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學和管理學分別指什麼
經濟學研究的內容。
經濟學(Economics)被稱為「社會科學之皇後」。相對於人們的慾望,經專濟資源屬總是短缺的。經濟學就是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的經濟資源來滿足人們的多種需求的科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基礎。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其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宏觀經濟學也稱為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
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
Ⅱ 經濟學包括什麽管理學呢
包括:貨幣銀行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回際金融、國際答市場營銷學、管理原理、國家稅收、財務管理學、專業外語、公共關系學、思想道德修養、哲學、法律基礎、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學英語、高等數學、體育、微機應用基礎程序設計語言、財經應用文寫作、西方經濟學(微觀)、基礎會計學、經濟法、管理會計、專業外語、資料庫、證券與期貨、中國對外貿易概論、成本會計學、預測與決策、廣告學等。
經濟學分類:
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
中國經濟思想史
外國經濟思想史
中國經濟史
外國經濟史
西方經濟學
世界經濟
國民經濟學
財政學
金融學
工業經濟
農業經濟
商業經濟
國際貿易
運輸經濟
投資經濟
勞動經濟學
人口經濟學
會計學
統計學
企業管理
國防經濟學
技術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
經濟地理
旅遊經濟
消費經濟
信息經濟
商品學
城市經濟
Ⅲ 理學、管理學、經濟學分別是什麼
理學:是物質方面的締造者,而文科是精神方面的充實者。換言之,理科是學習理論和方法的學問,是前提,而文科是補充。一些人總認為文理有區分貴賤,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理科只講究興趣和天賦,適合而已。 理科的主要學科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還包括地質、地理、計算機軟體部份。 理學(代碼:07) 0701 一級學科:數學 070101 基礎數學 070102 計算數學 07010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070104 應用數學 070105 運籌學與控制論 0702 一級學科:物理學 070201 理論物理 070202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與分子物理 070204 等離子體物理 070205 凝聚態物理 070206 聲學 070207 光學 070208 無線電學 0703 一級學科:化學 070301 無機化學 070302 分析化學 070303 有機化學 070304 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 070305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0704 一級學科:天文學 070401 天體物理 070402 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 0705 一級學科:地理學 070501 自然地理學 070502 人文地理學 070503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0706 一級學科:大氣科學 070601 氣象學 070602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0707 一級學科:海洋科學 070701 物理海洋學 070702 海洋化學 070703 海洋生物學 070704 海洋地質 0708 一級學科:地球物理學 070801 固體地球物理學 070802 空間物理學 0709 一級學科:地質學 070901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070902 地球化學 070903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070904 構造地質學 070903 第四紀地質學 0710 一級學科:生物學 071001 植物學 071002 動物學 071003 生理學 071004 水生生物學 071005 微生物學 071006 神經生物學 071007 遺傳學 071008 發育生物學 071009 細胞生物學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71011 生物物理學 071012 生態學 0711 一級學科:系統科學 071101 系統理論 071102 系統分析與集成 管理學:管理有管轄、處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對一定范圍內的人員與事務進行安排和處理,但是,這種簡單的字面解釋是不可能嚴格表達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意義的。