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微觀經濟學利潤公式

微觀經濟學利潤公式

發布時間:2021-02-23 12:10:39

⑴ 大學微觀經濟學計算題,怎麼求盈虧平均點的銷售額

解:1.需求價格彈性,即需求變動百分比/價格變動百分比,此題給了需求函數,那內么對價格p求導,就可容以得出需求價格彈性.
q'=
-80
+
8p
當p=5時
需求價格彈性為-40
2.利潤=總收益-總成本=p*q-tc=100q-4q*q-50-20q
利用二次函數就最值的方法得出當q=10時,求的利潤最大值350.此時的價格可由需求函數求得p=60.

⑵ 微觀經濟學計算

1,利潤來最大的基本條件是自MC=MR=P,所以應先求出MC,再令MC=P。

MC為STC的導數,MC為3Q^2-12Q+30.

當MC=66時,求出Q=6.

利潤=收益-成本.

收益=QP,P=66,Q=6,所以收益為396.
將Q代入,STC=220.

所以利潤為=396-220=176.

2,P=30時,做法同上,Q=4.
依次求出收益為120.成本為128.廠商虧損.120-128=-8.虧損為8.

3,當市場價格下降到AVC最低點以下時,廠商必須停止生產。

AVC就是平均可變成本。

由STC的函數可出,40為固定值,那麼SVC的函數為,SVC=Q^3-6Q^2+30Q

由此可求出AVC為Q^2-6Q+30.

我們可以對AVC求導,使其導數為0求出最低點.

也就是2Q-6=0

求出Q=3.再將Q=3代入到AVC的函數求出AVC為21.

所以,當價格下降到21以下時,必須停產。

⑶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和正常利潤的區別分別怎麼算

一、性質不同

1、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是指廠商的收益與它的成本之差,後者包括從最有利的另外一種廠商資源的使用中可以獲得的收益。

2、正常利潤(normal profit)是指企業主如果把資源用於其它相同風險的事業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屬於機會成本性質。

二、產生原因不同

1、產生經濟利潤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其一是風險,風險是指某種事件尤其是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當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則風險越大。由於大多數人傾向於迴避風險,在預期收益給定的情況下,

人們比較願意接受較為穩定的收益。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決策效果是充滿風險的,因此為了促進人們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利潤對之進行補償。

(2)第二個原因是創新,創新是指廠商提供新產品、引入新的生產方法和新工藝、採用新原料、開辟新市場、建立新的銷售方式和組織等等,由此獲得了經濟利潤。事實上正是人們追逐經濟利潤,才使得新產品等創新層出不窮,整個經濟向前發展。

(3)第三個原因則是壟斷或者不完全競爭,即一個市場上少數幾家廠商獨佔了某種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時壟斷者就可以通過限制產量,提高價格,獲得經濟利潤。

2、正常利潤

(1)正常利潤作為企業家才能的報酬,鼓勵企業家更好地管理企業,

(2)由創新而產生的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大膽創新,

(3)由風險而產生的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勇於承擔風險,

(4)追求利潤的目的使企業按社會的需求進行生產,

(5)整個社會以利潤來引導投資,使投資與資源的配置符合社會的需要。

計算

經濟利潤=(投入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投入資本額

正常利潤: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及支付,正常利潤是隱性成本的一部分 。

(3)微觀經濟學利潤公式擴展閱讀

特點

1、經濟利潤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2、經濟利潤是對廠商投資所承擔風險的必要補償;

3、高於正常水平的利潤是對成功革新的報償;

4、高於正常水平的利潤是產生於良好管理中的特別技能;

5、某些行業的個別廠商由於有效地支配市場,在一定時間內會賺取高於正常收益率的利潤;

6、存在著一個所有廠商都能賺取的長期均衡的正常利潤率;不過,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某一具體行業的每一廠商可能賺取的利潤總是高於或低於這一正常水平。

