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常考點

經濟學常考點

發布時間:2021-02-20 12:50:24

㈠ 宏觀經濟學的重點有哪些常考點是什麼

最重要的重點,三個。1:is-lm曲線。
2 :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
3:失業與通貨膨脹。
這三個是宏觀經濟問題的核心。

㈡ 《經濟學原理》的考點是什麼

不知你參加的是什麼級別和類型的考試?不同的考試有不同的考試側重點:比如同等學力考試注重對西方經濟學中原理的公式考察,博士考試側重對完整的經濟學原理的分析和應用。具體地說,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經濟個體的行為,但所謂經濟個體是相對於整個宏觀經濟而言的,不是狹義上的經濟個體。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從微觀經濟主體來講,主要分為消費者和生產者。在研究微觀經濟的時候有二個概念不可缺少:邊際成本(效用)以及機會成本。邊際成本(效用)是指你每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所消耗的成本(或所得到的滿足感)。機會成本是指你為了得到某樣商品所放棄的另一樣商品的成本。
用來解釋消費者的行為的最主要理論是效用論。所謂效用就是指你每獲得一樣物品時,你所得到的滿足程度。在研究消費者行為的時候,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極為重要。簡單來說就是,一樣東西獲得的越多你所從中得到的滿足感越少。用來表示效用論的圖形是在一種物品為X軸另一種物品為Y軸的坐標系中向右下方傾斜的凸向原點的一條曲線。用來表示隨著一個物品獲得的增多,另一種物品消耗的隨之減少。除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外,研究消費者行為的還需要用到成本約束線。看一下圖片那條直線就是成本約束線,而那些不相交的曲線就是效用線。成本約束線和效用線的切點是最佳點。
從生產者角度來講,邊際成本遞減體現在邊際技術替代率上。邊際技術替代率和邊際效用替代率相似我就不多解釋了。
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構成了供給和需求曲線,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就是市場的均衡點。
微觀經濟學的福利經濟學里有一個帕累托最優的概念,帕累托最優是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換句話說,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況,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損。
下面是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研究國民收入、通貨膨脹與失業以及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問題的。
宏觀經濟學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IS-LM模型(這個模型是基於凱恩斯的需求決定論的假設以及價格剛性的假設):主要講述了產品市場和貨幣同時均衡時的國民收入和利率之間的關系。IS曲線表示的是產品市場達到均衡也就是說在產品市場上供給等於需求。LM曲線表示的是貨幣市場達到均衡也就是說在貨幣市場上實際貨幣供給等於實際貨幣需求余額。
放鬆價格剛性的假設後就會產生AS-AD的模型,AS-AD模型講的是總供給和總需求。總需求是由IS-LM模型導出,是加入價格因素後總需求(包括貨幣需求和產品需求)的變化。總供給(AS)是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來推出的但是就其本身來講還存在較大的爭議。
以上主要研究的就是國民收入變化的問題。
在AD-AS曲線中,引入了勞動力和價格的問題。勞動力和價格構成了失業和通貨膨脹的問題。先從通貨膨脹來講。通貨膨脹的類型按成因分主要有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動型、結構型以及輸入型。按照程度分主要分為溫和的、奔騰的。再從失業角度來看。關於失業問題有一個很重的定律就是奧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業率大約下降一個百分點,這種關系並不是十分嚴格,它只是說明了,產量增加1%時,就業人數上升達不到1%。原因可能是產量的增加是通過工人加班加點來達到的,而非由於增加就業人數;也可能是社會增加了第二職業人數,從而使就業量小於產量增加的百分比。
失業的分類有很多種,其中自然失業率這個概念很重要,即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下,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供求力量自發發揮作用情況下應有的並處於均衡狀態的失業率。
研究失業與通貨膨脹關系的是菲利普斯曲線:簡單來講就是高失業率與高通脹率成反比關系。菲利普斯曲線除了傳統的以外還有長期的以及附加預期的。作為了解即可。
最後是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問題:
經濟增長主要有幾個概念:
索羅剩餘、新古典增長理論、內生增長理論。索羅剩餘是一個基本概念,主要是講經濟增長中除了人口和資本的增長以外剩下的那部分的貢獻。用公式表示就是:
ΔA/A=ΔY/Y-Δk/k-ΔN/N.
而新古典和內生增長理論的差別在於是否將技術作為一個內生變數的問題。
關於經濟周期問題高鴻業版的西方經濟學講的不多,主要是將一個螺旋上升的態勢。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經濟周期的研究。

㈢ 經濟學原理都有哪些考點

微觀:價格、無差異曲線分析、機會成本分析、幾種產品市場的短期與長期均衡、邊際分析法、要素市場、博弈論。
宏觀:國民收入核算、消費與儲蓄、乘數原理、IS-LM曲線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國民收入以及IS-LM曲線的影響、AD-AS模型、失業與通貨膨脹、全要素生產、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㈣ 微觀經濟學考點