因此,大多情況下,管理充其量不過是一種日常的工作,是一種極為瑣碎的行為,是古以有之的,再普通不過的組織行為。在這種意識指導之下,人們很可能將管理變成了任意而為的個人行為,或者是傳統習慣的延續,甚至出現了越管越亂的現象,最終將一切的罪責都歸之於管理。 因為管理流於一般化、形式化和膚淺化,管理真正的面目反倒沒有人認清楚。結果,管理似乎成為了「萬金油」,成也管理,敗也管理;成功了不知道為什麼成功?失敗了不知道為什麼失敗?太過先進的經驗不敢用,太過傳統的方法不願用,但適合自己的方法還沒有,別人成功的經驗搬來自己不一定成功,可別人失敗的過程自己也不一定失敗。也因為管理行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要為管理下一個准確的定義是非常困難的,主要在於每個人都抓住了管理的一部分,但始終沒能從全局的角度認識管理。盡管關於管理的定義至今沒有得到普遍的公認和統一,但仍有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管理」還是給出了不同的解釋: 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這位「科學管理之父」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去干什麼,並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這里,泰勒強調的僅僅是從個人認識角度出發的概念,他雖然談到了管理的目的、效率與方法,但並沒有涉及到具體的組織行為,這只是一般意義上對管理最粗淺的認識。所以,盡管科學管理理論誕生以後產生了很大的轟動效應,但是,它也僅僅是把管理的職能提煉出來,而沒有作進一步的細化,實際上有很多的工作並不科學,因而,越俎代庖的行為經常發生。 「經營管理之父」法約爾則指出:「管理是所有人類組織(不論是家庭、企業或政府)共有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主要由五項要素組成: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所以,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這里,法約爾從管理的組織過程出發,指出了管理的具體職能,但他僅僅是將管理的職能綜合在了一起,還是沒有給管理的本質確定一個統一的定義。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只是管理的一般職能,而不能說明管理的本質和具體的功能。 集管理之大成的管理學家孔茨說:「管理就是由一個或更多的人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以便收到個人單獨活動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所以,管理就是設計一種良好的環境,使人在群體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這里,孔茨強調了協調的重要性以及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孔茨關於管理的定義的重要性在於,他特別指出了管理的體系問題,而不是就管理而管理。 決策管理學家西蒙從決策的角度總結說:「決策是管理的心臟,管理就是由一系列的決策組成,更確切地說管理就是決策。」這里,西蒙突出了管理的決策功能,在他看來管理的一切工作就是在面對現實與未來、面對環境與員工不斷做出各種決策。決策說對於管理的本質認識又進了一步,將管理從一般性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反映到了決策的高度上。但是,因為決策的過程相當地復雜,西蒙的管理決策說也並沒有進一步深入下去,以至於在實際中無法把握管理決策的重要作用。 「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結合他的管理實踐活動說:「歸根結底,管理就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所以,管理的唯一權威就是成就。」德魯克這里強調的是管理的實踐特性和實用效果。從嚴格意義上說,德魯克的這一認識把人們對管理的虛無化又拉回到了現實之中,避免了那種為了管理而管理的行為的發生。但是,過於強調管理的實效性也可能會形成不注重客觀規律、急功近利的效果,反而在現實之中會適得其反。 美國管理學家戴爾則認為,管理還應當加入「創新」的功能,創新是當代管理和企業競爭的需要,是在第四次技術革命浪潮中求得生存與發展的需要。這里,戴爾結合知識經濟的要求強調了管理的創新特性。的確,管理就是面對現實的一種挑戰,但是,這種挑戰又與常規的行為有所不同,它是運用智慧來解決現實的復雜矛盾,什麼是智慧呢?這就是事物之間聯系最短的路徑,一般傳統意義上的行為是有效的行為,但不一定是最合乎規律的行為,只有通過「創新」才能實現,因此,管理必然是一種創新。 也有人認為管理是同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一樣,是一種生產要素或資源。實際上,自從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誕生以來,管理就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因素,成也管理,敗也管理說的就是指管理的重要性而言。綜上所述,可見即使是管理學家,他們每一個人對管理的認識也是不同的,這說明了管理行為的復雜特性和人的認知差別影響。