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能介紹幾本有關於前幾次金融危機的書籍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 《貨幣銀行學》胡慶康 《商業銀行學》戴國強 《證券投資學》謝百回三 《金融工答程學》周洛華 《金融市場學》張亦春 鄭振龍 《風險投資與案例評析》 王明珠 庄恩岳 《風險投資操作及案例評析實務全書》李健良 股票 期貨 國債等方面的 證券從業資格的教材也可以 至於國外的著名學者的作品 個人覺得你是非專業人士 還是暫時不要看的好 不過以後樂意看 畢竟是經典 想知道匯率是怎麼形成的可以看下《國際金融》姜波克 另外推薦《圖解經濟學》(把經濟學徹底通俗化)
⑵ 利用宏觀經濟學分析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原因.( 一定要用書本上知識哦,宏觀經濟學)
很多有識之士學者都認為這種金融創新實際上就是在「擊鼓傳花」,所有的金融衍生品就像一根長長的鏈條,並且相互交叉,錯綜復雜。此外,根據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原則,越是風險系數大的金融產品,其未來的收益就越高(在不出現投資失敗的情況下)。因而毫不客氣地說,華爾街儼然成為了一個大賭場,大家都在賭某一家或一批高風險的企業是不是會最終不倒閉!這樣所帶來的結果是,金融市場總體的資金數量成十倍幾十倍地放大,以雷曼兄弟為例,截至2008年5月31日,雷曼兄弟的總股東權益為263億美元,其債務總額卻竟然高達6130億美元。
就這樣,幾乎所有金融類公司(銀行、投行、基金、保險公司)都被栓在了一起,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大家都跟著受損失。我認為,這樣的金融創新唯一的好處是有效地吸幹了市場上的現金,降低了通貨膨脹率,試想,如果人民把股市、基金、多如牛毛的各種公司債券都賣掉,這些錢再回到商品市場上來購買實際的產品的話,物價還不得漲到天上去?!但這樣的金融創新,卻並沒有為市場創造出任何實際的價值,無非是A先生擁有了一套住房而已。
而這一輪的華爾街金融危機,正是從「次級債」開始逐漸發酵的,也就是說,處於「生物鏈底層」的A先生的財務出現了問題,還不起貸款了!
除了金融衍生品這種游戲規則的風險之外,還有不太為大家所關注的「委託代理人」的風險。為什麼這次高盛公司的損失遠比其他投行損失小很多呢?我想事情要從22年前說起:1986年12月6日的早晨,高盛的合夥人們集合在百老匯大街85號二樓寬敞的會議室里正在討論一件事情——將高盛改組成上市類型的公司。場面非常緊張,有的合夥人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爭執,還有一些人在聲淚俱下的發表動情的演講,大部分合夥人並不願意放棄高盛這種獨有合夥人制度。這樣的場面在高盛將近130年的歷史中,已經重復上演了無數次。而這時的高盛也是華爾街唯一保留合夥人制度的投資銀行,這讓它看上去那麼與眾不同。
在長達百餘年的歷史中,高盛管理委員會不斷的提議把高盛改組成上市公司類型,然後再不斷地被合夥人們予以拒絕。但這種保守的制度,制約了高盛公司的融資能力,限制了高盛的發展。到了1998年的8月,188名高盛公司的合夥人終於通過投票決定將高盛改組成上市公司。然而,高盛的合夥人制度的文化卻極大的保留了下來,高盛很大程度上依然延續了緊密結合的合夥人制時代的特質。
雖然高盛已經結束了合夥制經營,但它卻將合夥制對於風險的有效控制很好地繼承了下來。問責制、風險評估管理等相互監督、相互制衡的決策流程確保了對於潛在風險全面客觀的認識。正因為這樣,我們看到了2006年年底所發生的那一幕,高盛的首席財務官召集各部門主管,商討當時尚未浮現的次貸危機,在各位主管報告完畢後,高層當機立斷必須第一時間撤離房貸市場。
而類似於剛剛倒閉的雷曼兄弟這樣的大多數的公司,他們早就已經成為了上市公司,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募集到大量的資金。公司的資產都是投資人股東的,而操縱這些資金的人,卻都是每年領取上百萬美元甚至數百萬年薪的專業投資分析師。這些人穿著最高檔的阿瑪尼西裝,開著賓士汽車去上班。而他們在公司里都是沒有股份的,又都是年薪制,沒有幾個人會想著在這家公司里長期工作下去。他們年終的獎金幾乎是以業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條件的,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以便年底能夠拿到更豐厚的獎金,他們往往更加激進地參與各種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公司的長期利益關他們什麼事?最多這家公司倒閉了,再重新換另一家!
