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

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1-25 22:11:42

①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是如何發展完善的

凱恩斯生活在自由放任的私人企業制度到私人壟斷過渡的英國。20世紀以後,作為自由放任的私人企業制度的英國,開始染上了今天被人們稱作的「英國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由於**開支劇增,被迫中止了實行了多年的金本位制,隨之通貨出現迅速的膨脹。戰後,英國作為一個殖民大國、工業大國慢慢的衰落下來,並且在20年代初期,由於統治者的錯誤決策,英國本不景氣的經濟更顯蕭條:國內投資需求不振,失業人數急劇增加。面對龐大的失業人口問題,各種不同的 觀點也都紛紛涌現,其中主要包括以公共工程減少失業和以新古典學派為基調的反對用公共工程增加就業。20年代的「英國病」使凱恩斯比較早的考慮失業問題;而後金本位制恢復導致的後果又使其考慮通貨緊縮與失業增加的關系;公共工程問題使凱恩斯考慮了財政政策與失業之間的關系,這些雖然凱恩斯主義產生的直接社會原因,但還是為以後凱恩斯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次大危機震撼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席捲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在經歷了長達4年之久的大危機之後,又陷入了長期的特種經濟蕭條中,西方國家稱這次大危機和接踵而來的特種蕭條為「30年代大蕭條」。在大蕭條期間,生產力遭到巨大的破壞,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大約倒退到1908—1909年的水平,倒退了大約20年,並在各國造成了多達四五千萬人的失業者。面對著空前嚴重的危機和失業,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不再欣賞那種否認危機和失業的 可能性的傳統經濟學,而是希望出現一種新經濟學,這種經濟學要承認危機和失業,但不要承認危機和失業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要論證資本主義制度可以防治危機和失業,而不是要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要提出防治危機和失業的辦法,而不要只是空泛議論;要攻擊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而不允許任何轉向科學社會主義思潮的存在和蔓延。凱恩斯經濟學正是這樣一種符合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願望的心經濟學,它不僅是30年代大蕭條的直接產物,而且還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必然產物。
1936年凱恩斯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在《通論》中凱恩斯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實施的經濟干預政策進行了系統論證,從理論、方法和政策三方面對新古典經濟學進行了革命,並取而代之成為西方經濟學的正統學派,對西方經濟學界和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的問世在大危機之後驚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了轟動,它推翻了傳統的經濟教義,自己形成一種新的經濟理論,凱恩斯經濟理論認為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這與新古典經濟學中的薩伊法則相對,後者認為價格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趨向於創造完全就業。此外,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強調宏觀總量分析和有效需求的重要性,還指出工資在向下調整方面有剛性,並且主張以國家干預政策代替新古典學派的自由放任政策。《通論》的
出版可以看作是凱恩斯主義產生的重要標志。當然,凱恩斯的經濟理論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凱恩斯的短期靜態思想導致他誇大了長期經濟停滯的趨勢,他低估了技術變化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激發的新的資本投資;在空間和時間方面,凱恩斯都是極度狹隘的;凱恩斯過於樂意接受浪費性的**開支,而且他對私人浪費性開支與公共浪費一樣持贊同態度。當然,在經濟思想史中,凱恩斯並不是唯一的為說服聽眾和讀者而誇大其思想的人。而他確實說服了他的聽眾和讀者,他的思想體系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逐漸成為正統的宏觀經濟思想。
新古典綜合派就是戰後經濟發展變化後,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新古典綜合派是在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一批美國經濟學家的努力下,逐漸形成的宏觀經濟學。一系列在凱恩斯基本理論基礎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綜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謂的「宏觀經濟學」。而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包括價格理論,消費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理論以及分配理論和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則被冠以「微觀經濟學」的名稱。新古典綜合派是所謂的「凱恩斯革命」之後起初最有影響力的凱恩斯學派,又先後自稱「後凱恩斯主流經濟學」,由於西方世界出現的「滯帳」的存在使得「後凱恩斯主流經濟學」的
