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民主經濟學

民主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2-23 05:13:41

『壹』 英國《經濟學家》:西方民主的病在哪兒

人類選擇行為說。
1932年,羅賓斯總結許多經濟學家關於經濟學概念的共同實版質,在<論經濟權科學的性質與意義>中,提出了一個經典性的經濟學定義:「經濟學是 門研究目的與具有可供選擇的用途的稀少手段之間關系的人類行為科學」。這就說明了,經濟學的產生就在於人類無盡的慾望與物品稀少性的矛盾。
希克斯的<價值與資本>中,也更為明確地顯示出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選擇的科學。美國當代著名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在其《經濟學>中也寫道,經濟學是研究人和社會如何作出最終抉擇的科學。

『貳』 經濟學十部經典著作是什麼

1、亞當斯密(英國)《國富論》。斯密此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他的勞動價值論,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效率之源的理論,「看不見的手」實體經濟特性與性質自由主義理論,對後人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啟發,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

2、曹國正(新加坡)《博弈聖經》。獨創了國正論、國正雙贏理論和粒子行為論,是新加坡政府認定的一部,影響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經濟學高級學術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單方占優的博弈取勝理論,引起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自然哲學和博弈論界的極大關注。

3、大衛李嘉圖(英國)《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第一卷)。李嘉圖是倫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機商人,又能在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不朽貢獻。本書中他闡明的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德國)《資本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人人耳熟能詳,就其概述的經濟學現象對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選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5、瓦爾拉斯(法國)《純粹經濟學要義》。現代經濟學的主觀價值(效用)論、邊際革命、經濟學數理化的轉向通過本書而系統化,熊彼特曾贊譽此書為,經濟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費雪(美國)《利息理論》。此書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關於資本理論的研究,在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的地方,他看見的是放棄當前消費而承擔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所獲得的報酬。

7、凱恩斯(英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論認為,理性通過個人性質與性質的自由競爭會自然產生社會理性,就這一理論遭到了質疑和批判,其爭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社會的理性遇到國家政治干預時缺失了博弈實體政治的理論。

8、馬歇爾(英國)《經濟學原理》。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被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該書所闡述的經濟學說,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直占據著支配地位。

9、薩繆爾遜(美國)《經濟學》。把一本教科書選為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經濟學教科書,他在經濟學知識的標准化、體系化方面做出的貢獻,比當代任何一個人都多,就其入選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10、布坎南(美國)《同意的計算》。本書開創的「公共選擇」理論,使憲政民主制可以用數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運算,人們用他的理論研究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形成,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叄』 經濟管理民主化是什麼意思

