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薩謬爾森的一生
保羅·A·薩謬爾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
薩謬爾森於1915年出生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加里(Gary)城。20歲時,(1935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文學學士(B.A..)學位;翌年,又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M..A..)學位;5年後(1941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Ph.D.)學位。此外,薩謬爾森還曾獲得多所大學的名譽學位。其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是《經濟理論的運營意義》("The Operational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Theory"),獲哈佛大學威爾斯(David A. Wells)獎。在1947年美國經濟學會年會上,保羅·道格拉斯以學會會長的身份把美國第一屆克拉克(John Bates Clak)獎章授予了當時未滿
40歲的薩謬爾森,並預言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有無可限量的前途。果然,薩謬爾森不負所望,23年後(1970年)便獲得了世界經濟學的最高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從1940年起,薩謬爾森一直執教於麻省理工學院,現為該院經濟學教授。除此之外,薩謬爾森還曾擔任美國計量經濟學會會長(1951年),美國經濟學會會長(1961年),國際經濟學會會長(1965~1986年)和終身榮譽會長(1968年),以及在一系列政府機構和公司任經濟顧問和研究員。
薩謬爾森的著作頗豐,主要著作有:《經濟分析的基礎》(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經濟學》(Economics,1948.)、《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Liner Programming and Analysis,1958.),以及獨自撰寫和與多夫曼、索羅等合著的大量文章,這些文章被編入《保羅·A·薩謬爾森科學論文集》(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 of Paul A. Samuelson)第一、二、三、四、五集。
有的經濟學家在評論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的影響時指出,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人們進入大學一開始學習經濟學便遇到了薩謬爾森,讀的是薩謬爾森的《經濟學》教科書;而當進入高層次經濟理論研究之時,人們還是離不開薩謬爾森,這時薩謬爾森的《經濟分析的基礎》成了經濟理論研究的指導;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領域,諸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數量經濟學,人們總是能從薩謬爾森的有關著作中獲得啟示和教益。
薩謬爾森作為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經濟學綜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論觀點體現了西方經濟學整整一代的正統的理論觀點,並且成了西方國家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本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經濟陷入"滯脹"困境,
使以"新古典綜合"作為理論基礎的經濟政策遭到破產,薩謬爾森的經濟理論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挑戰,由此,形成了西方經濟學界的曠日持久的大論戰。雖然,以薩謬爾森為代表的經濟理論的正統地位發生了動搖,但是,西方國家經濟作為一種''''''''混合經濟"仍然離不開薩謬爾森的經濟理論。薩謬爾森也從其他學派的經濟理論中吸收了許多重要的理論觀點,對自己的理論加以修正和完善,使之適合於變化了經濟情況。由這點看來,薩謬爾森仍不失經濟學大家的風范。薩謬爾森作為一個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對馬克思的經濟理論,特別是對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持根本否定態度。並發表了一些批評馬克思經濟理論的文章。在這些批評性的文章中,突出地表現出了薩謬爾森反對馬克思經濟理論、維護傳統的經濟學(主要是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立場。
2. 經濟學 薩謬爾森 最新版 多少錢
本書是當代經濟學復泰斗、1970年諾制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的不朽經濟學著作,自1948年問世以來就廣受贊譽,先後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出版,是有史以來發行量最大、至今在全球范圍內仍然被廣泛採用的經濟學教科書。定價88元
3. 經濟學領域所謂的「看不見的手」是誰提出來的。亞當.斯密還是薩謬爾森還是其他人。謝謝。
亞當・斯密在其著作《國富論》中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概念,用「看不見的手」來暗喻市場在經濟中的調節作用。
「看不見的手」這一隱喻被亞當·斯密用來描述這樣一種經濟原理:由於個人行為的非故意結果,一種能產生善果的社會秩序出現了。
雖然這個詞在亞當·斯密的著作中僅出現三次(分別在《道德情操論》、《國富論》和他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看不見的手」已經成為了代表資本主義完全競爭模式的形象用語。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是私有制,人人為自己,都有獲得市場信息的自由,自由競爭,無需政府幹預經濟活動。
