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統計學方面的論文啊
世界銀行關於中國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內容提要:論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原因、方法和結果,系統地闡述了90年代初以來中國統計體系和價格體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以事實為依據,利用大量翔實的資料,對世行的調整方法進行了逐項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問題,闡明了這種調整方法已經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世行不應再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基本觀點。
本文發表在《經濟研究》1999年第6期。)
90年代初,世界銀行派代表團對中國統計體系進行考察之後,發表了一篇考察報告:《轉換中的中國統計體系》。報告認為,中國統計體系雖然進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調查范圍、調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紮根於傳統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調查范圍仍主要限於物質生產領域,調查方法仍以傳統的全面行政報表為主;中國價格體制雖然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著傳統價格體制的許多本質特徵,許多產品的價格仍然處於政府控制之中。這些情況導致中國官方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數據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發表了一篇專題報告:《中國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報告為依據,對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向上調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國人均GNP數據是在其調整後的中國1992年GDP(注1)總量數據和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率數據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國1992-1997年人均GNP數據遠大於中國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數。本文闡述世行關於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調整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世界銀行關於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世界銀行對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致性調整、范圍調整和估價調整,綜合調整比率為34.3%。其中一致性調整和范圍調整是關於統計體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調整,估價調整是關於價格體制的影響所做的調整。
世行關於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情況簡要概括在表1中:
表1:世界銀行關於中國官方GDP數據的調整
調整項目 調整幅度 對GDP的影響(%)
自產自用的糧食 上調20% +0.8
存貨增加 下調1/3 -1.6
福利服務 10%企業勞動力從事福利服務 +1.6
虧損補貼 補貼視作政府最終支出 +0.8
一致性調整合計 +1.6
糧食產出 上調10% +0.9
蔬菜產出 上調30% +2.3
農村工業產出 上調10-15% +0.6
農村服務業產出 上調50-60% +6.5
住房服務支出 上調40% +1.5
范圍調整合計 11.7
住房服務 179.8% 1.5
全部其他行業 -12.1%-43.0% 16.6
估價調整合計 18.3% 18.3
總計 34.3
註:1、農村工業包括農村煤炭開采業、紡織業、消費品製造業和其他工業
2、農村服務業包括人文服務業、原材料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
3、全部其他行業包括糧食作物種植業、其他作物種植業、煤炭開采業、紡織業、消費品製造業、其他工業、人文服務業、原材料供應業、其他服務業
(一)一致性調整
從表1可以看出,世行關於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一致性調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農民自產自用的糧食
世行認為,中國統計體系以低於市場的價格估價農民自己生產自己消費的糧食。它假定對這部分糧食進行一致性估價將使其價值增加20%,這種調整使GDP上升0.8%。
2、存貨增加
世行認為,中國對不能銷售或不能按計算產出時所採用的價格銷售的產出存貨增加的計算存在嚴重的不一致性。它認為,一般來說,如果這些存貨結轉另一年,並最終被廢棄或按大打折扣的價格銷售,中國沒有對GDP中的存貨增加做相應的調整。因此,存貨增加大於採用一致性估價所應有的價值量。世行因此將中國的存貨增加調低1/3,導致GDP下降1.6%。
3、福利服務
世行認為,中國企業改革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將目前企業對職工提供的諸如住房、醫療等福利性服務市場化。這種改革的結果將導致GDP上升。世行假定有10%的勞動力從事相應的服務,並假定這些服務轉向市場化。通過投入產出計算,這種假定使GDP 上升1.6%。
