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學生學習勞動法心得體會
大學生學習勞動法心得體會
範文已傳附件,請參考,望採納
Ⅱ 關於新勞動法的心得體會
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勞動合同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法律制度。通過勞動合同立法,建立健全勞動合同制度,有利於依法規范
企業的勞動用工行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這既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也是客觀現實向我們提出的重要課題。
近幾年,勞資雙方的矛盾日益突出,「血汗工廠」越來越多,許多打工者境遇越來越悲慘幾乎成為包身工,究其原因,是因為當前的勞動法對勞動者,勞資雙方中的弱者保護不夠。而將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勞動合同法》則在維護用人單位合法權益的同時,側重於維護處於弱勢一方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以實現雙方之間力量與利益的平衡,從而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立法目的: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最大特點:側重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立法消解不滿保障和諧發展
《勞動合同法》的實施,要求政府和執法機關必須切實轉變觀念,堅決摒棄有的地方和有的行政部門所存在的「媚商」政策和執法習慣,切實強化勞動者權益保護的思想觀念,要有寧肯降低GDP增長,也要加大勞動者權益保護力度的決心。
對於用工單位而言,《勞動合同法》的實施,考驗的是企業的人道精神、平等觀念及社會責任感。新法的實施,同時也考驗著勞動者。《勞動合同法》使得勞動者地位提高,權利增加,這是這部法律所體現的最大善意。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濫用權利。畢竟,勞動力供大於求是我國的國情。在可以預期的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這一局面不會出現大的改變。因此,每個勞動者也應珍惜自己的勞動機會。而且,和諧社會需要的是誠信,只有誠信的勞動者才會有穩定良好的發展機會。
大概這些吧!具體地說就有難度了,一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二是言多必失,失就是弱點都露出來了!
Ⅲ 什麼是勞動經濟學學習心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政治」和「經濟」兩個詞,在學這門課以前我一直以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的「經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經濟」,還曾經一度幼稚地認為這門課程大概就是教人怎樣在商業上「打混」,以便好好撈一把罷了。自從開課後,我才發現自己是那麼的膚淺,這門課跟我原先想的完全是兩個樣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我越學就越發現它所散發出來的魅力。它不僅有自身准確的學科術語、科學的體系和豐富內容,而且其課程內容本身是環環相扣的邏輯展開。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難以理解貨幣;不理解商品和貨幣,就難以理解資本。再例如,不理解利潤、平均利潤就不能理解商業利潤、利息這些資本主義較為具體的范疇。因此有關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間的聯系,以及與其相應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都只能通過系統地學習才能全面掌握。
我還體會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用概念到概念、范疇到范疇的演繹推理方法揭示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它的概念、范疇乃至原理是對客觀經濟事物實事求是的反映。因此,對概念、范疇、原理的表達要求科學、准確,不應該有太多的主觀隨意性。否則就會弄出笑話來。我就曾經惹上這樣的尷尬事情——將「資本集中」與「資本積聚」混淆,卻沒發現自己的錯誤,津津樂道地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結果惹來同學的取笑。
許多同學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這門課概念、術語很多,涉及的關系很復雜,很難弄懂。我卻不以為然,我認為這門課程也有自身的重點乃至難點問題。所謂重點是指在政治經濟學整個理論體系中最基本的關鍵性原理,它是理解其他問題的樞紐。了解了這些重點和難點,其他的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例如,理解了商品經濟下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重點原理,就能夠比較容易理解價值規律的作用及市場經濟機制,就能夠比較容易理解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超額剩餘價值、利潤、平均利潤、利息、壟斷利潤等經濟范疇。再例如,理解了資本有機構成的重要原理,就不難理解資本社會里的相對過剩人口、資本周轉、利潤及其影響因素,平均利潤形成、超額利潤等經濟問題。因此,只要深入地弄懂、搞通重點和難點問題,就可以舉一反三、以點帶面地融會貫通全部課程內容。
如果要問這門課程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我想我會說是「商品經濟及其運行的基本規律」這一章,也許里邊講到的「商品」、「貨幣」、「供求關系」等與我自己的生活較為息息相關吧!就「商品價值」來說,它既要受社會生產條件的制約,又要受社會經濟機制(如供求關系、競爭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發生價值與價格想背離的現象。是理論而又不受理論本身的束縛,與時俱進,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學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小則可以解決「柴米油鹽」這些生活瑣碎事,節省開支;大則可以借鑒其中有效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使之為我所用,為搞好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這樣,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Ⅳ 急求關於學習〈勞動法〉有感或體會!
你是要從政治學說還是哲學說還是經濟學說啊?