經濟管理民主化的意思就是將經濟公開化,有監督人,有執行人,有操作人,讓每個人都參與到經濟管理中去。

『肆』 有一本書是揭露西方政府民主政治實質的,好像是一位西班牙經濟學家寫的,是什麼書

<西方國家政治制度比較>

『伍』 經濟學名詞

比較多,列了一些,供你參考:
1、政府經濟,是一種與企業、個人經濟活動相對應的經濟行為,即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經濟管理。其中,政府財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務在政府經濟活動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經濟學:是專門研究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管理規律的學科。
3、市場失靈:是指市場機制在有些領域不能或不能有效發揮作用,達不到資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達不到經濟學所講的「帕累托效率」。
4、競爭失靈:市場處於不完全競爭狀態,也稱之競爭失靈。
5、信息的不對稱:通常是指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易的雙方,由於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開展公平競爭,從而對資源配置產生扭曲。
6、社會公平:是指社會成員對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7、經濟公平:是指生產要素投入和產出之間的對比關系。
8、自然壟斷:有時也稱之為天然壟斷,是與某些商品和勞務自身的特點有關,即這類商品和勞務在由一家企業提供時其成本比由多家企業提供時低,有利於節約社會資源。供電、供水、供氣等公用事業服務的生產和提供,具有明顯的自然壟斷特徵。
9、洛倫茨曲線:在個人收入分配領域,人們通常用洛倫茨曲線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狀況。洛倫茨曲線由統計學家洛倫茨提出,用累積的一定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百分比與這部分人口所獲得的收入占總收入百分比的對應關系來表示。
10、公共物品:是與私人物品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消費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費的強制性特徵。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過市場機制由企業和個人來提供,主要由政府來提供。
11、消費的競爭性,是指消費者在消費某種產品時,會影響其他消費者同時從該產品中受益。或者隨著消費者或消費數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產成本的增加。
12、俱樂部物品:可能發生擁擠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稱之為"俱樂部物品"。當消費人數低於擁擠點時,該物品是非競爭的,而當消費人數超過擁擠點時,這種物品的消費就變成競爭的。
13、外部效應:經濟學中的外部效應(外部性)是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響(收益外部化)稱為外部經濟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響(成本的外部化)稱為外部不經濟性,或負的外部性。
14、庇古稅: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況下,如果政府向有關企業或個人課以相當於他造成的邊際外部成本的罰款或稅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關當事人的內部成本,他們在決策時就會考慮到這些成本,從而避免效率損失。由於這一糾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國經濟學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稅。
15、科斯定理含義是:在產權明確、交易成本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過市場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還可以解釋為:只要產權已明確界定並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那麼交易的任何一方擁有產權都能帶來同樣的資源最優配置的結果,這可通過雙方之間的談判自然地實現,產權賦予不同的人,只是會帶來收入分配結果的不同。科斯還認為,即便外部效應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資源的產權賦予單個的一個人,市場也可以自動地糾正外部效應。
16、公共選擇:一般是指在政府經濟活動中,如何通過政治程序決定公共物品生產、供給等問題。其基本原理是,將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用於非市場的政治領域。
17、直接民主:是指社會成員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參加公共物品生產和供給決策,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其他事務管理。
18、投票悖論:在投票選擇中出現有悖於日常邏輯推理的現象。如在A、B、C三個方案中,A和B選擇,A以2:1的票數獲勝。在B和C的選擇中,B以2:1的票數獲勝。然而,在A與C的選擇中,C又以2:1的票數獲勝。因而,無法確定最後獲勝的方案。如果根據一般的推理,A優於B,而B優於C,則一定是A優於C,而上例中的結果是C優於A。
19、票決循環:在投票選擇中出現的無法選擇最優方案的現象。
20、阿羅不可能定律:在多數規則下,一般來說,要找到一個滿足民主社會公共選擇標準的規則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個民主社會能夠做出一個前後一致的決策。該結論被稱之為阿羅不可能定律。
21、政府支出相對量:是指政府支出數量與國民經濟其他經濟指標的關系。
22、購買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購買者的身份在市場上采購所需的商品和勞務,用於滿足社會公共需要。
23、轉移性支出:是指預算資金單方面無償轉移支出,如社會保障支出、財政補貼等。轉移性支出,由於是價值單方面無償轉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而是為了實現政府特定的經濟社會政策目標。 24、公共定價:是指政府對提供某些特定商品和勞務所收取費用的決策。
25、政府采購:是一個國家的各級政府為了從事日常的政務活動或提供公共服務,以及事業單位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團體為了開展業務活動,利用國家財政性資金和政府借款購買貨物、工程及勞務的行為。
26、公共投資:是指政府將一部分公共資金用於購置公共部門的資產,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勞務的前提與基礎。
27、財政投融資:是指政府為了加強宏觀調控,以實現特定的政策目標為目的,運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間接有償籌集資金和使用資金的政府金融活動。財政投融資是一種政策性投融資,它既不同於無償撥款,也不同於一般商業貸款。
28、部門預算:是指各主部門匯總編制的本系統的財政收支計劃,由本部門所屬各單位預算組成。本部門是指與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撥款關系的地方國家機關、軍隊、政黨組織和社會團體。
29、財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據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為達到一定的目標而採取的財政措施和手段。
30、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是以社會的共同力量對其成員因各種個人難以抗拒的客觀原因導致其難以維持必要生活水平是提供的物質保證,是具有經濟福利性質的社會穩定製度。
31、社會保險:是指以勞動者為保障對象,在勞動者年老、疾病、傷殘、生育、失業等原因暫時或永久性失去勞動能力或勞動機會,從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時提供物質幫助,以保障勞動者及家屬的基本生活。 32、現收現付式:這是一種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則為依據的社會保障基金籌集模式。這種模式要求當年或近期所有參保單位,按照統一的比例提取社會保險基金,在收支過程中實現基本平衡。
33、政府外債:是指國家作為債務人,向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借款以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行債券所形成的債務。
