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打破思維定式的經濟學定律

打破思維定式的經濟學定律

發布時間:2021-02-19 03:05:43

1. 怎麼打破思維定勢

小學生在同類知識的學習中,往往思維敏捷,作答迅速,即使是智商較低的學生也能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是為什麼呢?美國比較心理學家哈羅在對恆河猴的實驗中,發現動物在反復進行同類課題的學習中,會逐找到解答這類問題的固定方法,以後學習類似課題時,會大大地提高解答效率,這種現象被稱為思維定勢。思維定勢一旦形成,一方面會大大提高解決同類問題的速度和能力——積極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因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礙對新課題的具體分析,甚至產生錯誤結論——消極影響。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初步發展時期,其思維的片斷性、具體性更容易使其產生思維定勢。比如:「一塊地3公畝,種白菜用去1/4,還剩下幾公畝?」常出現3-1/4的算式,這是受整數應用題求剩餘的解題思路的影響,又如:「一塊地6公畝,種白菜用去1/4公畝,還剩下幾公畝?」常出現6×(1-1/4)的算式,這是受分數應用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題思路的影響。為什麼思維定有這樣的消極影響呢?其原因有二:
??首先,思維定勢使學生難以擺脫如上二例的前攝抑制的干擾 ,使之不能順利地按照正確思路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其次,思維定勢使舊思路暢通,保留在大腦皮層中的舊痕跡十分深刻,如若沒有強烈的持續的新刺激來加以切斷,新思路景難以形成和發展,使必須用新思路加以解決的問題無法順利解決。
??如何防止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呢?
??一、結論須准確,經驗要全面。
??小學數學教材是遵循兒童學習的認識規律,依照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來編排的。其知識的傳授是分階段進行的。起始知識大都是單一或不全面的,因此在教學中要防止因過早地下結論或簡單地歸納出撲面的經驗,而干擾了今後的學習。
??跟成年人一樣,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也在不斷地總結知識經驗,但由於其思維仍帶有具體性、片斷性等特點,因此這些經驗往往是不全面的,由此而產生的思維定勢對後繼知識的學習常造成干擾影響。如初學小數除法時,常出現10÷5=2 、5÷10=2,這是學生在學整數除法時,片面地歸納出一條經驗——「做除法都是較大數除以較小數」所引起的。這就要求老師在授課時應有所交代,即「較小數除以較大數的除法今後還要學習。」簡單的一句話,卻能防止學生產生錯覺,又為今後學知識「埋下伏筆」。
??二、增強新刺激,更換舊思路。
??德國著名學者費希納在研究中指出,刺激量與感覺是成正比,刺激量增減10倍,感覺量才增減1倍。有些就只是無法用習慣性的思路去思考,這時就必須有強烈的新刺激才能有效地迫使學生從舊思路舊方法中省悟過來,轉移到新方法的思維中。
??例如在教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時,教師可設計一高強度的新刺激,又能激發學生求知內驅力的小故事來導入新課。比如,唐老鴨拿1000元叫老鼠替他買一台彩電。熊貓牌彩電原價1000元,提價1/5又降價1/5,咪老鼠付了1000元,把找回的錢塞進腰包,扛著彩電回家。唐老鴨問:「這參彩電多少錢?」「原價1000元,提價1/5,又降價1/5,難道不是1000元嗎?」咪老鼠回答。唐老鴨聽完嚷了起來!「不對,不對!別耍滑頭了。」在這里突出了「提1/5價:又降價,不會等於原價」這一關鍵問題,具有較高強度的新刺激,切斷了學生在整數知識「a+b-b=a這一習慣性的思路,又渴望解開「現價」的謎底。這有利揭示新理知識之間的矛盾,促進新思路的形成。
??三、題組教學,廣開思路。
??教材知識的單線型發展,也是造成學生思維定勢產生的主要原因。為此,我在對新接授教材的處理上,常採用題組進行教學。選取的題型一般為基本題與變式題 整體出現,使學生不因結構的定型化而產生思維定勢。這也有利於知識的縱向聯系。
??基本題:滄海號捕魚船五月份捕魚2400噸,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魚多少噸?
??情節變式題:去年,在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活動中,六2中隊捐款金額比六1中隊多1/5,六1中隊捐款1000元,六2中隊捐款多少元?
??結構變式題:滄海號捕魚船五月份捕魚2400噸,六月份比五月份少捕魚1/4,六月份捕魚多少噸?
??敘述變式題:滄海號捕魚船五月份捕魚2400噸,六月份如果再多捕五月份捕魚噸數的1/4,就和五月份一樣多,六月捕魚多少噸?
??在不違背學生可接受性原則的基礎上,也可重組教材。就是適當地把教材對比性強的教材安排在一起進行題組教學。如把「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兩個類型的應用題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既可防止學生見到「比多」就用減法計算這一定勢的影響,又可早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在上練習課時亦可採用變式題 組練習。即變換題目的條件或問題,使數量關系發生變化,以避免解題方法的固定及習慣性。這也有利於相關知識的橫向聯系。
??四、剖析錯例,深化概念。
??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具有持久性,並不容易在新授後就能完全加以克服,因此還需要持續的強刺激。這就要求老師注意收集錯例,加以整理、分析,再反饋給學生。
??例如,學生解答「某畜牧場有牛1000頭,比羊少20%,羊有多少頭?」時,出現1000×(1+20%)的算式。這是受「甲比乙多幾就是乙比甲少幾」這一舊思路的影響,錯誤地認為牛比羊少20%,就羊比牛多20%,於是把牛看作標准量:針對錯誤原因,一要在剖析錯例中訓練學生准確地判斷標准量:二要設計出產生混淆的問題上,讓學生去比較。這樣反復多次進行,才能深化概念,思維定勢帶來的消極影響。
??要防止和克服消極的思維定勢為,其方法和途徑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採取積極的態度和有效的措施,就能使學生消極的思維定勢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並在這種消除和克服中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拓寬解題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