⑷ 微觀經濟學的重要公式有哪些

(1)貨幣流通規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數量
X
物價水平)/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當貨幣充當支付手段後,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到其支付總額-延期支付總額-相互抵消支付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2)率
剩餘價值率:衡量資本剝削勞動的程度
揭示資本家的剝削
m』=
m/v
=
剩餘勞動/必要勞動
=
剩餘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利潤率:衡量資本增值程度
掩蓋資本家的剝削
p』=
m/(c+v)
影響利潤率的因素:
利潤率與剩餘價值率成正比
利潤率與c/v(資本有機構成)成反比
利潤率與資本周轉速度成正比
利潤率與不變資本的節省程度成正比
年剩餘價值率:衡量一年中預付可變資本的增值程度
M』=年剩餘價值量/可變資本=m』v
n/v=m』n
年利潤率:衡量一年中預付總資本的增值程度
p』=M/(c+v)
利息率=利息/借貸資本
衡量借貸資本的增值程度
銀行利潤率=銀行利潤/自有資本
衡量銀行資本家的自有資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潤率:取決於各部門利潤率
社會預付資本在各部門中所佔比例
(3)剩餘價值形式公式:
超額剩餘價值
=
商品社會價值
-
商品個別價值
超額利潤
=
商品社會價格
-
商品個別價格
生產價格
=
生產成本
+
平均利潤
股票價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價格
=
地租
/
利率
(4)地租
級差地租
=
劣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
-
優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
絕對地租
=
農產品價值
-
社會生產價格
(5)資本理論
資本周轉次數n
=
1年
/
周轉一次花費時間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舊率
=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
預付資本總周轉(平均周轉)=
(1年中固定資本周轉的總價值+1年中流動資本周轉的總價值)/全部預付資本
(6)社會資本再生產
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基本條件:
I(v
+
m)
=
II
c
具體實現條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
首先追加生產資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
追加消費資料
II(c
+
m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
擴大再生產實現條件:
基本條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體實現條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
基本原則:
a.總量不變,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
b.
m
m
/
x
c.
遇到c加
c;
遇到v加
v。
總結:
實現條件都是「=」,前提條件都是「〉」。
滿意請採納~

⑸ 微觀經濟學的經濟利潤問題!!求解!如圖,請給出解釋

1,我覺得應該要減200,否則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減……
2,減12是因為12萬元是機會成本
ps,字寫得好漂亮!

⑹ 微觀經濟學計算題求總利潤~~~~謝謝啦

短期均衡時P=MC 而MC=dSTC/dQ=0.3Q2-5Q+20
所以0.3Q2-5Q+20=40 解得Q=20,STC=210
則總利潤為P*Q-STC=40*20-210=590

⑺ 求微觀經濟學公式總結

我是學經濟學的,西方經濟學最難的不是公式和算式,其實只要你知道了一些規律,其實記住幾個重要公式就什麼都可以解決了.最點是它的一些理論的解釋和分析,還有它所包含的圖形的分析,包括它的變化趨勢等等,要想學好這門,不看書是不可能的,還有你要每個字的看,理解是關鍵,有的時候要是你理解了,甚至都不需要再背了.對於文科生也不是難的,加油~

西方經濟學:就是從外國引進的的,主要是西方經濟思想
微觀經濟學:討論的主要是微觀層面經濟學,立場一般是企業或者叫廠商
宏觀經濟學:討論的是宏觀層面問題,一般是針對國家層面
目前的書通常都是這樣的公式 :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事實上也並不完全是這樣,比如社會主經濟學也是既有宏觀也有微觀
夠不夠清楚呀?如果不懂你再問吧
巧記《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公式
(1)貨幣流通規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數量 X 物價水平)/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當貨幣充當支付手段後,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到其支付總額-延期支付總額-相互抵消支付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2)率
剩餘價值率:衡量資本剝削勞動的程度 揭示資本家的剝削
m』= m/v = 剩餘勞動/必要勞動 = 剩餘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利潤率:衡量資本增值程度 掩蓋資本家的剝削 p』= m/(c+v)
影響利潤率的因素:
利潤率與剩餘價值率成正比
利潤率與c/v(資本有機構成)成反比
利潤率與資本周轉速度成正比
利潤率與不變資本的節省程度成正比
年剩餘價值率:衡量一年中預付可變資本的增值程度
M』=年剩餘價值量/可變資本=m』v n/v=m』n