盡管有學者指出這個表達的真實含義很可能被人們誤解了——根據斯密的原文,他本意並不是大肆贊揚自由經濟制度,而只是認為過度干預沒有必要,因為英國商人並不會放心地把他們的資本委託給外國人。
亞當·斯密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他終身未婚,個性靦腆、言辭刻薄而思維縝密。他生當一個大時代的轉折時刻。
在1753年,也就是亞當·斯密30歲的時候,英格蘭仍然是一個穀物凈出口國,其生機勃勃的商業和原始工業經濟中應用的仍然是前現代的技術,而到亞當·斯密去世的1790年,在他生命的最後10年——18世紀80年代,出現了三個重大的技術創新。
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出現了生產棉織品的機器和工廠,以及科特發明了焦炭冶煉法。實際上,正是這三大創新定義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不過,正如羅斯托在《經濟增長理論史》中所斷言的,「亞當·斯密並沒有意識到工業革命的到來」。
4. 小時候的薩謬爾森
---保羅·A·薩謬爾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
薩謬爾森於1915年出生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加里(Gary)城。20歲時,(1935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文學學士(B.A..)學位;翌年,又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M..A..)學位;5年後(1941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Ph.D.)學位。此外,薩謬爾森還曾獲得多所大學的名譽學位。其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是《經濟理論的運營意義》("The Operational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Theory"),獲哈佛大學威爾斯(David A. Wells)獎。在1947年美國經濟學會年會上,保羅·道格拉斯以學會會長的身份把美國第一屆克拉克(John Bates Clak)獎章授予了當時未滿
40歲的薩謬爾森,並預言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有無可限量的前途。果然,薩謬爾森不負所望,23年後(1970年)便獲得了世界經濟學的最高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從1940年起,薩謬爾森一直執教於麻省理工學院,現為該院經濟學教授。除此之外,薩謬爾森還曾擔任美國計量經濟學會會長(1951年),美國經濟學會會長(1961年),國際經濟學會會長(1965~1986年)和終身榮譽會長(1968年),以及在一系列政府機構和公司任經濟顧問和研究員。
薩謬爾森的著作頗豐,主要著作有:《經濟分析的基礎》(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經濟學》(Economics,1948.)、《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Liner Programming and Analysis,1958.),以及獨自撰寫和與多夫曼、索羅等合著的大量文章,這些文章被編入《保羅·A·薩謬爾森科學論文集》(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 of Paul A. Samuelson)第一、二、三、四、五集。
有的經濟學家在評論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的影響時指出,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人們進入大學一開始學習經濟學便遇到了薩謬爾森,讀的是薩謬爾森的《經濟學》教科書;而當進入高層次經濟理論研究之時,人們還是離不開薩謬爾森,這時薩謬爾森的《經濟分析的基礎》成了經濟理論研究的指導;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領域,諸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數量經濟學,人們總是能從薩謬爾森的有關著作中獲得啟示和教益。
薩謬爾森作為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經濟學綜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論觀點體現了西方經濟學整整一代的正統的理論觀點,並且成了西方國家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本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經濟陷入"滯脹"困境,
使以"新古典綜合"作為理論基礎的經濟政策遭到破產,薩謬爾森的經濟理論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挑戰,由此,形成了西方經濟學界的曠日持久的大論戰。雖然,以薩謬爾森為代表的經濟理論的正統地位發生了動搖,但是,西方國家經濟作為一種''''''''混合經濟"仍然離不開薩謬爾森的經濟理論。薩謬爾森也從其他學派的經濟理論中吸收了許多重要的理論觀點,對自己的理論加以修正和完善,使之適合於變化了經濟情況。由這點看來,薩謬爾森仍不失經濟學大家的風范。薩謬爾森作為一個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對馬克思的經濟理論,特別是對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持根本否定態度。並發表了一些批評馬克思經濟理論的文章。在這些批評性的文章中,突出地表現出了薩謬爾森反對馬克思經濟理論、維護傳統的經濟學(主要是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立場
