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跨國公司經濟學定義

跨國公司經濟學定義

發布時間:2021-02-22 09:08:01

A. 政治經濟學中跨國公司的最新定義是什麼

一.定義:
跨國公司是指:通過直接投資,設立並支配國外分支機構和子公司,憑借雄厚的資本和先進的技術,按「全球戰略」在世界范圍內從事國際生產、銷售或其它經營活動,獲取壟斷高額利潤的國際壟斷企業。
二.特徵:跨國公司有三個最基本的特徵:(1)跨國性;(2)戰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3)公司內部的相互聯系性(通過控股、合同來達到控制)。具備這幾點的企業,才可能稱之為跨國公司。
三.作用: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也是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二者相輔相成。而wto的建立,就是為了促進貿易自由化,降低以至打破各國的貿易壁壘,促進貨物、服務、技術等的自由流動。
四.發揮和抑制:(1)主權國家與跨國公司是影響當今社會的兩大力量,其權力行使互為消長。wto在為其成員國家設定義務、限制其管理權的同時,卻沒有對跨國公司的行為進行規制。(2)國際社會一直在尋求對跨國公司行為進行統一的法律調整,但由於各國利益上的差異,在短期內很難出現具有約束力的國際統一立法。跨國公司行為的規制基本上依靠國內法進行。(3)但由於東道國政府行為是受到wto規則的限制的,因而,其權力的行使只能是在法定的框架下進行並受到嚴格的約束,東道國對跨國公司行為的管制方式需要從硬性的限制轉向剛柔相濟,更具有彈性的方式上來。「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是跨國公司能夠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而世貿組織貿易自由化在20世紀末期獲得的巨大成功無疑為跨國公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當今跨國公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東道國控制力的減弱和母國聯系的增強,跨國公司財雄勢大,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甚至於政治的變化,特別是對於那些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東道國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國際社會從未放棄過通過國際立法規制跨國公司行為的努力。但是目前僅僅有一些指導性的建議,而無具有拘束力的法律規則,而且從現有的情形來看,國際社會在短時間之內也很難為跨國公司制定出統一的行為規范,究其原因總結了兩點:第一,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因此,經濟全球化的主旋律是公司行動范圍的擴展和公司影響力的增大,而不是政府對公司的管制的增強,各國政府還沒有感到一種壓力,以共同的立法來對公司的行為進行調整;第二,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在公司行為的規制上,各國缺乏共同的立場。基於此,形成具有普遍拘束力的國際法規則很困難,進行國際立法的機會尚不成熟,但是已經成型的一些國際文件對於跨國公司的規制也不是全無作用,至少對一些有一定社會責任意識的跨國公司來說,有一種自我約束或道德強化的作用。
如垃圾快餐業:啃得機
飲料:百事.可口可樂等

B. 什麼是跨國公司請詳細點

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稱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國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組成了由知名人士參加的小組,較為全面地考察了跨國公司的各種准則和定義後,於 1974年作出決議,決定聯合國統一採用「跨國公司」這一名稱。
跨國公司主要是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企業,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壟斷企業。

主要特徵:
1、一般都有一個國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公司為主體,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或收購當地企業的方式,在許多國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
2、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的決策體系和最高的決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雖各自都有自己的決策機構,都可以根據自己經營的領域和不同特點進行決策活動,但其決策必須服從於最高決策中心;
3、一般都從全球戰略出發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市場和合理的生產布局,定點專業生產,定點銷售產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潤;
4、一般都因有強大的經濟和技術實力,有快速的信息傳遞,以及資金快速跨國轉移等方面的優勢,所以在國際上都有較強的競爭力;
5、許多大的跨國公司,由於經濟、技術實力或在某些產品生產上的優勢,或對某些產品、或在某些地區,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壟斷性。
通過直接投資、轉讓技術等活動,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與當地資本合股擁有企業的國際性公司。也叫多國公司。

C. 名詞解釋 跨國公司

第一,這個企業必須是一個工商企業,組成這個企業的實體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內內經營業容務,而不論其採取法律形式方式經營,也不論其在哪一個經濟部門經營。
第二,這種企業有一個中央決策體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此類政策可能反映企業的全球戰略目標。
第三,這種企業的各個實體分享資源、信息以及分擔風險。

D. 簡述跨國公司的三種判定標准並簡要闡述每種標准

1、列寧對跨國公司的定義
「跨國公司就是從事對外直接投資、並在一專個以上國家擁有或控屬制從事增值企業的機構」。
突出強調多國這一地理概念,即在一個以上國家建有下屬分支企業和機構的國際經營企業。但未考慮企業規模大小,市場勢力強弱等因素。
2、按所有權標准對跨國公司的界定
是以所有權的法律基礎來限定跨國公司的屬性。
3、按經營管理特徵對跨國公司的界定
是從企業具體的經營理念和經營行為來判定劃分跨國公司的標准。
4、定義:跨國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經營動機和一體化的經營戰略,在多個國家擁有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分支機構,並將它們置於統一的全球性經營計劃之下的大型企業。又稱國際公司或多國公司。

