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宏觀經濟學,GDP中收入與支出問題
這樣想,來你的支出就是別人的自收入。工資是企業的支出,工人的收入;利息是債務人的支出,債權人的收入;地租是承租人的支出,出租人的收入;利潤是企業的收入,消費者的支出。
老師的意思是:要素使用者的支出,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把握住支出和收入的對立統一性就好了,我這樣解釋清楚嗎?
② 宏觀經濟學,I=S。為什麼收入法核算GDP時,要素收入,收入=工資+利息+利潤=消費+儲蓄
好像不可以這樣一一對應的轉換來理解。
兩部門的經濟中,總需求專=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消費+投資
總供給屬=產品與勞務供給總和=各種要素供給總和=要素收入總和=消費+儲蓄。投資不是收入。
③ 宏觀經濟學,請問新產消費品為什麼不計入GDP,而是消費品銷售額計入GDP
宏觀經濟學,新產消費品的話,不計入GDP,但是他的額度的話是肯定要記錄的,因為他是要做個統計的。
④ 宏觀經濟學GDP問題
宏觀經濟學中GDP=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凈出口(X-M)。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內」為消費容、投資以及凈出口。很明顯的有點,凈出口的增長勢必會帶來社會總生產的提高。凈出口就好比你個人一年收入了多少了,消費了多少,然後算算還剩了多少。是盈餘,還是虧損了。
⑤ 宏觀經濟學裡面講GDP的時候說道消費支出和產品與服務的凈出口,那對於在進口產品上的消費算什麼
進口產品的抄消費被扣除了呀
GDP按支出法=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的(出口-進口)。進口產品不屬於本地生產的增加值,所以它的消費先被列在最終消費里,然後在最後面的進口裡又減掉了。
舉個例子,某人買了一輛汽車,居民消費中計入汽車消費一輛,海關記錄進口汽車一輛,最後計算GDP一加一減就抵消掉了。
⑥ 宏觀經濟學中,為什麼用支出法核算GDP時,是從需求面進行核算的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從產品的使用去向出發,把一年內全社會購買的各項最終版產品的支出加總而計算出的該權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在核算實踐中具體表現就是核算一定地區一定時間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出口這幾方面支出的總和。
⑦ 宏觀經濟學;GDP中哪部分是內需嗎
GDP=C+I+G+X—M
按GDP支出法計算,C是至國內消費,就是內需,(x-m)指凈出口大致算作外需
⑧ 宏觀經濟學中,用支出法核算GDP時,為什麼要減去進口也就是說為什麼不是GDP=C+I+G+X=A
因為消費中一部分用來購買進口產品,而這一部分支出對應的不是本國要素生產的最終產品,自然要減去進口
⑨ 利用宏觀經濟學解釋消費越多 gdp越大
用支出法核算GDP:GDP=C+I+G+NX
C是消費;I是投資;G是政府購買;NX是凈出口。
消費增加,GDP也增加。專
這個公式是是宏觀屬經濟學里最基礎的核算GDP的公式,要是你不懂這個公式,可以去看看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或者再追問我。
⑩ 宏觀經濟學關於GDP計算,收入,支出有問題不明白
GDP是最終產品,沒有賣給消費者的不計入,還只是中間產品,當存貨來統計。至於這個存貨是多少,當然也不能按最終產品的價格來算,而應該按其成本來算。
所以GDP應該為30.三者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