政策建議無法執行,它提出的補償性財政政策在失業與通脹並存時,會產生自相矛盾的後果,而這些也造成了該學派在原有的新古典綜合派的基礎上對新學派的觀點和理論加以綜合,形成了「現代主流經濟學的新綜合」。
新劍橋學派是現代凱恩斯主義的另一個重要分支。在理解和繼承凱恩斯主義的過程中,該派提出了與新古典綜合派相對立的觀點,試圖在否定新古典綜合派的基礎上,重新恢復李嘉圖的傳統,建立一個以客觀價值理論為基礎,以分配理論為中心的理論體系。並以此為根據,探討和制定新的社會政策,以改變資本主義現存在分配製度來調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矛盾。
在20世紀70年代,凱恩斯主義致力於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多種並發症所採用的五種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以及社會政策。其中新古典綜合派強調前四種政策,而新劍橋學派則強調人力政策和社會政策,但這些只能稱作是「第二代凱恩斯主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世界出現了嚴重的「滯脹」現象,凱恩斯主義由於不能解釋滯脹現象和解決滯脹問題,而受到了與其對立的主張自由經濟的學派的批評,凱恩斯主義無力應對現實和理論的挑戰而陷入困境,從正統經濟學寶座上跌落下來。20世紀80年代,一個主張**干預經濟的新學派——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西方經濟學界嶄露頭角,以獨辟蹊徑的研究方法和新穎的理論觀點復興凱恩斯主義,並彌補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一些缺陷,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宏觀經濟學。新凱恩斯主義不是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簡單因襲,而是對它進行批評、繼承和發展。
新凱恩斯主義繼承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基本信條,在三個命題上保持一致:第一,勞動市場上經常存在超額勞動供給;第二,經濟中存在著顯著的周期性波動;第三,經濟政策在絕大多數年份是重要的。簡言之,新凱恩斯主義繼承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基本信條。然而,在具體的經濟分析方法和經濟理論觀點上,新凱恩斯主義和原凱恩斯主義之間存在著重大差別。主要體現在新凱恩斯主義在分析中引入了
原凱恩斯主義所忽視的廠商利潤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假設,在經濟理論觀點上主要體現在非市場出清假設上。新凱恩斯主義以工資和價格粘性取代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工資剛性假設,並添加了原凱恩斯主義模型所忽略的兩個假設:①經濟當事人最大化原則(即廠商追逐利潤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②理性預期假設。新凱恩斯主義闡明了,在經濟中出現需求或供給沖擊後,工資和價格粘性使市場不能出清,經濟會處在非均衡狀態,即使有理性預期的存在,國家的經濟政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影響就業和產量。
新凱恩斯主義不是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簡單因襲,而是對它進行批評、繼承和發展。而新凱恩斯主義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大市場理論」上,包括價格粘性論:新凱恩斯主義的價格粘性論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名義價格粘性論;而是實際價格粘性論。這為價格理論提供了微觀經濟學基礎;勞動市場論:新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論的關鍵性假設是工資粘性,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兩類:一是名義工資粘性論;而是實際工資粘性論;信貸配給論:新凱恩斯主義信貸配給論從信貸市場中信息非對稱性出發,論述了利率和貸款抵押的選擇效應會導致信貸市場出現信貸配給,信貸市場會失靈,**干預有積極作用。從而拓展了信貸市場理論的研究領域,豐富發展了金融理論。
新凱恩斯主義通過對原凱恩斯主義的批評、繼承和發展,對現代宏觀經濟學產生可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凱恩斯主義在理論上進一步明確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方向,充實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內容;第二,新凱恩斯主義能夠在經濟研究中運用不同學派的分析方法,豐富了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方法論;第三,新凱恩斯主義通過政策主張的調整,使宏觀經濟中政策面向實際,注重經驗檢驗。
凱恩斯主義從產生開始,經過不斷地發展與變革,最終形成的經濟思想和理論對現代經濟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這些理論也將影響著各國的經濟決策,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社會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 凱恩斯主義的主要思想及其影響

