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教授能賺錢為什麼還這么窮
從理論上能賺錢到實際上賺到錢,要經過實踐的橋梁。
㈡ 北大教授的收入趕上了明星嗎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據報道,一位北大經濟學教授的網路專專欄,價值近屬3500萬元。
從2010年起,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每年都在北大講授《經濟學原理》和《法律經濟學》兩門課。而如今,藉助互聯網,他的學生已經超過17萬。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深度普及,互聯網內容也雜亂無章、良莠不齊,為用戶帶來篩選的困難。優質內容越來越成為稀缺品,分答、得到、知乎live等知識共享平台的涌現,預示著知識付費春天的來臨。
㈢ 經濟學教授和理工科教授哪一個更賺錢一些
你要看是什麼層次的教授
要是都是很厲害的教授的話,兩者差不多,可能經濟學更賺錢內一些,不容過沒有什麼意義了,他們賺的錢肯定花不完;
要是一般的話,理工科教授要比經濟學教授更賺錢,不過經濟學教授也還可以;
要是比較扯的話,還是理工科教授,最起碼可以生活,經濟學教授只能糊口了。
㈣ 一個復旦的應用數學領域的正教授一般一年收入多少
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我本人是個數學老師。我女兒在多倫多大學讀數學系。
應用數學就是研究數學在各領域的應用問題。我們知道幾乎所有領域都離不開數學。而應用數學就是想辦法建立數學與相應學科的聯系。比較典型的象計算機科學。很多數學理論都在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還有象經濟學,曾有多名數學家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證明。
而純數學是不研究應用問題的。它單純研究數與空間關系。最極端的例子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二百多年來全世界多少頂尖數學家都盡畢生精力研究它。至今還沒有完全解決。但這卻是一個完全「沒用」的課題。沒人知道就算解決了又有什麼用。這就是純數學家做的事:)當然也有許多純數學命題當時不知道有什麼用。可後來卻被應用數學家用到別的學科了。但這並不是純數學家的初衷。
它們的就業前景來說呢,當然應用數學要廣得多。特別是現在電腦業的興起。需要大量應用數學人才。象微軟,Google,IBM等公司每年都要錄用大量應用數學人才。而純數學目前看來只有在大學里當教授或做研究。當然學純數學的要改作應用也不難。
至於在這兩者中如何選擇。我認為主要看你的性格了。如果你是個比較注重現實的人。那學應用數學較合適。如果你比較理想化,而又認為自己有數學天賦。那當然學純數學合適。
順便說一下,我女兒是學純數學。我看她學得真的很有味道,很開心。
要說什麼大學好。我看你在北京。純數學是北大,北師大這類學校比較好。應用數學象清華,北理工這類學校比較好。
因對你一點不了解。只能泛泛而談。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又答補充:感覺關鍵看你對數學的興趣。要真是非常喜歡數學那將感覺很好。如果對數學興趣一般那可能就是一個一般的工作。
㈤ 教授屬於那個收入階層
中國城市的階層劃分-你屬於哪個階層?
中國的階層基本可以劃分為七個:上上層、上層、中層、中下層、高級下層、中級下層與底
層。每個階層其實都並不相交,界限的劃分在於一種與其他階層隔離的程度 。上層之間與
中層(不論是怎麼樣的中層)、中層與下層(高級下層也是下層),他們之間在生活中相互
隔絕的地方就是階層的分界線。
相信在中國用房產與私車來做標准可以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而這兩種東西是隔絕與「下
等」階層的最好的工具。所有的上層與中層的人士,至少應該擁有自己的住房與供私人使用
的汽車。這里說的私人,是指除了以開車作為一種職業外,所能擁有使用權的意思。即使產
權不是私人的,鑒於中國的狀況,只要長期擁有使用權也可以歸到這裡面來。這種隔離是最
顯著的特徵。即使高級下層在經濟能力上可以經常乘坐計程車,他們依然不是與周圍的社會
環境隔離的。一個上層的朋友說過,他從來不覺得社會秩序有任何不好的地方。關於這一點
他其實沒有說錯,在他出入的場合與場所,社會秩序非常的良好。即使是一個對社會關注更
多的中下層成員,他的社會秩序感也是趨向於好的方面。
但任何下層的人都可以說出對社會的擔心,因為他們生活的地方是經常可以看到各種沖突。
中下階層的人士雖然在生存的環境上說,比較接近下層社會。可是他們依然在某種程度上是
隔絕與下層生活之外的。只要通過與下層隔絕的小區、汽車的玻璃窗,任何一個中層以上的
人士都不會體驗到其他階層人士的感覺。
上上層
上上層的生活是其他階層所想像不到的。
上上階層的形成分成兩種形式。上面說過,中國沒有貴族的傳統,但建國的時候,有些被特
意保存下來的舊日的特權人士,在歷次的運動中沒有完全消失。由於國家政策的關系,他們
基本上是屬於被供養的階層,這是其一。另一種是當年高級官員的親人,形成的新貴集團。
如果在歷次運動後還能夠最終恢復當年的榮光,自然就形成了目前中國人數最少、能力最強
的階層。在經濟開放後,這些特殊的階層利用當年的關系迅速取得了經濟上的利益。
按照當時的法律,這些行為未必是合法的,現在這些已經積累起龐大財富的人已經成為了中
國最低調的有錢人。
低調是這些人士最顯著的特點。我們都知道的一個經濟學原理就是「越有錢就越有錢」,在