E. 跨國公司的概念

跨國公司概念辨析

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稱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多國企業(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或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原本是經濟學上的名詞,在國際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跨國公司已經成為為各個領域普遍接受的概念,但是,至今對於跨國公司沒有在法律上形成准確概念。最初經濟學家們在提出跨國公司的名稱時,主要是關注到資本的跨國化經營以及由此而導致的管理上的全球化策略而對跨國公司的相關經濟管理問題作出論述。在法律界首先對跨國公司進行界定的是蒂姆伯格(S. Tim berg),他在其文章《國際聯合企業和國家主權》中提到「多國公司」,這是關於跨國公司的最早的論述。後來有學者認為多國只是指出公司的多國籍性,忽略了跨國公司以母公司國家為基地的特點,而且容易使人誤認為跨國公司是具有雙重或多重國籍的公司,而提議將多國公司改稱為「跨國公司」,以便更好的表達這些公司以本國為基地從事跨國經營的特點,而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是專指那些投資者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公司。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起草的《跨國公司行動守則》採用這一意見使用了跨國公司的名稱。國際社會也試圖從法律上對跨國公司作出界定:包括1977年的奧斯陸會議上通過的多國企業的決議,以及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1984年的《跨國公司行動守則》等,然而至今也未能對跨國公司作出確定的法律定義。

歸納各國學者和國際會議關於跨國公司的定義,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977年的OECD奧斯陸會議的定義是,凡由位於一國的決策中心和位於一國以上的營業中心(具有或不具有法律人格)所組成的企業,就是多國公司,其中一個實體可以對其他的實體施加重要的影響,尤其在分享知識和資源方面。

1983年的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的定義是,由分設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實體組成的企業,而不論這些實體的法律形式和活動范圍任何,這些企業的業務是通過一個或多個決策中心,根據一定的決策體制經營的,可以具有一貫的政策和共同的戰略,企業的各個實體由於所有權或其他的因素,使得其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實體能對其他實體的活動施加重要影響,尤其是在分享知識、資源和分擔責任方面。

著名經濟學家丹寧(Dunning)認為跨國公司是指對在一個以上國家的增值財產擁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權,並進行控制和管理的任何公司。

我國台灣學者李蘭甫將跨國公司定義為一群具有多國籍的公司整體或體系(但體系內各成員的組織形式或具體內容卻不必相同),通常是體系內的母公司設於一個或兩個國家,一簇附屬公司則散布在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

我國學者對跨國公司的定義基本上同意《跨國公司行動守則》中的定義,但在實際的論述中又各有不同。如余勁松教授認為跨國公司作為一個經濟組織,在法律性質上與具有法人資格的一般商業公司沒有什麼不同,但由於其本身的特點,它會產生了一些特殊的法律問題。但同時又認為跨國公司內部各實體間在法律上往往是相互獨立的實體,而在經濟上又是在母公司控制下的所形成的一個整體。從跨國公司具有共同的商業目的、中央控制和內部一體化的活動等方面看,可以說,跨國公司具有企業的特徵,是一個經濟實體,但它不是一個法律實體。曾華群教授認為典型的跨國公司一般是由設立於不同國家的母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三類實體組成。李金澤認為跨國公司是一個集合體,它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成員集合而成的,這些成員分別依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的法律組建而成,或者在兩個以上的國家有法定住所。

上述對跨國公司的定義表面上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實質內容上是有共同之處的:首先,跨國公司是由分屬在不同國家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體組成的,實際上這種實體都是依據東道國的法律組成的法人或其他法律主體。由於跨國公司內的這些實體具有不同的國籍或住所,而使得其區別於一般的國內公司,一般的公司是在一個國家領土范圍內從事活動。其次,這些實體聯系起來的原因是由於所有權或者其他的因素,如合同關系或者是知識產權上的聯系,在多數的情況下是由於所有權(股權)關系。再次,這些實體在經營管理上和經營戰略上是由諸多的實體中的某一個公司(即母公司)所控制的,因此,在經營管理上和其他的商業活動上母公司對其他的實體有向心力的作用,使得跨國公司各組成部分可以共同分享產品、技術和資源等,這也是經濟學家主張將跨國公司獨立於一般公司研究的原因。