這樣的雙重風險,最終造成了華爾街巨大的金融泡沫,再加上美國人無休止的貸款消費(在美國幾乎沒有人用現金購物,大家都是用信用卡消費,9月份的工資在8月份就花的差不多了),風險如同不斷累加的「沙塔」,現在,這個沙塔出現了裂縫!
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AIG獲得美聯儲的拯救之後,華爾街金融風暴是否能夠得以最終緩解?現在誰都不敢打包票。我認為一個新的危險時間窗口將出現的10月中旬,華爾街各大金融公司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出爐之後。如果仍舊有某一家或多家企業出現比較大的虧損,恐怕後果不堪設想。但是,如果華爾街的游戲規則不做出革命性的調整的話,我認為更大的滅頂之災只是早晚的問題。
而對於中國,損失是肯定要損失的,傾巢之下安有完卵?包括最近公布的多家中國的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企業債券。但本輪華爾街金融危機,應該不會對中國金融企業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因為在中國比較保守的金融環境下,金融衍生品屈指可數,並且中國的金融企業大都以銀行零售業為主,風險要小的多。況且,美國政府處於對本國資產的保護,一直都對來自中國的投資資金敬而遠之,今天壞事變成了好事,中國金融業避免了一場更大的風險。
⑶ 《決勝金融危機》PDF格式書籍誰有,若有,請發給我,謝謝!
實在要pdf的話。自己下載個轉換器很簡單就可以了
⑷ 《半小時漫畫經濟學3:金融危機》有趣的方式講清艱深的經濟學原理!詳解著名的金融危機事件,哪裡有賣
據我搜索,淘寶、天貓、當當網都有,可以去網店搜索一下,其他系列也有售賣。
⑸ 求《紙牌大廈 盧瑟經濟學之21世紀金融危機》PDF,txt都可以
紙牌大廈 盧瑟經濟學之21世紀金融危機.pdf: https://72k.us/file/9508491-440630135
備用地址
紙牌大廈__盧瑟經濟學之21世紀金融危機.pdf:http://www.369pan.com/file-21076.html
打開鏈接,點擊「普通下載」即可。
確認無誤---請採納,如果好用請點個贊!
本資源來自網路,不得用於商業用途,如有【鏈接失效】等問題,請留言告知!
本資料版權歸原作者及版權商所有,如果你喜歡,請購買正版。
本資料僅限個人測試學習之用,不得用於商業用途,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
⑹ "泡沫經濟與金融危機"電子書
房價與泡沫經濟(作者:徐滇慶)
http://www.woai.org/book_467422.html
房價是否將繼續上漲?究竟應該租房還是買房?誰在阻礙內房價成本的核算與公容開?著名華人經濟學家徐滇慶,評析當前的房價亂局及潛藏的危機。 親 我只找到這個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⑺ 求比較好的經濟學(關於08年金融危機方面的)新聞頻道
經濟學發生過兩次大的危機,這兩次危機都發生在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經濟大蕭條或大衰退時期,並導致了經濟政策、經濟理論和經濟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根本性的變革。人們通常把這種伴隨著經濟危機而發生的經濟政策、經濟理論和經濟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質的飛躍稱為經濟學的革命。第一次經濟學危機發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以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為簡單表述方式的薩伊定律,由於否認經濟危機和失業的可能性,顯然無法解釋30年代的大蕭條,特別是25%失業率,於是,凱恩斯革命應運而生。第二次經濟學危機發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凱恩斯經濟學的「雜種」——菲律普斯曲線所描述的通貨膨脹和失業的交替以及相機抉擇的政策葯方似乎無法解釋和醫治70年代的「滯脹」經濟,於是出現了貨幣主義的反革命,以及後來的新古典綜合派、合理預期學派、實商業周期學派,直至後兩者合並而成的主流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經濟學說史上出現的其他幾次革命,如邊際革命、斯拉法革命和合理預期革命等主要表現為經濟分析方法、框架和重心方面的變革,它們對經濟政策的影響顯然無法與凱恩斯革命相提並論。
目前正在發生的次貸危機以及它可能觸發的金融危機和大蕭條,是否意味著經濟學的第三次危機?是否會導致新的經濟學革命?讓我們從分析西方國家應對危機採取的一系列政府幹預措施,特別是史無前例的貨幣政策干預手段人手,來探討一下一場新的凱恩斯革命的可能性及其主要特徵。