最早期得到一個資金的積累,在一個市場剛剛開始發育的國家是一種什麼意義是不用多說
的。經過積累的階段後,基本他們現在在幕後操作一些不那麼顯眼的公司或者基金會。雖然
在市井中可能流傳著他們的名字,可是沒有什麼人可以真正說出他們在做什麼。如果有人在
說他們在做什麼,基本是可以肯定是錯的。那麼他們現在是怎麼樣?除了某些還在操作上不
了正史的事業外,其他很多人成為了相當於「暗東」一樣人物。比如他們的手裡經常有些
「控股公司」、「投資公司」之類的機構,為了合並或者拆分一些企業做准備。在他們的名
單上,大量的資產是各種公司的股票、公司的股份、不動產等,而這些東西保證著他們不進
入公眾的視線中。這就是現在他們的生活,雖然完全脫離了公眾的視線,卻在不同的領域影
響著公眾的生活。
> >
> > 上層
> > 上層是一個明星的群體。
這里的明星指的不是娛樂界的明星,雖然娛樂明星中的佼佼者通過個人的努力而棲身於
這個階層,但這個階層中的其他人士是不會把他們太當回事的。因為這些其他領域的明星不
是在娛樂大眾。這里可以看出另一種隔離的形式,就是從任何角度與大眾隔離起來,甚至對
於靠娛樂大眾而取得經濟地位的人,這個階層也抱有懷疑的態度。只有這個娛樂行業的明星
展現了其他方面——通俗的說就是商業能力的時候,這個階層才會接納他(她)。
與國外的相同等級不同,這個階層比國外的相同等級更具有開放性。這是他們的底色決
定的。在這個階層中,絕大多數的人並沒有上上層那種雖然短暫、但是實際存在的顯赫背
景,很多是從社會的底層中奮斗出來的。一個當年曾在國家收購羊絨的公司任科長的朋友說
過:「當時那些人背著裝羊絨的口袋住在最便宜的旅館里,現在他們「賓士」都有好幾輛
了。」記得我曾問到,你現在如何?他沉默一會兒後說:「老樣子。」
所以,對於這個階層應該講究的品位與其他東西,這個階層是根本不考慮的。只要通過
做買賣可以得到足夠的經濟力量,就可以通過各種聯宜俱樂部找到屬於這個階層的「織」。
這里可以順便說一下,在象北京、上海之類的大城市中,高檔會員制俱樂部就是為這樣的人
士預備的。這種俱樂部不對大眾開放,基本上是一個小圈子的會所。
與上上層相比,他們是勤於出鏡的一群人。他們的出鏡未必是為了個人的名聲,在他們
的眼裡,出鏡、接受采訪是為了企業發展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看,他們很難接納純粹靠鏡
頭吃飯的明星是可以理解的。同樣重要的原因是,娛樂明星沒有一個可以依託的企業也是原
因之一。
> > 中層
中層是面目最模糊的階層,因為這個階層容納了太多不一樣的人。基本上,上上層與上層雖
然出身背景有差異,但其基本從事的工作是相似的。不論是倒賣
導彈還是生產洗衣機,都是商業方面的背景。
而中層具有著最變化多端的職業。那些無法憑借頭腦而被上層認可的娛樂明星屬於這個
階層;中型企業主也屬於這個階層,甚至成功的暢銷書作家與隨時可以掙到外快的教授也屬
於這個階層。
這個階層的生活是最值得羨慕的一種。
首先,這個階層的生活是富裕的。對於上上層與上層而言,一般意義上的金錢已經沒有
了任何意義,只是一個數字而已。關於這一點,可以用銀行卡泛濫後的工資發放來解釋。在
銀行卡發放前,看見自己的收入至少是厚厚的一種重量,發卡後,多少錢變得沒有意義了—
—至少比拿在手裡虛擬了許多。
而且這個階層是最有時尚感覺的階層,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支付由時尚感覺而產生的
消費。與上兩個階層不同,這個階層的審美能力是自身工作、家庭教育與後天熏陶的結果。
上兩個階層在有錢的時候,還沒有相應的品位,而他們即使是糟糕的品位,在有錢後也沒什
么人可以諷刺他們了,所以他們始終不能有任何提高。這與有多少錢沒有任何關系。
更多讓人羨慕的地方,還在於他們不是真正意義的工作者。至少不是完全的工作者,沒
有人記錄他們的考勤情況。不論地位與收入如何,只要還被打卡機束縛的人,就不能與這個
階層有任何關系。在這個階層中,任何標准都在錢之上。包括自由的 工作時間、工作的環
境與工作的樂趣。
> >
> >
> > 中下層
> > 有個正在流行的詞彙叫「小資」,具體好象是指一些雖然收入有限,但保持一
種「小資產階級」可憐品位的人物。比如看《讀者》、去「星巴克」、以《時尚》雜志為
最高品位的人群。這些人是組成中下層的主力。
中下層最明顯的標志之一,就是早九晚五生活的人。出入大寫字樓的人中,絕大多數是
這個階層的代表人物。每天按照時間表生活是他們別無選擇的生活方式,因為時間表是老闆
定的,而老闆是給他們發工資的人。
然而,五點以後,他們很願意成為一次老闆。所以,他們去酒吧、咖啡廳或者其他有良
好服務的地方去實現這個夢想。夢想著被重視的滋味,並且以為高於他們的等級的人也是這
樣生活的。但遺憾的是,他們錯了。高於他們的人是沒有這種消費習慣的,他們的圈子裡專
門的地方可以消磨。
同樣,他們所購買的雜志等東西,都不是他們可以經常進行消費的。在這個階層中,總
是要購買自己並不完全需要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或者用翻看另一個階層的讀物來打發
時光或提高自己的品位。因為這個階層抱有這種幻想,所以中國的無數雜志都號稱給品高、
學歷高的人看,但實際瞄準的就是這些人。幾乎是同樣的理,他們以為高層閱讀的西,恰恰
是那些層次比較高的人所不看的。
> > 這是一個尷尬的階層,大量的消費能力被投入到他們不能明了其內涵的活動
與
> 消費中,結果只能讓冒牌高檔品廠商大賺一筆。但也要承認,沒有了這些人,偽裝
的
> 品位與幽雅終究不能賣上個好價錢。
> >
> >
> > 高級下層
> > 在我們這里,高級下層其實是很值得重點推廣的社會穩定因素。如果沒有辦
法