年利潤率:衡量一年中預付總資本的增值程度 p』=M/(c+v)
利息率=利息/借貸資本 衡量借貸資本的增值程度
銀行利潤率=銀行利潤/自有資本 衡量銀行資本家的自有資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潤率:取決於各部門利潤率 社會預付資本在各部門中所佔比例
(3)剩餘價值形式公式:
超額剩餘價值 = 商品社會價值 - 商品個別價值
超額利潤 = 商品社會價格 - 商品個別價格
生產價格 = 生產成本 + 平均利潤
股票價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價格 = 地租 / 利率
(4)地租
級差地租 = 劣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 - 優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
絕對地租 = 農產品價值 - 社會生產價格
(5)資本理論
資本周轉次數n = 1年 / 周轉一次花費時間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舊率 =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
預付資本總周轉(平均周轉)= (1年中固定資本周轉的總價值+1年中流動資本周轉的總價值)/全部預付資本
(6)社會資本再生產
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基本條件: I(v + m) = II c
具體實現條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
首先追加生產資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
追加消費資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

擴大再生產實現條件:
基本條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體實現條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
基本原則:
a.總量不變,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
b. m m / x
c. 遇到c加 c; 遇到v加 v。
總結:
實現條件都是「=」,前提條件都是「〉」。

巧記《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公式:課本第284頁的一大堆公式有規律可尋,凡是有三角符號的都是指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有>(大於號)是指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

例:2004年7月《馬政》的其中一題多項選擇題:

34.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包括( )

A.Ⅰ(v+m)=Ⅱc

B.Ⅰ(v+△v+ )=Ⅱ(c+△c)

C.Ⅰ(c+v+m)= Ⅰc+Ⅱc

D.Ⅰ(c+v+m)= Ⅰ(c+△c)+Ⅱ(c+△c)

E. Ⅱ(c+v+m)= Ⅰ(v+△v+ )+Ⅱ(v+△v+ )

經濟學上的公式
e^n =1+n/1!+n^2/2!+,,,,,,+n^i/i!+,,,,
邊際成本=邊際收益

△代表變化量,這個符號只出現在求弧彈性運算里.演算法是後項減前項,比如從a點到b點的△Q=Qb-Qa。

在點彈性運算中,△Q趨進於無窮小(例b點無限趨進於a點),此時用dQ,dP表示,即對於需求函數,Ed=-(dQ/dP)*(P/Q)。其中dQ/dP是指Q對P求導或偏導。

例題講解:
先求均衡點:Qd=Qs,此時Q=48,P=6
再求需求點彈性:Ed=-(dQ/dP)*(P/Q)=2*(6/48)=0.25
最後求供給點彈性:Es=(dQ/dP)*(P/Q)=3*(6/48)=0.375

補充:對於正常品,求需求點彈性時公式里有負號,弧彈性也有。而供給彈性公式中沒有。這是為了保證彈性為正。但對於劣質品與吉芬物品就不一樣了,反正求完之後發現是負的就在公式里加個負號以求正就行了……衡量彈性以1為界而不是0。

「例如已知Q的數值,那麼△Q怎麼計算?」如上所說,求△Q,必須先知道兩點(如a點和b點),然後Qa-Qb=△Q。如果求點彈性,就先說明這個Q是對於需求曲線而言還是對於供給曲線而言,然後針對不同曲線求出相應的P,利用上面給出的公式求彈性即可。

對於樓上的解,應該改成這樣:(加括弧是為了看著方便……)
d(Qd)=-2d(P)
d(Qs)=3d(P)

但這個是在圖上需求、供給曲線在某點的斜率,與彈性不一樣。斜率不等於彈性,看公式就看得出來。

⑻ 微觀經濟學中利潤怎麼算

舉個例子你會更明白:做一項生意,假定固定資本投入為1000元,但投入後,固定成本就成為沉沒成本了,如果固定資本不能轉作他用,其機會成本為0,既然該項固定資本的成本為0,自然不減

⑼ 微觀經濟學中的利潤

隱性成本指抄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所以企業家才能是一種隱成本。

所以我覺得公式「總成本=顯性成本+隱性成本+支付給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有問題 應該是總成本=顯性成本+隱性成本

⑽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是指什麼怎麼計算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是「正常利潤」的對稱。即企業利潤中超過正常利潤的那部分利版潤。權 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給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凈資產與期初凈資產 經濟利潤模型相減以後的差額。按照經濟利潤概念,利潤是通過對企業期末凈資產進行計價,並將其與期初價值相比較來計算的,但在計算過程中,必須排除與所有者的交易。 經濟利潤,可以表示為投入資本的回報減去資本成本,再乘以資本額。 經濟利潤=(投入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投入資本額 企業的目標應是長期的經濟利潤最大化,而不是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最大化。 使用經濟利潤法和使用折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法評價企業價值其結果應該是一樣的。

閱讀全文

與微觀經濟學利潤公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