立即下載 舉報
微觀經濟學知識點匯總

第一章 導言

1、稀缺性:經濟資源以及用經濟資源生產的物品總是不能滿足人類無窮無盡慾望的事實 2、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資源配置問題

3、經濟學的基本問題:資源配置問題、資源利用問題、經濟體制問題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對應於某種商品各種可能的價格,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

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需求量:是指消費者在某一價格下願意購買的某種商品的數量

?需求的變化:在商品自身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而引起的對商品需求

數量的變化

?需求量的變化:在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由於商品自身價格變動所

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2、供求規律:

?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導致均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量增加,需求減少導致均

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量減少

?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增加導致均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量增加,供給減少導致均

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量減少

?當供給和需求同時增加或減少時,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化,均衡價格不確定

?當供需反方向變動時,均衡價格與需求同方向變化,均衡數量不確定

3、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該商品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價格彈性系數Ed = 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 價格變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 (?Q/?P)?(P/Q)

4、點彈性的幾何意義:需求曲線上任意一點的點彈性系數的值,等於這一點沿著需求曲線

到橫軸的距離比上其沿著需求曲線到縱軸的距離

點彈性的類型:

在同一條需求曲線上,位於上半段的點,需求的價格彈性大於1;

位於下半段上的點,需求的價格彈性小於1

五種類型:?AC段,Ed>1,富有彈性

?CB段,Ed<1,缺乏彈性

?C點Ed=1,單位彈性

?A點Ed??,完全有彈性

?B點Ed=0,完全無彈性

5、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概念: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其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或敏感程度。

?其彈性系數等於商品需求量的變化率與引起這種變化的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化率的比值,

表示為:EXY=(?QX/QX)/(?PY/PY)=(?QX/?PY)?(PY/QX)

?如果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替代品的價格之間呈同方向運動,

需求的交叉彈性系數是正值;如果兩種商品是互補品,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互補品

1/55頁
的價格之間呈反方向變動,需求的交叉彈性系數是負值;如果兩種商品之間不存在任何

關系,則其中任何一種商品的需求量都不會對另一種商品的價格作出反應,需求的交叉

彈性系數為零。

6、需求價格彈性與廠商收益的關系:?R/?P=Q(1-Ed)

?當Ed>1時,Q(1-Ed)<0,即?R與?P異號。說明這種富有彈性的商品,其銷售收益與

價格反方向變化,即降價也可以增加收益,漲價會減少收益。廠商應薄利多銷。

?當0<Ed<1時,Q(1-Ed)>0, 即?R與?P同號。說明這種缺乏彈性的商品,銷售收益

與價格同方向變化,即漲價會增加收益,降價反而會減少受益。

?當Ed=1時,Q(1-Ed)=0,即?R=0,。說明單位彈性的商品,廠商無論漲價還是降價,

其銷售收入始終不變。

?對於Ed??的完全有彈性的商品,其在既定價格之下收益可以隨需求量無限增加。若

降價使收益減少,若漲價造成需求量減少,收益變為零。完全有彈性的商品不適合降

價也不適合漲價。

?對於Ed=0的完全無彈性的商品,由於價格任何變化都不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化,即在

R=P?Q公式中,P的任何變化,Q都固定不變。收益與價格同方向同比例變化。 7、價格管制:支持價格(價格下限)、限制價格(價格上限)

8、稅收:

a)對生產者征稅 b)對消費者征稅

稅收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1、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在保持消費者滿足水平不變的前提下,1單位的商品X能夠代替的商品Y的數量,這個比率叫做邊際替代率。MRSXY = -?Y/?X

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由於隨著商品X數量的不斷增加,其邊際效用MUX遞減;隨著商品Y數量的不斷減少,其邊際效用MUY遞增,所以這兩者的比值MUX/MUY就越來越小。 ( MRSXY = MUX/MUY = -?Y/?X = PX/PY )

2、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商品的價格之比。即MRXY=PX/PY 3、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願意付出的代價與其實際付出的代價的余額。 4、收入效應:是指由於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消費者實際收入變動對需求數量產生的影響。

替代效應:是指由於商品價格變化引起相對價格變化對需求數量產生的影響。

價格效應:商品的價格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對其需求量的改變

5、希克斯分解:

?CD是一條平行於AB′並且與無差異曲線U相切的預算線,補償預算線CD與AB′平行,

表明X商品價格下降改變了兩種商品的相對價格PX/PY,預算線變平坦了。

2/55頁

補償預算線CD與原來的無差異曲線U相切,表

明消費者仍然為維持在原來的效用水平上,這就

是希克斯定義的實際收入不變。在X商品降價後,

必須把消費者的消費收入相應調整(減少或剔除

一部分),以保持實際收入水平不變。如果用Y

軸代表貨幣量,表示消費者除了用於X商品之外

的剩餘貨幣,剔除的貨幣收入就是CD與AB′之s=X〃-X 間的垂直距離AC.替代效應?X

?將補償預算線CD平移到AB′,意味著保持相 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對價格不變,把剛才剔除的由於價格下降而增加的貨幣收入再補償上均衡點由E〃移動至 E′.X商品的需求量由X〃增加到X′,是消費者實際收入水平提高的結果,這就是收入效應. m?X= X′- X〃 sm?價格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 ?X = X-X =(X〃-X)+(X′- X〃)=?X+?X 6、恩格爾曲線(收入——需求曲線)