> 說明這個階層的面貌的話,至少可以做個類比:凡是夏天可以在半分鍾內決定乘坐
出
> 租車的人,基本可以歸入這個階層中。
> > 上面說過,把大眾與自己隔離的程度越高就證明等級狀況越高。高級下層的
收
> 入如果願意的話,是可以具有半隔離效果的。半隔離的意思,就是他們可以經常乘
坐
> 計程車,尤其在快遲到的時候。而回到居住地,這種隔離就不會存在了,因為他們
所
> 居住的地方還是中國人的傳統——鄰居之間過於熟悉的地區。
> > 這是對時尚進行拙劣模仿的人群。對於他們來說,生活就是每個月發工資到
下
> 個月發工資之間的日子。他們的時尚聖地是那些品牌來歷可疑的攤販聚集地。雖然
中
> 下層偶爾會到這里來購物,但他們不是支撐這些可以把價格還到原來開價幾分之一
的
> 地方的主力。
> > 對於這個階層而言,更沒有自信是其最重要的特點,因為相對於中上層對公
司
> 或企業的重要性來說,他們是更容易被替換的一群人。他們對於彩票的熱情超過了
其
> 他所有的階層,在他們之上的階層對於前途的自我認定是多少強一些的,他們也較
少
> 購買彩票。而低於這個階層的人,甚至對彩票的消費能力沒有那麼大,雖然他們更
需
> 要虛幻的希望進行生活的支撐。
> >
> > 中級下層
> > 這個階層是相當統一的階層,這個階層的工作屬於城市中最用不到創造力的。這
里
> 所謂的創造力,就是指在工作中盡量發揮主觀作用。而這個階層不需要這個,他們
需
> 要的是一條別人已經完成的流水線。
> > 沒有創造力不是代表這個階層的人不聰明,他們足夠的聰明。如果願意,你可以
把
> 這種聰明稱為「小市民智慧」。我們國家最著名的這種智慧的集散地,在許多人心目
中
> 是上海這個偉大的商業城市。但據我的觀察,在任何地方其實都是這種智慧的樂
土。
> > 小智慧到底是什麼?在北京與上海、甚至全國的超市你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人:面
對
> 大小兩種包裝的產品念念有詞。請不要誤會他們在讀商品說明(他們早就已經習慣
相
> 信電視廣告了),他們是在算單價到底那個更合算。其實這是件非常愚蠢的事,大
包
> 裝的商品當然會比小包裝的在單價上便宜,這是一個基本的商業規律。這就是小智
慧
> 的用處:有些事情根本就可以從常識上推斷的時候,他們在利用當年學的一點可憐
的
> 算術知識。
> > 電視廣告是他們購買商品的指南。如果說上層或者中層的人對於廣告還有一定的
免
> 疫能力的話,這個階層從來就沒有這個能力。隔離是上層與中層的特點,而這個階
層
> 的是最害怕被隔離的。通過電視或者報紙的廣告,並且通過購買他們推薦的產品,
這
> 個階層才幻想自己是沒有被隔離的。因為在生活中,他們極度需要被社會所承認。
而
> 使用大眾產品是得到承認的一種途徑,讓他們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大家都認可的
環
> 境里。品位這件事跟他們沒有什麼關系。
> >
> > 底層
> > 作為城市生活的一員,你很難知道他們是如何生活的,除非你是他們其中的一個
> 。他們有收入,但是很不穩定,有工作,但經常被炒魷魚。很多情況下,很難從白
天
> 見到他們。因為他們可能在某個自發形成的路邊集市上賣些針頭線腦。白天是城管
> 、稅務的天下,他們只好在傍晚的時候出來,因為他們無法交夠那些讓他們合法化
的
> 費用。
> > 有些景況好一些的人,可能會找到這個城市中最辛苦、最沒有前途的工作。比如
運
> 輸、交通協管等工作。在這個階層里,即使最好的情況出現,他們的所得也最多是
剛
> 剛夠養家糊口,甚至他們的所得不能讓他們在吃飽飯的前提下,供養一個學生上
學。
> > 城市中的底層其實是最悲哀的。在農村中,如果只是吃飯倒也還好,至少在土地
上
> 不會餓死。但在這個全部都是柏油馬路的城市中,在公共草坪上種莊稼顯然不是個
好
> 主意。由於我們這里的社會保障體系在當年是過於龐大,現在又難以維系,所以,
在
> 這個階層中,只有很少的人享受到了這種保障。而這種社會保障的水平,往往又嚴
重
> 滯後於物價等波動,這些人在風險面前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甚至一次持續時間稍
微
> 延長的物價大幅度波動,都可以導致他們的生活完全崩潰。
> > 社會的底層、尤其在城市社會的底層,是沒有什麼可以暴光在表面的。因為一切
都
> 被城市的繁榮所掩蓋著,不可能成為報紙關注的焦點。每年的年底,有很少的人將
得
> 到一年中唯一一次來自領導的關懷。除了這個時間段,他們是領導的眼中釘。
㈥ 請用經濟學的原理告訴我 教授該去還是該留
看機會成本,教授創業凈收入39000美元,當教授年薪50000美元,既辭職單干機會成本是50000美元,不劃算,教授不會離開學校
㈦ 北大清華都有哪些著名經濟學教授啊
北大:
單忠東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國際金融 國際貿易
高西慶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公司法 證券法
何小鋒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投資銀行學 國際投資學
胡 堅 女 教授 經濟學院 投資學與資本市場 亞洲金融市場
李慶雲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國際金融
李心愉 女 教授 經濟學院 公司財務 應用經濟統計
劉 力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證券市場與金融工程
孫祁祥 女 教授 經濟學院 保險學與金融理論 宏觀經濟理論