2. 如何創新思維方式,打破思維定勢 管理學精要

「思維定勢」屬心理學概念,是人們從事某項心理活動的一種心理准備狀態,也是人們長期形成的一種習慣思維方向。具體來說就是人們在長期的思維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思維條件反射(投影),或者說是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思維是人類本質的特徵,是人一切活動的源頭,也是創新的源頭。有了創新思維才能開始創新活動,有了創新活動才能產生創新成果。要想擁有創新思維,首先就要打破思維定勢。

「定勢」是由人們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准備狀態。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有助於人們迅速解決問題,而當情境發生變化,定勢則會阻礙人們採用新的解決方法。心理定勢是對某一特定活動的准備狀態,它可以使我們在從事某些活動時能夠相當熟練,甚至達到自動化,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同時,心理定勢的存在也會束縛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只用常規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求用其他「捷徑」突破,因而也會給解決問題帶來一些消極影響。

3. 怎樣打破思維定勢

(1)廣場上有一匹馬,馬頭朝東站立著,後來又向左轉了270度,請問,這時它的尾巴指向哪個方向?
(2)你能否把10枚硬幣放在同樣的3個玻璃杯中,並使每個杯子里的硬幣都為奇數?
(3)天花板下懸掛兩根相距5米的長繩,在旁邊的桌子上有些小紙條和一把剪刀,你能站在兩繩之間不動,伸開雙臂雙手各拉住一根繩子嗎?
(4)玻璃瓶里裝著橘子水,瓶口塞著軟木塞.既不準打碎瓶子,弄碎軟木塞,又不準拔出軟木塞,怎樣才能喝到瓶里的橘子水?
(5)釘子上掛著一隻系在繩子上的玻璃杯,你能既剪斷繩子又不使杯子落地嗎?(剪時,手只能碰剪刀)
(6)有10隻玻璃杯排成一行,左邊5隻內裝有汽水,右邊5隻是空杯.現規定只能挪動兩只杯子,使這排被子變成實杯與空杯相交替排列.如何移動兩只杯子啊?
(7)有一棵樹,樹下面有一頭牛被一根2米長的繩子牢牢的栓住鼻子,牛的主人把飼料放在離樹恰好5米之外就走開了.牛很快就將飼料吃了個精光.牛是怎麼吃到飼料的?
(8)一隻網球,使它滾一小段距離後完全停止,然後自動反過來朝相反方向運動,既不允許將網球反彈回來,又不允許用任何東西打擊它,更不允許用任何東西把球系住.怎麼辦?
1,朝下
2,再加一枚放就ok,因為沒說杯子裡面一共只能有10個.
3,先拉住一根在走過來拉住另外一根,站在中間不動就ok.
4,把木塞推進去.
5,減一節多出來的繩子頭.
6,將2,4個杯子的水到進7,9.
7,牛沒有被栓在樹上.
8,用翹翹板原理.

4. 經濟學著名定律,又稱格雷欣法則

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 指在實行金銀復本位制條件下,金銀有一定的兌換比率,當金銀的市場比價與法定比價不一致時,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高的金屬貨幣(良幣)將逐漸減少,而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低的金屬貨幣(劣幣)將逐漸增加,形成良幣退藏,劣幣充斥的現象.

5. 打破思維的定勢

1,向下
2,在一個杯子里放1個,把另外兩個一個套進另一個里,把剩下回九個放進去
3,題目不清楚…答…
4,把塞子推進去
5,推個檯子在杯子下面,隨便剪吧。
6,
7,牛轉過來用腳把飼料勾過來。
8,把球放在板上,先把板向左傾,再向右傾

6. 怎樣打破思維定勢

如何防止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呢?
一、結論須准確,經驗要全面內。
二、增強新刺激,更容換舊思路。
三、題組教學,廣開思路。
四、剖析錯例,深化概念。
要防止和克服消極的思維定勢為,其方法和途徑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採取積極的態度和有效的措施,就能使學生消極的思維定勢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並在這種消除和克服中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拓寬解題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

7. 為何中國人總是可以打破經濟學定律

這種話你也信?,這里是市場經濟嗎?如果不是自然不能適用經濟規律。

8. 經濟學三大定律

人們在社會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的活動,表現為各種經濟現象。各種經濟現象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就是經濟規律。公認的經濟學十大定律有: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效應、二八定律、木桶效應。

1、蝴蝶效應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2、青蛙現象



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里,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里,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

青蛙現象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3、鱷魚法則



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試圖用手去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幸。

4、鯰魚效應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游,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游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鯰魚效應,鯰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 。鯰魚效應是採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其實質是一種負激勵,是激活員工隊伍之奧秘。

5、羊群效應



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也稱「從眾效應」。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6、刺蝟法則



兩只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想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只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扎。

刺蝟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7、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鍾;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只時卻無法確定。兩只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8、破窗效應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凈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同時必須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惡果。

9、二八定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佔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領導人要對工作認真分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10、木桶效應



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 因此,整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並盡早補足它。

閱讀全文

與打破思維定式的經濟學定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