5. 曼昆《經濟學原理》與薩繆爾森《經濟學》的區別
1、主要特點: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看上去更加行文簡單、說理淺顯,即便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也可以閱讀;
但薩氏《經濟學》全書結構宏偉,字里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可謂在經濟學中蘊涵著哲學氣息,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的認識框架。
1、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對經濟學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技術經濟學都有專門的論述,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看到他從宏觀經濟學到微觀經濟學,從生產到消費,從經濟思想史到經濟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創見。
這部著作在內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謂匠心獨具,他在每一章的開頭加上歷代名人的警句,言簡意賅地概括全章的主題,使讀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論書,而是在讀一部有文學色彩的史書。
2、薩氏《經濟學》全書總共34章,前23章是微觀部分,後11章是宏觀部分,該書第一章提出了經濟學的十大原理,以此作為全書的中心。在全書中,曼昆盡可能地經常回到應用與政策方面的問題上,大多數的章節也包括了如何應用經濟學原理的案例研究。
6. 薩繆爾森一生三大經濟成就是什麼
保羅•薩繆爾森成就之一:將數學引進了經濟學
保羅•薩繆爾森(Paul A.Samuelson),1915年出生,為人聰明勤奮。薩繆爾森出身於一個經濟學世家,他的侄子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席經濟顧問薩默斯,而兄弟羅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經濟學家。
1931年,保羅•薩繆爾森考入芝加哥大學,專修經濟學,年僅十五歲。
此時的經濟學發展,就如薩繆爾森在1985年2月的一次演講時所說:「1932年我開始在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時,經濟學還只是文字的經濟學。」數字還沒有加入到經濟學科當中來。
薩繆爾森接著說道:「在舊式的經濟學中,處處充斥因襲過往的陳腐謬論,茁壯的科學新株難以由這片土壤孕育出來,而時髦的教科書與論文,也無法有效地反映真實世界的景況。」 薩繆爾森此時所說的經濟學正是古典經濟學( 凱恩斯理論出現以前的經濟思想主流學派)自亞當•斯密於1776年開創後,走到了生命力最為衰弱的時候。
薩繆爾森說:「經濟學家在1932年真可謂生逢其時。」1936年,出任英國內閣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發表了他最有影響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一書,經濟學重新煥發了生機。
在這部劃時代作品的影響下,美國許多經濟學者對凱恩斯的學說大感興趣,薩繆爾森的導師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原來反對凱恩斯的國家干預政策,提倡「自由放任」,後來轉而成為凱恩斯主義在美國的傳播人,把凱恩斯主義移植到了美國。他不但繼承凱恩斯的經濟學說,而且把這種學說理論通俗化,還做了一些補充發展,後來成為美國凱恩斯主義學派的權威人士之一。
薩繆爾森畢業後在哈佛大學繼續攻讀學業。在他的導師指引下,薩繆爾森26歲那年取得博士學位。其博士學位論文《經濟理論操作的重要性》獲哈佛大學威爾斯獎,正是以此為基礎形成的《經濟分析基礎》為薩繆爾森贏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1958年,他與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一書,為經濟學界新誕生的經濟計量學做出了貢獻。
保羅•薩繆爾森成就之二:幫助在經濟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減稅方案」
薩繆爾森在攻讀博士學位時,重新閱讀了從威廉•配弟到亞當•斯密,從李嘉圖到馬歇爾、瓦爾拉斯以及帕累托、庇古、凱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縱觀整個經濟思想史,並以新的眼光看待凱恩斯主義。當時社會上對凱恩斯理論中的「投資乘數論」及「就業乘數論」頗為注意,薩繆爾森認為,凱恩斯主義是從1929年4月的美國華爾街股票暴跌開始到1933年基本停止這一遍及資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凱恩斯的理論對資本主義的發展很有價值。因此,他決定從當時社會上亟待解決的難題——投資與就業問題入手,來研究凱恩斯主義。
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總統時所發表的第一個國情咨文中就悲觀地宣布:「目前的經濟狀況是令人不安的。我們是在經歷7個月的衰退、3年半的蕭條、7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降低、9年的農業收入下降之後就任的」。
1953年,當《經濟學》第三版發行時,薩繆爾森來到美國預算局,為美國政府出謀劃策。
肯尼迪是美國第一位旗幟鮮明地奉行凱恩斯主義的總統。肯尼迪採納了薩繆爾森的建議,實行了著名的「肯尼迪減稅」政策,減稅增加了消費支出,擴大了總需求,並增加了經濟的生產和就業。實際上當肯尼迪提出的減稅最終在1964年實施時,它促成了一個經濟高增長的時期。薩繆爾森也成為白宮中不可缺少的高參。
保羅•薩繆爾森成就之三:影響了數代人的巨著《經濟學》
1948年,薩繆爾森發表了他最有影響的巨著《經濟學》。這本書一出版即告脫銷。許多國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搶購它的出版權,不久即被翻譯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種文字。
