,根據需求價格彈性的公式我們可知一種商品的替代品數目越多,替代程度越高,需求價格彈性越大。
2、需求收入彈性的定義是消費者收入的變化將引起對該商品需求的變化。很明顯,收入變化是原因,需求變化是結果。如果需求是縱軸,收入是橫軸,那麼應該是橫軸引起縱軸變化。
3、當產品的供給比需求缺乏彈性時,賦稅易轉嫁給生產者。
因為根據供給彈性的定義當供給缺乏彈性時意味著當價格變化時供給的數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對缺乏供給彈性的產品徵收稅負時生產者不會因為稅收而降低產量,因而稅收可以保證,稅負容易轉嫁給生產者。比如石油企業的煉油廠是相當缺乏彈性的,即使油價成本上升也得繼續煉油,否者虧損更多,所以對它們徵收稅負,它們只能打掉牙往肚裡吞,承受這些稅負。而當需求缺乏彈性時意味著當價格變化時,消費者消費的數量不會有大的變化,因此對缺乏需求彈性的產品徵收稅負時消費者不會因為稅收而降低消費量,他們只能承受這部分稅收,換言之稅收很容易轉嫁給消費者。比如生活必需品,當對其徵收稅負時,消費者由於必需消費那些產品而不得不承受因稅負帶來的高價。綜上可知當產品的供給比需求缺乏彈性時,賦稅易轉嫁給生產者。
4、時間越長產品供給彈性越大。這很容易理解,當時間很長時,廠商有足夠的時間應對價格變化從而調整自己的產量(供給量),因此同一個企業長期的供給彈性比短期的彈性大。電力供給亦如此。
5、同一事物的兩面即同一事物的不同表達方式,但是本質是一樣的。總收入減去成本不就是收益嗎?
PS:理解彈性的概念非常重要,平時多想想彈性的例子。
根據供給定理,價格下降供給量減少。但在現實中為什麼電腦價格下降時,供給量卻增加?

5. 西方經濟學的幾個問題 急呢!~~

根據產品周期理論,在導入期,處在研發階段的新產品,部分公司壟斷,產量少版,技術密集型產品,針權對高收入階層,不久以後技術轉移,進入成長期,各大公司開始模仿,產量高。
呵呵,第二個問題嘛,我也不知道,消費群體不同吧~
企業不是價格的制定者,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企業是價格的接受者,所以需求曲線是固定的。完全競爭行業的需求曲線是市場的需求曲線,是消費者能夠且願意購買的商品數量。兩者的對象是不同的。

6. 經濟學三個值得談到探討的問題

1、西方經濟學研究的三個基本問題
(1)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生產電視還是生產電腦、生產大炮還是生產黃油;生產多少台電視機、多少台電腦,用多少資源生產大炮,用多少資源生產黃油。
(2)怎樣生產,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生產這么多的產量與勞務,與生產方式,技術水平直接有關。
(3)為誰生產。生產出來的產量和勞務用什麼樣方式分配到社會的各個成員中,即怎樣分配。

2、西方經濟學研究的三大方面內容
(1)社會稀缺的資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2)社會資源總量的變動。
(3)貨幣的穩定性。

3、西方經濟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1)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2)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3)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7. 經濟學所面臨的三個基本問題是是什麼如何解釋

一、生產問題生產問題是經濟學的基本問題。生產問題的基本問題就是為誰生產、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的問題。但在經濟學、包括西方經濟學、尤其是新古典經濟學中,關注最多的其實並不是為誰生產、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的問題,而是生產最大化問題。生產最大化問題就是產量的最大化問題(因為假定價格是已知的,所以產量最大化其實就是收益的最大化)。生產最大化表現為成本既定條件下的產量的最大化和產量既定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把生產問題簡化為生產最大化問題時有問題的。因為,現代生產不是單個人獨立進行的小生產,而是很多人協作進行的大生產,生產的組織(這里作動詞用)和管理顯然是生產的重要問題。新古典經濟學把企業看成一個生產函數顯然是過於簡化了問題,因為不同的組織和管理就意味著不同的生產函數、而組織和管理顯然不只是一個管理問題,還是一個經濟問題,涉及成本和效率問題。科斯注意到了傳統經濟學把廠商看作一個生產函數、生產問題簡化為生產最大化問題的缺陷(之一),提出了經濟學的第二個經濟學的基本問題(交易或交易成本問題,他沒有注意到生產關系問題)。馬克思經濟學更關注生產關系問題(生產關系問題其實就是生產力問題,馬克思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是不正確的,是生產力條件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條件結合形成生產力(結合是以一定的生產關系結合的),因此結合是形成生產力的條件,生產關系是生產力形成的條件、制約著生產力(所以要按照生產力條件調整生產關系),馬克思所講的生產力其實很多都是講生產力條件,他的歷史唯物論是有缺陷的),生產關系問題顯然是生產的基本問題(生產關系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還包括生產中的帶有自然性質的技術關系(管理水平其實是管理技術問題,但管理技術及包括自然性質的技術關系、也包括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涉及社會屬性的技術問題))。這里的生產主要是狹義的,但在廣義上也是成立的。二、交易成本問題傳統經濟學也關注成本問題,但其關注的主要是生產成本問題。科斯注意到了傳統經濟學的上述缺陷,他在《企業的本質》提出了企業是市場的替代機制、企業內部的管理成本等問題,在《社會成本問題》中較完整地提出了交易成本這個概念和分析工具,交易成本是與生產成本不同的成本,它是由於交易而產生。後來,很多新制度經濟學家、法和經濟學家都是運用科斯的交易成本這個分析工具。但是,科斯的創新是有缺陷的。他把企業看成市場的替代機制,是個創新、提供了新的視角,但忽視了企業的「生產」(這里的生產從功能上講是廣義的、創新也是生產的內容之一)功能或生產力問題,生產的具體組織和管理也不是一個合約就能解決的(因為,按照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假設,人是經濟人、而合約又不可能是完全的)。三、分配問題傳統經濟學和新制度經濟學、法和經濟學,過度地關注生產最大化問題、產權問題、交易費用問題,而忽視了分配問題,阿馬蒂亞