其實,管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用最小的投入來獲取最大的收益,但是,在管理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很多具體問題的不確定性而很難達到這一目標。 那麼,因為管理的復雜性就真的無法確定管理的定義嗎?不是的,首先,管理絕對不能是一種教條,而應當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其次,管理不只是一種簡單的組織行為,而是一種創造性的人類組織活動,管理的行為本身決定了管理的目標不會有終結。因此,管理定義的多樣化既反映了人們研究立場、方法和角度的不同,同時,也反映了管理科學的不成熟性。這說明管理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是現實的結果,因為,假使有了一個統一但不全面的定義,就會使管理走向教條化,但是,缺少明確的定義又使人們無法准確地認識和把握管理的特質。 總的來看,迄今為止,管理還沒有確切的定義。過於簡單地認識管理,就會在管理過程中,因為事物的復雜和路徑的不明確失去了管理的指導意義;但是,把管理作為一種包羅萬象、面面俱到的知識或教條,就會脫離管理的現實環境,使管理行為趨向復雜,而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正如安德澤傑·胡克金斯基在《管理宗師——世界一流的管理思想》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許多的管理學者的理論「最顯著的特徵是嚴重的實用主義,這不僅反映在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理論是否被應用了,而且正如許多嚴厲的批評家所指出的那樣,還反映在他們有意拒絕回答像組織的性質這樣基礎性的問題。」 等等.後面還有好多的內容就不詳細闡述了。可以給出我對管理的認識,從總體上說,管理是人類運用科學技術、科學手段和科學分析方法,以滿足人的理性需求和建立公共秩序為基礎的,對個人和組織的行為及資源分配進行有效、合理地良好設計的實踐活動。 或者具體講,管理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以設計和變革為核心,以溝通、協調和建立公共秩序為目的,以實現個人理想、提升組織績效、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的人類一種有智慧的組織行為。 以上是我的新書華夏出版社的《大視野——剖析中國企業》和《實用管理學》中的部分內容。因為是作業就不多說了,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里我給管理下的定義,我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新的、最權威,最全面,最詳細的定義。 經濟學:在《經濟學的本質》出版前,還就是沒有一個像樣的定義。甚至還搞出了「狹義的經濟學定義」、「廣義的經濟學定義」。 有一個典型的關於「經濟學」的定義:研究如何有效積累財富並權衡各種有利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使用的科學。 這個定義看似完整,實在是經不住推敲。比如什麼是財富有效積累?權衡優化配置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是有利資源? 我不喜歡過多評論別人的觀點和看法。 因為有關「經濟」、「經濟學」的基本定義問題,是關繫到培養新一代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理論問題,也是關於經濟學是否符合科學發展的的根本問題。所以我還是簡單地說一下摘自《經濟學的本質》中關於「經濟學」的定義:經濟學的本質或定義就是人類計量和合理利用能量的科學。 正如有經濟學家說:「經濟學就是如何選擇」。那就自己去斟酌選擇哪個定義更能夠適應經濟學的發展好了。選擇不同,結果也許就不同了。
Ⅳ 管理學和經濟學哪個好
管理學和經濟學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區別有如下幾點:
1、研究方向的不同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和規律的科學,而經濟管理學,是管理的范疇,是規范領導經濟活動的科學。
2、面對的生產資料不同
經濟學面對的生產資料是資源,而經濟管理學面對的生產資料是人。
3、認識不同
經濟學更多的是主觀認識,而經濟管理學更多要考慮實施中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和行為的可能結果進行預測。
4、學科的不同
經濟學專業主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學、財政學(含稅務),而經濟管理學專業主要有: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學、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
5、解決的問題不同
經濟管理是經濟學和管理學原理的有機結合,體現跨學科的滲透,切實解決實際生活中包括微觀市場和宏觀市場經濟管理環境中的問題,而經濟管理學主要有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微觀上探討如何實現消費者滿足最大的效用和企業獲得最大的利潤,宏觀上研究如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製,國民經濟的持續和穩定的發展。
6、社會意義的不同