4、企業虧損補貼
中國統計規定,企業虧損補貼作為GDP的負項。世行認為,在許多情況下,企業虧損是政府價格政策的結果。從經濟觀點來看,這種補貼是對以優惠價格提供貨物和服務的補償,統計上應當處理為政府的貨物和服務購買和政府對相應接受者的分配,即不應當作為GDP的負項,而應當作為正項包括在政府最終支出中。世行對這種處理方法進行了調整,結果使政府支出增加7%,導致GDP上升0.8%。
綜合上述結果,世行將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上調了1.6%。
(二)范圍調整
從表1可以看出,世行關於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的范圍調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糧食
世行認為,中國的耕地面積被低估了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與衛星測量的耕地面積相比);同時,樣本產量可能被高估了,綜合兩方面因素,將中國的糧食產出調高10%,導致GDP上升0.9%
2、蔬菜
世行認為,中國蔬菜產出價值的計算沒有反映單位面積的蔬菜實物產量隨時間和收獲周期而變化以及市場力量正在鼓勵蔬菜的非旺季生產(此時價格較高)情況,同時,蔬菜耕地面積的測算也是不準確的。考慮以上各方面因素,世行將中國的蔬菜產出價值調高30%,導致GDP上升2.3%。
3、農村工業
世行認為,村及村以下工業的產出被低估,因為相應企業通常沒有完整的財務報表和不屬於國家統計局直接管理的統計調查系統。農村工業的迅速發展和一定程度的偷漏稅情況影響到產出的低估。某些迅速增長的農村工業,如建築材料工業,高價格和高利潤鼓勵了產出的低估。利潤低的行業,如煤炭開采業,也有低報的刺激,因為煤炭的自由市場價格較高。另外,世行也指出,為了誇大地方官員的政績,農村工業也出現了高估產出的現象。綜合上述因素,世行將中國農村工業產出調高10-15%,導致GDP上升0.6%。
4、農村服務業
世行認為,農村服務業,例如農村卡車和拖拉機運輸服務業發展的非常迅速,但是中國沒有一套系統的測算方案;農村服務業統計基本上沒有包括臨時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農村人從事的服務活動,例如大量的個體維修店的修理人員、小販、餐館老闆、理發師和家庭傭人,等等。考慮上述因素,世行將農村服務業產出調高50%-60%,導致GDP上升6.5%。
5、居民住房服務
世行認為,中國居民住房服務既存在范圍方面的低估,也存在價格方面的低估。從范圍方面講,城市和農村住房服務統計都不完整。中國的住房服務價值是通過住房面積、造價和折舊率等資料推算出來的,但住房面積資料不完整,城市住房面積調查資料沒有包括居住在城市裡的農村居民住房面積,農村住房面積調查范圍的不完整性更加突出。世行假定國家統計調查網路覆蓋了中國所有住房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進而把中國的住房服務價值調高40%,導致GDP上升1.5%。
綜合上述結果,世行將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上調了11.7%。
(三)估價調整
世行認為,由於扭曲的價格體制和生產率方面的差異,中國工業的土地和資本回報率遠高於其他行業,消費品製造業的回報率最高,服務業和煤炭行業的回報率最低,農業的回報率也比較低,中國進一步的價格改革將改變行業的營利狀況。世行試圖將各行業的土地和資本回報率調整到全國的平均水平。由於紡織行業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很重要,世行在估價調整過程中,保持該行業的價格不變,將住房和其他房地產業的價格提高,紡織業以外的消費者製造業的價格降低。世行利用1987年投入產出表對GDP進行了調整,結果使GDP上調18.3%。
綜合上述三個方面的調整結果,世行將中國官方1992年GDP數據上調了34.3%。
二、世界銀行關於中國GDP數據調整存在的問題
世行關於中國GDP數據的調整是建立在它對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統計體系和價格體制的了解和判斷基礎上的。90年代初以來,中國統計體系和價格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進步。就統計體系來說,隨著國民經濟核算制度的改革,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向國民經濟核算最新國際標准--聯合國1993年SNA的轉換;統計調查范圍已經由傳統的物質生產領域擴展到非物質生產領域;全面行政報表的統計調查方法已經被以普查為基礎,抽樣調查為主體的調查方法體系所取代;開展了多項普查,包括農業普查、工業普查、第三產業普查、基本單位普查,等等;許多專業統計採用了抽樣調查方法,例如農產品產量調查、農村和城市住戶調查、價格調查,等等。這一系列統計改革,使中國統計體系得到不斷完善。就價格體制來說,中國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改革,目前,市場價格已經成為中國價格體系的主體。
具體說來,世行關於中國GDP數據的調整至少存在以下若干方面問題:
(一)一致性調整問題
1、農民自產自用糧食的估價
中國農業統計規定,農民自產自用糧食的價值,按出售的綜合平均價格計算,這種綜合平均價格綜合了國家收購價格與市場價格兩種因素。近些年來,中國糧食連續獲得豐收,為了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國家的糧食收購價格已經高於,而不是低於市場價格,因此,上述綜合平均價格不會低於市場價格。世行關於中國統計體系以低於市場的價格估價農民自產自用的糧食的判斷,已經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