有收入——消費曲線(收入擴展線)推導而來

7、一般的低檔品、吉芬商品

價格效應:低檔品 價格效應:吉芬商品

低檔品:收入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但影響程度小於代替效應的情況。替代效應引起的

s對商品X需求的增加量?X=X〃-X,大於收入效應引起的對商品X需求的減少量

msm?X= X′- X〃。因此,價格效應?X=?X+?X仍然為正。(收入效應與替代效

應方向相反,其影響程度小於替代效應的影響程度)

吉芬商品:收入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其影響程度超過替代效應的情況。替代效應引起s的X商品需求量的增加量為?X=X〃-X,小於收入效應引起的X商品需求量的減

msm少量?X= X′- X〃,因此,價格效應?X=?X+?X最終為負。(收入效應與替

代效應方向相反,且收入效應的影響程度大於替代效應的影響程度)

第五章 生產理論

1、邊際技術替代率:是指在保持產量水平不變的前提下,用一種投入替代另一種投入的比

率。邊際技術替代率反映了廠商為保持原有的產量水平不變,增加一單位要素的使用量

與放棄另一種要素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

MRTSLK = -?K/?L 當?L趨於0時,MRTSLK = -dK/dL

2、生產者均衡的條件:兩種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種要素的價格之比。

MRTSLK=MPL/MPK=w/r 或 MPL/w=MPK/r

3/55頁
B、AB三條等成本線有相同的斜率,ABAB、A1122

與等產量線Q相切,切點E是生產者均衡點。它表0

示,在既定產量下,生產者選擇E點的要素組合(L、0

K),可以實現成本最小化。AB雖然代表的成本水022

平較低,但其與既定等產量線Q既無交點也無切點,0

無法實現Q代表的產量;AB雖與Q相交,但花0110

費的成本高於AB代表的成本水平。從a、b點沿Q0

向E點移動,都可以獲得相同的產量水平並可以是成

本下降。只有在E點,,才能滿足既可以實現既定產

量,又可以使成本水平降到最低。所以E點是生產者 均衡點。

既定產量下的成本最小化要素組合 3、邊際報酬(產量)的遞減規律:是指在一定技術水平下,在其他投入要素不變時,隨著

一種可變要素的增加,其邊際產量增加到定點後最終會趨於遞減。(在連續等量地追加

一種可變要素到其他固定要素上去的過程中,起初該要素的邊際產量是增加的,但達到

一定殿後,再增加可變要素的投入,其邊際產量是遞減的)

4、短期生產三個階段的劃分:

?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的關系:當邊

際產量曲線在平均產量曲線上方時,平均產量

曲線是上升的;當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

線相交時,平均產量曲線達到最高點;當邊際

產量曲線在平均產量曲線下方時,平均產量曲

線是下降的。

I階段:勞動的平均產量上升,邊際產量大於

平均產量,勞動總產量增加。相對於固定投入

而言,可變投入不足,可變投入的增加可以使

固定投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生產者增加要

素投入量就可以增加總產量。

III階段:邊際產量變為負值,總產量開始下降。

意味著可變要素使用數量越多,總產量就越少。

生產者要減少可變要素投入量,改變總產量減

少的趨勢,使生產過程過渡到II區。

II階段:勞動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勞動

的平均產量開始遞減,但邊際產量依然大於0。

應將生產安排到II階段進行。具體安排在那一

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點取決與廠商的目標。若追求平均產量最大,

生產將安排在平均產量最高點處;若追求產量最大,生產將安排在總產量最大處;在利潤最大化的假設下,生產的安排取決於成本與收益的比較。

5、長期規模報酬的類型:

?如果產出增加的比例超過了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生產規模報酬遞增。

f(tL,tK) > tf(L,K)

?如果投入與產出的比例相同,則規模報酬不變。 f(tL,tK)= tf(L,K) ?如果產量增加的比例小於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生產的規模報酬遞減。

4/55頁

f(tL,tK) < tf(L,K)

長期規模報酬類型的判定:

?對於生產函數Q=F(X, X, X,…, X), 123n

如果所有投入要素都增加α倍,產量增加β倍,即βQ=F(αX,αX,αX,…,αX) 123n

那麼,若α>β,則規模報酬遞增;若α=β,則規模報酬不變;若α<β,則規模報酬遞減 ?對於生產函數Q=F(L,K),

n 如果λ?Q=f(λL,λK)。 其中,n為任意常數,λ為正實數,那麼該生產函數為n次齊次生產函數。

那麼,若n>1,則規模報酬遞增;若n=1,則規模報酬不變;若n<1,則規模報酬遞減 ?阿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規模報酬的判定。