1.政府幹預的鼓雜訊甚囂塵上——布希內閣180度大轉彎。曠日持久的次貸危機和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在美國社會造成的恐慌是罕見的。自2001年反恐戰爭以來,美國朝野上下第一次把經濟問題放到反恐、伊拉克戰爭之上,視為美國社會最重要的問題。美國的兩黨政客、內閣和國會除相互指責、攻訐外,都無一例外地求助於政府幹預,祈求避免和走出危機的靈丹妙葯。布希政府和共和黨的元老們一向標榜經濟自由主義,反對政府幹預經濟。他們在否認經濟衰退的同時,卻推出了一系列的政府幹預措施。布希政府除繼續推行用為富人減稅的辦法來刺激經濟的計劃外,近來還推出了稅收回扣計劃,即聯邦政府發給每個家庭500到1200美金來刺激消費需求。民主黨歷來主張政府幹預經濟,他們控制的國會不僅立刻批准了布希政府的稅收回扣計劃,還指責布希政府的干預計劃為時太晚,力度不夠,主張採用更積極的干預手段。民主黨的兩位總統候選人最近推出了300億美金的次貸危機救市方案。布希不久前還告誡國會不要反應過度,幾周後轉而支持救市。美國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剛剛振振有詞地說,政府不應當去幫助那些因次貸危機而失去了房子的人們,因為這等於鼓勵投機、冒險,懲罰謹慎的投資者和勤勞儲蓄的人們,即經濟學描述的「道德風險」,一周後立即改弦更張,贊成救助次貸危機的「受害者」。看來,一場大規模的政府幹預經濟時代已經到來。
2.史無前例的貨幣政策干預——美聯儲「不情願的革命」。面對次貸危機可能觸發的金融危機,美聯儲使盡渾身解數,發明和採用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干預手段。除了自去年9月以來連續7次將聯邦基金利率由5.25%降低到目前的2%外,前不久,為了挽救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Bear stems陷入破產,美聯儲提供了巨額資金支持JPMorgan Chase收購Bear Stems的不良資產。同時,美聯儲還接受各大金融機構的不良房地產貸款為抵押,向投資銀行提供了2000億美元的政府證券貸款,向其他銀行和儲蓄機構提供了1000億美元的信貸,並向非商業銀行的金融機構開通了貼現窗口。這一系列的應急舉措和創新標志著美聯儲貨幣政策目標、規則、程序、風格甚至基本職能方面的重大變化。美國財政部今年3月31日公布了200多頁的加強政府對金融體制監督和管理的藍本,主要是授予美聯儲更大的權力,監管包括美國商業銀行在內的所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特別是投資銀行、對沖基金和金融期貨市場,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和增強金融體系防範和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伯南克對此立即表示贊同。作為學院派出身的為人低調的貨幣理論專家,伯南克歷來主張收縮美聯儲的職權范圍。將貨幣政策集中到反通貨膨脹上來。尤其是他一貫反對美聯儲干預股票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美聯儲和伯南克貨幣政策的這種180度大轉彎,反映了主流經濟學貨幣理論對次貸危機的無奈和傳統貨幣政策面對金融危機的束手無策,它無疑為研究貨幣理論問題的專家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試驗機會,孕育著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領域的一場新的革命。美國《商業周刊》把它稱為「不情願的革命」。
3.主流經濟學的沉默——經濟學的第三次危機。與政客們的恐慌和政策制定者們的窮於應付大不相同,主流經濟學家們面對次貸危機和大規模的政府幹預活動保持了少有的沉默和矜持。顯然,新自由主義市場的自我矯正機制可以使經濟自動恢復均衡,政府幹預只能加劇經濟波動的論調在眼下是沒有市場的。他們既不情願去支持政府幹預,也提不出有效的解救辦法,只能保持沉默,祈禱那隻「看不見的手」來拯救他們崇尚的、萬能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保佑他們心儀的市場原教旨主義經濟學免遭危機。日益嚴峻的新「滯脹」經濟無疑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挑戰,醞釀著經濟學的第三次危機。它標志著新自由主義學派的終結,一場新的凱恩斯革命正在靜悄悄地進行。殘酷的經濟現實挑戰著經濟學家們創立新的、更為符合現實世界的經濟學,以便更好地解釋復雜多變的非均衡世界,為制定更好的經濟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4.新的凱恩斯革命的迫切性與可能性。一場經濟學說領域的革命通常發生在新的經濟現象徹底否定傳統經濟理論的歷史時期。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建立在從傳統理論營壘中沖殺出來的,有膽有識的學術大師,對傳統理論進行系統地解剖和批判的基礎上。