經濟學往往從政府層面來研究政府如何克制企業壟斷、提升市場競爭、優化資源配置,主要是解釋問題的因果邏輯,為政府提供製定政策改善社會福利提供依據,而經濟管理管理學是研究企業如何提升自身戰略壟斷力即核心競爭力,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藝術,提供打擊競爭對手贏得顧客的手段。以上供參考。
Ⅳ 經濟學和經濟管理學有什麼區別
一、研究方向的不同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和規律的科學,而經濟管理學,是管理的范疇,是規范領導經濟活動的科學。
二、面對的生產資料不同
經濟學面對的生產資料是資源,而經濟管理學面對的生產資料是人。
三、認識不同
經濟學更多的是主觀認識,而經濟管理學更多要考慮實施中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和行為的可能結果進行預測。
四、學科的不同
經濟學專業主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學、財政學(含稅務),而經濟管理學專業主要有: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學、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
四、解決的問題不同
經濟管理是經濟學和管理學原理的有機結合,體現跨學科的滲透,切實解決實際生活中包括微觀市場和宏觀市場經濟管理環境中的問題,而經濟管理學主要有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微觀上探討如何實現消費者滿足最大的效用和企業獲得最大的利潤,宏觀上研究如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製,國民經濟的持續和穩定的發展。
五、社會意義的不同
經濟學往往從政府層面來研究政府如何克制企業壟斷、提升市場競爭、優化資源配置,主要是解釋問題的因果邏輯,為政府提供製定政策改善社會福利提供依據,而經濟管理管理學是研究企業如何提升自身戰略壟斷力即核心競爭力,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藝術,提供打擊競爭對手贏得顧客的手段。
Ⅵ 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區別是什麼
許多經濟類的雜志上象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態等有不少管理類的文章,而管理類的雜志象管理世界、會計研究等上有不少經濟類的雜志。所以許多人誤以為經濟學和管理學大同小異。事實上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區別是有很大區別的兩門學科。那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的主要差別是什麼呢?個人有些想法,就貼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 1、經濟學和管理學的人性假設不一樣。人在經濟學和管理學中都是行為主體,但作為獨立學科的經濟學和管理學並不研究每一個具體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據各自的學科目的和研究對象,基於人們的一般的普遍的行為特點,對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於分析。這樣得出的對人的認識就是行為主體的基本假定,這種基本假定是進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因此對行為主體的不同認為或假定導致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根本區別。經濟學的人性假設源於斯密老先生,在《國富論》中,斯密提出的自由競爭和經濟人假設一直是西方經濟學的兩大標尺,如果說自由競爭在20世紀由於張伯倫關於壟斷的專著出版,特別是由於凱恩斯的通論的問世,以及後來的信息經濟學的發展,而使得西方經濟學做了局部的調整,那麼經濟人假設實際上一直是西方經濟學的根基。盡管後來的哈耶克、西蒙等人對於經濟人的改進,但實際上整個西方經濟學還是建立在經濟人假設的基礎上來研究人類財富的增加問題的。而完全市場競爭理論也是衡量經濟效率的一把標尺。 經濟學以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為目標考慮規則的合理性,只能從大多數的一般行為出發進行分析,開始以節約成本、擴大產出、優化資源配置作為實現這個目標的主要手段,後來注重了政府的干預(對於政府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的作用,經濟學家之間還是有分歧的。比如凱恩斯主義者認為當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的時候,政府需要有所作為,而貨幣主義者認為政府的干預短期是有效果的,長期是沒有必要甚至是災難性的)。所以假定人是經濟人、理性人,或者是具有機會主義傾向的人。那為什麼經濟學上要把人假設為經濟人呢?或者說經濟人假設對於經濟學學科的發展有什麼作用?經濟人假設基礎上是說,人的行為決策從自己的經濟利益了出發,通過收益與成本的比較使其凈收益最大化。這種最大化要從三個方面去理解,1是這種最大化是相對的最大化,只能是自己和自己比較,是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也就是說個人是理性的。2是要實現這個最大化的目標,所採取的途徑也應該是理性的,是通過個人理性選擇和市場交換來實現的。要做到利己不損人。也就是說人是自利的,而不是自私的。在博弈論中比較經典的5個歹徒分金幣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問題。