αβ α β α+β αβ α+β Q=ALK A(λL)(λK)= λALK= λQ

若α+β>0,則規模報酬遞增;若α+β=0,則規模報酬不變;若α+β<0,則規模報酬遞減。

第六章 成本、收益理論

1、機會成本:是指把既定的稀缺資源用於某種特定生產時,必須放棄的該資源用於其他用

途能夠獲得的最大收益

機會成本是一種隱性成本,沉沒成本因為無法收回而不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指的是現

在。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是歷史成本

2、短期成本曲線及其關系:

短期總成本:STC(Q)=VC(Q)+FC=Φ(Q)+b

可變成本:VC(Q)=Φ(Q) 機會成本

固定成本:FC=b 非機會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Q)=FC/Q=b/Q

平均可變成本:AVC(Q)=VC(Q)/Q

短期平均成本:SAC(Q)=AVC(Q)=AFC(Q)

短期邊際成本:

?SMC(Q)=?STC(Q)/?Q

當?Q趨於0時,dSTC(Q)/d(Q)

?SMC(Q)=?VC(Q)/?Q

當?Q趨於0時,=dVC(Q)/d(Q)

關系:?固定成本線是一條水平線,表示其不隨產量變化而變化

?可變成本曲線從原點出發,表明產量為0時可變成本也為0.隨產量的增加,可變

成本也相應增加。可變成本曲線的形狀主要取決於可變投入要素的邊際生產力。

?當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上升時,產量增加的速度快於可變要素增加的速度,即產

量中的增加快於可變成本的增加,可變成本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可變要素的邊

際產量遞減時,產量增加的速度慢於可變要素增加的速度,及產量的增加慢於可變

成本的增加可變成本便以遞增的增長率上升。

3、短期成本變化的原因:短期總成本是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和,短期成本曲線的形狀與