蕭灼基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經濟發展戰略 金融市場
徐信忠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證券市場與金融工程 財務管理
姚長輝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固定收益證券 貨幣銀行
於鴻君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金融制度變遷與績效 國際金融管理與國際金融市場
周春生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公司財務與資本市場 金融工程
曹鳳岐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貨幣金融管理 證券市場
陳 平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宏觀經濟學復雜動力學 金融工程及其應用
王大樹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金融學 財政學
黃桂田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產業組織及企業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及制度變遷
劉 偉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比較經濟體制 轉型經濟研究
盧 鋒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糧食及農業政策、 應用經濟學
孫蚌珠 女 教授 馬克思主義學院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理論 當代中國經濟
吳敬璉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比較經濟制度分析
吳樹青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鄧小平經濟思想
葉靜怡 女 教授 經濟學院 發展經濟學 東亞經濟研究
章 政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農業經濟政策 環境經濟與信用經濟
陳德華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社會主義經濟 理論
李順榮 女 教授 馬克思主義學院 當代中國經濟問題
雎國余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外經濟體制比較研究
鄭學益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中國經濟思想史 中國經濟管理思想史
晏智傑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西方經濟學及歷史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蕭國亮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明清近代經濟史
周其仁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新制度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樊 剛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宏觀經濟學 西方經濟思想史
胡大源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經濟計量學 福利經濟學
李紹榮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現代經濟分析理論 市場與經濟增長理論
劉文忻 女 教授 經濟學院 西方經濟學
平新喬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微觀經濟學及其應用 產業組織理論
宋國青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國際金融
汪丁丁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數理經濟學
王志偉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西方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
易 綱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貨幣銀行學 國際金融
海 聞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國際貿易
王躍生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國際經濟 比較經濟研究
蕭 琛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美國信息經濟 網路經濟學