你這個面太大了吧『回『『『我沒法下手啊答『『
回答補充:啊,從這幾個方面說,有利於保護勞動者的權利,提高經營者素質和管理水平,有利於調動勞動者積極性,堅持勞動合作制度,擴大就業,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有利於構件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利於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啊~反正很多就是了``你這個面還是大啊`戴了個老么大的帽子```
Ⅳ 經濟學要怎樣處理才對——看新勞動法有感
Steven Cheung stuck to the great tradition of Adam Smith. From the late 1960』s and onwards he wrote a number of papers, now beginning to gain the position of true classics. By applying the seemingly simple, established methods to important empirical problems that either appeared enigmatic, or had standard explanations which were regarded as 「obviously」 true, he waved his magic wand and opened new, sometimes amazing vistas. 高斯為該結集寫的《前言》,也有類同的看法: Steven Cheung's articles make clear what is wrong with so much of current writing on economics and what should be done to put it right. He does this by example, showing through his own work how economics should be done. As always, he has concentrated on understanding why the economic system behaves as it does, rather than taking as his first aim, how the economic system ought to behave and how to bring this about. In his analysis of how the system operates, he uses a keen observation of the facts to support his argument. His writing is detailed, perceptive and illuminates the questions he discusses. 上述兩位說的其實一樣:高斯筆下的張五常就是Werin說的斯密傳統。要與斯密並駕齊驅當然苛求,但兩位專家看得出我走的是斯密的路,是我整生在一門學問上得到的最高評價了。經濟學要那樣處理才對,可惜這樣的經濟學今天已成陳跡。 整本《國富論》,從頭到尾,都是高斯說的 「keen observation of the facts」 。斯密考查無數,世界各地的史實包羅萬有。有些觀察是看錯了的——不可能完全不錯,何況那是二百多年前——但論到對世界的 keen observation 我開始清楚明白,是一九六九,拜讀斯密八年之後了。該年暑期回港看母親時,我已經在芝加哥教過高級價格理論,但在香港街頭巷尾見到的市場現象,十之八九我不能解釋。當時認為自己有兩個選擇:其一是放棄經濟學,另謀高就;其二是多作世事觀察,把經濟理論修改。選取後者是要深入地走斯密的路,於是不斷地在街頭巷尾跑。 一九七五回港長假九個月,我決定要比斯密多走一步:不僅觀察,而且要落手落腳地在市場操作一下。這決定起於對玉石的調查研究。當時,關於訊息不足的話題在行內吵得熱鬧。玉石市場有一個奇怪現象。玉的原石是有石皮的,在廣東道成交時,不切開來,賣家只在石皮上磨出一兩處淺淺的「水口」,購買的人要從石皮與水口猜測石內的玉質與瑕疵,很難猜得准確,有三幾成把握的要有十多年的研習經驗。為什麼原石不先切開來,真相大白,才出售呢?為什麼市場要刻意地隱瞞訊息,導致那麼多的人花那麼多的時日去研究猜測之法? 在解釋這困難度極高的調查中,我天天在廣東道跑,左問右問,而首先要知道的,是什麼才算是質量高的玉石了。廣東道的專家起初認為我這個怪教授有趣,但後來還是經不起我的煩擾。其中一位關心的,說:「教授呀,玉石這回事,自己不買不賣,不入肉,不傷身,要學得懂很困難。我們這里懂玉石的人都是家傳做玉石生意的。」一言驚醒,我於是在廣東道租了一個地攤作玉石生意兩個月,終於找到玉石市場隱瞞訊息的答案。 是真理。任何自稱是文物或書畫鑒證專家的,如果自己不收藏,或不做有關的生意,我會給他的鑒證力打個大折扣。不親自投資下注,不容易對任何行業有深入的體會。這是我曾經在十九個行業下注而又親自操作一下的原因。早就知道生意難做,一般下小注,體會到行業性質的大概就收手了。這與自然科學在實驗室投資作實驗沒有什麼不同。 到街頭巷尾跑,隨意觀察,因為成本低,還是主要的。