2、存貨增加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只考慮生產不考慮市場需求和贏利情況。這些企業生產出來的部分產品可能銷售不了,只能被廢棄或按大打折扣的價格處理。因此,就當時的情況來說,世行把中國的存貨增加調低三分之一,可能是不過分的。但是,自從黨的十四大把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確定為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場需求和贏利狀況已經逐步成為企業生產決策的主要考慮。因此,企業生產的產品被廢棄或按打折扣的價格處理的情況明顯減少。所以,世行的調整比率不再適合中國目前的存貨產品銷售的實際情況。
3、福利服務
近些年來,中國進行的一系列企業制度改革,正在推動企業的福利性服務逐步走向市場化,企業從事福利性服務人員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因此,至少對於中國目前的企業情況來說,世行假定企業有10%的勞動力從事福利性服務的比例太高了,相應地對GDP的調整比例也就不合適了。
(二)范圍調整問題
1、糧食
中國官方統計的耕地面積數據確實低於衛星測量數據,但是,衛星測量出來的耕地面積包括25度以上的坡地、河灘地、輪休地、溝渠和田間道路等等。這些地不能視同正常的耕地。所以,中國官方的耕地面積數據與實際耕地面積之間的差距不像世行估計的那麼大。另外,除了農業統計包括糧食產量調查外,農村住戶調查還編制農村住戶農業生產情況表和農村住戶糧食收支平衡表,分別反映農村住戶糧食生產情況和年初糧食結存、年內糧食收入、年內糧食支出、年末糧食結存情況。這些不同類型調查能夠對糧食產量統計起到校對作用。根據以上情況,中國的糧食產出數據與實際情況應當是比較吻合的,世行將其調高10%,必將導致GDP數據的高估。
2、牧業
世行斷定中國統計數據低估了農業產出,事實上,中國的經常性農業統計還存在高估的成分。全國農業普查結果表明,1996年統計年報中的肉類產量高估了22%,豬、牛、羊存欄頭數分別高估了20.7%,、21.1%和21.8%。因此農業總產出和農業增加值被高估了。針對這種情況, GDP應當相應地向下調整。這是世行所沒有料到的。
3、農村工業
全國第三次工業普查結果表明:由農業部鄉鎮企業管理部門統計的農村工業總產值數據高估了18000億元(1995年),佔全部農村工業總產值的40%。顯然,與世行的判斷恰好相反,農村工業產出應當向下調整,而不應當向上調整。
4、農村服務業
世行關於中國農村服務業統計不完善的判斷和數據調整對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統計狀況來說,是不過分的。但是,中國在1993至1995年開展了首次第三產業普查,對包括農村服務業在內的全部服務行業進行了全面調查,同時,根據普查資料對GDP歷史數據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
表2:第三產業普查關於服務業增加值和GDP數據的調整比率(%)
年度 GDP 第三產業 運輸郵電通信業 商業 非物質服務業
1978 1.0 4.4 0.0 0.0 9.3
1980 1.1 5.2 0.0 0.0 9.6
1985 5.1 20.6 0.0 52.2 11.9
1986 5.3 21.2 0.0 58.1 12.4
1987 5.8 23.0 0.0 62.3 13.2
1988 6.1 23.4 0.0 65.1 10.7
1989 5.7 20.3 0.0 66.7 8.8
1990 4.8 17.2 2.7 67.6 8.5
1991 7.1 24.7 10.4 67.6 13.9
1992 9.3 33.1 9.5 88.7 21.7
1993 10.0 32.0 11.7 73.4 24.8
註:本表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4》和《中國統計年鑒,1995》計算。
事實上,這種調整已經大大超過世行對農村服務業的調整。例如,世行對農村服務業數據的調整導致1992年 GDP數據上升6.5%,而第三產業普查之後,中國對同年GDP數據的上調比例達9.3%。因此世行對中國農村服務業統計的判斷和數據調整已經不再適合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
(三)估價調整問題
90年代初以來,中國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價格體制的目標模式,價格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嚴重扭曲的價格結構得到明顯改善。例如,從1990年到1997年,世行認為土地和資本回報率最低的服務業和煤炭工業價格分別上漲了222%和206%,而屬於土地和資本回報率最高的消費品製造業的食品工業和紡織工業價格僅分別上漲96.8%和60.3%。特別重要的是,目前,市場機制在中國貨物和服務價格形成中已經起了主導作用。貨物的價格基本上由市場決定,除部分服務業,如居民福利性住房服務業仍偏離市場價格外,絕大多數服務業的價格也由市場決定。即使那些偏離市場價格的服務業也正在迅速向市場價格過渡。例如,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服務將市場化,福利性住房服務不久將不復存在。
另外,有關部門在對33種具有代表性的商品進行國內外價格比較時發現,1998年11月,國內價格高於國際價格的有22種,佔69%,其中包括小麥、玉米、大豆、豆油等農產品,硫酸、鹽酸、尿素等化工產品,汽油、柴油等能源產品,鋁錠、生鐵等冶金產品,等等。
總之,在中國的價格形成機制、價格規模和價格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如果世行仍然依據1987年投入產出表對各行業進行價格方面的調整,也勢必導致GDP數據的高估。
注1: 由於中國官方GDP和GNP數據差距不大,世界銀行在計算中國官方人均GNP時是以中國官方GDP數據,而不是以GNP數據為基礎。由於同樣的原因,本文對GDP和GNP不加區別。
注2:中國官方人均GNP是按人民幣計算的。
參考文獻——
1.Document of the World Bank No.13580-CHA:China GNP per Capita,December15,1994.