5/55頁

㈤ 微觀經濟學考試中的名詞解釋經常考的有哪些

微觀經濟學重點概念1.1.經濟人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1.2.需求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1.3.需求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需求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函數。1.4.供給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價格水平下願意並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1.5.供給函數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的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1.6.均衡價格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1.7.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1.8.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供給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1.9.內生變數和外生變數內生變數指一個經濟模型所要決定的變數。外生變數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數。1.10.靜態分析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值來求得內生變數值的分析方法。1.11.比較靜態分析研究外生變數變化對內生變數的影響方式,以及分析比較不同數值的外生變數下的內生變數的不同數值。1.12.動態分析需要區分變數在時間上的先後差別,研究不同時間點上的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1.13.彈性當一個經濟變數發生1%的變動時,由它引起的另一個經濟變數變動的百分比。1.14.弧彈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1.15.點彈性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於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1.16.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1.17.供給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的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1.18.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相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百分比。1.19.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之間能夠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1.20.互補品若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1.21.需求的收入彈性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消費者的收入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1.22.恩格爾定律在一個家庭或在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的概念來表述它則可以是:對於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反之,則越大。1.23.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意程度。1.24.基數效用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作效用單位。1.25.序數效用效用的大小是無法具體衡量的,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順序或等級來進行。1.26.邊際量一單位的自變數的變化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1.27.總效用和邊際效用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1.28.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均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購買中以獲得最大效用。1.29.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1.30.無差異曲線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或者說,他時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1.31.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的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被稱為商品的邊際替代率。1.32.預算線預算線又稱為預算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1.33.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替代效應。1.34.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收入效應。1.35.正常物品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同方向變化的商品。對於正常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收入效應也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總效用必定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正因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1.36.低檔物品低檔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反方向變化的商品。對於低檔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收入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而且,在大多數場合,收入效應的作用小於替代效應,所以,總效用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相應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1.37.吉芬物品吉芬物品是一種特殊的低檔物品。作為低檔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收入效應的作用很大,以至於超過了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總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特殊情況的原因。1.38.期望效用消費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費者在不確定條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種結果的效用的加權平均數。1.39.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准確地知道自己的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經濟行為者的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1.40.生產者生產者亦稱廠商或企業,它是指能夠做出統一的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1.41.生產函數生產函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1.42.生產要素生產要素一般被劃分為土地、資本、勞動和企業家才能四種類型。1.43.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也被稱為里昂惕夫生產函數。他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生產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1.44.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一般形式為:Q=ALαKβ其中的參數α和β的經濟含義是:當α+β=1時,α和β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的相對重要性,α為勞動所得在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β為資本在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1.45.生產的短期和長期短期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長期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1.46.總產量總產量指與一定的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相對應的最大產量。1.47.平均產量平均產量指平均每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所生產的產量。1.48.邊際產量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1.49.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在生產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種可變生產要素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1.50.等產量曲線等產量曲線就是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1.51.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在兩種生產要素相互替代的過程中,普遍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這一現象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1.52.等成本線等成本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1.53.等斜線等斜線是一組等產量曲線中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1.54.擴展線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它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成本,等成本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等產量曲線就會發生平移。這些不同的等產量曲線將於不同的等成本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1.55.規模報酬規模報酬分析涉及的是企業的生產規模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詳見書P147。1.56.機會成本一般地,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它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1.57.顯成本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1.58.隱成本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1.59.經濟利潤和正常利潤企業的所有的顯成本和隱成本之和構成總成本。企業的經濟利潤是指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正常利潤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1.60.短期成本在短期,廠商的成本有不變成本部分和可變成本部分之分。具體的講,廠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種:總不變成本、總可變成本、總成本、平均不變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1.61.長期成本在長期,廠商的所有成本都是可變的。廠商的長期成本可以分為長期總成本、長期平均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1.62.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這叫規模經濟。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廠商繼續擴張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這叫規模不經濟。或者說,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大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經濟。相反,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小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不經濟。顯然,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都是由於廠商變動自己的企業生產規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作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1.63.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是由企業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響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1.64.市場與行業市場是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並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行業指為同一個商品市場生產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廠商的總體。1.65.完全競爭市場完全競爭市場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第一,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第二,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質的。第三,所有的資源都具備完全的流動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1.66.完全競爭市場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是一條由既定的市場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1.67.總收益總收益指廠商按一定價格出售一定量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1.68.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指廠商在平均每一單位產品銷售上所獲得的收入。1.69.邊際收益邊際收益指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總收入的增量。1.70.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是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1.71.