林毅夫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制度與變遷理論 產業與金融發展
姚 洋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農村發展、農村勞動力市場 制度變遷
曾 毅 男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人口經濟學 市場經濟與人口分析
趙耀輝 女 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勞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龔六堂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宏觀經濟學 公共財政
厲以寧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國民經濟管理理論
王 益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金融學 管理學
王夢奎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國民經濟管理
高程德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與經濟運行 企業管理
高尚全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中國經濟改革
李善同 女 研究員 光華管理學院 發展戰略,區域經濟 經濟數學模型
秦宛順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鄒恆甫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公共財政 動態經濟學
李國平 男 教授 政府管理學院 經濟地理學 城市與區域規劃
楊開忠 男 教授 政府管理學院 城市與區域經濟 發展規劃與旅遊規劃
林雙林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公共經濟學 中國財政
劉民權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財政學
王大樹 男 教授 經濟學院
張來武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博弈論
張維迎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企業理論 產權與公司治理 Y N
朱善利 男 教授 光華管理學院 企業融資與企業治理 Y N
清華:
在崗博士生導師名單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姓名
出生日期
批准(或確認)博導時間
0201
理論經濟學(一級)
吳 棟
44.04
99.04
魏 傑
52.09
1993
0202
應用經濟學(一級)
張金水
46.05
98.05
宋逢明
46.07
98.05
李子奈
46.11
95.02
周小川
48.01
98.05
陳秉正
57.04
06.05
武康平
60.09
00.03
白重恩
63.10
04.09
李稻葵
63.12
04.09
朱武祥
65.05
03.09
寧向東
65.05
06.09
廖 理
66.05
05.09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
趙純均
41.09
93.10
藍伯雄
50.03
01.03
劉麗文
55.04
00.03
陳國青
56.10
99.04
陳 劍
62.04
96.07
黃京華
63.07
06.09
1202
工商管理(一級)
張 德
41.08
98.05
姜彥福
43.12
96.07
李志文
44.09
00.03
王以華
46.02
03.09
陳小悅
47.01
98.05
吳貴生
47.01
95.02
仝允桓
50.11
01.03
趙 平
54.04
99.04
雷家驌
55.08
02.04
於增彪
55.09
00.03
金占明
55.09
04.09
張為國
57.01
01.03
夏冬林
61.01
99.04
高 建
62.09
06.09
陳 曉
63.09
04.09
陳國權
67.12
03.09
謝德仁
72.01
06.09
㈧ 名校經濟學博士就業到底怎麼樣
經濟學博士畢業生,約70%~75%都進入高校擔任教員,一般剛畢業的學生都會先擔任Associate Professor,這就是所謂的學術職業方向。其餘的25%~30%就進入了非學術職業范疇中,其中近一半是進入銀行任職,如經濟師、經濟分析家等職位;另外一半則是進入了政府機構、研究機構、國際組織、金融機構、投資咨詢等機構擔當研究職務。
㈨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為什麼中國人的收入差距在持續
事物是運動的,不會一層不變,德國成為發達國家也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中回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答,其教育,軍事,科技,醫學,,經濟都有待進一步發展,拿一個發達國家和一個發展中國家比較,一點意義都沒有,中國雖然地大人口多,但還是發展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