2.世界銀行文件:《轉換中的中國統計體系》,國家統計局內部翻譯件。
3.國家統計局1998年制定:《國家統計報表制度》。
4.國家統計局1998年制定:《農村住戶調查方案》。
5.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94,1995 ,1997,1998) ,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4、1995、1997和1998年出版。
6.許憲春著:《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改革與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
7.《價格監測與分析》1998年第22期
❷ 關於統計學畢業論文的問題。文章要是經濟學領域的,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寫作的,求選題
嗯嗯。沒錯的
❸ 經濟學專業論文有哪些選題
四.流通經濟學:
1.現代流通方式研究
2.WTO背景下我國商貿流通領域大力推進連鎖、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的現實意義
3.有關商業物流的問題研究
4.傳統商流與現代物流的區別與替代
5.對外開放與農村流通產業連鎖化發展
五.消費經濟學:
1.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
2.深化我國分配製度改革問題研究
3.拓寬消費領域和優化消費結構研究
4.我國消費結構問題研究
5.收入分配合理性的界定及調節
6.對可持續性消費的研究
7.休閑消費問題研究
8.擴大農民消費的對策
9.
六.其他可供選擇的論文題目
1.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2. 我國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3. 我國國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4. 我國金融混業經營問題研究
5. 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
6. 壟斷與反壟斷問題研究
7. 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及體制改革研究
8. **省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研究
9. 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問題研究
10. 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問題研究
11. 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問題研究
12. 公司融資與公司資本結構關系研究
13. 股市投機問題研究
14. 公司治理與民營企業現代化改造
15. 環境、資源經濟問題研究
16. 生態經濟研究
17. 我國建立期貨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8. 西方主流宏觀經濟理論與馬克思宏觀經濟理論的比較研究
19. 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20. 經濟「軟實力」的內涵與打造
21. 城鄉貧困問題研究
22. 教育與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23. 企業成長與企業戰略
24. 「**省模式」研究的回顧
25. 城市化與工業化互動研究
26. 中國農業產業化研究
27. 住房貸款風險防範研究
28. 中國農業規模化經營
29. 中國投資管制體制改革研究
30. 民工與勞動力流動
31. 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
32. 民工慌問題
33. 中國醫療社會保險體制改革
34. 勞動者權益保護
35. 中國養老社會保險體制改革
36. 社會誠信與經濟發展
37. 中國失業保險制度
38. 國有企業改革
39. 中國經濟轉型時期政府的經濟職能
40. 國有企業公司治理
4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
42. 中國居民儲蓄持續增長的原因、影響與調整
43. 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
44. 中國當前居民消費不足的成因與對策
45. 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與管制
46.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比較研究
47. 中國現階段經濟中的壟斷與反壟斷研究
48.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與中國的對策
49. 反壟斷法與行政壟斷
50.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各個行業的影響
51. 地方保護主義
52. 中國未來的勞動力成本變化趨勢
53. 行業壟斷問題
54. 中國的收入分配狀況
55. 跨國公司
56. 拉美經濟發展教訓對中國的警示
57. 彩電行業的價格戰研究
58. 中國居民地區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59.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化