3是這里的利益最大化我們一般把它量化成物質財富的形式,主要是便於度量。實際上人在追求最大化的時候,每個個體的判斷標準是不一樣的。比如一個富翁給一個乞丐100塊錢,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上講,它不是一個理性的行為,但是從更廣義的角度來看,它是一種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最優化行為。實際上,經濟人假設在一般情況下是能成立的。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而且具有可測性、可比性和客觀性,因而是衡量交易對象的價值和人(勞動力商品)的價值的難以替代的尺度。所以綜合利益的基礎當然是經濟利益,其衡量尺度也多用市場交易價值。經濟人假設藉助於可計量的貨幣作尺度,特別有利於定量化分析或模型化,但經濟人的假定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學的目標,而不是為了計量和模型化。後來的經濟學各個學派實際上都是遵循了經濟人假設的。 在管理學科上,管理學以實現組織目標作為自己的目標,把激勵人的積極性、提高組織效率作為一種手段。必須兼顧多數人的一般行為和少數人的特殊行為,因為少數的特殊行為以對提高組織效率非常重要。正因為如此,經濟學堅守著經濟人(機會主義)假設,而管理學卻認為追求經濟利益雖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種需要中屬於低級需要,因而管理學對人性的假設早已超越了經濟人假設,而有了復雜人、社會人、管理人等新理論,沿著這一方向,管理學從經濟學中分離出來並獨立發展起來。較早的管理思想中把人當作會說話的工具,認為人總是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毫無責任心,麥格雷戈把這種傳統稱為人性假設的X理論。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強調人追求經濟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學與經濟學的人性假設一度取得了共識。但不久後,梅奧從「霍桑實驗」中認識到除了對經濟利益的要求外,人們對社會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經濟人假設,提出了社會人假設。其他行為科學理論的代表人物從不同側面強化社會人假設。其中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社會人假設發展為一個經典又精緻需要模型。當代管理學學派猶如叢林,對對人性的假設也猶如叢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諾貝爾獎得主西蒙在他的決策理論中闡述的人性假設。他認為管理就是決策,並且組織中不同層級的員工都在做決策,所以都是管理人。從這個意義上,管理學的科學性是不如經濟學的。 2、管理學和經濟學他們的學術分工不一樣。經濟學的目標是在資源一定的情況下,為了實現整個人類或者說整個社會的利益,以及實現目標有的手段。象微觀宏觀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都是以地域或者行業的不同在實現財富最大化目標的。而象計量經濟學、博弈論則是經濟學分析工具的改進。而制度經濟學,家庭經濟學和公共選擇學派的出現,則是經濟學分析方法的延伸和改進,是從另一個角度去解釋經濟現象,把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延伸到社會學、政治學等其它學科。在斯密的理念中,通過社會分工,通過交換,通過市場競爭,就能依靠人的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行為,實現整個社會的財富的增加。在經濟學的世界裡,行為主體之間是自由的、平等的。社會中的人是分層次的,但是在經濟活動中,則是平等的。當然經濟學發展到今天,實際上更多的是進行局部的改進,有些是涉及到根源問題,有些是對原來的理論作局部的完善。象今年的3個研究機制設計的學者,他們研究的實際上是如何在一個實現的組織中提高效率的問題了,不是那種傳統意義純粹的經濟學。 在管理學里,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強調實用的學科,旨在探索組織的管理活動、過程及其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用於解決組織的管理問題、指導組織的管理實踐,實現組織的目標。為了對組織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必須考慮組織內外的多種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學技術、心理等方面因素,針對組織中的各類管理問題,運用經濟學、數學、運籌學、工程技術、心理學、社會學、系統工程、控制論、資訊理論的等多種學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對管理活動進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這就決定了管理學的研究方法的多學科移植交叉性。它研究的對象是組織,是在一個組織內的活動。經濟學是不研究中具體組織內的活動的。在新制度經濟學出現之前,企業就是一個很抽象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它不是現實的企業,也不對企業內的行為進行討論。它只討論社會如何分工和交易,具體怎麼去實踐,經濟學是不考慮的。管理學上,研究的是組織的活動,內部的和外部的。