與落手落腳的生意體會加起來,不斷地以簡單的經濟理念作解釋,約二十年就對自己的觀察與理解有很好的感受。我自己因而發明的宏觀經濟,不是凱恩斯那一套,而是站遠一點,把大量的現象一起看,淘汰認為不重要的細節。一旦掌握到有關鍵性的「宏觀」局限轉變時,分析來來去去都是需求定律。解釋與推斷是同一回事,只是後者需要知道的有關局限轉變,考查一般遠為困難。貨幣嗎?只是另一種物品,可以協助減低交易費用的。 讀者如果參閱我自一九八一寫《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嗎?》及跟著的多篇關於經濟推斷的中語文章——全部在網上可以找到——會同意我的推斷很少錯。比行內的朋友准很多,勝出不止幾條街吧。不是因為理論上比他們知得多,而是用上的理論比他們用的遠為簡單,概念比他們掌握得遠為通透,但最重要還是對真實世界的認識,思考時能把無數實例與瑣事加起來,比他們遠為全面。不深知事實,不可能真的懂經濟。 回頭說中國最近推出的新勞動合同法,我的確發了脾氣,拍案而起,力斥其非。為什麼發展得頭頭是道的經濟改革,會推出那樣龐大而又復雜的勞動法,明顯地表達著設計的人對勞動市場的實況與合約變化的需要,沒有基本的理解或認識呢?若問勞苦大眾:「需要政府幫助嗎?需要多點保障嗎?需要老闆多給錢嗎?」他們多半回應:「要、要、要。」他們可沒有想到,老闆比他們吃得好穿得暖,主要是出了錢設廠置械,有利息與風險的回報,而那些「保障」法例,到頭來害了他們。 一個國家的經濟有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行業。我喜歡抓著有關鍵性的項目看。這幾年不斷跟進農轉工的情況,農產品的價格,接單工業的困境,以及印度及越南等地給中國帶來的競爭壓力。低下階層(包括農民)的收入,這幾年急升。我想,這就是了:數以億計的窮人的生活急速改進,人類歷史沒有出現過,我事前想得對,傳統的經濟發展學說全盤錯了。我又想,繼續這樣的發展再十年,農民的人均收入可與城市的中等人家打個平手。歷史上,人口密度高的國家,只有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可以做到。可惜日本要靠禁止農產品進口,導致地價奇高,壞了國家大事。當然,讓日圓大幅升值,是日本的另一個致命傷。新勞動法的推出,比日本當年還要蠢,因為日本當年沒有那麼多的國際廉價勞力參與競爭。 今天經濟學的發展,是遠遠地脫離了斯密的傳統了。脫離了斯密還不怎樣,脫離了真實世界,經濟學不學也罷。沒有內容的方程式是一回事,不知內情的數字回歸分析是更頭痛的另一回事。沒有人可以反對為了生計,助理教授要在國際知名學報發表文章,希望拿得一紙終生僱用合約。自然科學有實驗室的操作,也有實驗室可以反證,不容易生安白造。經濟學者一般不會生安白造,但寫文章的人不知真實世界,學報編輯也不知真實世界,或大家以為知道但其實是另一回事,這樣的學問不是自欺欺人嗎?還是回到斯密的造針工廠去吧。 學術需要的飯碗與勞苦大眾需要的飯碗是兩回事。北京當局在推出新勞動法之前,不可能沒有徵求過吃著學術飯碗的經濟學者的意見。但該飯碗與勞苦大眾吃著的,是有著造針廠之外與造針廠之內之別。三十年來的經濟學發展,這二者早就互不相幹了。
Ⅵ 急需;學習勞動合同法的心得體會
法律是一門值得終生學抄習的學問,其一,在於其趣味性,其二,在於其哲理性。其三,則在於其綜合性。 學習法律,剛開始,看了很多案例,覺得很有趣,但學到最後,卻發現,所有的案例都在反應一定的理念。所有的案例,都是知識和法學理論的結合。於是,又重新看法學體系結構,重新看外文原著,經歷了循環後,才進一步感觸法律的魅力所在。 法學體系、法理學的內容不是枯燥的,而是在靈感中生存。外文法律原著不是枯燥的,對於我們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國法律,對於我們在合同中進一步完善條款,都有著莫大的作用。 法律也是綜合的,尤其當法律結合經濟知識應用的時候,可以出現巨大的經濟效益,比如,和財務稅務知識相結合,可以發揮和財務一樣的降低成本作用,並且比財務本身的能力可能還要廣闊,這無疑將拓展法律的應用空間。 如果你相信智慧,相信知識,那你可以相信法律的無窮能量! 順便說明:筆者贊同系統性的知識和代表性案例的結合分析,本網站上僅是選取部分代表性知識或案例,進行簡要分析,筆者不贊同採用他人觀點,而更加註重自己的思考,這是和律師的自主辦案相一致的。即便合作辦案,律師也一定要具有獨立思考意識。
Ⅶ 學習勞動法有什麼感想
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不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我們要的是勞動法給於我們的公道。
Ⅷ 學習勞動法的心得
通過學習,我對勞動合同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也使我清楚地知道了勞專動者和用人單位必須確立勞屬動關系,及相互之間的責權利關系等等。既然法律在這個社會無處不在,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去好好學習法律,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尤其是今後在工作過程中,更要懂得既要保護自己又不違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