60. 中國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61. 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與知識經濟的比較研究
62. 中國城市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63. 1990年以來國際上企業並購浪潮
64. 中國農村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65. 論國際政治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66. 收入分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67. 法治、倫理與市場經濟的運行
68. 中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研究
69. 東亞經濟奇跡的經驗與教訓
70. 新經濟地理學與區域經濟發展
71. 東亞的文化傳統與經濟發展
72. 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經濟增長
73. 西方經濟學與中國經濟
74. 論出口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
75. 評新經濟自由主義
76. 中國的失業問題
77. 評新制度經濟學
78. 中國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79. 評增長極理論
80. 中國銀行業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與市場績效
81. 平衡增長戰略與不平衡增長戰略的比較研究
82. 論金融自由化與金融風險的關系
83. 西方經濟學中的政府幹預理論演變
84. 論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的條件與進程
85. 負的外部性內在化的一般途徑
86. 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與目前匯率水平
87. 可持續發展與科學發展觀
88. 金融業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研究
89. 綠色GDP
90. 中國利率管理體制改革問題
91. 對近期物價指數上漲的研究
92. 國有商業銀行不良債權處置研究
93. 人民幣匯率、對外出口和國際經濟關系有關問題
94. 中國創業投資發展
95. 高等教育產業化問題
96. 中國資本市場功能有效性檢驗
97. 新經濟有關問題
98. 論中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99. 中部崛起經濟發展戰略
❹ 統計學領域有哪些必讀的論文
雖然我是學數學的,但是我們也會學習有關統計學方面的知識,我覺得統計學領域方面,如果說要必須讀的論文的話,我覺得還是概率論這方面一定要深深的研究一下。
❺ 經濟統計學導論課論文
1,專業研究的培養目標和方向,包括一般的經濟統計數據和統計類專業方向,培養了良好的數學素養和數學和經濟學,掌握基本理論和統計方法,並能熟練地使用數據的計算機分析,本次調查可以從事企業,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統計,管理,定量分析,如開發,應用和管理,或在科研,教育等部門從事高級專門人才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畢業生可繼續攻讀統計和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概率與統計,統計,工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跨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和其他學科。
2,課程設置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C語言編程,微分方程,數據結構,動態數據處理,隨機過程,網路與通信,統計決策和分析,統計計算和軟體,多元統計分析。
教學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重點建立社會經濟統計資料,或者金融和保險統計,或生物醫學的統計數據,或一些工業統計課程等方面,指導學生參加,以形成自己的專業方向特點。
3,科學和經濟學的學術/四年制本科學士學位/學士學位。
4,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4.1具有堅實的數學基礎,受到更嚴格的科學思維訓練;.
4.2掌握的統計數據。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計算機技能;有收集的數據,以設計問卷調查數據和處理的基本能力;.
4.3了解社會經濟統計數據,醫學統計學,生物統計學統計或行業相關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社會科學,工程和技術的領域,具有統計學理論的應用分析和解決在初始容量領域的實際問題;.
4.4了解統計理論的發展和前景,方法;.
4.5理學士,應該能夠熟練使用各種統計軟體包,有較強的統計計算能力;經濟學學士,應該有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熟悉國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和統計法律,法規,並進行利用信息和管理的綜合分析能力;.