內部的象組織結構的設計,戰略事實,人員管理,資源配置,研究開發,產品生產,制度規則,日常運行等;外部的市場營銷,競爭戰略,資源獲取,消費者分析,危機公關等等。管理學討論的對象都是很具體很實際的。象人力資源管理涉及到工作分析、職業規劃,人員培訓、招聘選拔、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等,而在經濟學上從來不討論這些具體問題。在生產管理上,車間分配、工藝選擇、流程安排、質量控制等等,經濟學上不會具體考慮這些,而不是以一個成本最小來取代,經濟學不會考慮如何去降低成本,如何在具體的資源上去配置,是選擇A工藝還是B工藝。比如戰略管理、質量管理等等,這些都是實現一個具體組織目標的手段,是怎麼去做的問題。經濟學的魅力在於它的解釋力和一定的預見力。而管理學則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工作的指導性。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學是研究整個社會的,是宏觀的,就算是研究微觀層面的分支,也是抽象的。而管理學是研究實實在在的企業如何去做的問題。為什麼大家喜歡去念MBA,不喜歡去苦讀西方經濟學呢?就是這個道理。管理學對於個人而言,能很快的產生實實在在的收益,而這些,顯然不是經濟學能幫忙做到的。 3、經濟學為管理學提供理論指導,管理學為經濟學提供研究素材,兩大學科相互促進發展。這個在微觀層面很明顯。從學科發展看,經濟學和管理學是相互借鑒、互為促進的,一方面,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作為更一般意義上揭示經濟運行規律的科學,會給企業管理學提供基礎經濟理論支持,管理經濟學就是以此為己任的經濟學分支;另一方面,對管理學提出的實際問題的研究,有助於經濟理論的修正和發展,如西蒙通過對管理性組織的決策過程的研究,提出「有限理性」和「令人滿意准則」兩個決策理論的基本命題,對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命題提出挑戰,促進了經濟理論發展。這種學科間的相互借鑒、互為促進無疑有利於各自的完善和發展。以幾個例子做一些說明。(1)產業組織理論和戰略管理的發展。我們都知道,現代經濟學發展已突破了適用完全競爭條件的阿羅和德布羅的競爭——均衡範式,開始著重研究不完全競爭市場的運行機制,增加了經濟學理論對現實經濟的解釋力。產業組織理論是在20世紀30年代在壟斷競爭基礎上提出來的,70年代產業組織理論引入非合作博弈方法以後發展迅速,其研究企業間博弈行為方面的成果對企業戰略分析極富指導意義。產業組織理論研究不完全競爭市場下的市場結構、企業間博弈行為和經濟績效,雖然其成果對企業戰略分析極富指導意義,其目的卻在於為政府制定與企業有關的政策服務,重點是反壟斷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促進有效競爭,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同時,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更加關注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競爭戰略問題,企業戰略管理也成為企業管理學的重要分支。管理學對戰略的研究則是把企業戰略作為管理對象,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為目標,探討企業戰略的分析、決策、計劃、組織和實施過程。在企業戰略問題上,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研究目光交織在一起。哈拂大學經濟學博士波特完成了這一偉大的工作。很多人知道波特的一個重要貢獻是把以降低進入門檻、保護自由競爭為目標的產業組織理論反過來為力圖建立進入障礙、維護超額利潤的戰略管理服務,但卻未意識到這兩者並非可以直接互相借用。(2)新制度經濟學(企業理論)與管理學中的組織理論的新發展。1930年代,科斯以及伯利和米恩斯等人的開拓性的貢獻表明經濟學家開始試圖打開企業這個「黑箱」,也標志著不同於傳統的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廠商理論的企業理論的產生。1970年代以來以嚴格數學模型為基礎的「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契約理論」、「委託——代理理論」等都可以歸屬於企業理論領域。企業理論旨研究企業的本質和界線、企業的資本結構、企業的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和企業的層級組織的內部結構等問題。由於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加深了人們對現代公司或現代企業的認識,以至於人們以為這是管理學的進展,把一些在這方面稍有研究的人看作是企業管理專家。」復旦大學的芮明傑教授認為管理學的一大研究內容組織理論完全可以吸納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從而推出管理學在組織研究方面的新進步。則進行了傳統的非契約分析與新制度經濟學的契約分析結合起來,做了綜合形成新的組織理論的嘗試。
Ⅶ 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異同
.研究視角
視角是從實際出發看問題的角度。經濟學與管理學為了實現各自不同的研究目的,其選取的研究角度也不一樣。