收支相抵點廠商無經濟利潤但能實現正常利潤的均衡點也被稱為收支相抵點。1.72.停止營業點廠商的平均收益等於平均可變成本,廠商可以繼續生產,也可以不生產,也就是說,廠商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由於在這一均衡點上,廠商出於關閉企業的臨界點,所以,該均衡點也被稱作停止營業點或關閉點。1.73.成本不變行業成本不變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不對生產要素的價格發生影響。1.74.成本遞增行業成本遞增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1.75.成本遞減行業成本遞減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反而使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了。1.76.生產者剩餘生產者剩餘指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願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1.77.消費者統治消費者統治指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消費者在商品生產這一最基本的經濟問題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消費者用貨幣購買商品是向商品投貨幣選票。西方學者認為,這種消費者統治的經濟關系,可以促使社會的經濟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從而使全社會的消費者都得到最大的滿足。1.78.不完全競爭市場在西方經濟學中,不完全競爭市場是相對完全競爭市場而言的,除了完全競爭市場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的帶有一定壟斷因素的市場都被稱為不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分為三種類型,它們是壟斷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其中,壟斷市場的壟斷程度最高。寡頭市場居中,壟斷競爭市場最低。1.79.壟斷市場壟斷市場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具體地說,壟斷市場的條件主要有這樣三點:第一,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第二,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1.80.自然壟斷有些行業的生產具有這樣的特點:企業生產的規模經濟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的巨大的資本設備的生產運行水平上才可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以至於整個行業的產量只有由一個企業來生產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而且,只要發揮這一企業在這一生產規模上的生產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行業內部總會有某個廠商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它優勢,最先達到這一生產規模,從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這就是自然壟斷。1.81.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由於壟斷市場中只有一個廠商,所以,市場的需求曲線就是壟斷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壟斷廠商的AR曲線和需求曲線d重疊,都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1.82.價格歧視以不同的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被稱為價格歧視。如果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這就是一級價格歧視。一級價格歧視也稱為完全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要求對不同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這就是三級價格歧視。1.83.壟斷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是這樣一種市場組織,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1.84.非價格競爭在壟斷市場上,由於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都是有差別的,所以,壟斷場上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包裝,改善產品售後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這就是非價格競爭。1.85.生產集團壟斷競爭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1.86.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壟斷競爭廠商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是比較平坦的,相對地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廠商的水平形狀的需求曲線。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其它廠商的產品價格都保持不變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生產集團內的其他所有廠商也使產品價格發生相同變化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1.87.理想的產量和多餘的生產能力一般把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上的產量稱作為理想的產量,把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稱作為多餘的生產能力。1.88.寡頭市場寡頭市場又被稱為寡頭壟斷市場。它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1.89.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根據產品特徵,可以把寡頭行業分為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在純粹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沒有差別。在差別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1.90.占優策略無論其他參與者採取什麼策略,某參與者的唯一最優策略就是他的占優策略。1.91.占優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的占優策略組合所構成的均衡就是占優策略均衡。1.92.納什均衡在一個納什均衡里,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均不改變各自的最優策略。1.93.囚犯的困境略。見書P2441.94.無限期重復博弈所謂無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可以無限次的重復進行下去。1.95.有限期重復博弈有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有限次重復進行。1.96.邊際產品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產量。1.97.邊際產品價值它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P*MP1.98.邊際收益產品它表示一般情況下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MRP=MR*MP1.99.邊際要素成本邊際要素成本是增加一單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MFC=[L*W(L)]』=W(L)+L*[dW(L)/dL]1.100.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研究的是單個(產品或要素)市場。一般均衡即將所有相互聯系的各個市場看成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局部均衡就是單個市場或部分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的分析。一般均衡就是就一個經濟社會中的所有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1.101.瓦爾拉斯定律在一定的假設條件全部得到滿足時,一般均衡體系存在均衡解。1.102.超額需求函數、不動點定理瓦爾拉斯通過計算方程數目和未知數數目來證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是錯誤的。本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經濟學家用集合論、拓撲學等數學方法證明,一般均衡體系只有在極其嚴峻的假設條件下才可能有解。證明的基本思路是:設整個經濟中包括n種商品(要素和產品)。從家戶的效用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需求和每種要素的供給;從廠商的利潤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供給和生產要素的需求。用每種產品和要素的需求減去相應的供給,可得到每種商品的超額需求。這些超額需求都是價格體系即價格向量的函數。由於所有價格同時按比例變化不會改變超額需求的值,故可以通過變換將原價格向量集合「壓縮」為標准價格向量集合。於是超額需求函數確定了從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到超額需求價格向量集合上的一個映射;如果再「構造」一個從超額需求向量集合回到標准化向量集合的映射,並將這兩個映射「復合」起來,則得到一個從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到其自身的映射。根據布勞爾不動點定理,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在一定的條件下存在一個不動點。而這個不動點就是一般均衡價格向量。1.103.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實證經濟學研究經濟體系是怎樣運行的,它對經濟行為作出有關的假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後果,並試圖對結論進行檢驗。規范經濟學試圖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准出發,根據這些標准,對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並進一步說明一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1.104.福利經濟學福利經濟學屬於規范經濟學范疇,它是在一定價值判斷的前提下,提出經濟行為的標准,並探討怎樣才能使經濟活動符合這個標准。具體而言,它從生產資源有效配置和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這兩個方面研究一個國家實現最大社會經濟福利所須具備的條件和國家為增進社會福利應採取的政策措施。1.105.帕累托最優狀態如果對於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即在該狀態上,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1.106.帕累托最優條件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所必須滿足的條件被稱為帕累托最優條件。它包括交換的最優條件、生產的最優條件以及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條件。1.107.契約曲線契約曲線分為交換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和生產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交換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產品在兩個消費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的集合。生產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要素在兩個生產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狀態的集合。1.108.生產可能性曲線生產可能性曲線是最優產出量的集合的幾何表示。1.109.社會福利函數需要知道在效用可能性曲線上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小,或者更一般地說,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區域或整個效用空間中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小:這就是所謂的社會福利函數。(課本)社會福利函數(socialwelfarefunction)是社會福利水平與所有社會成員的效用水平之間的關系,它表明一個社會對效率與公平雙重目標的偏好,它由社會無差異曲線構成。社會無差異曲線的統一特性是它必定關於從原點出發的45度射線對稱。不同的倫理觀念形成不同的社會福利函數和無差異曲線。(上海財大財政學演示文稿)1.110.社會無差異曲線社會無差異曲線。每一條社會無差異曲線都代表一定的社會效用水平,其曲線上每一點的斜率都表明社會對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邊際替代率。每條曲線上各點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種組合。位置越高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人大)。1.111.不可能性定理在非獨裁的情況下,不可能存在有適用於所有個人偏好類型的社會福利函數。1.112.市場社會主義市場社會主義是一種試圖將生產資料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以實現社會主義的理論。它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由旅美波蘭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首次系統闡述。在西方左翼學者提出的種種市場社會主義模式中,影響較大的是英國學者戴維•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場社會主義」、美國學者約翰•羅默的「證券的市場社會主義」和美國學者戴維•施威卡特的「經濟民主的市場社會主義」。(人民網)1.113.市場失靈在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中,看不見的手的原理一般來說並不成立,帕累托最優狀態通常不能得到實現。換句話說,現實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這種情況被稱為所謂的市場失靈。1.114.反托拉斯法從1890年到1950年,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反對壟斷。其中包括:謝爾曼法(1890)、克萊頓法(1914)、聯邦貿易委員會法(1914)、羅賓遜—帕特曼法(1936)、惠特—李法(1938)和塞勒—凱弗維爾法(1950)。統稱反托拉斯法。1.115.公共管制壟斷常常導致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壟斷利潤通常也被看作是不公平的。這就使得有必要對壟斷進行政府幹預。政府對壟斷的干預是多種多樣的。統稱為公共管制。1.116.外部影響單個消費者或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對社會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響。1.117.科斯定理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其交易的成本為零或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1.118.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資源。119.外在性:又稱為外部經濟影響,指從事某種經濟行為的經濟單位不能從其行為中獲得全部收益或支付全部成本。