34、財政貼息:是指為了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政府財政對使用某些規定用途銀行貸款的企業,就其支付的貸款利息提供的一種補貼。其實質是政府財政代替企業向銀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財政支持有關企業或項目發展的一種有效方式。
35、稅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條款規定的、給與特定類型的活動或納稅人以各種稅收優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損失或放棄的收入。
36、政府收入:亦即財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從動態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政府籌集財政資金的過程;從靜態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用貨幣表現的一定量的社會產品價值。 37、稅收: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利,強制地無償地徵收實物或貨幣以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工具。
38、政府收入效應:是指經濟主體因為政府組織收入而在其經濟選擇或經濟行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說是指因國家征稅而對消費者的選擇以致生產者的決策所產生的影響。這種政府收入的效應,就是我們所講的政府收入的調節作用。由於政府的收入對經濟會產生這樣的效應,因此,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收入這一手段,來實現自己宏觀調控經濟的目標。政府的收入對納稅人經濟的影響行為會產生兩個方面的效應,即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39、政府收入的替代效應:是指當政府對不同的商品實行征稅或不征稅、重稅或輕稅的區別對待時,會影響商品的性對價格,使經濟主體減少對征稅或重稅商品的購買量,而增加對無稅或輕稅商品的購買量,即以無稅或輕稅商品替代征稅或重稅商品。
40、稅收制度:是國家各種稅收法律法規和徵收管理辦法的總稱。它是國家向納稅單位和個人征稅的法律依據和工作規程。主要包括稅收法律、條例、實施細則、徵收管理辦法等。
41、稅負轉嫁:是指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納稅人通過各種途徑將其所交納的稅款全部或部分地轉移給他人負擔的經濟過程和經濟現象。
42、稅收歸宿:也稱為稅負歸宿,它是指處於轉嫁中的稅負的最終落腳點。
43、「稅收三性」:同國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稅收具有其鮮明的形式特徵,即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稅收三性」。這三個形式特徵是稅收本身所固有的,是一切社會形態下稅收的共性。
44、課稅對象:是指對什麼征稅,是稅收徵收的目的物,它反映這個稅種征稅的基本范圍和界限。凡是列入征稅對象的,均屬於該稅的徵收范圍。國家通過法律確定的征稅對象,是不同稅種相互區別的主要標志,是稅收制度的基本因素之一。
45、納稅人:即納稅義務人,是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納稅人是納稅的主體。 46、計稅依據:是指課稅對象的計量單位和徵收標准。
47、免徵額:是指稅法規定的征稅對象中免於征稅的數額,它是按照一定標准從全部課稅對象中預先確定減除的部分。
48、國有資產:是指在法律上由國家代表全體人民擁有所有權的各類資產。具體來講,是指國家以各種形式投資及其收受益、撥款、接受饋贈、憑借國家權力取得或者依據法律認定的各類財產或財產權利。
49、二部定價法:即根據公共物品的組成,分兩部分確定其價格的方法。就是在公共定價時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承擔資本成本的准入費,一部分是承擔經營成本的使用費,准入費在一定時期是固定的,使用費則隨著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50、公債依存度:是指一國當年的公債收入與財政支出的比例關系。
51、比例償還法:是政府按公債數額,分期按比例償還,這種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債持有者償還,不通過市場,所以又稱為直接償還法,這種方法包括平均比例償還、逐年遞增比例償還、逐年遞減比例償還等具體形式。 52、政府預算管理體制:處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級政府間財政關系的基本制度。
53、復式預算:是按收入來源和支出性質的不同,將預算年度內的全部財政收支編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計劃表格。
54、稅收管轄權:也稱課稅權,是國際稅收領域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系指一國政府在其主權范圍內對稅收事務的管轄權力,是國家主權在稅收領域中的體現。
55、行政規費是指政府機關為某些特定的單位和個人提供相應服務所收取的費用,如辦理結婚證、護照等收取的工本費、手續費等。
56、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給量或信貸規模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
57、國際稅收:國際稅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在對同一跨國納稅人的同一課稅對象,分別行使各自的征稅權力而形成的征納關系中,所發生的國家之間權益分配關系。
58、消費的非競爭性:消費過程中的這樣一種性質:一些人對某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一些人從這一產品中的受益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從這一產品中的受益,受益對象之間不存在利益沖突。換言之,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
59、全體一致原則:指由於所有的人都能從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會成員可就公共物品供給與其所需要徵收的稅收達成一致。即所有成員一致同意徵收一定數量的稅收,以提供相應數量和質量的公共物品。 59、多數裁定原則:指要通過一個方案,必須有一半以上的人贊同。
60、單峰偏好:是指在可選擇的方案中,人們最理想的結果只有一個,如偏離這一點,無論方向如何,其效用都是下降的。
61、多峰偏好:是指人們理想的結果不止一個。
62、中位選民:指其偏好落在所有選民偏好序列的中間。一半人偏好大於其偏好,一半人偏好小於其偏好。 63、代議民主制度:即社會成員通過選舉自己的代表,如我國的人大代表或其他國家的議員,代表選民的意願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從事選舉和任命政府負責人、審查和批准政府收支等決策活動。
64、政府支出的絕對量:就是政府支出的實際數量,直接表現為政府支出預算中的絕對金額的增長,它能夠比較明顯地反映政府支出的現狀和增長趨勢。
65、成本一收益分析法:是為政府支出項目或服務等提出實現建設目標的若干備選方案,並詳細列出各種備選方案的邊際社會成本和邊際社會收益,以便分析比較項目或服務所帶來的收益,並最終選擇出最優的項目方案。 66、公共定價法:是指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自身對市場也提供了大量滿足社會公共產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並且這些物品(和服務)也同樣就涉及與其他普通商品和服務一樣的問題,即價格的確定。這種滿足社會公共產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價問題就是所謂的公共定價,公共定價問題也是宏觀經濟學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67、國際收支: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個國家居民與非本國居民之間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
68、經濟手段:是指那些從某個方面直接或間接影響經濟當事人的經濟利用的調控手段,主要包括價格、工資、利率、匯率、稅率、補貼等等。
69、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對當事人的經濟活動或經濟行為進行干預。
70、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是指財政政策工具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各種財政政策工具的構成要素通過某種作用機制相互聯系,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作用整體。