經濟學家看問題的出發點通常基於三項基本假設:經濟人的偏好、生產技術和制度約束、可供使用的資源稟賦。經濟學主要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分析社會資源的利用和配置問題。經濟學無論是市場自由主義還是國家干涉主義都是以經濟利益作為誘導來調節社會資源。而管理學則主要是從組織激勵的角度來分析組織資源的利用問題。管理學的科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以及管理叢林時期的理論都是從組織提供的經濟刺激、社會需要、價值體現等幾個方面作為誘導來調節組織資源。
2.參照系
參照系是數學和物理研究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把起源於數理研究的「參照系」引入到經濟管理學中,能夠使我們思考問題時把握方向,把握住研究問題的主線。這些參照系本身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它們是否准確無誤地描述了現實,而在於建立了一些讓人們更好地理解現實的標尺。
經濟學中,比如一般均衡理論中的阿羅一德布羅定理,產權理論中的科斯定理和公司金融理論中的默迪格利安尼一米勒定理.都被經濟學家用作他們分析的基準點。在經濟學中.討論資源配置和價格問題時.完全競爭下的一般均衡理論就是一個參照系;討論產權和法的作用時,科斯定理就是一個參照系。
管理學與經濟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必須揭示實現理想目標的條件,即被西蒙稱之為涉及工作技能、知識及價值觀等因素構成的二種理性限度。管理學的參照系更多地體現了經濟、社會、心理和工程學等相關學科在管理中應用之成果,故必須研究各准則之間的權衡問題。
管理學理論體系目前可劃分為3個方面:一是組織理論,包括組織的動力學機制、組織的構造及運行的理論;二是各種管理職能方法,包括對資源配置的整體性系統方法和針對局部問題的各種職能性方法;三是企業內部管理與外部經營結合起來的經營管理理論和方法。實際上,管理學研究的角度不同,所選擇的參照系也會有所不同。如果以系統的視角來研究管理,巴納德的社會協作學派以及後來的系統學派可作參照系;在研究以人為核心的激勵因素和群體行為特徵時,可以選擇人際關系理論和行為理論作為參照系;在討論組織結構體系問題時,韋伯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和法約爾的管理過程理論可以作為參照系;如果從決策的視角來審視管理問題,則以西蒙為代表的決策理論派著作為參照系;當以管理經驗的視角研究管理問題時,應以德魯克和戴爾為代表的經驗主義學派作為參照系;當以經理角色的視角透視管理問題時,則應以明茨伯格為代表的經理角色學派的理論作為參照系。此外,企業管理理論應能從現代企業理論以及決策經濟學的研究成果中獲得有益的借鑒。[4]企業組織理論中的組織設計和組織發展研究可以大量借鑒現代企業理論的研究成果。在企業內部管理職能方法的研究中,可藉助現代企業理論中的一些理論和方法來處理集權和分權、分工與協作、上下級之間有效合作和防止「內部人控制」等問題;在企業經營決策方面,經濟學中邊際效用分析框架可在管理學的規范性和實證性研究中用來分析多元化經營和企業並購戰略等。
3.分析工具
現代經濟學有一系列強有力的「分析工具」.它們多是各種圖象模型和數學模型。這種工具的力量在於用較為簡明的圖象和數學結構幫助我們深入分析紛繁錯綜的經濟行為和現象。例如供需曲線圖象模型,它以數量和價格分別為橫、縱軸,提供了~個非常方便和多樣化的分析工具。起初,經濟學家用這一工具來分析局部均衡下的市場資源配置問題。後來又用它來分析政府幹預市場的政策效果。這個圖象模型不僅可用它來研究市場扭曲問題,也可用來研究市場失靈問題和收入分配的福利分析等問題。又如格羅斯曼(Sanford Grossman)、哈特(Oliver Hart)和穆爾(JohnMoore)的所有權一控制權模型。它是分析控制權的配置對激勵和對信息獲得的影響。以及對公司治理結構的作用非常有效的工具。拉豐(Jean--Jacques I.affont)和梯若(JeanTirole)的非對稱信息模型也是很好的例子。它用來分析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配置效率」和「信息租金」之問存在的利弊得失交換。這一工具被用來分析組織內部的共謀問題,政府的行業管制(比如電信業)問題,以及集權和分權的利弊問題。以上例子中的模型都被後來的經濟學家廣泛用來作為分析工具,並被證明是極其有用的。
管理學也不缺乏研究工具,相反,管理學的研究工具更多,微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信息經濟學本身就是管理學的研究工具。存貨管理中的最佳訂貨點模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研究經濟訂購批量的模型。線形規劃模型,決策樹模型,都是管理學的有力研究工具。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許多決策支持系統,也都是研究和分析管理問題的有用工具。數學和統計學甚至包括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論、突變論等在研究管理學時確實有用。所謂管理學中的數理學派,嚴格說來,不應是一個什麼學派。就象利用數學研究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物理學家或天文學家不能稱為物理學家或天文學家的數理學派一樣.我們也不應將運用數學研究管理學的學者稱之為數理學派。它們只是研究這些自然科學的工具,它們同樣也應該只是研究管理學的工具。
Ⅷ 理學、管理學、經濟學 分別有哪些專業
理學:
0701 一級學科:數學
070101 基礎數學
070102 計算數學
07010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070104 應用數學
070105 運籌學與控制論
0702 一級學科:物理學
070201 理論物理