㈥ 宏觀經濟學有哪些重要的考點啊

簡單了解市場失靈,政府幹預。知道什麼是基尼系數,經濟波動的四個階段專。國內生產及屬其計算還有國民收入比較重要,總收入-總支出、總供給-總需求分析中了解各種關系式以及圖形。政府收支乘數政府稅收乘數及其曲線變動。預算理論和稅收什麼的就是一些概念。財政政策中財政的自動穩定器記得我們考試考過。貨幣銀行那章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不過貨幣需求和貨幣流動性偏好,金融市場適當看一看。但是像IS-LM模型及其圖形我們上課的時候做的重點。再有就是那幾種失業率,勞動市場工資水平我們是按選擇題出的。還有值得一提的是那個IS-LM-FE-BP模型中國際收支平衡的BP線。凱恩斯的f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關於消費,投資的一些公式。經濟增長因素論中有的那七個方面什麼經濟增長因素,是丹尼森的,注意區分。後面的就是經濟周期和通貨膨脹問題方面的問題了。 過去快2年了,有些記不清楚,主要是把上課時候老師講國的最最終點的背了,其他的能知道是什麼東西,能用自己地話解釋就行了。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㈦ 高中政治經濟學的主要考點

★(1)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2)商品的價值量:商品的價值量是商品價值的大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3)價值規律的作用: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生產部門的分配(調節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淘汰作用、分化作用)。最終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從根本說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具體地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5)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是我國的分配製度;這是由生產力水平、所有制結構決定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6)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

(7)國家的宏觀調控:由於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且市場調節可以廣泛發揮作用的領域,市場也存在著固有的弱點和缺陷(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因此需要國家的宏觀調;宏觀調控是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控制和調節,其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手段有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企業經濟效益是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等;途徑主要有兩條(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先進技術,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

(9)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經營的專業知識、才乾和能力。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對企業的競爭至關重要;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集中表現在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保證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應當在市場上開展正當競爭,反對和抵制不正當競爭。

★(10)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部門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進步與發展的保障;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仍然比較脆弱,發展速度仍然相對滯後,仍然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要徹底改變我國農業基礎薄弱的現狀,必須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道路(靠政策、靠技術、靠投入、靠產業化經營、靠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等)。

★(11)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指現代機器大工業):必須大力發展支柱工業(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因為一個國家能否實現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產業的發展水平;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要實現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發展工業必須走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12)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必須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工業化和現代化、增加勞動就業,保持社會穩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3)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過實現勞動者的權利和履行義務體現出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是統一的;其主要權利(略)和主要義務(提高職業技能—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技術實力甚至生產力的水平、遵守職業道德)。

(14)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依據一定的法律法規,為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而提供救助和補貼的一種制度,是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標志;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原則(既要有利於生產,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增強企業活力的客觀要求、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15)國民收入的分配:不是由人們的主觀願望決定的,而是受客觀經濟條件的制約。
(16)財政收入和支出:財政收入是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稅、利、費、債);財政支出就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的過程,財政支出規定了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國家的財政是通過瞀實現的。

(17)財政的巨大作用: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為了使財政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關鍵是大力增加財政收入,要增加財政收入,必須努力發展經濟,增加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

(18)稅收的性質和作用:我國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社會主義新型稅收;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實現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9)銀行的分類及其職能:我國的銀行主要有中央銀行(是國家機關,是我國政府的組成部分;其職能是依法制定實施貨幣政策、管理人民幣流通、經理國庫、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商業銀行(企業法人)、政策性銀行(目的是建立健全國家的宏觀調控體系)。

(20)銀行的作用:為我國經濟建設籌集和分配資金,是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能夠掌握和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住處為企業和國家作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

(21)商業保險:是一種針對風險本身的投資方式,是建立在商業原則的基礎上,是參與保險人個人意志的體現,是把分散的社會資金集中起來,用以彌補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損失的一種措施,為企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生活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2)市場交易原則:市場交易原則是保證市場交易活動有序,按規則進行的基本條件,其內容主要包括自願(基本原則,是前提)、平等(是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也是市場交易的重要原則)、公平(是市場交易原則的重要內容,是市場交易原則的靈魂,是衡量市場交易活動是否有序、是否規范的試金石)、誠實信用(是現代市場交易活動的基本精神);發展商品服務市場,必須堅持市場交易原則,這是遵循市場運行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

(23)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

(24)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商品服務市場上,消費者佔有重要地位,消費者在商品服務市場上享有廣泛的權利消費者也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經濟秩序。

(25)經濟全球化:隨著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實行對外開放已成為全球性的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世界間的經濟聯系廣泛地滲透到各個領域,,其表現是(生產國際化、市場國際化、資金國際化、科技開發與應用國際化、信息傳播國際化)。

(26)世界金融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TO—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協調國際貨幣關系、向會員國提供短期貸款等)、世界銀行(WorldBank—主要協調對發展中國家貸款和和投資的國際金融組織)

(27)世界市場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必然的(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要條件);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已為世界各國的經驗所證明,也為我國的實踐所證明,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28)通過海關徵收的關稅對一國對外貿易具有重要影響(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調節進出口貿易,調節國內市場供求關系)。

(29)我國對外貿易的作用:可以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吸收、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促進國內企業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30)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則;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中,既要大膽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包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切有益的東西,又要堅決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蝕。