這場革命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會會長Akerlof去年初在美國經濟學年會上的主題演講拉開帷幕。Akerlof在演講中通過引人規范,用現實世界大量普遍的現象系統地檢驗和批判了新古典經濟學的5個中性假說是如何違反現實的:消費取決於財富而不是當前收入(永久性收入假說);投資支出與當前的利潤無關;通貨膨脹在長期內與失業無關;貨幣政策無法穩定產量和就業;稅收和財政赤字無法影響當前的消費。Akerlof的結論是,在充分考慮到了規范對人們決策行為的影響後,即便不去考慮新凱恩斯經濟學添加到新古典模型中各種各樣的「摩擦」,比如信貸約束、市場不完善、信息不對稱、稅收扭曲、契約的交錯、不確定性,菜單成本和約束的理性等,凱恩斯經濟學也能恢復他們關於周期性波動和宏觀經濟政策的許多結論。
1
建立一種新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大功告成的,它需要一代經濟學大師們的共同努力。新的經濟學理論需要新的經濟現實來支持,需要在經濟危機的大熔爐里磨煉,需要新的、成功的經濟政策來檢驗。目前人們普遍認為,這次次貸危機和它可能觸發的金融危機是長期以來政府對金融業疏於監管造成的,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在實踐中釀成的必然惡果。因此,新的經濟學應當以擯棄均衡經濟學的窠臼,鞭笞市場原教旨主義為中心,以政府調節、干預、監管經濟活動為重點,注重規范經濟分析和收人分配在經濟分析中的地位。日趨惡化的次貸危機正在波及和蔓延到整個世界。繼近來許多其他國家房地產泡沫破滅後,世界各國要求政府幹預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呼聲日益高漲,越來越多國家的中央銀行正在考慮和推出相應的干預措施。日趨復雜、充滿變數、危機四伏的經濟世界再次呼喚著新一代的經濟學家們肩負起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讓經濟學從象牙塔里走出來,走向一個現實世界的經濟學。
⑻ 求用經濟學角度解釋金融危機的書籍
李翀的金融戰爭,講了近幾十年來各種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不過這都是給非內專業人士讀的。你所說容的經濟學角度,一定要具有很多經濟學知識,在各種教材中都有提及。只是粗線條我們可以講述,具體到一些細節,所有的經濟現象都是存在很大爭議的,無法統一回答,望諒解
⑼ 金融危機深度解讀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金融危機深度解讀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經濟學教授教你讀懂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深度解讀 作者:李鳳雲/編著
金融危機的爆發(1)
第一章 金融危機的爆發
風起於青萍之末,次貸危機浮現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ation)因其經營的次級債壞賬問題嚴重導致公司市值迅速蒸發而被迫申請破產保護,為了削減成本,該公司已經裁減了一半員工。新世紀金融公司的轟然倒下,揭開了2007年美國次貸風暴的序幕。但當時人們只是將它作為一個獨立事件來看,也沒有人能預料到美國次貸風暴的影響將是何等深遠。
此前已經有跡象表明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出現了問題。2007年1月,匯豐控股因為房貸資產遭到還款違約激增所侵蝕,首次增加了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並警告說可能大幅增加撥備金額。3月,匯豐控股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達70億美元,此前美國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已經開始減少放貸。
在美國,像新世紀金融公司這類的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其客戶主要是不能達到嚴格信貸標準的購房者。這類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其資金主要來自金融機構。在房地產泡沫時期,很多放貸機構放鬆了對貸款標準的要求,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尤其如此,很多公司甚至不會要求客戶提供貸款評估資料。自2005年底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降溫之後,還款違約現象大量出現,使該行業遭受沉重打擊,至2007年3月,已有20多家涉及次級房貸的大機構停止發放新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