4.6主數據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的數學,統計學,經濟學,管理學
6.主要課程數學基礎課(分析,代數,幾何),概率論,數理統計5.主科目,運籌學基於計算機的,隨機過程,而實用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多變數統計分析,采樣,非參數統計,根據應用方向的統計預測和決策和風險管理,以及選擇的基本課程(例如作為經濟統計方向選擇的社會調查方法,經濟和社會統計,國民經濟核算,會計等)
中國編輯本段|回到頂部7.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學術論文,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畢業論文,1020周的總體安排。 點擊看詳細8.相近專業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❻ 有哪些經濟學領域經典論文運用了統計學
前言:統計學是一門關於用科學的法搜集、整理、匯總、描繪和剖析數據材料,並在此根底上停止推斷和決策的科學。狹義的統計用來統指數據或者從數據中得到的一些數字。從統計的定義能夠看出,統計的關鍵在於對數據的剖析與加工,而Excel強大的數據剖析功用則恰恰與統計所要處置的問題相順應,因而從Excel產生之初便被普遍地應用於統計中,而專為統計剖析所開發的各種宏更是使得Excel成為統計剖析中一種適用而高效的工具。固然SPSS、SAS等專業統計軟體在某些方面具有更為強大的統計剖析功用,但其或者需求專業的編程,或者需求昂揚的價錢,因而提高性遠遠不如Excel。下面以Excel2003為例,引見一下其在統計學方面的典型應用。1.資料庫統計函數與數據透視表Excel作為電子表格軟體,其數據構造的中心是單元格和單元格區域,因而Excel同資料庫軟體相同都是管理處置一批有規律的數據。基於Excel的行列構造,在工作表中依照規范的資料庫標准對數據停止處置,這也被稱為Excel的內部資料庫技術,經過創立Excel的內部資料庫,能夠經過資料庫函數完成對數據的統計剖析。1.1資料庫統計函數在樹立內部資料庫的根底上,Excel中特地包含了一組對存儲在數據清單或資料庫中的數據停止統計運算的工作表函數,這些函數統稱為資料庫函數即Dfunctions。其中每個函數普通對應三個參數database、field和criteria,這些參數對應函數所運用的工作表區域,應用這些函數能夠在日常統計工作中停止一些根本的統計運算。Dfunctions具有相同的語法格式:Dfunctions(database,field,criteria)。其中:①Dfunctions為資料庫函數的稱號,在Excel中總共有12個資料庫函數;②database為構成數據清單和資料庫的單元格區域,資料庫是包含一組相關數據的列表,其中包含相關信息的行為記載,而包含數據的列為欄位。列表的第一行包含著每一列的標志項,為函數所運用的數據列或稱作欄位,數據清單中的數據列應位於第一行且具有標志項;③field能夠為文本,即兩端帶引號的標志項,如「類別」、「消費商」,也能夠為數據清單中數據列的位置,如「1」表示第一列,「2」表示第二列。field也可省略,省略後函數將返回數據清單中一切滿足條件的值;④criteria為一組包含給定條件的單元格區域。能夠為參數criteria指定恣意區域,只需它至少包含一個列標志和列標志下方用於設定條件的單元格。完畢語:Execl在統計學方面百分百論文網/article.asp?ID=32772論文網的應用還有很多,如概率散布圖、抽樣散布、參數估量、假定檢驗、回歸剖析與預測以及時間序列剖析等,其強大的統計功用能夠滿足經濟學、醫學、氣候、農業等各個范疇的數據剖析,為人們的剖析決策提供牢靠的參考,且隨著Excel版本的不時晉級,其功用也日趨完善,有著寬廣的應用前景。
❼ 好寫的經濟統計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統計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運用范圍非常廣泛,不少學生在寫作統計學論文時,都困在了選題這一步,其實就統計學而言,可供作為論文題目的熱詞有很多,如:企業管理、實證研究、統計估計、統計分析、計算機應用、支持向量機、數學模型、GIS、多元分析、統計報表等等,學術堂精選了20個優質「統計學畢業論文題目」,供大家參考。
1、葯品檢驗中常用的統計學方法及其應用
2、應用統計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分析
3、淺談統計學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4、統計學在實驗室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5、論應用統計學PDTR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水產生物統計學課程中學生統計思維能力與應用意識的培養研究
7、地質統計學在某銅礦床資源量估算中的應用熊
8、基於地質統計學的采空區儲量估算
9、密井網條件下地質統計學岩性反演在河道砂體預測中的應用
10、地質統計學在稀土礦儲量計算研究應用
11、地質統計學在礦床品位估算中的應用研究
12、地質統計學在細脈型礦體模擬中的應用:以新疆梅嶺-紅石銅礦為例
13、地質統計學地震反演技術在溱潼南華地區薄砂層的預測應用
14、朝陽溝油田扶余油層組深度域地質統計學反演
15、基於DMine軟體下地質統計學在礦山儲量計算中的應用
❽ 經濟學論文有知道的么是不是很專業的啊
首先說論文,一般來說一篇非常專業的論文只能圍繞著一個問題展開,將這個問題論述清楚就行。其次作為經濟學論文,專業的經濟學論文可分為利用數據和計量方法檢驗經濟理論的實證論文和構建理論模型來論述某個新理論的理論論文。
當然對於不同的學生層次論文要求不一樣。對於大部分本科生來說,要求你把所涉及問題的各個方面的現有經濟學理論和解釋自己歸納總結起來就可以。當然如果你學過計量和統計學,會用軟體,就可以看實證論文了,理論論文比較難,一般不建議本科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