『陸』 推薦幾本了解經濟學必看的書

1經濟學必看書籍
個人推薦的閱讀書目 1776年《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亞當.斯密
1890年 《經濟學原理》(上下冊) 馬歇爾
1848年 《經濟學》(上下冊) 薩繆爾森
《西方世界的興起》
這幾本書是學習經濟學金融學應閱讀的書目,但只有在大的圖書館才借閱得到。
對你了解經濟學會有一定的幫助。

2金融學必看書籍
資本主義國家貨幣流通與信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7
《貨幣信用學(上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9
《社會主義財政金融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1(全國高校優秀教材獎,北京市首屆 哲學社會科學和政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中國財政學會全國優秀財政理論研究成果獎)
《貨幣銀行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國家教委審定全國高校財經類專業核心課教材」獲:全國普通高校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貨幣銀行學(修訂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教育部國家級重點教材」
《貨幣銀行學(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教育部面向21世紀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教材」獲:教育部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999
《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列入「國家『十五』規劃教材」;同時是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21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中五本教材之一。
專著: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中的貨幣和貨幣流通》中國財經出版社1964
《財政信貸綜合平衡導論》中國金融出版社1984(1986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著作獎,1995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工農產品比價剪刀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宏觀調控與貨幣供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宏觀調控與貨幣供給》(修訂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金融—詞義、學科、形勢、方法及其他》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1年9月
主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體系中的黃金》中國財經出版社1965

主要論文:
《黃達選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收1985年以前主要論文)、《黃達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收1952~1998論文及短文)
其中:《中國財政信貸綜合平衡和通貨物價問題》,首屆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
《財政收支與信貸收支相互配合中的接合部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理論文章一等獎
《黃達文集》(1952~1998)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主持科研課題:
⑴ 國家「七五」重點課題《貨幣供求量問題研究》,成果為《貨幣供求問題研究系列專著·1~5》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1993
作者:鄧樂平;周慕冰;王松奇;尚 明、吳曉靈、羅蘭波;王慶彬、周升業
⑵ 「八五」延期項目《資金宏觀配置問題的研究》。最終成果為《中國資金宏觀配置問題研究》
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年5月,作者:李鷹。
⑶《關於我國部門經濟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調查》——社科基金布置的項目
1995年6月完成研究報告,社科基金印刷,寫作主力:楊瑞龍
⑷《全球經濟調整中的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調控體系研究》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003年12月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申報

博士點項目:
1.《貨幣供給的宏觀調控》(1985):並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的《貨幣供求量問題研究》項目執行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儲蓄向投資轉換機制的重構》 1993-1995
成果:陳雨露博士論文《中國經濟增長中的外部儲蓄機制研究》

『柒』 請分析經濟學家為什麼會認為絕對民主並不都是可取的,在什麼情況下,絕對民主是

經濟學家認為,民主不可取絕對的民主,太過於依賴。

『捌』 什麼政治經濟學的教材里會講民主與治理績效、政治穩定與增長這些內容

西方經濟學裡面有,將到稅收和政府的作用的時候。

推薦 曼昆的《西方經濟學》影印版

『玖』 絕對民主是可取的嗎為什麼從經濟學的角度看

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民主,從經濟角度上講,絕對的民主就是無限的扯皮,最後沒有結果。需要的是充分的民主,最後還要集中意見。

『拾』 民族經濟學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這突擊的我感覺就是以民族為己任,民族的利益為優先

閱讀全文

與民主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