8. 三個基本經濟問題是什麼

1、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由於資源有限,用於生產一種產品的資源越多,用於生產另一種產品的資源就越少。人們必須選擇生產一種產品需要多少資源,以及生產其他產品需要多少資源。

2、怎樣生產,在決定生產什麼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最有效的生產,以及如何生產手段來生產產品和服務。不同的生產方法和資源組合可以相互替代。同一產品可以有不同的資源組合(勞動密集型方法、資源密集型方法和技術密集型方法)。

3、為誰生產。也就是說,我向誰分發產品。這對於需要它們的消費者來說是很自然的。在經濟學中,用於生產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應該通過上述決策來實現。

(8)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擴展閱讀:

失衡現象:

第一,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出口需求旺盛。需求是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在需求增長的條件下,經濟快速增長不僅滿足了市場的需要,而且擴大了就業提高了居民的收入,增加了國家稅收,具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二,消費價格平穩,企業經濟效益提高幅度較大。上半年消費價格平均上升1.3%,各類消費量供給充足,企業經濟效益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月份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5.5%;上半年中央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6.8%,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6%。

第三,投資品供給較充裕,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有了很大緩解。上半年,煤炭供應和電力供應大大增加,全國五大發電企業完成發電量增長12.5%;生產天然氣增長26.7%;成品油產量、鋼材產量、貨物運輸能力和運輸量都有所提高。

第四,金融調控適當,運行總體平穩。央行通過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實行公開市場業務等調控工具,控制貨幣信貸過快投放,優化貸款結構,解決銀行流動性過剩,取得了明顯成果。

9. 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是什麼

1、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由於資源有限,用於生產一種產品的資源越多,用於生產另一種產品的資源就越少。人們必須選擇生產一種產品需要多少資源,以及生產其他產品需要多少資源。

2、怎樣生產,在決定生產什麼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最有效的生產,以及如何生產手段來生產產品和服務。不同的生產方法和資源組合可以相互替代。同一產品可以有不同的資源組合(勞動密集型方法、資源密集型方法和技術密集型方法)。


3、為誰生產。也就是說,我向誰分發產品。這對於需要它們的消費者來說是很自然的。在經濟學中,用於生產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應該通過上述決策來實現。

(9)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擴展閱讀

在這三個問題中,市場需求決定生產什麼,技術資源和其他制約因素決定如何生產,價格決定誰生產。「誰生產」是指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如何分配給社會上的各個群體和個人。誰將享受經濟活動的成果?社會產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間分配?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分配產品,根據什麼原則,分配產品的機制,如何把握分配數量的限制等。

把經濟學的基礎看作是一般意義的生產發展,而不是生產關系的客觀發展。 實際上,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中存在著大量沒有明確標明的種種隱含假設,而這些假設幾乎全都是遠離現實的。這就構成了批判的依據。正是出於對范疇批判和范疇生產工作統一性的堅持,其對物象邏輯形成了內部批判。

10. 西方經濟學三大基本假設是什麼

經濟人假定,資源稀缺假定,保護私有產權假定。

西方經濟學三個假定是支撐西方經濟學理論和西方國家政府制定經濟與分配政策的「根基」,顯然,這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難以匹配,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存在諸多問題,人民群眾對此產生了意見與不滿,追根溯源,就是缺少一個需符合我國而不是要符合國外的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理論基礎。

西方經濟學三個假定不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資收入分配理論如何在堅持馬克思主義體系框架內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擺在面前的重要任務和課題。

而對經濟學假定的重新思考與探索,又使我們能夠發現我國宏觀和微觀分配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根源所在,促使探索經濟學假定與我國市場經濟的適應性問題。

(10)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擴展閱讀

西方國家處於經濟發展初期時,人的私慾橫流,經濟人假定是很貼切的;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完成了從原始資本積累到壟斷資本的跨越後,經濟人的自利性就被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和企業組織結構特點所弱化。

社會化大生產要求人們的經濟合作更加密切,企業組織結構變革使信息傳遞更加暢通,經濟思考與決策也更加縝密,人性悄悄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這時經濟人所體現出來的單向自利性更多地被雙向或多向利益權衡性所代替。

慈善事業在這個時期產生並發展起來,工業富豪們在創業和發展階段,通過延長工作時間和壓低工人工資等手段,使資本收益最大化,勞動收益最小化,賺取了巨額利潤。

閱讀全文

與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