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中國特色社會義政治經濟學主

中國特色社會義政治經濟學主

發布時間:2021-02-22 04:10:22

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理論。

(3)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理論。

(4)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

(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理論。

(6)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理論。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理論。

(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論。

(9)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理論。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理論。

(1)中國特色社會義政治經濟學主擴展閱讀: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歷史任務的思想。

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指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經的特定階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
(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指出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沒有出路。強調實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應當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改革的思想。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強調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
(四)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必須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三個有利於」為標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五)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強調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
(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論。指出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強調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力素質的軌道上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理論。
(七)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理論。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是 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理論。
(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
(九)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理論。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
(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指出社會主義不僅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強調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理論。
(十一)社會主義和平發展理論。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強調中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
(十二)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強調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加強軍隊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提出人民軍隊要肩負起「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
(十三)「一國兩制」和祖國和平統一理論。指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強調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提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十四)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指出黨必須適應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的新要求,加強和改善對各方面工作的領導,做到科學執政、民主政治、依法執政。強調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黨始終做到「三個代表」。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
這些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略思想的提出,表明 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不斷發展進步,最根本的就在於它既破除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既繼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生動而具體地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鮮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證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仍然是共產黨人正確認識和運用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銳利思想武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範,又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範。

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是什麼

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④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最新文章闡述:《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品性與理論品格——基於<資本論>的視角》

刊於《經濟縱橫》2018年第3本期。
摘 要:

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核心的出發點,在於將其視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版」和21世紀的「當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必須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工作體系中「方法論規范」與「理論規范」的辯證結合關系及其一般推進機理,並引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規范的有針對性研究中。

依據《資本論》的工作規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可以具體化在「方法論品性」和「理論品格」層面進行深入精細的研究。

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原則上可以構造為「革命性+本土性+具象性」的品性結構,相應地,具有四種有機推進的理論品格,即「繼承發展」品格、「傳承和創新」品格、「與時俱進」品格以及「開放生成和兼容並蓄」品格。

這一研究路線支持了以「實踐創新、理論開放」為取向的中國理論經濟學教科書體系建設,進而產生「雙重中心、雙重體用」的實踐化體系共生現象。

《資本論》、中國政治經濟學、現代西方經濟學的「體用並舉」將會使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更富有學科底蘊與科學氣魄。
關鍵詞:《資本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品性;理論品格;政治經濟學規范;教科書體系

⑤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包括哪些內容

原則: 1、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原則 2、共同富裕原則 3、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版經濟原則 4、公有制權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原則 5、社會主義分配原則 6、獨立自主同擴大開放、參與經濟全球化相結合原則 7、改革、發展、穩定三統一原則

⑥ 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指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經的特定階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
(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指出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沒有出路。強調實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應當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改革的思想。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強調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
(四)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必須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三個有利於」為標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五)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強調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
(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論。指出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強調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力素質的軌道上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理論。
(七)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理論。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是 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理論。
(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
(九)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理論。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
(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指出社會主義不僅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強調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理論。
(十一)社會主義和平發展理論。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強調中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
(十二)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強調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加強軍隊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提出人民軍隊要肩負起「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
(十三)「一國兩制」和祖國和平統一理論。指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強調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提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十四)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指出黨必須適應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的新要求,加強和改善對各方面工作的領導,做到科學執政、民主政治、依法執政。強調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黨始終做到「三個代表」。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
這些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略思想的提出,表明 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不斷發展進步,最根本的就在於它既破除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既繼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生動而具體地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鮮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證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仍然是共產黨人正確認識和運用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銳利思想武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範,又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範。

⑦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義理論體系2015思想品德答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系統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實際問題。科學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等重大問題,是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防、外交、統一戰線、祖國統一、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在新的實踐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我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題是發展
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之一;發展是硬道理,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決定意義;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的思想。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放在首位,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根本目的的思想。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立論基礎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立論基礎。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和把握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始終不渝地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思想。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理論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歷史任務的思想。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的理論
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方位改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把「三個有利於」作為改革開放和各項工作總的出發點和檢驗標准。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的思想。
(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與總體布局的理論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實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
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對經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思想。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理論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思想。
(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不僅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思想。
(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堅持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社會建設。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的思想。
(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
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適應世界軍事變革發展的要求,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與強軍統一,全面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思想。
(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統一理論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戰略構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推進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香港、澳門回歸祖國,表明「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生命力;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以《反分裂國家法》為法理依據,反對一切「台獨」和分裂活動。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1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戰略理論
世界處於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和平發展是時代的兩大主題。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對外政策思想。
(1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建設理論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核心,黨的建設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適應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的新要求,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切實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使黨始終做到「三個代表」。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規律的反映,是黨在改革開放實踐中進行理論創新的產物。這些理論內容由每一代領導集體提出、為實踐所證明是正確的,並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統一性和開放性,必將隨著實踐的發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⑧ 請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理論體系是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實踐和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集中體現.它在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分配理論等方面發展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有哪些重大原則

原則:
1、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原則
2、共同富裕原則專
3、發展社會屬主義市場經濟原則
4、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原則
5、社會主義分配原則
6、獨立自主同擴大開放、參與經濟全球化相結合原則
7、改革、發展、穩定三統一原則

⑩ 中國特色社會會議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有哪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正在形成和發展的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其理內論來源可以概括為五容個方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文明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成果。

閱讀全文

與中國特色社會義政治經濟學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