有的經濟學家在評論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的影響時指出,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人們進入大學一開始學習經濟學便遇到了薩謬爾森,讀的是薩謬爾森的《經濟學》教科書;而當進入高層次經濟理論研究之時,人們還是離不開薩謬爾森,這時薩謬爾森的《經濟分析的基礎》成了經濟理論研究的指導;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領域,諸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數量經濟學,人們總是能從薩謬爾森的有關著作中獲得啟示和教益。
7. 經濟學中薩謬爾森說一物的互補品價格增加會導致其需求曲線向左和向下變化,這種變化是說當曲線較原來位處
是的
曲線因為是斜著移動,也就是較原曲線移動,所以這樣看的話,就是即向左移動也向下移動了
8. 薩謬爾森的個人簡歷
---保羅·A·薩謬爾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
薩謬爾森於1915年出生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加里(Gary)城。20歲時,(1935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文學學士(B.A..)學位;翌年,又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M..A..)學位;5年後(1941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Ph.D.)學位。此外,薩謬爾森還曾獲得多所大學的名譽學位。其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是《經濟理論的運營意義》("The Operational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Theory"),獲哈佛大學威爾斯(David A. Wells)獎。在1947年美國經濟學會年會上,保羅·道格拉斯以學會會長的身份把美國第一屆克拉克(John Bates Clak)獎章授予了當時未滿
40歲的薩謬爾森,並預言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有無可限量的前途。果然,薩謬爾森不負所望,23年後(1970年)便獲得了世界經濟學的最高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從1940年起,薩謬爾森一直執教於麻省理工學院,現為該院經濟學教授。除此之外,薩謬爾森還曾擔任美國計量經濟學會會長(1951年),美國經濟學會會長(1961年),國際經濟學會會長(1965~1986年)和終身榮譽會長(1968年),以及在一系列政府機構和公司任經濟顧問和研究員。
薩謬爾森的著作頗豐,主要著作有:《經濟分析的基礎》(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經濟學》(Economics,1948.)、《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Liner Programming and Analysis,1958.),以及獨自撰寫和與多夫曼、索羅等合著的大量文章,這些文章被編入《保羅·A·薩謬爾森科學論文集》(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 of Paul A. Samuelson)第一、二、三、四、五集。
有的經濟學家在評論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的影響時指出,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人們進入大學一開始學習經濟學便遇到了薩謬爾森,讀的是薩謬爾森的《經濟學》教科書;而當進入高層次經濟理論研究之時,人們還是離不開薩謬爾森,這時薩謬爾森的《經濟分析的基礎》成了經濟理論研究的指導;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領域,諸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數量經濟學,人們總是能從薩謬爾森的有關著作中獲得啟示和教益。
薩謬爾森作為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經濟學綜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論觀點體現了西方經濟學整整一代的正統的理論觀點,並且成了西方國家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本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經濟陷入"滯脹"困境,
使以"新古典綜合"作為理論基礎的經濟政策遭到破產,薩謬爾森的經濟理論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挑戰,由此,形成了西方經濟學界的曠日持久的大論戰。雖然,以薩謬爾森為代表的經濟理論的正統地位發生了動搖,但是,西方國家經濟作為一種''''''''混合經濟"仍然離不開薩謬爾森的經濟理論。薩謬爾森也從其他學派的經濟理論中吸收了許多重要的理論觀點,對自己的理論加以修正和完善,使之適合於變化了經濟情況。由這點看來,薩謬爾森仍不失經濟學大家的風范。薩謬爾森作為一個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對馬克思的經濟理論,特別是對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持根本否定態度。並發表了一些批評馬克思經濟理論的文章。在這些批評性的文章中,突出地表現出了薩謬爾森反對馬克思經濟理論、維護傳統的經濟學(主要是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立場。
9. 經濟學入門是曼昆的好還是薩謬爾森的好
曼昆和薩謬爾森的書 基礎
10. 薩謬爾森的《西方經濟學》哪兒有賣
薩謬爾森的《經濟學》PDF網路網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