F. 跨國公司有哪些定義標准

1、列寧對跨國公司的定義
「跨國公司就是從事對外直接投資、並在一個以上國家擁回有或控答制從事增值企業的機構」。
突出強調多國這一地理概念,即在一個以上國家建有下屬分支企業和機構的國際經營企業。但未考慮企業規模大小,市場勢力強弱等因素。
2、按所有權標准對跨國公司的界定
是以所有權的法律基礎來限定跨國公司的屬性。
3、按經營管理特徵對跨國公司的界定
是從企業具體的經營理念和經營行為來判定劃分跨國公司的標准。
4、定義:
跨國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經營動機和一體化的經營戰略,在多個國家擁有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分支機構,並將它們置於統一的全球性經營計劃之下的大型企業。

G. 聯合國跨國公司的定義是什麼

聯合國跨國公司(United Nations Centre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UNCTC)是聯合國秘書處下的一個獨立的機構,成立於1974年,它的任務是處理聯合國與跨國公司有關的事務,同時也作為聯合國跨國公司委員會的秘書處。目前,該中心有70多位來自世界各國的經濟、管理、法律、會計和計算機程序設計等方面的專家。跨國公司中心的現任執行主任是丹麥人彼得·漢森,執行主任辦公室下面分兩個部:咨詢信息服務部和政策分析研究部。該中心還與經社理事會所屬的各地區經濟委員會聯合, 成立了合作機構, 如亞太經濟委員會-跨國公司中心合作分部。另外, 該中心和跨國公司委員會或經社理事會還成立了一些特別工作小組, 如關於行為守則的政府間工作組、關於貪污行為的政府間工作組、國際會計和報告准則政府間專家工作組。

H. 跨國公司的定義是什麼

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稱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國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組成了由知名人士參加的小組,較為全面地考察了跨國公司的各種准則和定義後,於 1974年作出決議,決定聯合國統一採用「跨國公司」這一名稱。

跨國公司主要是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企業,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壟斷企業。

跨國公司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實際上充當了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動力和先鋒。許多跨國公司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從跨國經曹轉向全球經營的10年間,其海外資產、收入和雇員等跨國指數大大提高。1994-2004年,全球最大100家跨國公司的海外資產從41.1%提高到53.4%,1995-2004年全球100大跨國公司的跨國指數則從48.9%提高到56.8%。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把過去的多國發展戰略調整為全球發展戰略。全球經營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常態。

(8)跨國公司經濟學定義擴展閱讀:

跨國公司主要特徵

1、一般都有一個國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公司為主體,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或收購當地企業的方式,在許多國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

2、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的決策體系和最高的決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雖各自都有自己的決策機構,都可以根據自己經營的領域和不同特點進行決策活動,但其決策必須服從於最高決策中心;

3、一般都從全球戰略出發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市場和合理的生產布局,定點專業生產,定點銷售產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潤;

4、一般都因有強大的經濟和技術實力,有快速的信息傳遞,以及資金快速跨國轉移等方面的優勢,所以在國際上都有較強的競爭力;

5、許多大的跨國公司,由於經濟、技術實力或在某些產品生產上的優勢,或對某些產品、或在某些地區,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壟斷性。

通過直接投資、轉讓技術等活動,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與當地資本合股擁有企業的國際性公司。也叫多國公司。

I. 跨國公司的定義

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稱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國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版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權初,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組成了由知名人士參加的小組,較為全面地考察了跨國公司的各種准則和定義後,於 1974年作出決議,決定聯合國統一採用「跨國公司」這一名稱。 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經濟實體所組成,並從事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性大型企業。又稱國際公司或多國公司。跨國公司的雛形最早出現在16世紀,成長於19世紀70年代之後,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國際化和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內容、表現和主要推動力。

J. 跨國公司名詞解釋

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稱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國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組成了由知名人士參加的小組,較為全面地考察了跨國公司的各種准則和定義後,於 1974年作出決議,決定聯合國統一採用「跨國公司」這一名稱。
跨國公司主要是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企業,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壟斷企業。
主要特徵:
1、一般都有一個國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公司為主體,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或收購當地企業的方式,在許多國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
2、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的決策體系和最高的決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雖各自都有自己的決策機構,都可以根據自己經營的領域和不同特點進行決策活動,但其決策必須服從於最高決策中心;
3、一般都從全球戰略出發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市場和合理的生產布局,定點專業生產,定點銷售產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潤;
4、一般都因有強大的經濟和技術實力,有快速的信息傳遞,以及資金快速跨國轉移等方面的優勢,所以在國際上都有較強的競爭力;
5、許多大的跨國公司,由於經濟、技術實力或在某些產品生產上的優勢,或對某些產品、或在某些地區,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壟斷性。
通過直接投資、轉讓技術等活動,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與當地資本合股擁有企業的國際性公司。也叫多國公司。

閱讀全文

與跨國公司經濟學定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