㈧ 宏觀經濟學中的重點名詞解釋,就是考試經常考到的有哪些

1. 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個經濟社會在某一給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2.國民生產總值:(簡稱 GNP) 衡量一個國家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生產總值的綜合經濟指標。它是指經濟社會在一定時期內 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3.個人可支配收入:一個國家所有個人(包括私人非營利機構)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 實際得到的可用於個人開支或儲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4.一般價格水平:產品市場上的物價總水平。
5.失業率:失業人口與勞動人口的比率。
6.邊際消費傾向: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費部分。
7.邊際儲蓄傾向:儲蓄曲線上任一點上的儲蓄增量對收入增量的比率。
支出乘數:總支出的變動所引起的國民收入變動與支出最初變動量的比值。
8.貨幣的交易需求:出於交易動機(指個人和企業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的 貨幣需求。
9.IS 曲線:在產品市場達到均衡時,收入和利率的各種組合的點的軌跡。在兩部門經濟中,IS 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 ,它的斜率為負,這表明 IS 曲線一般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10.LM 曲線:表示在貨幣市場中,貨幣供給等於貨幣需求時收入與利率的各種組合的點的軌跡。LM 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 ,它的斜率為正,這表明 LM 曲線一般是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11.擠出效應: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經濟效應
12 宏觀經濟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
13 充分就業:指的是工作機會與失業人口數量相同的狀態。
14.財政政策: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15 貨幣政策:政府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通過銀行體系變動貨幣供給量來調節總需求的政策 16.自動穩定器(內在穩定器):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會減少各種干擾對國民收入沖擊 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期自動抑制通脹,在經濟衰退時期自動減輕蕭條,無須政府採取 任何行動。
17.貨幣創造乘數:不考慮超額准備金時,它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考慮超額准備金時,它是 法定準備率加上超額准備率的倒數。
18.基礎貨幣: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總額(包括法定的和超額的)加上非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 (硬幣和紙幣)(由於它會派生出貨幣,因此是一種高能量的或者說是活動力強大的貨幣, 。 故又稱高能貨幣或強力貨幣) 。
19 法定準備金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規定一個最低限度的准備金為法定準備金, 法定準備金占銀行全部存款的比率成為法定準備金率。 指以法律規定的商業銀行對於存款所 必須保持的准備金的比例
20.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
21.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將其貼現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的預扣利率。
22.奧肯法則:失業率每高於自然失業率1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於潛在 GDP2 個百分點。
23.需求拉動通貨膨脹(超額需求通貨膨脹):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 持續顯著的上漲。
24.成本推動通貨膨脹(成本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於供 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和顯著的上漲。
25 結構性通貨膨脹:在沒有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的情況下,只是由於經濟結構因素的變動, 也會出現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
26 菲利普斯曲線:經濟學家菲利普斯給出的關於工資變化率和失業率之間的經驗性關系:失 業率與工資上漲率之間具有反向關系。通常用通貨膨脹率來代替工資上漲率。
27.貨幣需求是指社會各部門在既定的收人或財富范圍內能夠而且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數 量。 (人們寧可犧牲持有生息資產會取得的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貨幣政策保持在手邊。 )
28.投機性貨幣需求是指人們為了避免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性而帶來的資產損失或增加 資本利息,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
29.靈活偏好陷阱:當貨幣需求變得具有完全的利息率彈性,即在某一較低的利息率水平下, 人們預期利息率不會再下降而會上升,從而持有債券竟會遭受損失,這是人們對貨幣需求變 得無限大,因而無論實際貨幣供給如何增加也不會是利息率在下降。
30.恩格爾曲線:反映的是所購買的一種商品的均衡數量與消費者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
31.投資陷阱:投資的利率調節與傳導是國民收入決定的重要機制。根據凱恩斯投資函數理 論,投資是利率的減函數,即利率越低投資越多,利率越高投資越少,由於利率調節與傳導 機制的存在,投資的增減變化取決於投資的利率彈性。
62.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混合使用的政策效應: 政策混合產出利率 1)膨脹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不確定上升 2)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不確定 3)緊縮性財政政策和膨脹性財政政策不確定下降 4)膨脹性財政政策和膨脹性財政政策增加不確定
充分就業:在廣泛意義上是指一切生產要素(包含勞動)都有機會以自己原有的報酬參 加生產的狀態。
失業率:指失業者人數對勞動力人數的比率。
勞動力參加率:勞動力與人口的比率。
摩擦失業:志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難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如勞動力流動性不足、工種轉換的困難等所引致的失業。
非自願失業:指願意接受現行工資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業。
自願失業:指工人不願意接受現行工資水平而形成的失業。
結構性失業: 指經濟結構變化等原因造成的失業。可看作是摩擦性失業的較極端的形式
周期性失業:指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時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
自然失業率:指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讓勞動市場和商品市場自發供求力量作用時,總需求和總供給處於均衡狀態下的失業率。
通貨膨脹: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 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 其實質是社會總需 求大於社會總供給(供遠小於求)。

我考試的時候六個名詞解釋五個都是這裡面的。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常考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