070202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與分子物理
070204 等離子體物理
070205 凝聚態物理
070206 聲學
070207 光學
070208 無線電學
0703 一級學科:化學
070301 無機化學
070302 分析化學
070303 有機化學
070304 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
070305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0704 一級學科:天文學
070401 天體物理
070402 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
0705 一級學科:地理學
070501 自然地理學
070502 人文地理學
070503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0706 一級學科:大氣科學
070601 氣象學
070602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0707 一級學科:海洋科學
070701 物理海洋學
070702 海洋化學
070703 海洋生物學
070704 海洋地質
0708 一級學科:地球物理學
070801 固體地球物理學
070802 空間物理學
0709 一級學科:地質學
070901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070902 地球化學
070903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070904 構造地質學
070903 第四紀地質學
0710 一級學科:生物學
071001 植物學
071002 動物學
071003 生理學
071004 水生生物學
071005 微生物學
071006 神經生物學
071007 遺傳學
071008 發育生物學
071009 細胞生物學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71011 生物物理學
071012 生態學
0711 一級學科:系統科學
071101 系統理論
071102 系統分析與集成
管理學包括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農林經濟管理學、公共管理學、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等5個一級學科,共有15個二級學科
12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可授管理學、工學學位)
注∶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會計學
120202 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
120203 旅遊管理
120204 技術經濟及管理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120301 農業經濟管理
120302 林業經濟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可授管理學、醫學學位)
120403 教育經濟與管理(可授管理學、教育學學位)
120404 社會保障
120405 土地資源管理
1205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120501 圖書館學
120502 情報學
120503 檔案學
中國的學科體系
一級學科:0201 理論經濟學
二級學科:020101 政治經濟學
020102 經濟思想史
020103 經濟史
020104 西方經濟學
020105 世界經濟
020106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一級學科:0202 應用經濟學
二級學科:020201 國民經濟學
020202 區域經濟學
020203 財政學(含∶稅收學)
020204 金融學(含∶保險學)
020205 產業經濟學
020206 國際貿易學
020207 勞動經濟學
020208 統計學
020209 數量經濟學
020210 國防經濟
Ⅸ 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區別和聯系
1、研究方向不同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專經濟發展規律的理屬論;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
2、作用不同
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科學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
管理學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調。
3、研究方法不同
一般均衡理論用價格來衡量的使一切商品都處於供求相等狀態的均衡即一般均衡狀態的理論,是西方經濟學的基礎理論,也是西方經濟學包括剩餘價值理論與帕累托改進理論的理論基礎。
管理學注重研究客觀事實和社會產物,將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作為研究起點,重視對社會規律進行科學概括,試圖尋求社會現象間的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