1、凱恩斯主義的主要思想: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指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觀點上。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2、凱恩斯主義的影響:

凱恩斯指出,稅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產生經濟危機和非自願失業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費和投資不足。解決有效需求不足,不能靠市場經濟的自發調節,而必須靠國家的干預,特別是財政稅收的干預。

補償稅收政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漢森等人提出的一種稅收理論。這種調節,通過補償稅收政策和用年度財政收支不平衡的辦法實現。他認為這種稅收的目的在於限制繁榮時期的過分擴張,而在衰退時期停止徵收這些稅款,並退還以前所征稅款,就可以刺激消費。

(2)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擴展閱讀:

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區別:

1、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兩大主流學派。這兩個學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認市場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認政府幹預的必要性。

2、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堅持市場的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對未來具有理性預期並據此行動,因而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會迅速調整,達到市場出清,經濟自動趨向均衡。這樣,政府對經濟的一切干預都是不必要的,也是無效的。

如果政府採取超越人們預期的突如其來的政策干預行動,盡管短期內可能使經濟偏離均衡,取得某種小、但只會使經濟走向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對經濟的任何干預都是利少弊多。

③ 怎樣理解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凱恩斯注意強調政府管理的市場經濟
貨幣主義是自由市場的經濟

凱恩斯認專為 貨幣的作用過程是
貨幣增加或屬減少影響利率 在影響投資 進而影響國民收入
貨幣主義認為貨幣增加減少 直接對投資 消費產生影響 進而影響國民收入

④ 凱恩斯理論中的四類市場和中級宏觀經濟學中的四類市場有什麼異同

凱恩斯主意全部理論涉及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
凱恩斯主義理論:
1、通過利率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和藉助於工資的變化來調節勞動供求的自發市場機制,並不能自動地創造出充分就業所需要的那種有效需求水平。
2、在競爭性私人體制中,三大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流動偏好)使有效需求往往低於社會的總供給水平,從而導致就業水平總是處於非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
3、要實現充分就業,就必須拋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政策,政府必須運用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以確保足夠水平的有效需求。凱恩斯最根本的理論創新就在於從經濟學理論上證明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合理性,這是凱恩斯主義出現以前任何經濟學都根本做不到的。

中級宏觀經濟學中的四類市場:
類型 廠商多少 產品差異 進出
完全競爭 很多/完全無/很容易
壟斷競爭 較多/有差別/容易
寡頭壟斷 若干/有或無/較大
完全壟斷 一個/產品唯一/困難

在新凱恩斯主義的教材中,多恩布希應該是比較老的,優點是它把新凱恩斯主義的核心模型詳細敘述了個遍,例如AD-AS模型的微觀基礎模型(這里的微觀基礎模型不同於新古典主義的微觀基礎)它有全面詳細的介紹,而布蘭查德就沒有。缺點是全書體系不是很清楚,需要自己細心整理。曼昆的在體系方面就好了許多,而且也對新凱恩斯主義微觀基礎模型做了比較詳細的探討,唯一的缺點就是他脫離不了「原理式」的寫作風格,因此數理深度稍有欠缺。布蘭查德與多恩布希剛好相反,體系十分嚴謹,結構十分清晰,論述也很有力,而且布蘭查德是最不憚於在教材中運用數學的作者之一,因此他的書在數理模型方面遠勝曼昆,唯一的缺點就是缺乏新凱恩斯主義微觀基礎模型。伯南克的書在以上三本教材風行以後被翻譯過來,就在各方面都顯得很平庸了。

國內的學生最好由新凱恩斯教材入手,一來與國內教材接軌密切,二來與現實結合緊密,能分析一些簡單的政策問題,可以獲得學習樂趣,三來如果你不想繼續深造,那麼新凱恩斯框架在你參與實際工作時能派上用場。

⑤ 如何理解IS—LM模型是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1. 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於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規律涉及四個變數;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

  2. 凱恩斯通過利率把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聯系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是中性的,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利率要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率,這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系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並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數聯系在一起.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濟學家則用1S-LM模型把這四個變數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作用如何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丁較為完善的表述.

  3. 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 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繞IS--LM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IS-LM模型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⑥ [宏觀經濟學]凱恩斯主義者認為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最主要傳播途徑是什麼

凱恩斯提出的理論並沒有明確地給出IS-LM,這是後人在他的基礎上總結出IS-LM和AD-AS模型,基於IS-LM模型是可以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能是你看到的書沒有講而已。我們經常看到的是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比較少看到貨幣政策的「引致效應」。 引致效應是指: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降低利率時所引起的投資增加 在第一種特殊情況下,(dI/di)/(dL/di)→0(即dI/di→0 ̄或dL/di→-∞),也就是企業投資對利率的變化毫不敏感,或者經濟中出現「流動性陷阱」,或者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十分敏感的時候,dY/dM→0,此時不存在任何「引致效應」,貨幣政策對產出也沒有影響,貨幣政策是實效的。在另一種極端情況下,(dI/di)/(dL/di)→+∞(即dI/di→-∞或dL/di→0 ̄),將出現完全的「引致效應」,此時實施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效果最為明顯,政策乘數達到最大值。 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貨幣供給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很多(這在LM曲線陡峭時就會是這樣),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增加很多(這在IS曲線比較平坦時就會是這樣),則貨幣政策效果就會很明顯。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就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貨幣政策效果的決定因素;使IS曲線斜率較小的因素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的因素,都是使貨幣政策效果較大的因素。我個人認為之所以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被淡化,是因為我們學習的是新凱恩斯主義,跟原本的凱恩斯主義以及有了挺大的差距。眾所周知,貨幣政策是有時滯的,可能傳導到整體經濟時,反而有可能會扭曲資源的配置,實際上存在貨幣政策的時間不一致性問題。所以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往往是獨立出來討論,不與IS-LM模型一起討論。

⑦ 怎樣理解is 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西方經濟學答案

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於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規律涉及四個變數;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在這里,凱恩斯通過利率把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聯系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是中性的,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利率要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率,這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系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並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數聯系在一起.
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濟學家則用1S-LM模型把這四個變數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作用如何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丁較為完善的表述.不僅如此,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繞IS--LM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⑧ 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政策

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指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觀點上。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指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同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閱讀全文

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